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策
元天寰正色道:“朕本来对她半信半疑,但看到你的金团凤,朕就相信你命中注定是朕的皇后。朕给你看一样朕登基后,就随身带着的东西。”
他从怀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紫檀木盒,打开来,里面是……我惊讶的险些叫出来。
那是一只黄金团龙,跟我的大小,花色,明显就是一对儿。……所以阿宙才说好像见过!
我背转身,取出自己的团凤,从脖子上退下来,给了元天寰。
他将团凤和团龙合在一起,竟然如同核桃的两半,能成一体。
我情急之下,捉住了元天寰的衣袖,他沉默片刻,才镇定的说:“南朝皇后有玉燕子,而北朝皇族有帝后之宝。开国的神元皇帝和慕容皇后,就各自以此黄金饰为信物。为了元氏皇族将来生生不息,他们将搜罗来的奇珍异宝,武器铁矿封了一半在黄河岸某处。黄金团凤,乃是皇后之重宝。慕容皇后死后,黄金团凤就神秘消失了。从此北朝人逐渐淡忘了这件物品。不过,每代帝王登基时,就继承团龙。朕祖父,父皇,朕一直在寻找,但却没有找到。因为黄金团凤不仅是皇后的象征,而且合起来,是一把钥匙,打开宝库的钥匙。”
我有些眩晕,黄金凤,竟然是如此重要。但母亲,她究竟有何秘密呢?她难道是元家人,那为何逃离北朝,讳莫如深?她所唱乃是北朝曲子,她所恨是北朝皇帝,在我的父皇生前,她一定从来没拿出过凤,正如被赶到冷宫,她可以奇迹般收藏起玉燕子……
我母亲究竟是何人?我片刻失神。我抓住元天寰的手心,书写:“母亲许真是北朝人,她临终前唱别鹄。而且董肇说我的声音很像他认识的故人。”
元天寰咀嚼着我的话:“董肇?别鹄?好……袁夫人,倾国的美人,金凤,陈王府,董肇的瞎眼……桂宫……美人图,朕的母后……父皇……杨夫人……”他握住我的手:“朕心内有无数的碎片,但朕大概明白了……今晚,朕带你去桂宫那座偏殿。当然……董肇也得去。”
第十九章:别鹄
从骊山回到宫城,玉兔已早东升。元天寰此行轻车简从,而大队人马都还留在长乐宫内。
车驾入桂宫,元天寰亲自抱着我下车。夜静风严,左右屏息。我心内忐忑,从风帽里审视桂宫。月色溟蒙之下,瑶台寂寥。那座据说常闹鬼的明光殿,还是像一个尘封的秘密。
元天寰默默的打开了殿门,腐朽的优昙香气扑鼻而来,呛得我要咳嗽。但喉伤未愈,我只从嗓子眼里冒出几句夜魇之人那般含糊的声音。我错觉,我本来就在做场梦。然而灯影骤亮,他的轮廓在我眼中残酷的变清晰,这男人是从未在我梦中出现过的。
我佝偻起身子,就像个孩子一样在他的臂弯里,他声音如水:“光华,明光殿并没有鬼。所谓的鬼,不过是人的心魔。当年母后之所以封闭它,是因为内廷有了奇特的传闻。有太监宫女偷偷传说:总是在夜间听见里面有一对男女在私语。那个男人的声音,就像朕的父皇文成帝。母后心内厌恶此无稽之谈,又恐传说有伤父皇盛德。因此处置了几个人,断了传说的源头。朕忙于国事,任由母后裁决宫务。不过,母后从此就一病不起,临终之时,她劝我将父皇生前所画之九百九十九张仕女图供奉到兰若寺。朕当然照做了。朕并非不知道明光殿内有秘密,是父皇的吗?做儿子的要为尊者讳,何况父皇对朕慈爱无匹。朕自然不愿深去探究。可是,后来当朕无意中发现了太极宫通向明光殿的秘道,朕来到了这里,就恍然大悟了。明光殿内,有着父皇画过最美的女人。那张图画,当是父皇的最明媚,也是父皇最惨烈的记忆。朕那日在此殿的黑暗中坐了许久,细细体味父皇母后的心情,忽然放弃了追查下去的愿望。父皇不想朕知道,母后不想朕知道,朕又何必知道?”
一幅仕女图……他画满了一千张。连最得宠的杨夫人,也未得到的赞誉,是谁?
元天寰揭开一重厚厚的帘幕。帘幕上金线成绣的菩提叶,早已黯淡。可是之后的一幅卷轴,却如晨曦来临,让这殿堂里一切都变得亮起来。我连呼吸都忘记了,只有那树梅花,那个女子……
老梅花树,秀骨冰清。少女兀立,绰约出尘。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皱。
芙蓉之靥,衬以雪光,嫣然含笑,靡艳无瑕。
她的满头青丝,似在时光里飘动。
她……我似乎被画中人浓密的黑发缠住了脖子……震惊以至于骇怕。
她是母亲……我的母亲。被人们称为“袁夫人”的女人,我父皇武献帝的至爱。
我浑身哆嗦起来,虽然来桂宫时也想到母亲乃北朝之人,但怎么是这样……?
元天寰凝视我,良久才用手指摩挲过我的嘴唇。他的指尖,染着血星。我已咬破了唇瓣。
他倒有一丝惆怅,轻声道:“果然是这样……”
我又看那幅画的上方,有个简单的落款,虽然只有深黑墨两字,天然风流。
那是“灵隽”。是个名字?谁又是灵隽?元天寰之父文成帝,是叫元修啊。
我细细的端详画面,正是长乐宫内的梅花树。元天寰曾说,他父皇一生,恐怕最爱长乐宫的那棵梅树,就是因为这幅画?他爱的是梅,还是梅下的人?
他要爱梅,母亲又算是什么?他要爱人,母亲为何离开他?
而图画的下方,则是淡墨色书,极为潦草狂乱,像是醉写出来的。
我用心辨认: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还有个模糊的日期。
别鹄?上官对我说过,我母亲临终所唱之歌,为北朝先帝时期流行的曲子别鹄,上官还念了这四句诗歌。
我闭上眼睛,眼泪不争气的濡湿了睫毛。疑问如钱塘之潮涌来,汹涌似海。
母亲曾在这里生活过么?我每天住在对面的鸿宁殿。却不知道,自己又走入她所逃离的宫廷。我曾经跟着元天寰进入这里,却没有想到与母亲的少女时代遗迹擦肩而过。究竟遭遇何事,她的如云乌发,才变成银丝?元天寰之父文成帝,与她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从未听她谈起过文成帝,当我在冷宫内谈起北朝的宫廷史时,母亲总是默然微笑,摇头说:“我读书不多。那遥远寒冷北国的事情,与我们母女无关,谁想要知道底细?”。母亲要隐瞒我什么?我父皇又知道多少?我心乱如麻,低头咬嚼着衣服,直到丝线成了丝絮。我茫然开眼,原来咬的是元天寰的衣服。他不急不徐的摸摸我的额发,叫我一声:“光华。”
谁要做你们的光华公主?我是父皇母亲的夏初!我恨不得插翅膀,逃离这让座阴森的殿堂。
我执拗的擦干泪,指着那幅图画,勇敢的在元天寰的肩头写:“她会是谁?”
元天寰秀逸的唇翕张,眼中浮冰跃动:“你可以知道。但你没有反悔机会。”
他将我放在一张床上。我佝偻身子,冷漠的望了他一眼。我不需要反悔什么,我只要知道真相。他走出殿去,我闭上眼。只听数通脚步声,在几丈远处,只有独眼的长乐宫总管董肇眼观鼻,鼻观心的长跪着,一言不发。
元天寰悠然道:“董肇,朕记得第一次见你,是朕六岁的时候。父皇在时,你常见亲信,也算看着朕长大。你知道朕最喜欢你什么?又最厌恶你什么?”
董肇望了望殿内的一切,完好的左眼,目光与我交汇,衰老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皇上最喜欢董肇之忠。老奴一生,也没有别的本事,伺候三个主人,都算是忠心耿耿。皇上最厌恶老奴,是老奴不诚,对于皇上,老奴知道许多,却都未陈明。”
元天寰朗朗说:“不错。今夜朕打开了此殿,又与公主一起坐在这里,你明白朕要问什么。”
那董肇道:“老奴明白。”他低头:“可逝者已去,皇上圣明之人,为何要让老奴自破誓言,对文成皇帝做不忠之事?”
元天寰拿出金团龙凤,放在手心:“这个看到了么?朕知道陈王府覆灭的真正原因。你瞧瞧你眼前的公主。朕初到长乐宫,就觉得你在窥视公主,当时朕只暗地奇怪。现在公主带来了凤,又认出了画中之女。公主是南朝的公主,你对公主说这件事,对父皇又有何不忠?”董肇嘴唇颤抖,好像有句话,呼之欲出。他认识我的母亲,所以他才会说我的声音像个故人。
我镇定心情,对董肇点头,他无奈的叹息,望着墙上的那幅图出神,半晌,才又道:“此事要从老奴身上说起。老奴九岁净身,入了陈王府。陈王是先帝的季父,皇上祖父明熹帝的幼弟。他生活豪奢,喜爱收藏。老奴十二岁时,因为粗通文墨,被陈王选到身边伺候,长大后也颇受恩待。陈王正妃亡故后,他出使甘州,一意孤行的娶了西北敦煌的索家女子为继妃。当时舆论哗然,因西北豪强素来与朝廷面和心不合。索家虽专横,但索妃却生就美貌贤良。她生了一女,陈王上表朝廷,女儿就被封为洛湘乡公主。三十年前,陈王意外的收到了一件至宝,只给几个亲信之门客看过。孰料三个月后,祸从天降,朝廷以陈王与索家合谋造反,包围王府,陈王知道朝廷不会放他,便命老奴带着小公主投降朝廷,夫妇在阁楼自焚而死。那时候,公主才八岁。明熹帝没有找到宝物,又看了陈王自白的书信,也有几分悔意,又见小公主生得玉雪聪明,就下旨让小公主在长乐宫冲觉寺内生活。老奴与两个老婢女,就陪伴在公主身旁。
冲觉寺虽是皇家寺院,但明熹帝长年征战,术士又言他与骊山犯忌。因此长乐宫凋敝,几乎是废弃的旧宫,冲觉寺除了老年僧尼,也就没有旁人。因此公主也就从此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她倒是长得飞快,相貌一日比一日美,性情也并为因为目睹惨剧而古怪消沉,反而活泼开朗,善解人意。连尼姑们都合掌说,她前生一定是释迦牟尼莲池里的一朵荷花,不慎才被天国中错抛到人间。老奴和两个老婢女初时还常为陈王夫妇落泪悲伤,但光阴似箭,看到小公主能长大成为那样子……想想也是安慰了。我们也盘算过公主长大后,既没有外援,又没有钱财,将来嫁与何人。但想到她的美貌,举世无双,总也有机会的。果然,明熹帝驾崩之前,下了一道旨意:将来洛湘乡公主年满十五岁,可由皇家配选,嫁给名门世家子弟。明熹帝还写了:公主乃陈王之女。宜嫁清华门第公子,清河崔氏最佳。清河崔氏,家风纯正。子弟有贵气,又都渊博温雅。消息传来,我们都为公主欢喜不尽,只盼着公主快摆脱宫廷。
谁知,在公主十四岁那年,新帝突然重修长乐宫,于是,到处都热闹起来,大批工匠画师到骊山内。连冲觉寺都来了几名画师,要修缮观音殿内的壁画。公主去看了一次,回来跟婢女说:‘那里有个不正经的男人,却要画正经的观音图像。他要教我唱别鹄曲,我偏不听。’婢女说:‘既那人不正经,公主以后别去了。您的身份怎可与画匠混在一处?’公主笑道:‘那人虽不正经,但长得真漂亮。他画出来的观音,也跟他一样的好看。我只去看画,又不会跟他混在一起。’
就这样一个月,公主天天都去观音殿看那人作画。老奴也偷偷去瞧了。那画师约摸二十岁,眼带桃花,风采如仙,又总是面带微笑。最简单平常的话,从他嘴里说出,登时也会变得风趣而隽永。也难怪小公主迷他。可无名画匠,终究配不起元家公主。老奴怕他勾引坏了公主的名声。老婢女也总远远跟着他们,但是……”董肇抬头望了元天寰一眼,好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人,痛楚激愤的神色,竟似压抑不住。
元天寰凝神在听,他点点头:“那位画师……想必名字就叫灵隽。”
董肇“嗯”了一声,好像又沉浸在回忆里:“等我们真发现了其中奥妙,公主已决心非他不嫁。公主把自己的所有秘密都交付给他。可一夜之间,他竟然修消失无影无踪。我们到处想找此人,但根本找不到。这种私情,又怎可上报皇帝?”董肇嘴角噙着半点冷笑:“十天后,有人来找公主:告诉她灵隽因为遭到诬陷,被下死牢,不知如何营救。公主焦急,与我等商量,我等也拿不出主意,那天晚上,公主叫老奴去,对老奴说:‘董肇,我这一生只会喜欢灵隽。我不稀罕当公主,而是他的人。他要是死,我也难活。要营救他,只有一件东西。我要设法去长安,求见皇上。他是我的堂兄,也是一家人。我把这个给他,求他放了灵隽,成全我们。只要跟着灵隽在一起,哪怕过穷苦日子,哪怕流放到蛮荒之地,我也情愿。’她摊开手心,一只黄金团凤在那里。我吃惊不已,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