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






    “这人也太没眼色了,不知道那是……”妙如大笑,把这位浸在幸福的人儿,闹得都羞红了脸。

    “所以后来,他要拿走你当初画的那幅,我没给。退而求其次,他又问起那画是谁作的……”讨好地向她邀功,“我也没告诉他!为了奖赏你姐姐,再帮你外甥画两幅图吧!那只小黄鸭,大嫂稀罕得不得了,非要我给她绣幅同样的……我家祎儿,岂能和人着同样的装束!”

    “好了,过两日画了,就派人给你送去……”妙如应承道。

    第二日,白绮出嫁的正日子。

    钟澄在翰林院的同僚家眷来了一些,红庙街跟白家母女相厚的街坊,也来了数位,分座坐了几桌。

    杨氏又重新找回,昔日主持中馈时的威风和神气。看得那帮来赴宴的官家女眷们,啧啧称奇……

    “听说,宋氏生产之前,钟府家务一直是她家大女儿在主持。就是那个掉山崖下,捡回一条命的……”

    “说是才十岁,交给她能放心吗?”

    “不放心能有什么办法?他家都没人了。有前科的,能让人放心吗?听说,小姑娘能干着呢!在杨氏临盆时,也是她在操持来着,若不是杨氏想害人家,那次也一点事都没有的……”

    “怎么没见那丫头啊!”

    “刚才进门时,见到过来着,许是花轿快到了,守住房门口讨红包去了!”

    “我怎么听说,这新娘原是钟探花上回要纳的妾……”

    “听谁说的?要纳的,好像是她姐姐,白家在红庙街租了个门面,揽一些绣活的……”

    ……

    “嵘曦公子,今儿个是人家的大小登科的日子,你别抢了新郎倌的风头啊,知道你有才……”

    墙头那边,有人嬉笑戏谑:“汪公子是在提前练习,将来要遇到刁钻一点的小舅子,怕过不了关……”

    站在妙如身边的薛菁,听到有人打趣汪峭旭,心里痒痒的。就想把门打开了,早点见到那人……

    可院子这头,带着白绮从家乡赶来的姐夫,还有她弟弟。钟澄领着人,阻在院门口,还在考较着新郎倌。

    不多久,男方顺利过关,一众人涌进院子里来了。拉着薛家小丫头,妙如忙避进了房里。薛菁嫌看的不过瘾,硬是嚷着要出去……

    妙如好说歹说,承诺下回弟弟过周岁时,再给她下帖,邀她再来家里做客。还可以见到的,这才作罢……

    白绮终于顺利嫁出去了!

    压在钟氏父女心头的石块,终于搬开了。

    有负罪感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妙如长叹一声。

    接下来,就是钟府二少爷明偲的满月酒了。

    上次操持的婚仪没出意外,杨氏表现得尚可。由她掌家之事,就被大家默许了。

    钟明偲的满月宴,比上次白氏出嫁要热闹得多。与钟澄同次登科,在京中的同年,差不多都到了。

    也不知是来看杨氏笑话的,还是朝中两派想来钟家打探一番。总之,那些宾客,看杨氏的眼神都怪怪的。

    她强装着笑脸,迎来送往,到也没让人拿住话柄。

    宾客快散尽时,门口突然来了辆奢华的马车。下来两位身着宫服的公公和女官,说是奉太后娘娘委派,特意来钟府颁下懿旨的。

第七十九章 错愕

    

    将宫中的来人迎进前院的敦怡堂。摆上香案,钟家一众人等齐齐跪下接旨。

    从垂花门出来的宾客,有些登上马车还没出发的。听到宫中来了赏赐,不觉得都等在门口。派跟来的丫鬟婆子去探听一二。

    太后的懿旨褒奖了宋氏,说她不负皇恩,为忠臣的后代留嗣有功。

    赏了她一些首饰、衣料和补品,也赏赐了新生儿一些吉祥如意的物件。

    对钟家未满周岁的长子钟明仪,也顺带一并赏了。不过,对他的母亲杨氏,赏的物件就发人深思了:一本《女诫》和一面铜镜。

    在场的人,均不觉错愕了。

    宫中来人离场后,大戏看完,各家女眷纷纷撤退。

    第二日,京中官眷的圈子里,就流传开了此段新料。

    对钟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杨氏被迫低调起来,跟宋氏形成势均力敌的状态。当初钟澄欲纳贵妾,挟制杨氏保护女儿的目的,想不到兜兜转转,在外来力量的掺和下,还是最终达成了。

    六月底钟母冥寿时,独自对着母亲的牌位,钟澄百感交集,声泪俱下。

    “娘,您有孙子了,白家妹妹……也有了个更好的归宿。妙儿也长大了……乖巧得让儿子心疼……杨家父女再也不敢对她下手了……”

    杨氏重新掌家后,自然而然地,步摇就被提拔成她手下得力的管事媳妇。这让同为陪家丫鬟的华胜,心里有些酸酸的。

    当初四个陪嫁大丫鬟,如今只剩她跟步摇了。

    就是杨氏也给她找个管事嫁了,也超越不了步摇去。

    那蹄子当初竟然用“不愿当通房”这招来讨好主子。她怎么就没想到呢……现在若是让自己侍候姑爷,她也是不愿意的……

    杨家又送来几个水葱般的小丫头,没准该轮上她们了。不知是该羡慕,还是该同情这帮人。

    这日,华胜正躺在床上瞎想,同屋的丁香,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又神情慌张地跑了出去。

    华胜心中生疑,自从丁香被提拔成一等丫鬟后,就急于在太太面前表现。上回那烧水的事,本来都找到替罪羊了。过了许久,还是被这贱蹄子供了出来,害得她也跟着挨顿板子。

    该不会乘太太不在家,整出妖蛾子了吧……跟着去看看……

    蹑手蹑脚跟在她后面,华胜来到离梨清苑不远的一处废弃屋子外面。她躲在屋外的树丛底下,侧耳倾听……

    “看清楚没,真是出去给外人递东西了?”

    “没错,是个穿旧衫的男子,好几次了,都是用包袱裹着……”

    “你这次立功了,回头我向太太提提!”

    “能不能让俺进外屋侍候,俺不想在外边跑来跑去!”

    “行啊,我跟主子说说……”

    “你说此次,太太会如何治宋姨娘?”

    “不好说,毕竟是圣上……”

    听到了该听到的,华胜矮着身子,潜回了下人住的小跨院里。自此,她对梨清苑那边的动静上起心来。

    有天下午,从外面替杨氏买胭脂回来,华胜就见有个陌生男子,在钟府院子围墙外瞎转悠。

    起初她也没在意。谁知过了一会儿,角门里出来个小丫鬟,跟那男子闪进旁边那座废弃的邻家院子。那丫头好像正是宋氏屋里的……

    华胜跟了过去,也不敢靠得太近,躲在外头的破墙旁边,隐约听到了一些……

    “就这些?别说卖了,就是典当也没几个收的……”

    “哥儿夜里睡不安稳,小姐也没办法!”

    “好了,再攒一些就叫上我吧,每次偷偷摸摸的,来一次不容易……”

    两人又说了几句其它的,那里随后就有响动。华胜忙躲进旁边的断壁后面。

    接着,那男子就出来了。

    从缝里偷偷向往瞄,华胜发现那男子,长得倒是不赖,不像是不正经的人,倒了几分书卷气。和常来家中跟老爷舞文弄墨的仕子们,倒有几分相似,十八、九岁的样子……

    钟家高调地把白绮嫁给进士当娘子后。府里的一众丫鬟们,又是妒忌,又是向往。一个绣娘,平庸之姿,都能嫁得此般好。让华胜很受鼓舞,心里对未来的生活,憧憬起来……

    跟步摇、玉簪不同,她不是杨家的家生子。是以四个大丫鬟中,她最不受重用。私下里,她也攒了一笔银子,等找到意中人,到时替自己赎身……

    若是也能碰上个穷书生,只要人肯发奋,就是陪他吃糠咽菜,过苦日子,也算有个盼头。不像在杨家或钟府,随时都有被主子放弃的可能……

    是以,她对文质彬彬的书生一流,犹有好感,决定先不声张。

    晚上,杨氏回到府里。

    在外间替大少爷备凉开水时,华胜就听见丁香,在里屋跟她们汇报着什么!心头一紧,想着她们该是在说那件事……

    家里风平浪静了,妙如却没能闲下来。

    上次将锦绣和烟罗借到梨清苑帮忙。事后,宋氏特意在钟澄面前,夸奖了这两个忠仆。

    让钟澄也起了心:这几位是母亲留给妙儿的。这些年来,在秦妈妈的带领下,对女儿倒也是忠心耿耿的,就出了向递消息的锦缎。被女儿敲打一番后,发配到婵儿院子里,后来倒也老实了。对新主子尽心尽力起来,上回婵儿还向她姐姐讨要来着……

    她们年纪都不小了,是得为女儿新备一些伺候的人了。这些得赶紧配人,以后妙儿出嫁,也好有几个贴心的陪房。

    钟澄委托秦妈妈,在他身边小厮管事中,挑几个不错的,让浮闲居到了年纪的,赶紧先配对了。

    织云、烟罗都只有十五岁,可以再等两年。锦绣十七岁了,钟澄作主,让星魁娶了锦绣。

    妙如现今就在张罗,她身边丫鬟出嫁的事。

    等忙完这些事,又从上回新进的丫头中,挑了两个十岁左右的,补充到院子外头打杂,取名为沉香和青黛。

    刚歇下来,妙如被薛菁强拉到薛家去了。说是祖母要见她,顺便让她帮着画画像。

    第三次来到薛府做客,妙如感到有些不同:薛府里的下人,看着她的眼神,从上次的同情,成了现在暗含一丝钦佩,让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来到薛老夫人的院子里,被拉进里屋后,她才明白原委。

    原来上回替菁妹妹画的小像,被制成花灯,挂在老夫人的床头了……想是元宵节取胜后,就被她祖母收藏了。

    见到妙如来了,老夫人忙把她叫了过去,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老人家脸上满是欢喜。问起了她在家中,如今的生活,还叫她时常来家里玩。

    想是听到之前钟家那些传闻,也怜悯上了。

    妙如心中有些郁闷:这种感觉真不好,让她无从适从。其实她不是很习惯,被人当作可怜人来同情。

    到了掌灯时分,老夫人硬是留她在家中用膳。

    厅里四周挑着角灯,堂顶正中间吊着盏五福呈祥巨型宫灯,照得屋里跟白昼一般。

    府内的下人伺候时,只听见碗碟碰瓷之声,并无丁点低语的喧哗。薛家虽是武将之家,却也是世代簪缨之族,规矩还是不少的。

    在这种氛围下,妙如越发谨小慎微,不敢放开了胡吃海喝。表现得极其斯文优雅。望在主座薛老夫人眼里,满是欣赏。跟两儿媳暗中交换着眼色,连连点头。

    席后,陪着薛家长辈留在里间,吃了一会儿茶。妙如就起身告辞回家了。

    薛老夫人让兄妹俩将送她到门口。

    路上,薛菁问起:“妙姐姐,你怎地都吃些素菜,刚才那兔肉可鲜嫩了,是哥哥他们昨日在山里打来的……”

    妙如忙把去年初春,因肠胃不适引发的那场大病,给讲了出来。

    听得薛菁连连为她惋惜:“真可惜了,那你岂不是少了许多口福,哥哥他们带着我,外出打猎时,经常还烤着来吃的,可美味了……”

    “是啊,那就更不能吃了!烤着来吃,对我这肠胃可真不行。且那样对肺脏也不好。还不如这样煮着来吃……”妙如一脸的郁闷。

    “哥哥,咱们也下回也那样煮着吃,好不?妙姐姐,你回去把那打底的和酱料都列出来,抄一份给我们!”薛菁十分豪气要立马去尝试,颇有敢为天下先的侠女风范。

    妙如应诺,坐上马车,带着丫鬟和护卫,就往回府的路上驶去。

    “车上可是钟翰林府上的?”马车走在半路上,突然停住了。传来一位年老阿伯的声音。

    妙如让织云下去,打探一番,看是何情况。

    过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她回来禀报,镇国公府四公子,说是认识姑娘,想请她下车到一旁叙叙话。

    撩开车帘,妙如就看见,靠近街边拐弯的地方,是罗家那个刚立功归来的小将。他立在马上,斜睨着她所在的方向,在黑暗中等着妙如下来。

    被织云搀下来后,走到他跟前,妙如正要询问有何贵干。

    对方用他那锐利的目光,扫了一眼她身后的丫鬟。织云战战兢兢不敢跟过去,妙如示意她先回到马车那头去。

    罗擎云慢悠悠地,从胸前衣襟里,掏出个布包来,布包打开原来是张纸。

    展开那纸,他把上面的内容对着妙如,沉声问道:“这是你作的?”

    原是那幅奔马图。

    从上面的笔法看来,不是傅红绡手里最初的那张。

    那就是薛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