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侠魔女传 作者:烟花赏期(晋江2012.09.21完结)
直有深交,相互探讨医药,互有所长,是不可多得的忘年之交。这次孙颂涯上嵩山,就是至善收到青城派的消息,而请他过来的。不过没料到还多了一个人。
至善望了望在僧房门口垂手侍立的秦谣,“这位小施主,既然是孙大侠的朋友,不妨也进来喝杯茶。”
没等秦谣开口,孙颂涯立刻笑着推辞,“他不过是个在药铺子打杂的小厮,带他来听听大师高论就抬举他
了,就让他在门口呆着吧,不必理会。”
“呵呵。话虽如此。看得出你极是爱惜新秀。这位秦小施主必定是资质过人,否则也不必你如此费心栽培。”至善说。至善知道从他师父医圣开始,就一直很爱惜人才,为了江湖的未来而不吝培养。所以这次孙颂涯带来的小厮,绝对不是寻常人物。
孙颂涯笑而不答,“百年江湖,十年仗剑。在下和大师一样,不愿看到江湖上有任何血雨腥风是因卑劣的毒计掀起的。但凭我一人之力,怎么可能保全整个江湖永有宁日。这次魔教出现,就令人心惶惶。而在下有时也有心无力。如要有足够的正义能对抗将来的威胁,只有靠后起之秀。即使他日我有不测,也留有新手伸张道义。”
“呵呵……”至善连连点头,“想不到你尚是中年鼎盛时期,就有如此防患之心了。其实老衲才是年事已高,该多考虑后继之人了。正好,这次我也有人要引见给你。”说着,至善就招呼不远处的一个和尚,“行空,你给秦小施主倒杯茶来吧。”
叫行空的年轻和尚立刻答应,转身就给秦谣端来了一杯热茶。秦谣几乎跳起来接茶喝。她在门口待了半天,装个恭恭敬敬的小厮,都开始后悔进少林寺来了。本来少林寺不许闲杂外人进入禅室,她即使扮了男装,也需要孙颂涯提携着才能进来,已经难得了;何况还是和大名鼎鼎的药僧会面,她怀着满心希望才溜了进来。谁知孙颂涯和至善聊了半天,都是什么江湖大义,对抗邪魔之类的大道理,她听得不耐烦,却又不好脱身。总算行空给了杯茶,让她活动下僵硬的筋骨了。
于是不等入口,就立刻满口称赞,“好茶。”
叫做行空的和尚怔了一下,知道她是在门口站了半天觉得无趣,忍俊不禁,“秦小施主且喝来尝尝。”
秦谣喝了一大口,对这粗茶没什么话好说,只是仰头对着行空嘻嘻笑。这一笑,让行顿感觉这少年极是可爱讨喜,亲切了许多。秦谣口里含着茶,也不立刻咽下去,一杯茶喝半晌也喝不完,行空只好等在一边,索性他也无事,秦谣就和他攀谈起来,行空一一作答。孙颂涯看在眼里,知道至善的眼光也不寻常。那行空大约只有十□岁,长得人高马大,一身灰白的僧袍穿得超凡脱俗。但这孩子的神情和举止却极为温顺和气,一看就秉承师父的风格。
“可惜我多年来过于专注于我个人的医术研究了,忽略了栽培新秀。行空在医术方面只懂皮毛,还是武学更精到些。”至善说。
一旁的行空听到师父如此说,连忙恭敬地行了个礼,“行空多年来偏喜武学,在医术上资
质愚钝,不能领悟师父教诲,让师父失望了。”
“唉,一切还要看机缘啊。你虽然不能算我嫡传弟子,但师父的确舍不得放你去钻研武学啊。”至善说。
“我在师父这里不仅可以学武,还可以学医,机缘已经比其他师兄弟都要好了。”行空说。
“嗯,你也是初学,孙施主又带了秦小施主来,你们将来若有机会一起切磋,必定各有长进。”至善看到行空有了朋友兼同学,十分高兴。
秦谣和行空聊了一会儿,已经发现行空在药学方面的修为其实一般,年纪也不过大二三岁,这小和尚又十分和气。于是愈发大胆调皮,“你刚才翻箱倒柜的,干什么呢?”
“是师父让我把一些陈年的药材拿出来翻晒一下。”行空说。
“那我帮你。”秦谣有心卖弄,顺便也离满口仁义的孙颂涯和至善远一点,就和行空一起到了僧房门前的青砖石地上,帮他一起收拾,还说,“外面比武哪,挺热闹的,你要是想去看,你就去吧。这点事情我能做得了。”
“哦,我不想看。”行空惊奇地看着秦谣麻利地分药,筛药,铺药在地上晒。看他一转眼珠,手一摸,就能把已经发霉的药材全都挑出来。忍不住夸道,“秦小施主好生了得啊,连整理药材都这么熟练,不像学医新手啊。”
“那当然,我打小就是摸着药材当玩具的。”秦谣得意起来。
“哦,秦施主府上是学医的吧。”行空问。
“我——”秦谣被这问题呛了一下,想了想后作答,“我从小就被卖到药铺当伙计了。”然后居心叵测地望了一眼孙颂涯。
“原来如此啊。”行空很实心眼,相信了她的随口胡诌。
秦谣又道,“不是我夸口,这些药材要是全混到一起,我闭着眼睛也能都分开。你要不要试试?”
“啊?”行空看着已经码得整齐的药材,笑着说,“还是不用试了。我相信秦施主的确能闭着眼睛分开的。”
秦谣这才罢休。过后至善又让行空整理医书,秦谣又凑了上去,趁机大略翻阅了一下少林寺藏经阁的医学宝典。一些医理,还和行空讨论了一番。行空由得她高谈阔论,满心佩服她的才学。
二人厮混到中午,至善留他们一起用膳。不过是面筋青菜,咸菜豆腐之类的粗茶淡饭,孙颂涯吃得津津有味,秦谣却懒懒地没动几筷子。行空看在眼里。饭后不久,就和至善说去后山采些果子来。秦谣高兴地跟着去了。
寺后少室山层峦叠嶂,风光秀丽。阳光明媚,走在微风习习的山道上,让人心旷神怡。秦谣一蹦一跳
,跟在拎着篮子的行空后,“大和尚,”秦谣自作主张给他起了昵称,“你喜欢武学多些,那么你武功是不是很好呢。”
“不敢当。”行空说。
秦想了想,“外面好多高手呢。连极乐公子易寒都在。你想不想和他比试下?”
“少林弟子不可无故和人争武艺高低。我们习武只是为了修行。”行空说。他在一棵野果树边停了下来。他个子高,毫不费力就够到了被成熟的累累果实压低的枝头,摘下了几串成熟的果子。
秦谣欢天喜地接过来吃。行空和她并排坐在树下,看她吃完了一个,又递给她一个,耐心地陪着她。
“你是怎么认识孙大侠的?”行空好奇地问。
“哦,呃,他认识我一个远房表叔。我远房表叔是个山野大夫,拜托孙大侠带我出来见识见识。”秦谣含糊不清地说。
行空眼中流露出羡慕之意,“能跟着这样的大侠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你真是太幸运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孙大侠就收你做弟子了。”
“啊,弟子啊?应该不会吧。”秦谣差点噎住。
“为什么不会呢?你天资这么聪颖,孙大侠若不是看重你,怎么会带你来见我师父。何况医圣松翁门下只有孙大侠一人,他早点找个弟子也应该。”行空兴致勃勃地说。
“呃,也许,他师父不愿意吧。”秦谣埋头吃果子,应付着行空的猜想。
行空想了想,“医圣松翁的确是十分谨慎小心的。他知道他掌握的绝世医术,可以救人胜造七级浮屠,也可以害人送命十八层地狱。”
秦谣咳嗽了一声,“有这么夸张吗?”
行空笑笑,“我也是听我师父说的。所以他收徒很严格。不仅只收了孙大侠一人,而且把孙大侠从小带在身边,一言一行,处处亲身授教。孙大侠的确是得他真传的人。如今江湖上都对他赞不绝口。可惜,如今江湖上不仅有唐门,现在还多了一个魔教。我师父都担心恐怕不是孙大侠一人可以对抗的。医圣松翁隐退多年,连我师父都再没有得到过片言只语的消息,不知江湖若有大难,松翁可否出山。”
秦谣放下了手里的果子,叹了一声,摇头道,“医圣不会再出山了。但有孙大侠在,还有你师父等人,江湖不会有大难的。”
“哦。”行空又问,“你有听说过医圣的消息吗?”
“啊,我,曾经听孙大侠提起过,说他师父年迈了。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秦谣赶紧转移问题道,“大和尚,我见你十分忧虑江湖道义,又屡次流露出想闯荡江湖的意愿,可是你为什么做了两耳不闻槛外
事的和尚呢?”
“这——”行空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被人送到少林寺的,并非成年后独自出家的。”
“哦。”秦谣点点头:在民间,贫苦人家养不起孩子,送到佛门的事情并不少见。
二人初次见面,相互来历都不甚清楚,也都没有多想。但不过年余,前尘后事逐个水落石出,彼时再回想这番谈话,不禁感慨万千。但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行空继续道,“我自幼在寺中长大,日子也过得十分自在。后来偶然的机缘,就跟了至善师父。可惜我资质平庸,不能得其所长。所以无比仰慕你和孙大侠。”一番话说得秦谣又起了攀比之心,正要继续吹嘘,却跑来一个叫行觉的和尚,来叫他们回去了。
原来孙颂涯已经和至善大师谈妥,孙颂涯应允了先去一趟青城山,再对下毒事件做定论。之后就带着秦谣下山去了。
秦谣之前还和行空说长道短,不亦乐乎。转身和孙颂涯走在寂静的山路上时,心却略微沉了下来。有一句话,从心绪中冒出来,涌到口中,不得不发。
“师兄,”她迟疑着叫了一声。
走在她前面的孙颂涯楞了一下。自从离开虚无谷后,她就没有这么叫过他。
不是她不愿意,而是医圣松翁定了规矩。委屈让她的眼眶有点湿润,“是不是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告知天下人,其实我也是师傅的弟子。而只能做你身边的药童?”
孙颂涯转过身来,双手按住了她柔弱的肩膀,温柔地凝视这个还未经世事的孩子,“你不是药童,你是我孙颂涯的小师妹。可是别怨恨师父,他看起来不近人情,其实只是想保护你。”
“因为我还是魔教的……”秦谣难过地低下头,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刚才行空无心的询问勾起了她的伤心事,“我又不能决定我自己的出生。可是我学的明明是师父的医术。”
“不,你不必因为这件事自惭形秽。师父很器重你,我也是。”孙颂涯也有点伤感,“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带来嵩山,认识药僧师父吗?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
“你不许这么说!”秦谣猛地捂住了孙颂涯的嘴,摇了摇头,“不会有那一天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哪怕做一辈子的药童。所以,你绝对不会有任何事的!”
孙颂涯有些惊异,他第一次发现,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师妹,掌上明珠的小师妹,居然也有这么坚毅的眼神,和决绝的语气。
“不难受了,啊。”孙颂涯握住她软软的小手,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膀,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我今天早上看到易寒到处
找你,而唐不虚此行又恶狠狠盯着他。你又到处躲,怎么回事?”
秦谣把之前给易寒解毒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孙颂涯倒并未责怪,“路见不平,尤其是反击唐门卑劣下毒手段,这也是应该做的。只不过,恐怕唐门的人不会善罢甘休,你千万小心别暴露了。”
秦谣答应了,并告诉他已经知会易寒千万别泄露风声,孙颂涯想起早上他已经转移了唐老二的视线,估计问题不大。
☆、千娇百媚总不及
天色暗了下来。登封小镇上的客栈,一家接一家亮起了灯。这个地处偏僻山脚的小镇子,今日迎来了难得火爆的生意。家家旅店无房,处处酒肆满席。
易寒本想等到秦谣回来再请她一起用餐的。但等到天都黑了,还是没见到秦谣回来,心里不禁犯疑。但子归和芍儿一直和他在一起,想来他们的主人也跑不了。
“我家主人听说此处附近山头有些极好的药材,大概走远了些,晚些时候会回来的。”子归宽慰道。
“不如易公子先去用膳歇息,等我家主人回来,我们告诉她,让她去找你吧。”芍儿很是乖巧。
“这也好。”易寒答应着,带着阿彦离开了。
走到街上,看到整个登封镇家家灯火明亮,聚集人头,觥筹交错,都是江湖人士在大快朵颐。易寒也觉得饿了,也不回登封客栈去,直接挑了家客人少些的酒家吃饭。又让阿彦打包了些酒食,给子归和芍儿送去。
独自悠然斟酌着,易寒打量着周围,才觉察到为什么这家酒家客人少些。原来这家对面的客栈,是被魔教的人包下的。就离他不远的对面客栈厅堂里,魔教那些白衣女奴和黑衣男仆正围席而坐,哥舒惑就在仆人们的中央。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