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
半生哪还有立锥之地。
若像爹爹讲述的那样,要为那个郡主负责的原因,今后类似扯到人家名节的事,肯定还会发生。他娶得过来吗?
若真是情比金坚,有多少种方式可以抗争到底。为何独独选择了一声不吭地屈服了呢?
这次事情就像块试金石。多么甜言蜜语,郎情妾意的东西,在现实考验面前,到底还是不堪一击的!
这样也好,省得以后她还不知要花多少精力,打发他一帮的莺莺燕燕爱慕者呢!
回到汩润书院,钟谢氏问起她退亲的事来,妙如独独对她讲了实话。
“二伯母真没想到。当时一时心软会害了你。原想着他是个良善的孩子,没想到这么多波折,你们看来真是有缘无份。”钟谢氏叹息道,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
“您也是好心,其实怪不得任何人。”怕她过于自责,妙如忙自我解嘲道。“许是妙儿狂妄。一直认为,若不是一心人,岂能终身相许?妙儿不觉得靠那点情份,能在后宅中安稳幸福一生的。况且跟他母系那边此般复杂。”
“如何得知他对你不是一心的?”钟谢氏奇了,忙出声问道。
“妙儿就是知道,他若是心如磬石,会因这点考验都通不过。又不是他犯下的错。要这样说来,若有两个女子都跟他先后绑在一起了。他不得娶两个,谁当妻谁当妾?多么可笑的理由?!”妙如解释道。
她心里酸楚从来没停止过。无计可施,本能地用强词夺理的方式,掩饰自己尴尬的处境,来挽救她那点脆弱的自尊心罢了。
其实她料得也没错。设置这道考验的始作蛹者,正在躺在京西的府宅里,听着小曲,昏昏入睡。
突然,旁边有侍者高声唱道:“薛统领到!”
薛斌一进韩国公府的后花园,就见到俞彰一副懒洋洋的模样,躺在水榭中听曲。
“你是故意的吧!”薛斌上来就是质问,“跑去南安王府跟老太妃拍胸脯保证,可还她个满意的孙女婿。让她们进宫去闹,一会儿又出馊主意,让钟家以这种名义退了亲,让钟杨氏像过街老鼠一般。一箭双雕啊,大小杨氏都没好日子过,姓杨的外孙跟着都受折磨。”
“你太高看我了!哥哥我哪知道,东昌伯府的人听到风声后,真的会对小郡主那般不留情面。后面的,只是顺势而为而已。若长公主自己没那意思,跟世袭罔替的王府结亲,以保她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此计能行得通吗?”俞彰慵懒地坐起身,朝薛斌投去不屑的一瞥。
“你真是个妖孽!我说这样阴损的招术,就不像殿下的风格。果然是你在背后使坏。就不怕杨家逃掉的那个孙子,长大后找你复仇?”薛斌一屁股坐在旁边软榻上,斜睨着对方。
“这就不要你操心了!那独眼龙的行踪,早在我掌握中了”俞彰握起拳头,“就等着钓出所有的鱼后,到时再一网打尽。多亏了汪家那小子此次被绑,不然,还不知他回京了哟!”
说完,一串得意的笑声,从池边水榭里传来,惊得池中的鱼都遁走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传言
目录:
草木葱
昭明十五年第一天新元,宫城奉天殿外御路两侧,陈设书博。
从丹陛到午门,护卫官分列左右站班。就在午门第一次鸣鼓时,百官分左右两列经掖门进入,到丹墀东西面向北立。此乃大楚朝惯例,新年元日群臣朝贺。
当再次鸣鼓,玄德帝衮冕升座文武百官行礼。由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潜代表群臣宣读贺表。
“……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玄德帝起身答曰:履瑞之庆,与卿等同之。
一声“举笏”令下,百官双手举起朝笏,拱手加额,鞠躬山呼万岁,所有在场军校同声三呼万岁。一时间,中和韶乐鸣响。随后皇帝陛下还宫,朝贺礼成。
大殿上的人们散去,皑皑白雪的广场上,剩下一串串凌乱的脚印。有个落寞的老将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个苍凉孤独的背影。
一个身着飞鱼圆团纹绯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远远向那个人影瞥去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愤然离去。
去岁后半年,玄德帝因身体原因,久不上朝。今天是新春第一日,他难得状态尚好,按时出席了朝贺大典。这让百官精神一振,仿佛重新有了主心骨的感觉。
去年年初,三朝重臣程太傅告老归乡,朝中局势陡然发生了变化。
本以为杨景基倒台后,程派一党独大。谁知把对倒后,程太傅竟然激流勇退。无官一身轻地功成身退,回到家乡颐养天年去了。没了他这位领袖在,朝堂上以往的亲程派,也纷纷作鸟兽散,各自为政起来。
程老的两个儿子。大的在福建任知府。小的在大理寺任低阶主簿。倒是女婿谢安良做到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不过为人谨慎。自从他岳丈隐退后,他越发放低姿态,一副与世无争的纯臣模样,甚得玄德帝和太子的信赖和倚重。
朝堂上从以前的两派分庭抗礼,到最后人人替主分忧,大楚朝堂表面上,倒是一片祥和。虽然对西北用兵一事上,有主战主和之争,不过都是政见之争。倒没让玄德帝放在心上。
自玄德帝身体抱恙后,这种的暂时平衡被打破。虽有太子监国,毕竟他资历尚浅,根基不牢。朝中的势力暗中,也在慢慢分化组合。在一年多的时间,太子姬翌倒是得到了不少磨练机会,越发老练持重起来。到玄德帝病愈还朝时,太子姬翌已初步稳定了政局,这让皇帝甚感欣慰。
唯一缺憾的是,前年选秀。入了东宫的良娣丁氏,为太子又生下一女。这让玄德帝颇有些无奈,正想着法子,打算今年再为儿子,在民间广纳秀女,解决皇孙的事。
掌灯时分,城东离六部较近的南薰坊学士府的后堂。
谢尚书的夫人程氏,白日进宫朝贺回府后。就一直伺候在婆婆身边。她女儿谢玉琪也跟在旁边,陪着老人家话着家常。
外面虽然飘着鹅毛大雪,屋里炉火却是烧得很旺,暖意融融的。
“勇毅公府太夫人当着皇后娘娘的面儿,向媳妇打听廷儿的亲事。媳妇告诉她,相公早作了安排。想等他过了秋闱。再张罗到许家下聘的事儿。当时皇后娘娘就笑着说,以廷儿如今的水平,母亲您这杯孙媳妇茶,明年指定能喝上!”程氏说起进宫朝贺时,自己的经历。
谢太夫人庾氏听闻后,眉眼舒展开来:“唉!安儿真是个死脑筋!非得要让他有功名,再安排成亲的事儿。你公公当年,可是有了廷儿他大姑母。才进京考上进士的。”
“谁说不是啊!幸亏许家姑娘年纪尚幼,不然哪能等到那个时候去。”程氏附和着婆婆的话,又接道,“不过,赵太夫人许是想把她三孙女。说给咱们家。绕着弯儿想打听到廷儿的亲事呢!听媳妇这样说了,就没再提起此事了。”
“如今安儿位居高位,咱们结亲时也得睁大眼睛,可得小心谨慎了,别被人当成耙子。”接着,庾氏又跟媳妇,念叨起准孙媳来,“那许家姑娘,不愧是族侄女素安居士的汩润书院教出来的,各个方面都挺优秀的。难怪前儿个邱家的老姐妹,还在向为娘打听。问那女子书院到底如何,她都想把最小的孙女,送去南边收收性子了。”
站在一旁的谢玉琪听了,忙附和道:“琪儿去年在灵慈寺,陪着母亲吃斋念佛时,特意到那个女子学院去看过。里面的姐妹们可亲热了,女先生教的也好!若不是想念祖母,琪儿都想去那儿学个一两年。”
听到孙女贴心的话语,谢太夫人心里舒坦起来,含着笑意点了点头。
“可不是!”程氏证明女儿的话,“听说钟家那丫头,如今在书院都开了一间画室。专门教同窗学她那种画法。如今京城里都求不到那种画儿了,都眼巴巴地盼着她来京呢!”
“哦?钟家丫头不是这两年就要嫁到京里来吗?就等不及了?”庾氏记起媳妇曾告诉过她,钟家大小姐最后跟长公主的嫡孙定了亲。
“母亲您有所不知,汪家跟钟家亲事取消了,怕是她再也不愿来北边了!”程氏解释道,语意中颇有些遗憾。
“这又是为何?”谢太夫人脸上露出讶色。
程氏又把京中盛传的,钟家因大女儿一病不起,被生母托梦退亲的事,说给了婆婆听。
“还有这事儿?唉,那丫头真是命苦。当初她爹爹若是狠下心来,跟杨家一刀两断,撇清关系了,来当咱们家的媳妇,该多好啊!没准又成就一段佳话。”谢太夫人连连摇头叹惜。
“谁说不是啊!如今妙儿那孩子,一门心思扑在教人绘画上。江南官宦世家,上门找钟探花提亲的,不要太多哦!可她两三个月都不下山一趟,铁了心不想嫁人。有传言说,她指不定想出家,不过是有听说,在小时候,慧觉大师就说她与佛有缘。”程氏把最近听到的八卦,跟婆婆说起。
婆媳俩又是一阵叹息,话题最后不知怎地,就转到了谢家外孙女,当朝中宫娘娘的身上了。
“皇后娘娘精神可还好?”许久没见过外孙女了,老夫人想听儿媳说说她的近况。又顺道提起了外孙,“她可有云儿的消息?”
“母亲,镇国公找了一年多,都没任何音信,这事怕是得靠机缘。甥儿可能被什么事情困住了回不来,也不一定的。人家钟府的长子,丢了十几年都找回来。您就不要忧心了。”程氏怕她伤心起来,大过年的又哭上一场。乘机拿钟家的例子开导她,把话题引开。
到底是年纪大了,被儿媳这么打岔,庾氏的注意力果然引到一边去了。
“哦?是哪个钟家?是刚才聊到的那户人家吗?”她关切地问道。
“除了他家,还有哪个?!”程氏回答道。
“他家还有长子吗?长子不就是那姓杨的女人生的?!”当初跟钟家议亲时,媳妇把他家的情况,都告诉过自己,庾氏隐约还有些印象。
“要不,怎么说是奇谈呢?!妙儿那丫头,原来还有个双生兄弟的。出生时丢了,钟探花回乡开馆时找到的。”见婆婆的兴致来了,程氏耐心解释道。
许是年纪大了,老太太喜欢听骨肉团圆的故事,程氏投其所好,把钟府认亲的事,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遍。
“那孩子真可怜,难得是个孝子!若不是为他祖母治病搬到那里,指不定还遇不上他真正的亲人。”老妇人如今也吃斋念佛了,相信因果轮回,随后又嘱咐道,“芳容啊!为娘如今走不动了,下次你们回到南边路过淮安时,替为娘上灵慈寺,再捐些香油钱……”
“媳妇省得,开春了廷儿就会赶回苏州,参加那里举行的乡试。定要让他再爬爬云隐山,拜拜菩萨。”程氏含笑应下。
婆媳俩聊着聊着,到最后庾氏道了乏。伺候婆婆歇下后,程氏带着女儿就回屋了。
自退亲后,妙如怕受到传言所扰,更不想听到有人提起那场昙花一现的亲事,鸵鸟似地躲到了山上。没曾想到,不久以后,书院里的同窗们从各种渠道,也得知钟探花替她退亲的事了。
一时间,山上山下的人们看她的眼神,都充满同情和探究,搞得她精神快崩溃了。
就这样两边捱着,妙如度过了此生中,最难熬的几个月。日子转眼就来到了新年。
开春后不久,林大舅一家终于搬到了山阳县,跟钟家住到一起了。婉致表妹也来了,还有个不到周岁,可爱的小表弟敦孺。
林恒育一家到来后,免不了也受到那传言的影响。
虽然姐夫认回明俨这个外甥,是个意外之喜,也抵不了他的过失。
林大舅自是要替亡故的姐姐,讨个公道回来。更要为外甥女要个说法。钟澄一时乱了分寸,不知该如何向小舅子解释。
第一百八十二章 礼物
二月廿六是明俨和妙如兄妹俩的生辰。
自出生起,众所周知的原因,妙如从没正儿八经庆过寿辰。
这年却是有些例外,必须得郑重其事的举行仪式才行,因为这天是她十五的生辰。
大楚朝闺中少女到了这一天,人人必得举行仪式——及笄礼,标志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也是这个缘由,上元节过后,林恒育一家匆匆搬到了这里。为的就是赶上外甥女的及笄礼。钟澄帮小舅子找的府宅也在华亭街,离他开的鹿鸣学馆,不过是隔了几条巷子的距离。
退亲之事后,那段日子的流言蜚语,让杨氏无论如何,都不敢露面。怕外面的口水把她淹死。在正日子的前三天,她及时地“病”了。钟澄顺水推舟请来钟谢氏,替女儿操办仪式。
钟谢氏下帖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家中的女性长辈,还邀了妙如在汩润书院的几个同窗好友。
在淮安的这两年,妙如帮着书院开画室教人习画,结识了不少本地名望世家的女眷。有人或是上山让她画像,或是请她到府上舞弄丹青。听说小姑娘要及笄了,又是谢氏亲自帮她张罗。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