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策





灵验。”
  那个女相士还说了什么?我好奇的侧脸对罗夫人睨视,她总不会知道我和元天寰共有的秘密吧。罗夫人微麻的面上也露出笑容:“嗯,想来皇上是不会对桂宫说的。皇上无子,女相士言:那南朝的公主非但与你龙凤命,而且相貌宜生男,必能孕育龙子。”
  我垂下头,只见自己丰腴的手背泛起了桃色,无意识在褥子上摸索着。
  那样的事,太遥远了。女相士,总会有失算处,我蓦然将发烫的手背覆在脸上。想起来,元天寰要是能有儿子,那么许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对帝国来说,这也是头等的政治啊。婚姻就是政治,也不是是我是他的悲哀。我的脸也发起烫来,元天寰那深黑的眸子,浅浅的笑涡,仿佛就在眼前,我在那个瞬间,不再感到抑郁和害怕了。无论何种诬陷,元天寰都能看清,他早就在阿宙提起醉酒的时候,就说过“他是被下药了”。
  罗夫人还要说话,就见门口有宫女仓皇道:“罗夫人,那边的情况不好了……”
  我凝神,罗夫人已喝道:“大胆,桂宫面前也敢喧哗。等我出来。”
  她对我肃然道:“桂宫,掖庭有个先帝的要紧妃子病重。妾先告退。皇上晚膳后会来看您。”
  罗夫人对宫内外的事,几乎一句没提,我也没法打探出什么来。我和衣闭眼,迷迷糊糊又瞌睡,明白过来,就听北风起,阵阵逼人,好似十面埋伏。
  “这风好大,看来又是一场暴雪。”有宫女大声说。
  冬日昼短,天幕已黑。我悄悄的走到门口,廊间殿角,宫娥们手忙脚乱的点上宫灯,灯座在风中胡旋舞般,团团乱转。我心中却骤然起了希望,与灯纱中微红的灯火同在。
  只愿这是春日前最后一场暴雪。秧苗,以后才能在春天生长。
  我匆匆用了些粥,一心等着元天寰来,但左等右等,他也不来。暴雨夹着大雪,倒是凶神恶煞般的袭来。雨声隆隆,窗扉也被震动,等雨渐歇,风雪肆虐。阿若扯着嗓门:“殿下,这样大雪,皇上未必能来了。奴婢服侍您先睡下吧。”
  我摇头,我隐约听见一阵哭声,又好像没有,用发簪挑着烛焰,莫名的焦躁起来。这样大的风雪,真乃罕见。天公之怒,对谁而作?阿宙那个性子,要是知道他大哥的心思还好。要是会错了意,不知道会怎么样。我倒是成了阿宙的“七寸”了,我来桂宫,他应该不知道的。玉燕子,现在究竟在谁的手里?
  焰心陡然拉长,“嗤”一声差点烧了我的指头。光的末端,元天寰竟然出现了,他眉毛上沾着雪水,眸子如蘸两汪翠色。虽冒着暴风雪而来,神态却依然悠闲。
  他凝视我,神色异常复杂:“还没睡吗?朕来晚了。今日事太忙。两个时辰前,我父皇的贾贵嫔薨了。她是父皇喜爱,母后怜惜的人。因此朕去了一次掖庭。现在雪大,弟弟们又在长乐宫,怎么也要等明日才宣告此事了。”
  弟弟们在长乐宫?阿宙呢?我审视他。他坐下,端起几上的粥碗:“是你才吃剩的吗?”
  我点头,他已经吃起来,好像真饿了。我自然也是无声。他吃完才坐到我的床边:“你知道不知道,朕为何要禁闭赵王府?”
  我想了想,摇摇头。元天寰从怀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奏折:“就是为了今天。朕不给五弟下马威,这些人怎么能都出来?所谓墙倒众人推,何况有人存心陷害五弟呢?”
  他将奏折搁在案上,又细细看我:“不过除了政事,朕先要告诉你。朕认为遇到你,就是从四川灭蓝羽军那日开始的。在那之前的事,朕不问,也不想知道。”
  那之前什么事?他的话,是不是与谣言有关?怀疑我跟阿宙……我掐住他的手腕。
  他悠然道:“不管怎么说,光华你和五弟曾给了旁人造谣的机会。你来柔然见朕,那双熊皮手套,你总不能否认的。朕不说,不代表不知道。当然了,朕本也不是爱处子成癖的男人。”
  我气得发昏,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我是不是处子,他可管不着。但是他居然能这样说出来,还真是无情之人。要是听信谣言,就干脆把我配给了阿宙。我昂起头,挑着嘴角冷笑。
  元天寰睫毛一动,那神色意味深长:“可不是又会错意了?朕要说的,你总是不明白。”
  我使劲的捶了他一下。他严肃的,全神贯注的注视我,忽然唤我:“光华。”
  我茫然的犹疑片刻,他的唇已经碰上来,蜻蜓点水般,才刚碰触,又逃也似的离开了。
  他漂亮而含蓄的五官,隔了我一尺,好像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疏离的。
  我望着他的唇线,自己唇上也是冰凉的。我不禁想用手指去解除唇上那个奇怪的咒语。
  可是,第二记吻又落下来,他的脸庞,从未有如此近而清晰,我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
  他的唇只贴在我的唇上,轻柔的辗转着,手臂揽在我的腰间。这时,他的气息,是如雪后的松林,清新的,年轻的。我向后退,依然在他的怀中。等他吻完,我才意识到,自己已靠在他的肩胛上,灼热从他的袍服里释放出来。
  元天寰默然半晌,将手掌打开,玉燕子在他的手上,莹润闪光。
  他道:“这是和那份奏折一起递给朕的。还好你事先告诉朕此事,不然朕今晚绝不会来见你。”
  玉燕子已经到了他人的手上,那群人用此来说明阿宙想要谋杀元天寰的原来……我么?
  元天寰对我道:“你不用说话。朕不用你说,就能明白你。朕这次还是全胜……假如明日顺利的话。留情不留手,留手不留情,但这次朕却想要两全其美。”
  我心想:怎么还能两全其美?他却将我扶抱在怀里,又低头吻了我一次。还是慢悠悠的,也不深入,好像只是在品尝香茗一般,我却头晕目眩,仿佛喝酒醉了,又饮了滴蜜。
  我暗暗张开眼睛偷看,他阖着眼皮,镇静白皙的脸颊上竟有一抹红色。我嗯了一声,他才放开我。我倒在衾上。他收起了异样神色,离我远些,坐正了说:“告诉你其中的缘故。”
  寒风雪花好像无损于室内的温暖,还为我们树起了一道与世隔绝的篱笆。
  在某一刻,我确定我听见桂宫的宫门震动,似有人在用力呼喊。但是我依然想听元天寰说下去。
  
 

  第二十一章:出鞘

  我支颐几上,只觉元天寰离我虽远了些,他睐视烛光,目中翠色,却更为鲜明。
  他一指奏折:“此事绕个圈子,还是绕到了刺客之事上。于英之女,按照五弟的安排,本该跟着她全家到徐州杨澎处避难。于英女在外人眼里,是通过太尉,与杨澎联系的。所以挑拨利用她来行刺,出了事,为他们一家请求赦免,又转移她一家的五弟就难辞其咎。于家遭遇巨变,又不得不背井离乡,人人心中惨淡。人,一旦要绝望,就往往会黑白不明,近于昏聩。杨澎名声不佳,而他们途中辛苦。有人此时出现,向他们盛言徐州之危险,又放风说以朕的性子,让他们去徐州,是假赦免,真处死。他们唯一的生机,就是逃向深山老林。那你想:他们还会选择什么呢?”
  我转动眼珠:于英一家必定不奔向徐州,而是散入山林逃匿,而于英女,正是走投无路,才被人所利用。行刺元天寰,十有八九是不能成的。但熟悉长乐宫和皇帝情况之人,却希望为诬陷阿宙拉开序幕。这阴谋,其实从我遗失玉燕之时,就开始发动了。我之玉燕子,一定会被人故意栽赃给赵王。腊月十二日崔府宴席上,或者以后的盛大酒宴上,这个燕子迟早该出现。那么,赵王安排行刺大哥,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他不仅要帝国,还要女人……我忽然诧异于自己头脑的清晰。我以为我受伤期间,思考这些少了,但暗地里,我的思维时时都在温习着这锁链的每一环,无论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因此元天寰一点播算盘珠子,我的心绪就自然出来了。
  元天寰继续说:“朕这回要杨澎死,虽然也故意泄漏给了两个弹劾他最有力的大臣,但几个弟弟事先都未有觉察。杨澎乃诸弟母舅,又是外放刺史,掌握要地。朕之为政,在他的身边不可能不安插人来监视他。因此他死前后,徐州刺史府内的情况,都在朕的掌握之中。因杜昭维忙于摄京兆之事,五弟将自己的太尉府事交于其余几个参军,信件起草,也经过这几人之手。五弟曾写信给杨澎交待于英眷属之事,他信中有句话道‘腊月十二日本王事定。汝更当小心。’五弟意思,是指自己十二日拒婚,上表要去西北,希望他的舅舅能收敛些。可是若在安排行刺的人眼里,就知道这是个好机会。腊月十二日,五弟去崔府,有大宴席。杨澎将被处死,死后一定抄没信件,五弟提到十二日的信件就会被朕所怀疑。而有人在同一日,行刺朕。看似巧合,实际上不是巧合,是知数方情况的人所安排的阴谋。”
  蜡炬半成灰,我心想:阿宙和文官郑氏一党不和,水火不容。他所用的参军,都是大家族子,也许某一个也跟郑党有所往来。元天寰说“故意泄漏给弹劾杨澎最得力的大臣”,也该包括太傅吗?除了他,还有耿介出名的御史大夫高弘,我真不知还有谁敢放胆弹劾杨澎呢?抛却掌握长安文官脉络的郑家,谁又能搜集出切实的证据?难道……太傅位极人臣,谋害赵王也可解,又为何想要谋害皇帝呢?元天寰对于他,向来是尊重的……大雪层层累到屋顶,我顿生压抑。
  “于英女死,已无对证。杨澎也死,只有物证在,还有什么比死人更安全的呢?你这次受伤,外界都传言你伤情反复,濒临死亡。朕也有意的鼓励这种传言。那么,玉燕子出现,五弟就更加百口莫辩。但他们的计划过于芜杂,所以朕很快就和上官分析出了破绽。五弟在长乐三日后回家,他的王府就被禁军包围。朕也告诫他不要妄动。朕这个假象,却是给幕后之人一个下手的契机。今日,文臣十来人汇集,郑畅上书,弹劾五弟死罪数条,还有不少人署名。
  除了御史大夫高弘不来见朕,其余人都认为五弟这回完了。朕看了也只是沉默。等他们走后,朕单独召见了太傅。”元天寰冷冰冰的一笑:“朕给他一杯茶,最后一次叫了他一声:太傅。”
  我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就是幕后之人,是郑太傅……?太傅出于个人权利和私愤,竟会这样铤而走险?不可思议。荥阳郑氏,枝繁叶茂,太傅通显三朝,末日将到。我手肘发麻,风雪更大,外头噪杂一片。
  “杨澎那抄家后,所有的到京文书,朕都命太傅郑畅去查。其实,朕安插在杨澎身边亲信,已经将两三封五弟“可疑”信函不知不觉的抽出,上呈给朕。所以,郑畅今日的奏折中,不该以五弟此信为论据,可是那奏折,依然有此信的那句话。可见他们早准备好奏折,连察看上千信的耐心都没有了。郑畅奏折,还拉上了太尉府参军胡懿所提供的证据。这也就是五弟身边,他们所安插的眼线了。不过,对行刺之事,郑畅原本并不知悉,种种迹象,都说明其儿子秘书监郑裕才是主谋。朕因为疑心郑家日久,但当初碍于元廷宇党未除,因此刻意笼络他们。四川回来后,朕有心先发制人,便暗暗派人记录郑家私事。郑畅年老,要事全部委托给儿子郑裕。裕与太尉府参军胡懿之寡姐通奸,因此两人常有秘密往来。胡懿在五弟身边,主管文书,就有机会看到五弟的信,也能将五弟行踪搜罗给他的对头。郑裕最友善的,是黄门郎章敷,太傅长史章琳兄弟。章敷主管宫门内事,要安排女人进入长乐离宫,也是熟门熟路。他要买通什么人,从你的宫女手里盗取玉燕子,也不是太难。章琳虽然有才子之名,但轻浮急躁,因此章氏兄弟与郑裕,才能安排出这一大场戏来。五弟在宴席上,若为胡懿下药灌醉,那么他被众人扶下去,座位上多个玉燕子,还奇怪吗?朕查出来这件事,但朕要除掉郑家,也不为了这事。”元天寰胸有成竹,又似觉得有几分热,缓缓的宽了玉带,向我挪了挪:“郑氏成党,让朕不能容忍。荀子曰:怪星之党见。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一旦成党,朕必灭其于星火之中。他们讨厌五弟,是为了什么?”
  我用簪子在被面上轻划“兰花茂盛,秋风败之。兄弟间,唯五王有才干。”皇族之人,与文官共掌政治,是北朝的固定比例。皇亲无能,文臣势大,反之,则不然。
  元天寰大概是松了玉带,人也轻松了,他一笑,睫毛给脸投上蔷薇色的阴影:“光华只知毛皮,还不进腠理。郑畅等早在十年之前,就和西北豪强有些交情,而五弟刚烈,是朝中唯一主张彻底掌握西北,再灭南朝的臣子。畅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