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作者:草木葱(起点vip2012.9.30完结)
“你在说些什么?什么表少爷……什么好的亲事?”妙如暗叫不好,沉声追问起来。
“姑娘!奴婢实在憋不住了!“扑嗵一声跪下,烟罗对她坦白道,“昨日星魁媳妇,私底下告诉奴婢,说老爷前日里特意上掇芳园,为姑娘拒绝了汪家的提亲,她觉得有些惋惜。特意跟婢子聊了起来……”
前年伺候妙如的锦绣,嫁给了钟澄身边的小厮星魁。如今替钟府管着库房,不在浮闲居当差了。大家改口称她为“星魁媳妇”或“高家嫂子”。
“提亲,谁跟谁?”她一脸的莫明其妙。
“当然是姑娘您跟表少爷啊!”烟罗急切地望着她。
妙如的小脸,倏地涨成通红,宛如打了胭脂:“可是本姑娘才十二,怎会现在就提亲?”
“京城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十二、三岁就定亲,出阁前要备嫁两到三年的。听说汪家二小姐,十一岁就定亲了。去年满十五才出嫁的。”
妙如自是不信,不过听到已然拒了,反正父亲也不会同意,并没她什么事了。告诫了烟罗一番,让她不得外传,就丢开了这事。
谁知此事并没完,不知怎的,被秦妈妈知道了。
自老太太去世后,最关心妙如今后归宿的,当数秦妈妈了。她可以随口打发烟罗。可这位长辈的关心,她却不能简单应付。
傍晚时分,秦妈妈命人抬来一只大浴桶,又端了盆的煮好的草药汁,伺候她家姑娘沐兰汤。
热气将人笼罩起来,药草的芳香让妙如神清气朗,把头靠在松木浴桶边上。像往常一样,秦妈妈往她身上浇着热汤。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人昏昏欲睡。
“姑娘!”老妇试探着唤了一声。
“嗯!”妙如微微张开星眸,望了对方一眼。
见她并没睡着,秦妈妈抓紧时机问道:“老奴听说,汪家姨老爷亲自来向老爷提亲,想说合您跟表少爷的亲事,可有这回事儿?”
猛地一惊。妙如抬起头来,紧张问道:“妈妈又是从何处得知的?”
生怕已经揭过去的事,又被人拎出来说叨。坏了闺誉不说,要是让母亲知道了,准会给她心里添堵,又要闹得家中不得安宁了。
“昨日晚上,听锦绣私下跟烟罗议论。说是前几日老爷跟着汪家姨老爷出门,为的就是这事。今儿个姑娘一天都有客人。老奴这会儿才寻得间隙,跟姑娘提起此事。”
“爹爹表明态度了,这事已经过去了。知道您是为妙儿好,只是这事十分不靠谱……求妈妈不要再提起了。”妙儿作出副小女儿的撒娇模样,想她打消这个念头。
“老爷一个大男人。如何清楚嫁娶后宅女人的生活,太太又是那样……其实,依老奴看来,这门亲事挺不错的。听说京中不少高门贵女,想嫁给表少爷这样神仙般的公子哥,老爷为何替姑娘拒了?老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蹙着眉头,眼里满是惋惜。
“这又有何不明白的!”妙如又靠了下去,解释道,“旭表哥是大姨的独子,长公主特别看重,当这新媳妇可不容易。要不,他家如何能挑了这么些年?”
“可长公主既然让她儿子上门提亲,说明姑娘也不差,值得他们这样求娶。再说姨老爷能重新醒过来,多亏了姑娘。他家提亲也在情理之中……”秦妈妈斜睨了妙如一眼,接着道,“表少爷跟姑娘气味相投,男才女貌的,且都是柔和、温顺的性子。老爷也挺欣赏他,难得长公主和姨老爷都喜欢您。”
她头头是道地分析着这门亲事的可能性。
“妈妈别忘了,母亲和杨家人,他们能甘心妙儿嫁给旭表哥?不说之前那些事,就想想自母亲发现她是继室后,是如何避免我在公开场合出现的?!妙儿知道,自己一直是她心中的刺。若是再跟她外甥成亲,那根刺岂不是插得更深了。为了家中安宁,还是不要火上浇油了。”
她喃喃自语道:“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要结亲,恐怕不是找个媳妇那般简单吧!”
随即又想起,上次父亲提过的,杨阁老想用旭表哥的亲事,拉拢沈尚书一事。
这次出场的是汪姨父和长公主,汪夫人并没露面。
一般这种儿女亲事,都是双方主母出面张罗。那岂不是证明,汪夫人并不希望她嫁给自己儿子,跟长公主母子在这事存有分歧。
那么,此次突然的提亲,就是他们内部的一次较量了?
虽不指望在古代能寻到真正的爱情。但明知不妥,还要冲上去当人家政治斗争的炮灰,那才是悲剧!
第一百一十一章小酌
妙如没有找父亲问起汪家提亲的事,钟澄也未向女儿主动说起过。
端午节次日的掌灯时分,一身石青色绣有白鹇官服的男子,上了翰林院门前等候的马车,往位于城东的柳明胡同的钟府驶去。
钟府所在的黄华坊,离皇城较远,离朝中官员聚居的南薰坊也有一些距离。
每日钟澄从翰林院出来,穿过东长安街,转道崇文门街,路程较远。是以他每日都是坐着马车,在家中和翰林院间来回往返。这日也不例外。
当车刚过玉河北桥,行至东长安大街与崇文门街交叉的拐角,等前面的车马过去的当口,外面传来问话声。
“里面可是翰林院供职的澈之贤弟?”一个中年男子清冷的声音传来。
将头伸出窗外,钟澄见到旁边是一顶绿呢官轿,里面坐着一位同僚掀开轿帘,正在跟他打招呼。
“原来是谢尚书!”钟澄下了马车,朝轿子里面拱手施礼,“您这是回府里?”
“正是!许久未见澈之贤弟了,最近府中可还安稳?”谢安良也踱出轿门,朝对方回礼,“不知可否给愚兄几分薄面,到不远处的醉仙楼,咱俩小酌几杯?”随后,谢安良发出邀请。
“小弟却之不恭……”钟澄欣然应邀。
一车一轿齐头并进,朝会同北馆旁边的醉仙楼门前开去。
醉仙楼因开在离六部、翰林院不远的地方,主要的客人都是路过的文武官员。因此,里面的单间布置颇为雅致,户窗相接处都是严丝合缝的,隔音效果甚佳。房门一关,自成独立僻静的私人空间。
走入里面,也是宽敞。整洁明亮,靠窗的地方摆着几盆兰花,只开一两朵,葱葱绿叶间有几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伙计很有眼色,看着两位客人皆气度不凡,送上酒菜,帮他们带上门,快速地退了下去。
在订的包间里,两人对坐下来把酒相谈。
“贤弟在翰林院感觉如何?听小儿讲,前年送他表哥时。曾路遇过贤弟,还向你讨教过几招。听他自己讲,很是受用。谢某在这里代他谢过了……”
“谢大人客气了!您家学渊源,岂是澄能班门弄斧的,只是跟令郎交流了几句。他天资聪颖,上榜那还不是如同探囊取物!后来澄才知道,您是泰和年间的两榜进士……”钟澄谦虚地回应道。
“……愚兄是泰和三十三年中的举人,也就是那年,在家乡遇到微服游历的圣上,当年他还是太子。后来在三十七年成了两榜进士。”追忆往事。谢安良不禁感叹道,“当时的圣上,何等的意气风发,胸怀天下黎民……可惜后来遇到一些变故……”
“二十年了,没人知道他心中的苦……”中年男人似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向对方感叹,一言未毕,竟已是黯然不语。
钟澄没有做声。内心有些触动:也曾听说过,陛下从小就聪明机警,仁爱博才。还只是储君时,挥斥方遒,针砭时弊。从小就得圣祖爷器重,先帝刚登位时。他还不到十岁,就被立为太子。
这几年接触下来,他印象中的天子,是个含而不露,内敛深邃的君王形象,有时甚至有些许沧桑和颓废。很难想象他意气风发的样子。
想起三年前对自己说的那番话,甚至把父亲和屈大夫相提并论,罪已责躬。让他很是感动,当时恨不得以身相报。
只是那时他已是泥足深陷,当年犯下的错,身上的污点,让他动弹不得。即便是辞官回到故里。怕也是难得保得清名。
况且,别的都可以不顾,大女儿的归宿没安排好之前,他还不敢轻举妄动,挂冠而去!不然,到地底下,自己没脸去见倩娘。
跟着附和了几句,钟澄就没有再多说一句。
前几年,谢安良也是这样接触过他,想拉钟澄入程太傅的阵营。当时他就是这样一副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
女儿掉落山崖,后来失而复得,钟澄彻底跟这两派中的官员断绝了交往。减少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一心扑在学问上。这几年在选才、育才上,倒练就了几分眼力和本事。
聊着聊着,两人就谈到了先帝晚年的一些朝中局势。
其实是钟澄故意引到这些话题上面去的。
他一直想弄明白,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对自己岳父到底是何感观,眼前的人虽然有立场的倾向,但起码可以窥见一斑。
“……泰和四十二年那年的淮河大水,让无数乡民流离失所,江淮一带饿殍遍野。陛下刚登基,就遇上了此等困局。愚兄当年奉陛下圣谕前往赈灾,亲历过当时的惨况,实不忍见黎民,再遭受那样的苦难。第二年改元,遂主动向圣上请缨,前往当地治水,回京后继续在工部专司此职……”他仿佛还沉浸在那时惨状中出不来,声音低沉,悲戚哀伤。
听得钟澄也有些动容。
本来以为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过往经历了,谁知被他一提起,心中又有了隐隐的刺痛……
那年的大水,对有些人来讲,是失去了生命、亲人、家园。
而对于他来说,可以算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一家人苦难真正开始。妻子离世,长子刚落地就夭折,母亲和他背上杨家的恩债,后来被迫娶了继妻……女儿几次三番被陷害……
可能是老天爷给他们一家人的考验吧!
想到此处,钟澄向谢尚书拱手道:“谢兄为君为民一片赤子之心,愚弟心生佩服。恨不能早生十年,与兄台并肩,为广大黎民干些实事。助百姓躲避那些天灾……”
听到“天灾”二字,谢安良神色一懔,愤愤然接道:“哪是什么天灾?!分明是……靖王党羽工部杜尚书,十多年来,挪用固堤工程款项。至使汛防松懈,恰逢新帝继位,政局不稳,权力交替……”
钟澄面色肃穆起来,心中陡然升起一种不安来。
怎么又是他们!当年爹爹就是怒斥靖王一党,被先帝杖责罢官,羞愤难当,还没回到家乡,就殁于途中。回到淮安,又因当地的靖王党羽滋事骚扰本家,让他们被族人所弃,流离失所。母子俩吃尽苦头。
那时他年纪尚小,在乡野间长大,对朝局争斗之事,从来都是懵懂无知的。
母亲为了避祸,断了与父亲生前故交的来往,也没人告之他们朝堂风云变化。
十年后新帝登位开恩科,他刚通过科考崭露头角,母子俩又遇上隐形的靖王党——杨阁老。
还受恩于他,娶了杨氏,从此家中开始水深火热的生活。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对方已然承认,当初招他为婿的动机。可这些到底是因,还是果?!
此类事情,毕竟涉及到钟家的私秘,虽然知道眼前这人,当年经历过的一些,或许会解答自己的许多疑问。
不过他的身份也是十分敏感的。作为岳父对头那一方的,所说之言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的感彩,况且交浅言深,钟澄也不好跟他聊得过深。
两人互相试探着,你一杯我一口,喝得有些微醺。
“澈之兄,其实谢某的岳父大人,曾跟令尊生前是至交好友。只可惜忠肃公走得太早,不然两家后人也能常来常往的……不过,老天也算有眼,令嫒又救了小儿……”谢安良突起提起这个话题。
听他提起妙如,钟澄精神一振,有些感触道:“澄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女儿。她从小就早慧,前些年又吃过一些苦……她母亲……唉……”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说不下去。
“拙荆前些年见过令嫒,说是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母亲大人还经常念叨起她来,也是想见见。只是这几年,各种原因,两家没怎么走动……听说只比谢某最小的女儿大上半岁,却比我家那丫头懂事多了。让她们小姐妹间常走动走动也好……”
提起两家的儿女,谢安良也换了副表情,开始话涝起来。
“谢兄抬爱了!妙儿近两年在家中学规矩,平日里不大出来走动,再加之家中无人带她出来……是以……”他说到此处,目光暗淡了下来。又记得女儿的亲事。
谢安良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聊到酒楼快打烊,酒量尚好的谢尚书还神智清醒。
他拍了拍钟澄的肩头,从衣襟中抽出一张请柬来,塞到他手中:“明日谢某家中,为母亲七十生辰的举行寿宴……她老人家一直想见见那小丫头……明日,明日记得带她来……”
钟澄接过帖子,就着屋内昏暗的灯光打开一看,果然写着邀请他们父女俩赴宴的内容。
他摇摇晃晃站直身子,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