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策
满月前夕……他说,他认为最好的办法……众人神色各异,也不敢多发一个字的声。我挣扎着站立起来,对圆荷说:“将那只黑鸽子放出来,看看它飞去哪里。”
当惠童背着我到达椒房殿时,雨势变小,百年跪在殿前,哭得伤心。
我心都凉了,他为何哭成如此?惠童抓住百年,问了他几句,谁知百年横腿,就把他绊倒了。
百年大喊道:“你们懂什么?我跟了皇上九年,皇上的心思,你明白?你跟你的旧主子一样,就会惹麻烦。”
惠童纠住他。我摸着进了椒房,四周都无人声,我转过一处屏风,跌倒了。这时我发现,天寰坐在靠东边的榻上,孩子一动不动,在他的衣服里躺着。天寰自言自语,看着雨丝,不时摸一下孩子的光头。
“天寰!”我声嘶力竭的喊道,但爬都爬不起来,腿脚都软了。
天寰瞅了瞅我:“是你来了。为何发抖?你以为我会如何?我说了,我会用我觉得最应该最好的办法。你以为我会因为这孩子而疏远你,放弃你?会听从大臣们的谏言,纳入妃嫔,否定两个人的宫的誓言?”他脸上笑涡浮现,音调森森:“会因为我儿子没有右手,而在他满月之前亲手结果他?我是元天寰,是当代传说中最无情的人,是白纸黑字的史实里残忍狡诈的皇帝,所以你们觉得一切都有可能,是吗?”
我猛烈的摇头,有些东西堵住了嗓子眼,我慢慢的挪着身体,只想看看儿子。
天寰俊秀的面容上,神色凝重:“你知道我最恨什么?我最恨别人揣摩我。从我记事起,这世上能猜对我的人就屈指可数。可是那许许多多的人,依旧不厌其烦的揣测着我。这孩子出生之后,每个人都如此。难道我会开始畏惧退缩,反悔自己过去的作为?难道我会因为这次挫折就向苍天服输?难道我遇到这种事,就不能将九州江山踩在脚下?我说过:我不需要任何人。我可能是有错。错在我对于继承人的寄托太多,甚至盼望用他来解决过去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来都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何必让你和孩子帮我分担?我曾经为了活命和帝国而努力过,今后,我要为了我的天下加倍努力。我是皇帝,也是一个男人。我若脱了这身龙袍,没有皇位,还是无愧于当我们孩子的父亲。”
我到了他的背后,原来孩子正在他怀里安稳的熟睡。我拉住他的袖子:“我……我相信。”
“今天是他的满月前夕。我带他来,是想让我的母后瞧瞧他。我一路抱着来他,暴雨狂风,可他没有哭过,还冲着我笑。夏初,方才看着他,我才发现,他的眉眼好像你,鼻子和嘴就长得像我。除了你和我,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对男女能当好他的父母。他是最最漂亮的婴儿。”
孩子没有哭,天寰也没有哭,只要我哭了,我把头靠着天寰的背部,眼泪染湿了衣服,自从我生了孩子,这还是我第一次哭,胸臆间好像夏日松林,在风雨里澎湃。
天寰将我拉到身侧,把我的头枕在他的腿上:“读过九歌吗?良日吉辰,人们给东方的帝君,日神东皇太一送上美酒和藤芜,祝祷他的光芒永在。太一,是天神的名字。太一也是至尊的一颗星。我怀里的婴儿,不仅是太极殿里满月的秋天孕育的孩子,也是我所期待已久的第一子。我给儿子取名太一,这个名字才配得上他。我早就拟旨,明日赏赐照样颁行,大赦照样举行。我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元太一是我元天寰和炎光华的儿子。你愿意吗?”
我当然愿意,我已过于满足,太一。我的眼泪落到绣着翠竹叶的襁褓上,竹子变成了紫竹。
太一睁开眼睛,咯咯发笑,他是如此美丽的孩子,香气顺着逐渐变得轻柔的风,四散与殿房。人们只要看见他的脸,就会爱上他。只要被这个宝贝看一眼,就能永远将他放在心上。
雨还在下,可是我看到了一线阳光。我们大婚时种下的小桂树,正在茁壮成长。每片树叶,在雨后显得更为翠绿,柔韧的树枝,充满生命的节奏舞动。
天寰把手放在我的头上:“好了,哭一场就痛快了。你的路从来就不好走。我是元天寰,命运乃至生死,都无法阻断我。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我必将带着你母子走下去。”
第十一章:满月
未央殿前,钟罄声声。八辆香车盛满了燃烧的沉香木。芬芳的精灵,远近游走于凤阙龙台。
虽说是皇子的满月仪式,但群臣脸上挂笑容都如纸剪的月亮,没个活气。每个人都时不时朝一个空位瞄上一眼,可惜最上首的席位始终只有一榻一案。阿宙并没有到。
我怀抱太一坐在御座之侧,微微昂着头。偶尔也会有人和我视线接触,但对方总是率先低垂下眼。我索性收起视线,微笑着凝注于太一。太一的眼睛就像黑宝石一般,嵌在孩儿面上。他的眸子似乎吸聚悬挂在我们头顶的夜明珠的光芒,对婴儿来说,是少有的专注。
天寰咳嗽:“开始吧。”罗夫人按照既定的规矩,将金色襁褓中的孩子抱在怀里,以均匀的步伐环绕着大殿。群臣不敢喧哗,但窃窃私语之声,却如影随形。我张大眼睛,每张脸似乎离我极其近,又似乎极远,他们好像在笑,但仔细看,又像是满面的肃穆。这时,天寰将我的手拉过去,拍了拍我的手背。
尚书令崔僧固率先起来敬酒:“皇上皇后,臣闻‘至治馨香,感于神明’。皇子生而朗秀,且体有异香。乃是天赐之福。臣向帝后敬酒,以为庆贺。”他一站起来,群臣都拿起酒杯,跟着敬酒。可是声音参差不齐,也有不同的祝语。因此场面有点滑稽。我怕他们吓着太一,往前一探身子,天寰压住我的腿,耳语道:“没关系。我的儿子不会怯场。”
等到皇子被抱到皇族女眷席位上,北海长公主元婴樱坐在首席,一见太一,就笑了。她笑得大声,然后跑出席位,对着崔僧固之侧端坐的丈夫说:“杜哥哥,你说他漂亮吗?”
杜昭维一愣,旋即回答:“天子骨血。皇子当然漂亮。”
“他和杜妹妹谁漂亮?”
杜昭维环视四周:“自然是皇子美。”
元婴樱乐呵呵的转圈子:“好啊,好啊,把他和我家杜妹妹做成一对儿吧。”
杜昭维又是一愣,喝了一大口酒。天寰摇头而笑,我也忍俊不禁。
众人跟着偷笑,元婴樱好像吃了龙肝凤髓一般,自顾自转回座位去了。
不过,经过不谙世事的公主一闹腾,大殿内仿佛骤然明亮了许多。女眷们纷纷跟着公主来到罗夫人身旁,你一句我一句夸赞太一容貌可爱。人们似乎不约而同的得出结论:一切都定了,就这么办最好。
这时,远方的使节纷纷送上贺礼,一一在玉阶前陈词。此次我生育,南朝对我不闻不问。虽然在一般人看起来觉得他们冷酷,但我因此而感谢他们。我同他们,现在最好是让人觉得没有多少干系。高丽王的使臣上前,还没有开口,就见阿宙如阵风似的卷入殿堂。他的姿态,就像一只蹲踞的豹子。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到他深翠色的衣服上,他仰起脸,要对天寰行礼。天寰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让他直接就席。等他入座,高丽时节才讲:“我王得知皇后安产皇子,便命小臣即刻来京。有王亲书贺表一份,王云:皇嗣德量渊冲,英姿玉裕……”他照表宣读,众人立刻又仓皇四顾。我心里一动:皇子,不是皇嗣。一字之谬,倒是引起了他人心上的一根刺儿了。
天寰认真的听他朗读完毕,用明亮的眼睛扫了殿下每个人一遍,才含笑答道:“朕闻高句丽王喜好文翰,果然文字不亚于中原宿儒。”
那使臣跪拜致谢,我朝天寰望了一眼,就知道他还有下文。他用冷静的声音继续说:“不过,太一乃是朕之皇子,并不能说是朕的皇嗣。我朝建国以来,开拓疆土,安抚子民。历代先帝的辛劳,才留给朕这片江山。皇家立嗣,特别是我元氏立嗣。为嗣者,需德才兼备。太一,是朕之正宫嫡子。但他只是满月婴孩,不足以论嗣位。高句丽使者,远道而来,不知者不足为怪。在座的诸位听着,皇嗣之议,除非朕有旨意,不然不得再提。”他自斟了半杯酒,蓦然对坐着聆听的阿宙慢悠悠的说:“本朝勋贵,以朕之太尉王弟为首。君宙,你觉得如何啊?”
我事先已经预料到他内心有这个打算,但却没有想到天寰会在大庭广众挑明,而且还逼问阿宙。阿宙抬起脸,脸色如蜡,唇色也白:“此等大事,臣等不能妄议。可是时代犹如浪潮,父子相继,才是天经地义。虽然皇上圣人之德,以社稷为重。但皇家立嗣,立嫡立长,太一尊贵,除却皇上本人,谁可匹敌?臣弟支持皇上所言,若有人敢于密谋储君之事,当从严查办。”
说话间,罗夫人将太一抱回来。我将太一箍入怀里,方才好一番动静,这小家伙居然睡着了。他身上的襁褓,虽然被沾染了女眷们的脂粉香,但依然有一股动人的香韵,沁入我心脾。
阿宙扬起脖子,好像想看清太一,我悄悄的把太一落到裙裾之上托着。阿宙的凤目一瞬。
天寰缓缓说:“今日皇子满月,众人可开怀畅饮,不用拘束。天下大赦,百官皆可升迁一级。朕之五弟元君宙,素有战功,又与朕同根,宜特别加封一万户。”
我抚摸了一下太一。阿宙推辞说:“皇上……臣弟不……”
天寰笑了笑:“你推辞一次,就加五千户。一万五千户吧。宴席散后,你来太极殿。”
我抿了抿干燥的嘴唇,不便发言。只见一群姣好女子,袅袅婷婷上殿来。我摸了摸太一额头。天寰向来不喜欢女乐,可见是外间供奉的。天寰问我:“皇后觉得这群女乐容色如何?”
我淡淡笑道:“甚佳。难为有臣子留心为君主搜罗。”
阿宙闻言,打量了女子们几眼。眼睛一闭,仿佛烦躁难耐。七王夹了一筷子肉,偏生这节骨眼上呛到了,他捂住嘴巴咳嗽,躺倒在五哥身侧。阿宙使劲拍他后背,也无法说话了。
我对天寰微微一笑:“万岁,她们是要弹琵琶唱曲吗?”
天寰点头,一挥手。内侍们端上新鲜菜肴美酒,琵琶声犹如春雷响起。
玉碗盛满琥珀光,唯有那人,滴酒不沾郁金酒。阿宙真有点病容。
女子们演奏表演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众人本来心不在焉,但女子们技艺精湛,容貌又各有千秋。自然让人们注意了起来。等到表演完了,众人如梦初醒。虽说乃凄婉故事,依然美妙。
人们都在叫好。阿宙鄙夷的扫了扫一边,举起酒杯来饮。到了唇边,才发现是空的。他也不放下杯子,兀自出神。凤眼骤然清明,本憔悴的脸,又显得明艳起来。他拍了几下桌子:“好。王昭君,绝代佳人。一旦出塞,嫁为匈奴王,汉家之兴衰,宜不能回顾了。本朝皇后,虽为南国先帝公主,但嫁给皇上,就与南朝泾渭分明。皇子满月,远近之国都送贺礼。唯有南朝不送。非但藐视我君臣,也是对南朝先帝忘恩负义。国对国的竞争,也是男人对男人的较量。汉与匈奴友好结亲,送出昭君,是千古佳话。但若汉朝败兵于匈奴,也要归罪昭君,实在是举国男儿的耻辱。今日殿上一曲,让臣弟想起风雅少年。不知道天下大赦,那人是否也可还朝?”
“五殿下说错了。如雅无罪,何来赦免?他要还朝,只需一语。但他宁在囹圄之中,也是一片冰心。”我声音不高,蔼然低头:“凡是人总有抉择,何为重,何为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宫为元氏皇后,自当明白。明君当道,皇后奉养圣躬,调和内务。众位,才是国政基石。后宫之重,不会重于满朝文武,后宫之私,也不会私过赤胆忠心。”
我将太一抱在怀内,对百年等做个手势:“本宫已对皇上奏明,凡是有嫌言涉及皇后,谢如雅者,并不等同于诽谤,理应有所赏赐。只有敢于直谏之人,才会指向皇后及亲近之臣。可风闻言事,不如证据确凿好。”我展颜。鬓发上的玉燕,在灯火下透亮。红色的燕嘴,成胭脂色的斑点,被投射在太一的脸蛋上。
百年等人,将一堆奏折搬到廊下,百年宣旨道:“万岁旨意,将此类奏折置放于廊下。散席后,诸臣可自行取回。若不取回者,也可坚持己见。明日赴御史台,与谢如雅当面对质。”
一些大臣交头接耳,另一些大臣低眉顺眼,众人也必定各有权衡。
天寰从我这里把太一抱过去:“风闻言事,朕向来深恶痛绝。郑氏结党造谣,才会沦落。一个人暗地里猜猜便也罢了,但偏偏捕风捉影的奏折全是一股脑的上来,说来说去还是那么几句。朕到如今为帝十余年,难道还不可统驭你们?真的假不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