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
两姐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斗嘴斗得正欢。此时,钟澄撩开帘子走了进来,朝她俩喝斥道:“有你们这样互揭伤疤的吗?哪有半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此后,妤如再很少回娘家了。经历这次事件后,婵如性格也大变,整天关在房中绣嫁妆,不再理会家中的琐事。
没过多久,衙门里派人来,叫钟澄上门认领,当年给林氏下聘的祖传之物。
杨景基杀害林氏的事,再也遮掩不住了。杨家有恩于钟母的事情,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钟澄在书房里,喝得酩酊大醉,第二日就失踪了。后来还是他的学生,在钟家祖坟林氏墓前找到了他,合力把人扛了回来。
沉重地叹了口气,妙如心想,若不是之前有明俨的出现,加之退亲时那个传闻作铺垫,陡然之间见到那块古玉,爹爹怕是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莲蕊不知她心中所想,接着道:“后来,三姑娘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太太以前的贴身丫鬟,名唤作华胜的。指正是太太主使,害死了她的亲娘,就是以前的何姨娘。还拿出了证据,是杭州府的某家药铺,抓砒霜时的单据,三姑娘为此,还要求开棺验尸。”
第二百三十一章 遑急
——————*——————*———————
华胜?
她不提,妙如险些都记不起这个人来了。
“在京里时,她不是赎身离开钟府了吗?”妙如蹙起眉头,“最后见她好像还是,那次争管家权的事情解决之后。”
莲蕊景仰地望了自家姑娘一眼,接道讲道:“谁知她为什么会到南边来,秦妈妈还说,华胜后来不怎地,就找上了三姑娘。”
“是她主动找上三妹的?”
“这个不太清楚,好像是有次出门上香,半道上遇到华胜崴了脚,一瘸一拐的,被三姑娘身边的丫鬟蔷薇认了出来,这才搭上话的。后来就有指正太太的流言出来,直到大少爷跟老爷起了冲突,大家才知道,三姑娘原来到衙门里,替母申冤”
妙如不由地抿起嘴唇,琢磨里面的蹊跷。
华胜她不太了解,但步摇的为人和心计,她是领教过的,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华胜——步摇——何姨娘,还有一个玉簪。
她们四人都是杨氏的陪嫁丫鬟。何姨娘一尸两命后,华胜和步摇她们几个,难免不会兔死狐悲。
有人把证据留下来,以后来保命,此事也是情理之中。当年步摇不也是这个缘故,还想得到她支持,当上爹爹的通房,进而成为钟家的姨娘。那证据会不会是步摇给的呢?
当年看她的意思,只要有个正当名分,她好像就有把握,不怕杨氏害到自己。
难道是步摇一直握有杨氏毒害何姨娘的证据?
一个脱了籍的旧奴,把杨氏拉下水?可这于她又有什么好处?
难道是有人在背后出手,合谋闹出这一通事情来?目标就是正妻的位置?
那么,明俨为三妹写状纸,是自发的,还是也被人利用了?
妙如一惊,突然想到某种可能,忙急声问道:“大少爷怎么牵扯进去的?”
见主子神情紧张样子,莲蕊也有些不安,答道:“是三姑娘求他帮着写状纸的,后来被老爷发现了。两人吵了一架,大少爷就搬了出来。”
妙如心里突然烦躁起来,蹙着眉头,垂首沉默不语。
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起先她以为,明俨之所以会跟父亲闹翻,自己搬了出来,是跟林氏的死有关。他不想跟仇人之女,同住在一个屋檐底下,实属正常。
此趟她赶回来,无非是想帮助明俨另立门户。后来,陛下有意邀请父亲重新出山,她想,这倒是个契机,可以了结这纷繁复杂的局面。
婵如突然冒出来,把家里的水搅得更浑了。
先不提杨家当年对林氏的所作所为,就单凭杨氏害死过三妹的生母,让这身体原主落水殒命,还让自己掉落悬崖,备红花粉打算对付宋姨娘……这家人的恩怨还真扯不清
以往还有杨氏父亲的搭救之恩,这块遮羞布在那儿盖着,大家凑合着过日子。如今真相大白,让一家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共同生活下去?
明俨的举动,妙如很能理解,她不也离家出走过?
父亲的选择,她无权干涉。只是明俨在家里,呆着也痛苦。搭把手把他带离这种充满仇恨的环境,或许是她现在唯一能为家人做到的。
不然,他科举没考出来,精神先抑郁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正如她所料的那般,不仅明俨、婵如在家里整日憋得难受。杨氏也不能幸免。
自从庶女把她当初派人,谋害妾室的证据翻出来后,杨氏就疑神疑鬼起来,每天晚上开始做恶梦。
见主子日渐消瘦下去的脸庞,崔妈妈急得团团转,托人找二姑娘回来看望她娘亲。
后来彭家人也听说林氏的事,加之婵如要状告嫡母的这一碴,不知怎地也传到了亲家耳朵里,彭家不满新进门的媳妇,频繁回娘家。妤如最终也没能成行。
终于在佛诞日那天,崔妈妈唆使二少爷跑到前面去闹。钟澄才允许这母子俩出门,上了趟云隐山去祈福。
在山上杨氏捐了一大笔香油钱,让方丈大师为林氏和梳篦做两场法事,超度她们的亡灵。
“师傅,年轻的时候,我做过一些错事,不知该如何补救。”
“施主是如何做错的?”
“那时候心高气傲,眼睛里容不下一颗沙子,害了不止一个人……可我也得到惩罚了,还不够吗?亲人全不在了……如今我也……”
“施主若觉得够了,自然就够了。心安理得,又何需佛祖原谅?阿弥陀佛……”
嘴唇翕动了一下,杨氏没再作声了。到最后临走前,突然回头,不死心地又问了一句:“不知大师能否收下信徒,在家当个居士。”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立地成佛者,本寺自然是欢迎的。不过,成为佛家信徒,向来讲究的是诚心悔悟。若施主真有此心,不妨先在家中忏悔,付诸行动,心中有慈悲自然成佛。若仍丢不下贪嗔痴慢疑,即便是落发剃度,也入不了我佛之门,当不了虔城的佛家弟子。”
仿佛被方丈大师看穿心思,杨氏脸上浮现几分羞赧之色,起身就告了辞,带着明仪和众位仆从,匆忙地就下了山。
走到半山腰时,在一个拐弯处,她听到道旁有人在议论什么。
“刚才我怎么看见五房的那个祸害了”
“我也看见了,不知到寺里来干嘛的?”
“缺德事做多了,想烧点香,求神灵保佑呗”
“这次有族规摆在那儿,九叔应该会休掉她吧”
“难讲,九叔当初宁愿辞官都没休掉她,现在还能赶她出门?”
杨氏眼里眸光一缩,当即明白过来,是钟氏祖宅那边的妯娌,在讲她的闲话。让丁香和家丁跟在明仪身后,先走到前头去。她和崔婆子放慢脚步,侧耳倾听她们的聊天。
“这回不一样了,真相都出来了,九叔若不想跟族里闹翻,就得跟杨家断绝关系。”
“要是她明智,就自请下堂,兴许还能留点体面。”
“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下堂了她两儿女怎么办,不就没了嫡出身份。”
“嫡出身份值什么?有她这样的母亲,这身份还不如不要。现今她那两儿女过得就好了?五房连那个庶女,都嫁了个有奔头的儒生,她女儿只能嫁到商户人家去。林氏和何氏的事,让她那女儿在婆家,日子更不好过了吧”
听了这话,杨氏心里一紧,这也是她此生最失误的地方。当初为何要计较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直到现在才明白,父亲当年的苦心。千不该万不该,跟继子女的关系,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
嫡长的身份真的重要吗?当初在发妻、填房身份上的计较,如今看来成了笑话一则。连妻位都保不住,更遑论……
那两妇人后面的话,打断了她的沉思。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那个最大的,以后肯定会出仕。在京里,郡主听说混得不错,以后两兄妹互相帮衬,真没必要再理那女人。况且,这事闹得天下皆知,占了个继母名分又如何?不仅讨不到丁点儿好,还拖累子女……”
“也是,看前头两个大的越混越好,只怕等他们成家立业了,就会离开钟家。想是再回来的机会极少了。后面那几个,估计也没功夫管了。要换作是我,出家算了为前面那位吃斋念佛,唱经超度,兴许还能赎一点罪孽,争取一些原谅,为自己子女积德。”
听到这里,杨氏心里一动,有个主意涌上心头。
“管她呢得坚决站在俨哥儿一边,支持老族长给九叔施压。眼看着五房要发达了,咱们以后的子侄,还要靠着他们兄妹俩呢若是真被气得离家,不再回祖籍了,或五房跟咱们断了关系,对钟氏一族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崔婆子听到这里,怕主子再呆下去,会经受不住打击,她忙挽起杨氏胳膊,飞速地奔下了山。
一个月后,在继女回来的当天,杨氏就在第一时间得了讯息。崔妈妈还打听到,妙如没回府居住,而是跟钦差一起,歇在了行馆。听说那位大人是上面特意被派下来,调查林氏被害一案的。
这让杨氏有了一种末日的感觉。
京里的人都知道了,看来这下子真的要完了。此事一经闹开,她两儿女以后更没法做人了。还有那个婢子生的贱种,会不会把梳篦的事,乘机给闹出来,让钦差大臣替她做主吧?
越想越心惊,杨氏夜里又开始做恶梦了。
难道要如钟家妯娌所说的那样,自请下堂才是最好的出路。不可能她怎么也不会甘心的。
还是先躲到尼姑庵里去,声称甚破了红尘要出家,避过这阵子再说。等风平浪静了再出来,有铺子有银子,还怕没好日子过?
把莲蕊劝回去休息后,上午妙如在行馆里,接待了几位以前相熟悉世家女眷,还有汩润书院的昔日的同窗旧友。
舅母带着哥哥明俨过来时,已是午后未初时分。
第二百三十二章析源
本章节
听说郡主的双生兄弟和舅母来访,行馆的仆妇接待得十分热情。把人带进厅堂,她们就退了出去。
一年多不见,明俨养得壮实了许多,个子窜得跟父亲差不多高了。脸上的稚气渐脱,有世家公子温润的感觉了。
见到久别重逢的妹妹,他眼里闪动欣喜的光芒。
把人请得坐了下来,待人上完茶点,妙如就把奴仆都遣了下去。
见没旁人在了,舅母杜氏拉着她,说道:“郡主这两年受苦了,当时听说你被困在山上,为了救你下来,你舅舅都跟知府大人下跪相求了,最后还是没能成事……”
妙如心下感动,回握住舅母的手:“妙儿当时真感染上了,怪不得他们。防止疫病传播,这是没法子的事,好在都熬过来了。听说灵慈寺死了不少人,府台大人也是为本地百姓着想。”
“得亏老天开眼,不然,姑奶奶在天之灵,怕是不得安生了……”杜氏拿起绢帕,自顾自地抹起了眼泪。
妙如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舅母请勿担心,慧觉大师早算过了,妙儿十五岁以后没什么大难了。此次不是因祸得福了?”
杜氏是个面如满月的和蔼妇人,听了她的话,眼睛眯成一线:“也是,郡主确实是少见的有福之人。”
“舅母说笑了,都是长辈们的关爱。”妙如笑了笑,转变话题道,“表妹如今在婆家还好吧?”
“好!女婿也上进。”接着,杜氏就话起了家常,“明年进科场,跟俨哥儿是同窗……”
“真的吗?后年春闱,京城里咱们的府上。岂不是要被人送两次喜报?”
杜氏听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这是邀请表妹两口子上京住她那儿呢!
眼睛不禁乐得弯了起来,感激地望了妙如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在京城等着你们了。”说着,妙如睃了明俨一眼,接着又问道,“哥哥现在搬出来了,在哪儿上学呢?”
见她问起这个,明俨神情一肃:“学政老爷早想把我挖过去了,如今在府学里。跟着明夫子学习。”
看他们兄妹开始要谈家中的私事了,杜氏找托词要避开,说是想洗把脸,妙如忙叫来芳汀,让她陪着舅母去另寻地方。
见没外人在了,妙如话锋一转,抬起眉梢,笑着嗔道:“哥哥还要当我的后盾,自己现在都无家可归了。”
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明俨羞赧地答道:“当时三妹苦苦哀求。我就答应了。没想到爹爹知道了,把我骂了一顿。”
“他骂你什么了?”她眼里并不掩饰地流露戏谑的光芒。
在她看来,这位哥哥早年经历曲折,由于成长于乡里,跟其他世家公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