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茶韵





吹搅擞阍骞?br />
    果然,今日齐聚的都是李氏宗亲,看来真是讨那中秋团圆之意了。

    再一看湖上,一轮圆月的影子象一匹铺开在水面的银缎,因水纹而波动起无数皱褶,接着,有船无声滑过,把那银缎划成好几条带子,荡漾起皎洁的光。定睛一看,不是龙舟,而是数艘装饰一新的彩船,各船的宫女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在彩船上轻歌曼舞,间有丝竹和乐,船的周围是那碎开的银缎般的月影,仿佛仙娥正泛舟于广寒宫中。

    李适哈哈大笑:“好个宫人乘舟弄月影,堪比当年玄宗皇帝梦游广寒宫的神妙了。”其他人连声附和。

    李适笑着面向太子李诵道:“太子,你觉得如何呀?”

    李诵行过礼,很明显地停了片刻,才说道:“儿臣面对此景,想到一句诗‘好乐无荒’”。再没了下文,大家都在等待,可是他不再张嘴了。

    李遇看着太子,觉得他变了,眼前的他太谨慎太小心了,一句“好乐无荒”是说好,还是不好呢?如此含糊,叫人猜不出他真实的想法。

    再看看李适,他也有些困惑,但渐渐变成不悦,很显然不喜欢太子的含糊其词。他把眼光投向了舒王李谊。舒王是李适的弟弟李邈(昭靖太子)的儿子,因李邈早死,李适将其收养,视为己出,十分宠爱。果然,他开口问道:“谊,你觉得如何呢?”

    李谊上前答道:“臣也想起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好!好!”李适一出口,周围跟着一片叫好之声,那李谊也是满脸的得意。李遇再看向太子李诵,身形愈发单薄,面无表情,暗叹他的处境不妙呀。

    李适又道:“谊的这两句引用深得朕心,朕也希望今日的九州都有明月可赏,天下百姓均享团圆之乐呀。”

    言毕,命宫人端上玩月羹,让众人分享。

    吃着精致的羹,李遇却无心细细品尝其中滋味,九州一片月,江南的她此刻又将如何度过?

    月下的江南小院,一片静谧。赵茗儿和秋月夫妇坐在院中的小桌边品茶赏月。

    陈清桥问:“娘子,你们在家乡如何过这中秋呢?”

    赵茗儿想了想,说:“在家乡的时候,好像家人都没特别提过这个日子,秋月,是吧?”

    秋月点点头,说:“记得到了这一天,家里会发给大家麻饼,味道不错呢。”

    秋月这样一说,赵茗儿也点点头,依稀记起了那饼的味道。

    陈清桥倒是好奇了:“麻饼如何做的?”

    秋月努力地回忆着,边想边说:“好像在面粉里加了鸡蛋,花生,很多的芝麻……”

    “咬一口,满嘴都是油和糖的味道,很甜很甜。”赵茗儿忍不住插嘴道。

    “嗯,对对。”秋月点点头,“陈郎,你们怎么过中秋的?”

    陈清桥说:“其实我们也不讲究。只有那些富贵人家,要在家中设香案,然后拜月。我们一家人只坐在院子里,吃点简单的瓜果,然后听老人们讲点传说。”

    “传说?”赵茗儿一听,有了兴趣:“什么传说呀?”

    陈清桥说道:“唐明皇的故事,听过吗?”

    “唐明皇的哪一个故事?”

    “和中秋有关的故事。”

    “哦?”两个女子齐齐看着陈清桥,期待他讲故事呢。

    陈清桥清清嗓子,说起来:“据说有一年中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在月宫听那仙人弹奏乐曲,觉得十分动听,便暗暗记在心中。依稀记住了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醒后把它补充完整,竟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

    “真是有趣的故事呢。”两个女子听完,对视一下,只听那秋月说道:“我也想去月宫里看看呢。”

    “秋月,你一个人,可是去不得的哟。”赵茗儿看了陈清桥一眼,咯咯的笑起来。只见那夫妇二人互相用眼角瞥了一眼,竟是满满的默契与了然。

    赵茗儿故意忽视这场面,看向天空,托腮暗想:这月亮如何上得去?

    这时有人在敲那院门,“会是何人呢?”陈清桥边说就边去开门。接着就引进一个家仆打扮的人,来到桌边,那家仆就打开带来的一个大大的食盒,一边把东西往桌上摆,一边说:“小的是宫府的家丁,公子叫小的送吃的过来,还让小的转告,请三位入乡随俗,过一过这江南的中秋。”

    陈清桥问:“那你家公子现在何处?”

    家丁回道:“公子和家人在楼阁赏月呢。”边说,边把一个大西瓜切开,极仔细地切成莲花状,然后摆好,又把一个圆盘盛着的饼端出来,问:“请问谁是当家主妇?”

    赵茗儿指指秋月,家丁便对秋月说道:“请夫人将这月饼切开,务必按家里的人数来切,在异乡的也要算上。”

    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做了。

    半晌,赵茗儿说道:“秋月,切成三份吧,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好的。”秋月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慢慢把月饼切成了三份。

    家丁又小心摆好饼,然后说:“小的告辞了。”

    “慢,”赵茗儿唤住他说,“请转告公子,多谢他对我们的挂念。”

    家丁答应着,走了。

    三人围在桌边,想着失散的、故去的亲人,内心都是滋味杂陈,刚刚还有的欢笑,此刻却没了影儿。

    赵茗儿抬头看着圆月,若真能飞上去,一定可以看见益州家乡和长安吧?带泪带笑的前尘往事终已远去,她那从秋千上开启的新生却正要开始。想到此,她终于在叹息过后露出由衷的笑容,率先拿起一块月饼,对着沉默的秋月夫妇说:“来,吃月饼,庆贺我们一家的团圆。从此,请叫我…茗儿。”

    
 


清风茶韵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追忆(二)
章节字数:1038 更新时间:09…01…01 18:37
    从宫中回来,早已是月上中天,月光在王府的院子里泻下一片银白。李总管率领众家仆已在园中备好香案瓜果,等着他了。

    见他独立园中,只是沉默着任月光将他塑成玉树之姿,却难掩寂寥,李总管心中一酸,忍不住说道:“殿下,今年这中秋实在冷清,是小的无用,没有将殿下的心爱之人一一寻回,”说到这里,他跪在地上,“小的愿领责罚。”

    李遇没有回头,轻笑了一声道:“你说的是那些侍妾么?在那紧急的时刻遣散她们之后,本王就没有想过再将她们寻回来。”

    “可是,殿下不能就这样孤身一人过下去的。”李总管的眼中含着愧疚。

    “本王不觉孤单,”李遇望着空中的圆月,“心里有了一个人,满满地装着,也容不下别人,怎么会孤单?”

    李总管看着他的背影,满脸诧异。又听他说道:“给我开了这院门,我要去后院。”李总管赶忙起身,这下子,他才终于肯相信,端王心里装的人真的在后院了。

    这府中各处已经修缮一新,唯独她住过的房子,连门都未曾上漆,显得陈旧,却是他要的本色。推门进去,一切都原封未动,看来李总管依他意思安排了人打扫,房中一尘不染。

    他用手一一抚过茶具,竭力要感受到一点点属于她的气息。一点点茶香,若有若无。

    吩咐人拿来了纸笔,他提笔不假思索就写下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他在回来的途中,无意听到有人吟诵的句子,他记住了,在心中一遍遍吟着,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心声。

    她现在会和谁一起过中秋呢?她身在异乡,没了亲人,只有一个忠心的秋月,怎样度过这一个团圆的日子?甚至秋月也有了相伴的人,她会孤单吗?想起她身旁的宫徵羽,会不会……心里忽然就觉得烦燥,她只有在江南才能快乐,而自己远在长安,又如何给她幸福?懊恼自己的放手,但终究是无奈,不然还能如何?但是李遇的心胸终究是有限的,不能够放开了她,还要能淡看她与别人的幸福。

    他,做不到。

    就算永不相逢能换得她的幸福,他终究给不出祝福。天上一轮圆满,总无法慰藉心中深深的缺憾。想到此,他拿起那写着诗句的纸,用力地揉成一团。

    从那天起,他再也提不起笔,他害怕有一天,终于收到她的回信,证实她已经和另外一个人获得了圆满。他宁可就停留在这样的时刻,永远不要知道,永远也无需面对。

    他几乎天天都会到她曾经的房中独坐,这前院后院的人都认识他了,再也不需要李玉的存在了,他就是要让府中的人知道,端王李遇想着她,念着她……

    
 


清风茶韵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追忆(三)
章节字数:1306 更新时间:09…01…01 18:38
    如果第一次收到信是个意外,第二次仍算是偶然的话,那第三次无疑让她开始了期盼。她默默算着他离开的日子,应该早到了长安。小时候在茶行里玩耍时,曾听来往商人说过,从益州去长安,只需二十天。而她等信的日子早就过了二十天了,从中秋等到隆冬,却再没得到他的只言片语。

    听着窗外江南的冰雨响在瓦上的淅沥声,她开始猜测另外的一种可能。回到长安,他也回到了软玉温香的怀抱,也许,也许就渐渐淡忘了她吧?那些信中的字句,她早已能背诵了,如今却成了一种折磨,她想试着慢慢忘记,就如同他忘记了给自己写信一样。

    “茗儿,你终于等到江南今冬的雪了!”宫徵羽高兴地走进来说。

    随着宫徵羽推开的窗看出去,她才发现外面的冰雨不知什么时候竟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与长安大雪不同,这雪花细小稀疏,犹如片片梅花的花瓣,和江南一样纤弱。

    潮湿寒冷的空气进来,她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宫徵羽见状,将窗户重又关上。

    “江南的冬天还是很冷呢。”他笑着说。

    “没关系,我益州家乡的冬天也是这般湿冷,习惯了。”赵茗儿淡淡笑着。

    她转过身,搓了搓冰冷的手说:“现在下雪了,如能收到梅花上的雪,明年就有好水煎茶了。”

    宫徵羽说:“我就知道茗儿会这样想。”他在桌边坐下来,“可是这附近没有梅林,须到灵峰去才有的。”

    赵茗儿看着他说:“那,我可不可以去一下呢?”

    宫徵羽摇摇头:“茗儿,太冷了,而且雪天地面泥泞,行走极其不便的。”

    “去吧,”赵茗儿恳求道,“茗儿还从未亲手收过梅花上的雪呢。”看着宫徵羽的迟疑,她又加上一句:“就这一次。”

    真的很冷,尽管出来前,宫徵羽给她披上了厚厚的镶毛斗篷,戴上了帽子,但落脚在泥泞的湿地上之后,立刻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下迅速窜上归来,冷开始扩散到全身。

    她后悔了:“公子,真不该让你也来的。”

    宫徵羽摇摇头:“我不怕冷,倒是小时候,我姐姐随一家人出来赏雪,被冻哭过呢。”说着,引她进入了梅林。

    江南的雪混合着冰雨,不张扬也不孤独,打着旋儿,落到地面便看不出雪的痕迹来。只有在半空中轻盈的姿态,和偶尔抚上脸颊的冰凉,让人知道,江南雪真真切切来了。此时,她看向梅花,竟觉得这雪有点吝啬了。蕊上只得点点雪珠,仿佛舍不得掩住朵朵清雅的白梅。

    她抱着瓷瓶,宫徵羽用一把竹匙小心收那梅花蕊上的雪,然后放进瓷瓶中。当雪水进入瓷瓶中之后,赵茗儿明显的感觉到刺骨的冰冷,这瓷瓶本身就冷,有了雪水以后,那冰冷的触感仿佛化作冰刀剐着她的每一根手指,感觉到疼痛是从骨头里面扩散出来的。害怕失去手的知觉而滑脱瓷瓶,她把瓷瓶贴紧身体,身体顿时也被寒冷侵蚀,慢慢地,胸口感觉也在僵了。

    原来要收梅花上的雪,竟会遭遇这样彻骨的冷,彻骨的痛。想起李遇来,他也是这样收着梅花上的雪么?还记得他抱着瓷瓶直叫“好冷,好冷”的样子,她隔了这样久,才体验到究竟有多冷,她刚刚才有所体味,这不仅仅是讨好而已,而他们之间却已经结束了。他曾经为她做的那桩桩件件,竟被她悉数错过了。

    再也无法回头。

    
 


清风茶韵 正文 第五十五章 追忆(四)
章节字数:1135 更新时间:09…01…01 18:39
    木然地随着宫徵羽走在梅林中,随着瓷瓶中雪水的增加,寒意逐渐冰封她的身体,再看那立于枝头的白梅开得端庄,却无言地牵出她心底淡淡的思恋原以为只是依赖,只是渴求温暖,却不知什么时候还混合了想念啊。渐渐的,她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