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
“对,若没有这层关系,根本不会就此放过他们。如今这种局面,对咱们兄弟姐妹,以及爹爹您,不是最好的吗?”妙如反问道。
钟澄怔愣当场,咀嚼起女儿语中的意思。
确实如此,仪儿隐姓埋名去从商。家中确实安宁了不少。新媳妇迎娶进门,家里这一摊子事也有人管了,只要他还开这个学馆,在夫家,女儿们也能挺起腰杆做人。遂放下了此事。
谁知,正月十五前夜,钟府二姑奶奶归宁,又掀起了另一场风
彭家远在杭州,回娘家妤如得在路上花上一番功夫。直到正月十四才到达淮安府。
见到妹妹时,妙-如很是吃了一惊。当初光彩照人的妤如,而今脸上显出几分疲态。几年未见,双方的心情都很复杂。
望着姐姐雍容华贵的样子,妤如心里既有妒忌,又有几分失意。望向妙如的眼神,难免就有复杂起来。
坦然接着妹妹的打量,妙如心里暗想,明俨的喜宴,他们姐弟都未出现。想必不准备认这边的兄妹了,在明俨准备启程进京的当口赶来,所为何事呢?!
果然,席后茶歇时,妤如提出,帮明仪看中杭州城里一旺铺,她想为二弟盘下来,供他以后安身立命之用。
一旁的婵如突然出声了:“本来,作为出嫁女,婵儿是无立场置喙的。只是,既然二姐都插手上娘家的事了,恕小妹我就不客气了。”
接着,她针锋相对地提出,杨氏是父亲当年被杨景基设计而娶的。若不是祖父救圣驾有功,她母亲早沦这奴婢了,哪里轮得上她嫁给新科探花。孽种还有脸回来争家产?!
“你……”妤儿眼珠一转,反击道,“再不堪也比你亲娘一个贱婢出身高贵。若没有我母亲,你娘一生都是个奴仆命,哪里能你活在这世上的机会?”
一时间,屋子里沸反盈天,险些把天都吵得翻过来。
妙如重重地咳了一声,场面没过多久,就慢慢平静了下来。
第三百八十一章 扬镳
婵如扭头望过去,看见大哥大姐脸色有异,更是像找到靠山似的。
“是不是看到小时候,大伙都尽量让着你,就以为别人都怕了你?”她毫不客气地指了出来,“上次选秀你惹来的风波,若不是大姐出面调解,险些让韩国公记恨上钟家,你还想怎么样?”
从小到大受妤如欺负,婵如心里早聚积了一肚子的怨气,见妤如主动来挑衅,索性一股脑儿发泄了出来。
妤如闻得此言,忙朝妙如望了过来,见她面无表情,心里愤恨冲破理智,冲着妹妹喊道:“以为她安过什么好心,她是到京里吃香的喝辣的了,何曾管过家里兄弟姐妹们的死活。”
众人脸上皆变色,对妤如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咋舌。屋里倒是静了下来,没人再说一句话。
钟澄更是痛心疾首,他竭尽所能安置好子女,如今成了这样的局面。谁都可置身事外,唯独他不行。
只见他倏地站起身来,冲着二女儿斥责道:“成何体统?你还当自个出身于书香门第,有一点大家闺秀的自觉没有?”
妤如嘴角一撇,小声嘟囔道:“都把我嫁作商人妇了,还算哪门子大家闺秀?”
妙如略微动容,转头朝余氏望了过去。她果然一脸震惊的表情。妙如只得苦笑着转过脸去。
“当年,你姐姐在云隐山教人作画,刚有一点束修时,就常拿银子回来补贴家用。进京封赏后,更是把先帝赐的庄子,每年的出息拿来购置的商铺,早拿来交到为父手里。这些年来,你在钟家吃的喝的,哪一样没有她的功劳。就连这座宅子,也是她私底悄悄整个盘下,过户到为父手中的。她怎么对不住你了?”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不说说妤如、婵如,就连后来的明俨都知道,当初这宅子是租来的。没想到有人悄声静气地,早为家里置下这个产业,不由心生感动地朝着妙如望过来。
妤如听完后,吃惊地望着众人,心里万般不肯相信。
杨氏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后,妤如找到崔妈妈,让她跟着进了彭家,当了她的左右手。由此,也知晓了不少当年,妙如跟她娘亲之间的恩恩怨怨。
“太太当初想把她过继给二太太,本来跟祖宅那边谈得好好的。没想到她一通花言巧语,让老爷知道了,捅到了杨老太爷那儿,此事只好作罢。当时若不是这个变故,哪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儿,老太爷和太太的声誉,也不会损毁成那样子,还让先帝爷申饬了。杨太夫人生前心里十分愧疚,一直对太太说,对不住她,没有早点替女儿清除障碍……” 想起往事,崔婆子一脸郁卒。
杨氏最后走投无路,她全都看在眼里。只是,至今她都不认为杨氏有什么错,一直认为是主子的继女太过刁钻,杨氏当年不该心慈手软的。
妤如有些诧异,问道:“母亲当初想把她过继给二伯母?这话从何说起,我当时太小,记不大清楚了。那她为何不肯?”
崔婆子愤然道:“鬼才知道,可能是怕二太太过世后,娘家没人给她撑腰吧?那女人打小心思就深,二姑奶奶可千万别着她的道了才好”
经她这样一提醒,妤如仿佛醒悟过来,又问道:“崔妈妈,你说他们让伊弟过继到三房,此事会不会也是个圈套?绕来绕去,最后绕到仪弟身上。那两个人总觉得是,外公欠了他们的,接下来会不会一步步报复?正如老宅那边的齐管事所说的,他们现在得势了,想着法子,要从咱们姐弟身上把债讨回来”
自从妤如听说,那两位从京里返乡后,就开始坐卧不宁。此次,她挑这时候归宁,就是冲着新嫂子刚进门,脸皮还算嫩的,特意赶回来为仪弟讨公道的。
“有老爷在,他们不敢怎么样的?”崔婆子安慰她。
可这话不仅没把妤如的紧张情绪,反而引起她更大的不安。
“那万一爹爹不在了呢?到时最大的那个继续家业,他们兄妹早买通了族里那些人,仪哥就算回去,哪里还有立锥之地?”妤如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打转,过了一会儿,像是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喃喃道,“还不如趁着机会,一次撕撸清楚了事……”
崔妈妈冷汗涔涔,她之前倒没想那么多。
只想着二少爷出去学做生意,等大少哥成亲后离家,二少爷再回来,管理家中的庶务,名正言顺。五房再是笏满床,总得有位兄弟在家中陪着父亲,留守家业吧?她倒没想到小少爷过继出去,三少爷被大少爷带在身边,二少爷离家太久,将来可能真成事实上的逐出家门,一个子儿也捞不上。
“若有那么一天……还不如趁现在新人进门,将此事撕撸开来,让爹爹早点把话说开。将来也省得那大的当了家,报复薄待仪弟。妈妈你也看见了,自从他认回后,对咱们母子哪一次有过好脸色?不是怒目而视,就是冷言冷语对的”
妤如想到这里,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子勇气,冲着钟澄喊道:“是啊,一点钱财就收买了大家人心,连亲生弟弟都要计算着赶出家门”
这话一出,明俨、妙如和钟澄都愣了神。妤如见他们没听懂,又补充道:“不就是容不下其他弟弟吗?爹爹,您得为仪弟早作筹划,不然,将来还不知他到哪去乞讨呢”
“你……”指着妤如的鼻子,钟澄气得说不出话来,“出去,嫁人还不安份。这话是你说的吗?
妤如扑嗵一声跪下,梗着脖子嚷道:“女儿自会出去的只是临走之前,希望仪弟得到他应得的,省得将来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也没个地方说理去。”
钟澄指着她:“好好,都怪为父姑息,如今养成你这样拎不清的性子。你倒是说说看,要怎样你才肯依?”
妤如扫了众人一眼:“你们不愿看见我们姐弟,我们也看着你们就生厌。不如爹爹把仪该得部分给他,让他早点分出去大家分道扬镳省得将来,这家里没仪弟的立锥之地。”
听到这话,钟澄痛心疾首。
他费老大力气,在族谱记名上做作一番,为的是就是仪儿他们姐弟。想着等将来他过世的时候,当着族老们的面,丢个话让俨儿善待兄弟,俨儿就是心里再有怨恨,对老父的遗言,怕是也不敢不从。再加上宗谱上的记名,更加佐证他生前的此番心愿。
到时明俨在官场历练已久,为人想来也磨得圆润变通许多,即便不乐意这样做,迫于礼教舆论上的压力,也不敢丢下仪儿他们不管。
没想到记名的事,先是遭到泄密,他这一番苦心,不仅没受到任何人理解,反而引得俨儿强烈反弹,甚至把他三弟带离家中。现在,又来了这位拎不清的二女儿,来搅和一场。
他不由将目光投向大女儿。
妙如在旁边一直沉默不语,她正在暗自琢磨妤如的动机。
照说妤如的夫家从商,有当官的舅兄帮衬,是最好不过的。此番妤如回娘家,到底所为何事呢?此番作为,倒让人匪夷所思了
她望了望明俨小两口,还有明偲的表情,均是惊讶不已的样子。再看父亲钟澄,朝她望过来,心里顿时清醒了几分。
这是让她来表态呢
扫了妤如一眼,妙如走到父亲跟前,向他行了一礼,说道:“既然她有这意愿,爹爹何不成全了他们多分一些给他想来大家也没意见”
明俨忙不迭地表态:“没问题”
明偲跟在他后头点头附和。妙如又在旁边补充了一句:“不过,最好立下文书,省得到时扯不清,又要拉来族人评判,闹出笑话让人看热闹了去”
明俨听了,走过来表示支持:“对,对妹妹说得没错,爹爹就给他们一个安心吧?省得有人老朝咱们身上泼赃水。妹妹都是出嫁的人了,还被人无辜扯进来。”
扫了一眼旁边呆若木鸡的大儿媳,钟澄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许多年以后,妤如的女儿说亲,被不少人家瞧不上出身的时候,她才想起今天这一幕,那时她肠子都快悔绿。暗暗埋怨自己,当年怎地一根筋,被人一调唆,一门心思就跟娘家兄弟姐妹断了往来。害得后来,在婆家她又吃了许多苦,儿女的亲事不顺遂。
接下来,明伊顺利过继到三房二老爷钟泽名下了。不忍心人家骨肉分离,钟谢氏离家进京时,仍旧将明伊托付到宋氏手中。
这结果也算皆大欢喜,起码钟澄是这样想的。这些年来,五房欠二嫂的恩情良多。有这两位大的当领头羊护着,余下的几名弟妹,将来日子过得应该不会太差?尤其是这一番闹腾,宋氏总算是消停下来了。
日子转眼到了三月,妙如决定带着两孩子,赶到苏州府的吴江,去探望在那儿养病的公爹。
马车行在官道上,一路上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这种场景,两小家伙是最开怀的,箍在乳母怀中,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路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爹爹……”毅儿冲着外面喊道。
妙如倏地一惊,赶忙撩开窗帘,满怀希翼望出去,哪里有罗擎云半点影子?
乳娘苗妈妈在一旁解释道:“大少爷指的是蝴蝶呢”
妙如哑然失笑,不禁陷入怔忡。
这一个月来,他们爹爹没了音信。就是路上耽误了,也早该来个信,让他们好安心啊会不会出了什么事?
问丈夫留下的亲兵袁德,他也不知其中缘故。
最后,妙如还是决定,去吴江后跟公公汇和,再做一番计较。
第三百八十二章 欲雨
带着两孩子,当妙如赶到吴江时,已是三月下旬。
江南的春色向来迷人,尤其是太湖流域更是如此。太湖沿岸的垂柳,尤其是在烟雨蒙蒙中,构建成一幅绝佳的泼墨山水。一路行来,让人心旷神怡。
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妙如又惦记起罗擎云的安危来。
原来,谢舅父派人将贺太医送到裴家时,正好碰到裴太医只剩下一口气了。
据他的族人说,老太医从京返回苏州后,就开始迷恋修道。曾一度前往天柱山要寻访仙迹。他侄子不太放心老人家一人远行,特意派了两名后生,陪着老人家一道上路。走在半道上,老人家宿疾发作,两侄孙只得轮流背他老人回到了家里。
老太医到家后,就开始卧床不起。自知时日不多,他开始把毕生所学,口述给最后收的两名弟子。
裴家老宅位于太湖之滨。听说兰蕙郡主大驾光临,裴家的族长们,将近湖的院落,安排给贵人居住,也就是妙如此时住的枕泉轩。
午后起来,妙如发现两孩子不见了,忙问身边的袁嬷嬷。
“老奴怕扰了您的睡眠,让乳母抱着两位小主子,到外面逛园子去了。”她恭声答道。
于是,带着仆妇丫鬟,妙如一路沿着湖边寻来。突然,不远处传清越的琴声,她不由停下脚步,驻足聆听。乐声中有流水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