牧野鹰扬
“鄂图海等是否真如白无明所说……”
谋士言犹未了,明珠即皱眉摇首道:“白无明率众前往嵩洛,均立下生死状,要知此乃老夫私事,与西岳华山风马牛毫不相关,但内廷为何知晓鄂图海等已离京外出?蹊跷就出在此处,令老夫百思莫解,更为何竟比老夫早了一步擒捕他等家小?”
不道明珠忧心惶急,谋士们亦惶惶不知所措,除了飞讯白无明查询其中确实原因外,贸下对策恐弄巧成拙。
这时,九城之外暗中布满了大内高手,守侯宣得胜到来。
宣得胜若在梦中,红日尚未西坠之际,业已抵达距京四十里外驰馆。
那明珠权势仍极炙手可热,九城内外满布眼目,事无钜细明珠莫不预闻,大内高手举动也难逃明珠眼目之下,今日突发现了大内高手此平日要多,而且多半换着了常人衫服,举止亦神秘异常。
芦沟桥靠宛平这端,官道房有座酒坊,卖酒的当然有陈酿好酒,自不在话下。但这家酒坊烧卤风味特佳,尤其是野味卤制烧烤更称拿手,故买卖鼎盛,食客常满。
靠壁一张座头坐着一个貌像冷肃,目光炯炯的中年汉子在举杯浅饮,目光却不时了向店外。
忽闻身后传来一声低笑道:“裘爷好逸情雅致,独自一人在此品尝美酒佳肴。”
中年汉子暗道:“咱早料知你必忍不住探询。”嘴角泛出一丝得意笑容,转面四顾,只见是—青衣小帽老者,哦了一声道:“原来是景兄,咱是忙里偷闲,酒馔兴浓,亦藉此另有任务在身,非在此守候不可,请坐。”
景姓老者乃权相明珠府中记室,表面上算是文人,其实险诱奸阴,更身蕴武功,闻言定身坐下笑道:“在下说哩,裘爷乃内廷侍卫,那有得闲在此?”
中年汉子哈哈一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大事,今晨清莲格格奉太后懿旨西山上香,嘱命裘某在此守候,格格嗜食这店卤制野味……”说着擎掌传唤小二。
小二奔来,忙道:“小的已遵爷台吩咐厨下精选的新鲜野味卤制,马上就好。”
裘姓中年汉子点点头。
景姓老者笑道:“清莲格格想必趁进香之便游赏一番,但不知简小王爷亦偕同随行么?”
“小王爷仍在陪侍太后,只有小王爷能使太后开怀大笑,心胸愉悦!”
“说得正是……”景姓老者展眉谄笑,正要设词套问一些内廷隐情,忽闻店外官道传来人喊马嘶,车身辚辚。
小二也慌不迭地连奔带跑送上一大包卤制薰腊野味。
裘姓侍卫拿起道声:“失陪。”急步出店外。
景姓老者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走出。
只见官道上兵马前后簇拥着一辆华丽马车,裘姓侍卫急趋至车前。
火矩照耀着,车帘开处,探身可见一旗装丽人,那不是清莲格格是谁?
清莲格格在裘姓侍卫手中接过野味,不知说了什么话,车帘一合,驱车而去。
裘姓侍卫亦自登骑随离,殊不知车内却有那陕甘总督戈什哈宣得胜在内。
景姓老者目注清莲格格事骑远逝,沉思有顷,忽地面色一变,暗道:“相爷已飞讯传白无明赶至京城,白无明却无飞讯返回,莫非被人截获?相爷心疑清莲格格与简松逸与他暗暗作对,怎奈查无实据,但只有他们可与相爷相抗,清莲格格上香之事怎一无耳闻?其中必然有诈。”忖念之间不禁心神一震,忙腾身向芦沟桥疾掠而去。
他一接近芦沟桥,桥侧暗中身影一闪而出拦在他身前,不禁大吃一惊,五指迅如电光石火伸出抓向那人。
那人忙道:“景老。”身形疾挪。
景姓老者闻得耳音甚熟,五指疾撤收回,认出那人,不由怒道:“怎么是罗护卫你?”
那人忙道:“相爷片刻之前又奉召入宫,临行之际命罗某速找着景老去……”
言犹未了,两人只觉胸后一冷,眼前猝黑,望后倒下。
口 口 口
深宫内苑到处灯火照耀,光亮如昼,禁卫森严。
宣得胜被点了睡穴,躯身藏在清莲格格车底茫然无知。
明珠宫中亦满布了眼目,今晚却格外不同,均摒拒于深宫之外,由言晓岚率领亲信侍卫把着,连宦监宫娥均聚集在一所偏殿内,一丝风声俱不得而知。
朝房内外文武官员多达卅余名,均为二品以上大员,面色沉肃,鸦雀无声。
晚上圣上召见,显然定有大事,明珠端坐于朝房内一把太师椅上,面色仍是那么从容镇定,不时微笑向身旁官长低声细语数句,但却腹内宛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团团乱转。
这时,内廷禁宫一条长廊上,石栏旁放着一张湘妃竹榻,塌上直挺挺地躺着一人,正是那陕甘总督身旁戈什哈宣得胜。
他睡得好甜,鼻息可闻。
四名大内侍卫及一名老宫监正静静等侯着宣得胜醒来。
宫监低声道:“差不多了吗?”
一大内侍卫轻笑道:“已点开睡穴,尚喂服醒酒药,立即便会醒来。”
“那就好。”宫监道:“咱家恐万岁爷发急。”
突然,只见宣得胜伸手擦了擦眼皮,喃哺自语道:“好睡,怎么睡着了。”两眼一睁,不禁面色大变,猛地原身立起。
一大内侍卫沉声道:“宣得胜,此乃紫禁大内,快随我等去见皇上。”
一听去见皇上,宣得胜更为之神色惨变,低应了一声:“是!”俯首贴耳随去。
康熙帝正在内殿与清莲格格及泰亲王密议,目睹宣得胜紧随宫监及四侍卫入殿立即止口。
宣得胜行礼如仪。
康熙爷道:“你就是琦恩跟前的宣得胜么?”
宣得胜叩首道:“奴才正是宣得胜。”
康熙帝将封信函抛在宣得胜面前,沉声道:“琦恩是不是命你带这封信送交相国明珠?”
宣得胜入殿之前早就发觉密函已失,面色如土,连连叩首,道:“奴才该死!奴才知罪!”
康熙帝道:“你并没有罪,你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朕现在要你去办一件事,你可愿意么?”
宣得胜顿首道:“奴才万死不辞!”
“好,朕也不罪你,事成之后另有封赏。朕问你,潼关之兵可是应琦恩之命围困西岳么?”
宣得胜汗下如雨,顿首道:“琦大人也是应相国之命才如此做的。”
康熙帝颔首道:“朕知道了,你相随琦恩年久,把此事原委就你所知,不得丝毫隐瞒,从实奏明。”
宣得胜知晓得虽不多,却尽其所知不敢隐瞒,一一奏知上闻。
康熙面色冷肃,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宣得胜叩头谢恩,随着四名大内侍卫离去,尚自遍体冷汗,颤抖下止。
康熙皇帝震怒不已,意欲立即下旨将明珠处死。先削弱明珠党羽再说。康熙沉思须臾,立命召见吏兵二部尚书。
朝房内忽闻召唤吏兵二部尚书,明珠不禁一怔,揣摸不出康熙有何用急,急趋前询问宫监,圣上外还有何人陪侍。
宫监答称不知,仅康熙帝一人而已。
明珠不禁心乱如麻,限看着吏兵二部尚书随着宫监离去,只觉自顾命托孤起,事无钜细
约莫一个时辰过去,才见宫监走来宣召明珠相国晋见。
这一个时辰漫长如年,明珠未见两部尚书出来,不禁低声询问宫监。
那宫监答话时委婉闪烁,只说两部尚书已回府第,却不知皇上相召何事。这几日皇上心情不好,相国应答须谨慎小心。
明珠相国随入内殿,只见康熙帝一人秉烛观书,疾趋向前行礼如仪。
康熙帝和颜悦色赐坐。
明珠心头一块大石似落下一半。
康熙帝微微一笑道:“潼关总镇石振远为了何事调遣五万精兵围困华山?听说琦恩受卿家之请才令檄石振远如此。”
明珠不禁呆住,惶悚跪下道:“臣闻得华山藏有前明遗逆勾结叛党意欲在华山起事,是以密嘱琦恩严防及据实查明奏报,那知琦恩小题大做。”
康熙帝淡淡说道:“依朕所知,并不如卿家所说,那原任掌门人西华子,心性不端,暴虐无常,为华山本门中人不喜而被见逐。那西华子竟不自检点反省,闭门思过,妄思重登掌门之位,图借外力及江湖凶邪高黎贡山三怪令狐兄弟三人率同多人攻击华山,那令狐三怪又是琦恩记名师父是么?”
明珠闻言暗暗凛骇,不知康熙何以如此清楚,顿首道:“琦恩委实该死,竟敢蒙蔽老臣。”
康熙不胜诧讶道:“相国真不知么?那就奇怪了,卿家府内红带护卫都统领鄂图海等人,亦相劝令狐三怪、西华子,幸亏董昭返京路经华阴恰巧遇上及时阻止。”
明珠不由大惊失色,暗道:“原来是董昭,哼,老夫如不杀你誓不为人。”忙顿首道:“老臣密令鄂图海等秘赶滇川,探悉三藩举劲,他们岂会参与华山之事?”
康熙帝冷笑道:“相国不知之事太多了。尤其鄂图海已与叛党勾结,相国居然茫无所知,你跟前的人要多加注意,滥竽充数并不要紧,重要的是须防敌人渗透,如此相国未免太危险了,鄂图海等人有意将其家小迁往六里屯,以免后顾之忧,朕却鞭先一着。”言罢放声哈哈大笑。
明珠频频叩首道:“臣无知,臣该死,但不知鄂图海等已俯首就擒认罪了么?”
康熙两目一睁,冷笑道:“鄂图海他们太也胆大,桀傲不驯,自恃为相国中护卫,不但不将董昭放在眼中,反出言不逊,是以董昭任他们奔往华山,飞奏朕知将其等家小拿下。”说此忽转颜垂询军国大事甚详。
这一来,明珠一直留在宫内,不觉天明五鼓早朝时分退出内宫,不敢回府与文武百官守在朝房内上朝。
明珠心神不定,文武百官他无不知之甚详。但今晨有点异样,为之惊心瞻寒,几乎半数调迁及外放,乃恍然明白召见吏兵两部尚书原故。
散朝甚晚,因外放官员一一唱名升见之故。明珠回府后,那有门官报知陕甘总督琦恩遣密使宣得胜求见,心中一惊,忙道:“请他进见!”
宣得胜胆战心惊,走入大厅行礼道:“卑职参见相爷。”
明珠望了宣得胜一眼,道:“你何时动身入京来的?”
宣得胜道:“卑职是前晚奉恩大人之命,星夜兼程换骑赶来京城,天甫黎明即已赶至。”说时自身旁取出密函呈上。
那密函显然伪造,并非康熙帝掷交之函,封以火漆,字迹*常无异,而宣得胜答词亦曾指示机宜,以免露出破绽。
明珠拆阅密函后,不禁出声长叹道:“阴差阳错,怎么会被董昭撞见,你在长安抚署是否真瞧见霍天祥本人么?”
宣得胜道:“确曾见过,卑职来京尚蒙霍护卫指点如何避免被发现形迹,才安然得入相府。”
明珠暗道:“白无明为何飞讯说鄂图海、霍天祥等为冷蔷宫少主阎玉及敌对不明人物生擒和失踪不明生死下落?哼哼,必是白无明去京时与他们面和心违,公报私仇。但为何鄂图海、霍天祥忽去陕西华山?其中定有蹊跷,俟白无明赶回,问明再作道理。”略一沉吟,道:“宣得胜,本爵已然知情。你可速回,华山之事只有听其自然,嘱恩大人千万不可参预。”
宣得胜道:“卑职遵命;不过……”
“不过什么?”
“恩大人吩咐卑职无论如何须请作书回覆,不然难以取信恩大人。”
明珠默忖须臾,只觉回函有此必要,趁着董昭御史尚未还朝之际,早为之计以杜塞董昭之参。颔首道:“你在外暂候吧,带着本爵回覆信函立即离京。”
宣得胜唯唯称若退下。
明珠作书已毕,亲信谋士巴扎趋入禀道:“相爷,属下只觉大事不妙,不如先发制人。”
只见明珠面色一沉,冷笑道:“你也听说了官员调迁及外放之事,这也动不了老夫根本,
巴扎诧道:“朝旨已颁,不是由李都统率领守护嘉峪么?怎么尚未启动开拔?”
“李都统请准假三日返保定原藉祭祖,销假后方领大军西行。”明珠说时将信函交与身旁护卫送往宣得胜。
巴扎还欲晋言。
明珠已自不耐,道:“谋定后动,欲速不达。俟老夫请吏部兵部尚书过府商谈,再作道理。”立命持帖相请。
一夜未睡,心情忧揣不宁,不觉困倦异常,就在书房稍事假寐,明珠温语摒退巴扎。
巴扎也不知要如何,只是有一种不吉之兆拂之不去,暗叹一声告辞退下。
但明珠也有明珠的想法,认康熙帝年事渐长,是个英明有为、雄才大略之主。凡事自有主张,当然不能凡事听命自己,显得庸儒无能,有非常之器必以非常之策,若贸然从事,必兵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虽然朝廷内外官吏更动异常,却无人降谪,更与自己布署却无所更张,并非燃眉之急,心情略略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