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策
灵验。”
那个女相士还说了什么?我好奇的侧脸对罗夫人睨视,她总不会知道我和元天寰共有的秘密吧。罗夫人微麻的面上也露出笑容:“嗯,想来皇上是不会对桂宫说的。皇上无子,女相士言:那南朝的公主非但与你龙凤命,而且相貌宜生男,必能孕育龙子。”
我垂下头,只见自己丰腴的手背泛起了桃色,无意识在褥子上摸索着。
那样的事,太遥远了。女相士,总会有失算处,我蓦然将发烫的手背覆在脸上。想起来,元天寰要是能有儿子,那么许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对帝国来说,这也是头等的政治啊。婚姻就是政治,也不是是我是他的悲哀。我的脸也发起烫来,元天寰那深黑的眸子,浅浅的笑涡,仿佛就在眼前,我在那个瞬间,不再感到抑郁和害怕了。无论何种诬陷,元天寰都能看清,他早就在阿宙提起醉酒的时候,就说过“他是被下药了”。
罗夫人还要说话,就见门口有宫女仓皇道:“罗夫人,那边的情况不好了……”
我凝神,罗夫人已喝道:“大胆,桂宫面前也敢喧哗。等我出来。”
她对我肃然道:“桂宫,掖庭有个先帝的要紧妃子病重。妾先告退。皇上晚膳后会来看您。”
罗夫人对宫内外的事,几乎一句没提,我也没法打探出什么来。我和衣闭眼,迷迷糊糊又瞌睡,明白过来,就听北风起,阵阵逼人,好似十面埋伏。
“这风好大,看来又是一场暴雪。”有宫女大声说。
冬日昼短,天幕已黑。我悄悄的走到门口,廊间殿角,宫娥们手忙脚乱的点上宫灯,灯座在风中胡旋舞般,团团乱转。我心中却骤然起了希望,与灯纱中微红的灯火同在。
只愿这是春日前最后一场暴雪。秧苗,以后才能在春天生长。
我匆匆用了些粥,一心等着元天寰来,但左等右等,他也不来。暴雨夹着大雪,倒是凶神恶煞般的袭来。雨声隆隆,窗扉也被震动,等雨渐歇,风雪肆虐。阿若扯着嗓门:“殿下,这样大雪,皇上未必能来了。奴婢服侍您先睡下吧。”
我摇头,我隐约听见一阵哭声,又好像没有,用发簪挑着烛焰,莫名的焦躁起来。这样大的风雪,真乃罕见。天公之怒,对谁而作?阿宙那个性子,要是知道他大哥的心思还好。要是会错了意,不知道会怎么样。我倒是成了阿宙的“七寸”了,我来桂宫,他应该不知道的。玉燕子,现在究竟在谁的手里?
焰心陡然拉长,“嗤”一声差点烧了我的指头。光的末端,元天寰竟然出现了,他眉毛上沾着雪水,眸子如蘸两汪翠色。虽冒着暴风雪而来,神态却依然悠闲。
他凝视我,神色异常复杂:“还没睡吗?朕来晚了。今日事太忙。两个时辰前,我父皇的贾贵嫔薨了。她是父皇喜爱,母后怜惜的人。因此朕去了一次掖庭。现在雪大,弟弟们又在长乐宫,怎么也要等明日才宣告此事了。”
弟弟们在长乐宫?阿宙呢?我审视他。他坐下,端起几上的粥碗:“是你才吃剩的吗?”
我点头,他已经吃起来,好像真饿了。我自然也是无声。他吃完才坐到我的床边:“你知道不知道,朕为何要禁闭赵王府?”
我想了想,摇摇头。元天寰从怀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奏折:“就是为了今天。朕不给五弟下马威,这些人怎么能都出来?所谓墙倒众人推,何况有人存心陷害五弟呢?”
他将奏折搁在案上,又细细看我:“不过除了政事,朕先要告诉你。朕认为遇到你,就是从四川灭蓝羽军那日开始的。在那之前的事,朕不问,也不想知道。”
那之前什么事?他的话,是不是与谣言有关?怀疑我跟阿宙……我掐住他的手腕。
他悠然道:“不管怎么说,光华你和五弟曾给了旁人造谣的机会。你来柔然见朕,那双熊皮手套,你总不能否认的。朕不说,不代表不知道。当然了,朕本也不是爱处子成癖的男人。”
我气得发昏,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我是不是处子,他可管不着。但是他居然能这样说出来,还真是无情之人。要是听信谣言,就干脆把我配给了阿宙。我昂起头,挑着嘴角冷笑。
元天寰睫毛一动,那神色意味深长:“可不是又会错意了?朕要说的,你总是不明白。”
我使劲的捶了他一下。他严肃的,全神贯注的注视我,忽然唤我:“光华。”
我茫然的犹疑片刻,他的唇已经碰上来,蜻蜓点水般,才刚碰触,又逃也似的离开了。
他漂亮而含蓄的五官,隔了我一尺,好像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疏离的。
我望着他的唇线,自己唇上也是冰凉的。我不禁想用手指去解除唇上那个奇怪的咒语。
可是,第二记吻又落下来,他的脸庞,从未有如此近而清晰,我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
他的唇只贴在我的唇上,轻柔的辗转着,手臂揽在我的腰间。这时,他的气息,是如雪后的松林,清新的,年轻的。我向后退,依然在他的怀中。等他吻完,我才意识到,自己已靠在他的肩胛上,灼热从他的袍服里释放出来。
元天寰默然半晌,将手掌打开,玉燕子在他的手上,莹润闪光。
他道:“这是和那份奏折一起递给朕的。还好你事先告诉朕此事,不然朕今晚绝不会来见你。”
玉燕子已经到了他人的手上,那群人用此来说明阿宙想要谋杀元天寰的原来……我么?
元天寰对我道:“你不用说话。朕不用你说,就能明白你。朕这次还是全胜……假如明日顺利的话。留情不留手,留手不留情,但这次朕却想要两全其美。”
我心想:怎么还能两全其美?他却将我扶抱在怀里,又低头吻了我一次。还是慢悠悠的,也不深入,好像只是在品尝香茗一般,我却头晕目眩,仿佛喝酒醉了,又饮了滴蜜。
我暗暗张开眼睛偷看,他阖着眼皮,镇静白皙的脸颊上竟有一抹红色。我嗯了一声,他才放开我。我倒在衾上。他收起了异样神色,离我远些,坐正了说:“告诉你其中的缘故。”
寒风雪花好像无损于室内的温暖,还为我们树起了一道与世隔绝的篱笆。
在某一刻,我确定我听见桂宫的宫门震动,似有人在用力呼喊。但是我依然想听元天寰说下去。
第二十一章:出鞘
我支颐几上,只觉元天寰离我虽远了些,他睐视烛光,目中翠色,却更为鲜明。
他一指奏折:“此事绕个圈子,还是绕到了刺客之事上。于英之女,按照五弟的安排,本该跟着她全家到徐州杨澎处避难。于英女在外人眼里,是通过太尉,与杨澎联系的。所以挑拨利用她来行刺,出了事,为他们一家请求赦免,又转移她一家的五弟就难辞其咎。于家遭遇巨变,又不得不背井离乡,人人心中惨淡。人,一旦要绝望,就往往会黑白不明,近于昏聩。杨澎名声不佳,而他们途中辛苦。有人此时出现,向他们盛言徐州之危险,又放风说以朕的性子,让他们去徐州,是假赦免,真处死。他们唯一的生机,就是逃向深山老林。那你想:他们还会选择什么呢?”
我转动眼珠:于英一家必定不奔向徐州,而是散入山林逃匿,而于英女,正是走投无路,才被人所利用。行刺元天寰,十有八九是不能成的。但熟悉长乐宫和皇帝情况之人,却希望为诬陷阿宙拉开序幕。这阴谋,其实从我遗失玉燕之时,就开始发动了。我之玉燕子,一定会被人故意栽赃给赵王。腊月十二日崔府宴席上,或者以后的盛大酒宴上,这个燕子迟早该出现。那么,赵王安排行刺大哥,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他不仅要帝国,还要女人……我忽然诧异于自己头脑的清晰。我以为我受伤期间,思考这些少了,但暗地里,我的思维时时都在温习着这锁链的每一环,无论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因此元天寰一点播算盘珠子,我的心绪就自然出来了。
元天寰继续说:“朕这回要杨澎死,虽然也故意泄漏给了两个弹劾他最有力的大臣,但几个弟弟事先都未有觉察。杨澎乃诸弟母舅,又是外放刺史,掌握要地。朕之为政,在他的身边不可能不安插人来监视他。因此他死前后,徐州刺史府内的情况,都在朕的掌握之中。因杜昭维忙于摄京兆之事,五弟将自己的太尉府事交于其余几个参军,信件起草,也经过这几人之手。五弟曾写信给杨澎交待于英眷属之事,他信中有句话道‘腊月十二日本王事定。汝更当小心。’五弟意思,是指自己十二日拒婚,上表要去西北,希望他的舅舅能收敛些。可是若在安排行刺的人眼里,就知道这是个好机会。腊月十二日,五弟去崔府,有大宴席。杨澎将被处死,死后一定抄没信件,五弟提到十二日的信件就会被朕所怀疑。而有人在同一日,行刺朕。看似巧合,实际上不是巧合,是知数方情况的人所安排的阴谋。”
蜡炬半成灰,我心想:阿宙和文官郑氏一党不和,水火不容。他所用的参军,都是大家族子,也许某一个也跟郑党有所往来。元天寰说“故意泄漏给弹劾杨澎最得力的大臣”,也该包括太傅吗?除了他,还有耿介出名的御史大夫高弘,我真不知还有谁敢放胆弹劾杨澎呢?抛却掌握长安文官脉络的郑家,谁又能搜集出切实的证据?难道……太傅位极人臣,谋害赵王也可解,又为何想要谋害皇帝呢?元天寰对于他,向来是尊重的……大雪层层累到屋顶,我顿生压抑。
“于英女死,已无对证。杨澎也死,只有物证在,还有什么比死人更安全的呢?你这次受伤,外界都传言你伤情反复,濒临死亡。朕也有意的鼓励这种传言。那么,玉燕子出现,五弟就更加百口莫辩。但他们的计划过于芜杂,所以朕很快就和上官分析出了破绽。五弟在长乐三日后回家,他的王府就被禁军包围。朕也告诫他不要妄动。朕这个假象,却是给幕后之人一个下手的契机。今日,文臣十来人汇集,郑畅上书,弹劾五弟死罪数条,还有不少人署名。
除了御史大夫高弘不来见朕,其余人都认为五弟这回完了。朕看了也只是沉默。等他们走后,朕单独召见了太傅。”元天寰冷冰冰的一笑:“朕给他一杯茶,最后一次叫了他一声:太傅。”
我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就是幕后之人,是郑太傅……?太傅出于个人权利和私愤,竟会这样铤而走险?不可思议。荥阳郑氏,枝繁叶茂,太傅通显三朝,末日将到。我手肘发麻,风雪更大,外头噪杂一片。
“杨澎那抄家后,所有的到京文书,朕都命太傅郑畅去查。其实,朕安插在杨澎身边亲信,已经将两三封五弟“可疑”信函不知不觉的抽出,上呈给朕。所以,郑畅今日的奏折中,不该以五弟此信为论据,可是那奏折,依然有此信的那句话。可见他们早准备好奏折,连察看上千信的耐心都没有了。郑畅奏折,还拉上了太尉府参军胡懿所提供的证据。这也就是五弟身边,他们所安插的眼线了。不过,对行刺之事,郑畅原本并不知悉,种种迹象,都说明其儿子秘书监郑裕才是主谋。朕因为疑心郑家日久,但当初碍于元廷宇党未除,因此刻意笼络他们。四川回来后,朕有心先发制人,便暗暗派人记录郑家私事。郑畅年老,要事全部委托给儿子郑裕。裕与太尉府参军胡懿之寡姐通奸,因此两人常有秘密往来。胡懿在五弟身边,主管文书,就有机会看到五弟的信,也能将五弟行踪搜罗给他的对头。郑裕最友善的,是黄门郎章敷,太傅长史章琳兄弟。章敷主管宫门内事,要安排女人进入长乐离宫,也是熟门熟路。他要买通什么人,从你的宫女手里盗取玉燕子,也不是太难。章琳虽然有才子之名,但轻浮急躁,因此章氏兄弟与郑裕,才能安排出这一大场戏来。五弟在宴席上,若为胡懿下药灌醉,那么他被众人扶下去,座位上多个玉燕子,还奇怪吗?朕查出来这件事,但朕要除掉郑家,也不为了这事。”元天寰胸有成竹,又似觉得有几分热,缓缓的宽了玉带,向我挪了挪:“郑氏成党,让朕不能容忍。荀子曰:怪星之党见。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一旦成党,朕必灭其于星火之中。他们讨厌五弟,是为了什么?”
我用簪子在被面上轻划“兰花茂盛,秋风败之。兄弟间,唯五王有才干。”皇族之人,与文官共掌政治,是北朝的固定比例。皇亲无能,文臣势大,反之,则不然。
元天寰大概是松了玉带,人也轻松了,他一笑,睫毛给脸投上蔷薇色的阴影:“光华只知毛皮,还不进腠理。郑畅等早在十年之前,就和西北豪强有些交情,而五弟刚烈,是朝中唯一主张彻底掌握西北,再灭南朝的臣子。畅父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