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策
我看着元天寰吃完,才问:“董总管一只眼睛,倒像是叫人刺瞎的。”
“是啊,他是三十年前从谋反的陈王府被没入宫中的。父皇曾说,董肇的眼睛是他年轻时候不慎弄瞎的。父皇心里后悔,所以一直留他在身边,最为亲信。父皇临终前,特命董肇在长乐总管。父皇当年,常指着他来告诫朕:君王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笑了笑,叹息了一声,元天寰端详我,我就又叹息了一声。
“你想朕问你为何叹息?”他说。我摇摇头。远处笑闹声起,腊八风俗,夜里要驱鬼。
六王高声叫着,亲自领着年轻人们驱鬼。少年们戴的面具定然有趣,可我没有心思看。
元天寰扬起眉问:“光华,你有事瞒着朕?”
我郑重的坐下:“我只是伤感。冬日佳节,我没有兄弟姐妹。你兄弟如同紫荆花开,共有四朵。七王年幼,六王跟着你去北伐,只有五王他一人在长安。他实心任事,不推诿,不避嫌,恐怕会招惹诽谤。你当大哥的,难道不烦恼吗?”
元天寰想了想:“五弟纵然得罪了天下人,有朕在,又何妨呢?只是五弟的所为鲁莽了。为政之道,不可都硬来。变通曲折,连朕杀伐如此,都不得不用。郑畅等世家大族,乃北朝汉族士人的根基。将来统一南朝,河南大族就更当重视。而且,太傅是文官之首,就算他是尸位素餐老朽,也不可过于轻视。文官们有笔有口,最能伤人。五弟不能妥善的处理与文官的关系,还是稚气了。不过,朕有决断的能力,不会让人恶意的诽谤五弟。”
“不让人诽谤?那要是有物会伤害你们的兄弟之情,怎么办呢?”我追问。
元天寰好像明白了,他端详我良久,付之一笑:“朕虽然想知道那是什么,但难为你的苦心。随你处置吧。不过,对五弟之事,以后你不要插嘴了。光华,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朕不仁,所以有隐忧;五弟年少,智慧不足,才会有困惑;你呢,因为家国之痛,总缺乏一点将过去都摈弃的勇气,因此你有时才会怕。仁,智,勇,只有真正的君子如同上官,才会兼而有之。我们三个都是帝王家人,帝王家人难以成真君子吧。”
他的话如用雪球,打进了我的心中庭院。我虽然得到了自己希望的结果,但没有快乐。
他拉着我的手到庭院内。梅花冲寒怒放。缀玉枝头,寒鹊依傍,忽被一阵马蹄惊飞而起。
是阿宙来了吗?我手一抖。少年们驱鬼的欢叫明晰起来“鬼出去!鬼出去!”
第十三章: 梅影
元君宙裹着翠衫拥着金裘,快步踏雪而来。他剑眉斜飞,凤眸清澈。面颊绯红,好像是火焰在象牙里燃烧。一片梅花瓣飞沾在他眉间,倒使他光艳容颜,蕴集几多香。临到玉阶前,他的脚步迟缓了。从我初见他起,他似乎日益清减,到今天已经瘦到蜕去了男孩儿的外壳,如蝴蝶破茧而出。他开始像个男人了。
元天寰对他朗声道:“不是让你明晨再来吗?夜晚行骊山路可不好走。”
阿宙吸了一口气,仰望着元天寰,笑靥灿烂:“臣弟不怕。今夜不来也睡不着,还是早些见到皇上心才踏实。”他对我微微点头,若有若无唤我一声:“桂宫。”
我也点点头,看向元天寰。元天寰凌然对他道:“你来了也好,来!”
阿宙咬了咬唇,跟着元天寰走进逍遥殿。他们兄弟对话,我本该回避。但我还是跟个木桩子一样的站在檐下,雪水顺着冰凌,有几滴到了手掌心。我回头望向殿内,只见阿宙“扑通”一声跪倒,元天寰坐下来才问:“怎么了?平身吧!”
阿宙还是跪着:“臣弟不敢。臣弟请皇上治罪。”
元天寰目光炯炯,笑道:“何罪值得朕最宠爱之御弟,保卫了长安的太尉王如此呢?”
阿宙匍匐在地上:“臣弟在皇上出征期间,擅自与柔然叶买王使者谈判过,他说若投降曦朝,希望能得到赦免的承诺,因此臣弟在杜昭维起草的太尉书信后,写了一个‘赦’字。”我没想到阿宙开门见山,坦白了那件让我和上官都忧心的“把柄”。
虽然信件还在我的身上……但是阿宙肯这般的说明了,秘函也就不成为秘函了。我心里落了块石头,但又觉得一点不安,因此转到了龙柱后面,静静的观察他们兄弟。
元天寰眼神专注,只凝视阿宙:“……原来如此……!朕是你们中最后一个知道的吧。多谢你告诉朕。”
阿宙扬起头:“皇上?”
元天寰薄唇一扬,笑容浅如淡墨:“柔然帝国灰飞烟灭。叶买,于英辈早已经化鬼。你的信,朕也没有见到过。大将在外,可不受命于皇帝。同样,朕在千里之外,你在长安也可酌情处理军政。此事从此就不要提起了。但你还是有罪,罪不犯法,却让朕寒心。”
阿宙肩膀一抽,长跪傲然道:“除信件之事,臣弟无愧于心。假如皇上听信文臣的话,臣弟也不想辩解。”
元天寰冷冷的说:“站起来!”阿宙执拗的不动,元天寰又喝道:“叫你站起来!”
阿宙站了起来,偏着头,小声说:“太傅郑畅等人,只知家族私利,臣弟对他们是不能客气。”
元天寰一言不发,忽将腰间的佩剑掷到阿宙的脚下。我随之一慌。元天寰依然坐着,纹丝不动:“我朝建国来,文臣多为汉人。品第中崔,卢,郑,杜等都是最上流的家族。国家为树。大树的根基就在文武相济,汉胡共处。你不服,好!朕准你今夜就回长安,将你在长安主持军政期间,所有不顺从你的文臣杀死。从此朕可以为你这个弟弟省下一份心。”
阿宙对视他,缓缓的垂下头:“大哥……”
元天寰又厉色道:“太白星逆,朕将你留在家中,除了让你保护长安不受侵扰,也是用你镇定人心。你以为打仗赢了,就了不起?河东河西,多少双眼睛看着你。知道朕为何偏到长乐宫而不进长安城?因为你所管辖的长安,已经有几分成乱摊子了,朕要保持些距离,才可彻底平息。中山王没说你好,郑太傅来告御状,御史大夫等文官对你也有微词弹劾。你完全将尚书八座丢在一边,就是不智。朕有时不听他们,但朕还肯摆样子,因此才子们才不断涌入长安。你如果不是朕的弟弟,就凭你,十六七岁只能是个毛孩子,如何能当上太尉?你要为自己捞取声誉,不是得罪士族文官。战争期间,朕兄弟都拿着脑袋和上天赌,饿死些长安内外的庶民有什么大不了?你伤了世家大族的面子,才是祸害危重的大事……”
元天寰的身体震动了一下,宽阔的额头上汗珠莹然,我看得分明,但又不能进去阻止他教训阿宙。非但阿宙无言以对,连我也觉得暗暗羞惭:我为了那封信花费了不少心思,到底还是小节。元天寰之明察秋毫,我这点算计……我的手心全是汗。
阿宙又跪下了,大声说:“大哥,是臣弟愚昧。……求您息怒。”他碰了一记响头。
元天寰语气缓和了些:“你别嘴上应却不放在心里。今后可别再捅娄子……”
“是。”
“于英既然投降柔然,为何你不按照我朝惯例,灭他三族?空惹闲话!”
阿宙回答说:“他本乃元老名族。当时他在叶买王处,我等不明战况,总想多留一条退敌的法子,因此他的家族都未动。现在战事结束,圣驾还朝,长安城内人心安乐,大量处死人不太妥当。还请皇上开恩,赦免他三族上千人口。”
元天寰长叹一声:“连你也怪朕太过残酷?”
阿宙抬起头,声音沙哑:“皇上是臣弟的君王,臣弟不敢怪。大哥抚养我长大,我也不能怪。”
元天寰离开座位,将他拉起来:“让你留守京城,对你还是太难了。玉不琢不成器。朕当年放任你。你从小随性,爱走马玩弓,除了春秋,对其他书都不肯细读。看来,现在你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实应怪朕。于英的三族,就暂缓处置吧……”
阿宙解下皮裘,给元天寰披在肩上,又用翠袖将元天寰额头上的汗水抹去了:“大哥,臣弟定会好好学。”
元天寰对他笑了笑:“腊八粥快凉了,给你留了一份。你有心学,也不能那么瘦。”阿宙也笑了。元天寰亲自动手,玉盏叮咚,给阿宙吃粥。
我松了口气。今夜看来是能安心渡过了,六王他们的驱鬼声也静了。我走到庭间,雪白梅洁,一望皓然。逍遥殿琉璃瓦下,梅花清雅,露痕轻缀,净洗铅华。
我吸了一口馥郁的清冷气息,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梅花更让我欣赏。在冷宫,母亲和我都不爱剪下梅花插瓶,也是因为怜惜她冰肌玉骨,不适合以器物容之。
我正徘徊。却见一清媚少女在宦官的引领下进了庭院。月下的她,薄施脂粉,姿态娴雅,秋水双波溜。我向来喜欢美丽的人。在我的心中,对美人和才子都多一份宽容。毕竟上天造物,此般人物有限。我不禁对那少女微笑,她瞧见我,一愣,眸子骤亮。
我素颜白衣,她恐怕以为我是皇帝身边的宫女了吧?宦官还不及开口,少女已将头低了下去,对我弯膝,不卑不亢道:“桂宫殿下安好。”
她不是宫女,皇族中也从未见过她。无论何等美人,她是她,我还是我。我从不与别的女人比美,那本就是无聊事。女孩子,不单是为了悦己者美,更是为了自己而美。恨不得元天寰把天下的美人,都让我来见见呢。想到此处,我又笑了一笑,蔼然问:“你是……?”
“殿下,我名叫崔惜宁。家父是河南尹,我是跟着父亲来长乐宫觐见的。”她回答。
“原来是崔僧固崔大人的女儿。你父亲为官清简,我也有所耳闻。”我微笑道。
她笑颜有抹书卷气:“殿下褒奖。父亲说,殿下是未来之皇后。惜宁方才一见您,就知梅花下人,唯有桂宫。”清河崔氏,是钟鸣鼎食的名家,女儿气质出众,也不足为奇。
崔僧固父女远在洛阳,元天寰叫他们,意欲何为……?
宦官问我:“殿下,何时才能通禀?”我示意他跟我来,又对崔家女孩说:“且侯一侯。”
我走到殿门前,元天寰的声音在雕梁间回旋:“……崔僧固既然教过你春秋,书法。他女儿你也见过几次吧。群臣数次上表劝朕纳崔氏女为夫人,赞她德色婉懿,且乃洛阳第一美女。朕因为专著与南朝和亲事,并未接纳。崔僧固之亡妻,又是郑太傅的侄女。他为人谦和得体,美名满天下,精通儒学。名父之女,也不会让人失望吧……”
阿宙没有一句话,好像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他面前的那碗粥。
元天寰沉默片刻,又说:“朕已让他带着女儿来长乐宫。她成赵王妃,并不辱没你。”
…
这话突兀,我收了步子,左手不经意的向后一撩。
只听“哧”一声,身后宦官提着的白灯笼,被我的指甲刺出了一道伤痕,笼内烛火摇曳。
阿宙为动静所扰,凤眼里映着蜡炬,那一刻,他的眼神出奇温软,潋滟至极。
他如孩子一般天真愉快的笑了两声,又低了头,继续吃粥。
元天寰眸子黑濯濯的,凝视着弟弟。等阿宙吃完了,他才对宦官道:“不必传她入殿。”
阿宙依依不舍的捧着空玉盏出神。直到夜岚推开了逍遥殿内两扇窗户,他才撒手,洒脱的起身问:“大哥,你已经下旨以崔氏女为赵王妃了?”
元天寰扫了一眼窗外,似乎有点无奈:“尚未。不过,五弟你快满十七岁了,总要成婚。朕对你的婚事,可谓殚精竭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人伦诗歌,都是以此为始。朕从多年前就不再选秀。但为了给你选妃,这两年来朝内上至名门淑女,下至出众良家女,只挑才色上中以上者,反复考虑。就连文烈母后当年拟定你与卢氏女,朕还嫌她配不起五弟。你拒绝了,朕没有勉强。崔氏为你的王妃,对皇族,对国家都是幸事。对你,也是一样。五弟你还是少年,即便是天皇贵胄,在人生路上,孤孤单单,磕磕碰碰的行进都是艰难和苦痛的。有个女人陪你一起走,每过了一个山坳,美丽将不是你一个人的喜悦,辛苦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记忆。人,未必需要爱才能结婚,而有爱的人结成伉俪,也未必会相知相守。”
他一步步的走向外面,阿宙和我俩个,都默然跟在他的足迹后,各怀心事。
天寒,崔惜宁的绛紫色衣上,闪烁着珠母般的霜花。但她依然毫不懈怠,端立如竹,好像可以一直等下去。直到见到元天寰,她才跪了下去:“清河崔氏惜宁叩见皇上。”元天寰审视着她,神色毫无变化。我望向阿宙,他的脸在云层密布的夜空下,模模糊糊,我看不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