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倾天下 (完结)作者:天下归元
他一脸谄笑:“陛下口谕,对于郡主,可免大礼。。。。。。”
我打断他的话,“废话可免,何事?”
他无奈,只得传了口谕,是父亲要我进宫,我想起先前路上所遇,心中颇为烦躁,有心不去,然而方孝孺之事始终萦绕我心头,父亲总算肯见我,这个机会不可放过。
太监带了车驾在沐府门口立等,我对沐昕简单说了说方家情形便要走,沐昕道:“你速去速回,府中还有人等你。”
我怔了怔,“谁?”
“杨将军。”沐昕道:“不死营今日进入京城,杨将军便来拜访,已经等你有一阵了,刚刚我陪着在花园谈话,宫中来人,我出来接着,正巧远真师叔在,两人倒是投缘,估摸着现在还在后园谈着呢。”
我喜道:“杨熙也来了?算起来一年不见了,那先见见,叫车驾等着便是。”
“怎可因末将之故,而致宫中车驾久等?”声到人到,却是杨熙大跨步进来,远真却没有跟来。
我细细端详杨熙,一年不见,他略黑瘦了些,战火烽烟,已经全数消去了昔日北平街头少年货郎的单薄与生涩,愈加英气风发,只是眉宇间不知为何似有些恍惚失神之意,神色也略略苍白。
我未及疑问,他已对我深施一礼,道:“郡主还是快请入宫吧,末将既已来了京城,总是要叨扰沐公子的,不妨日后再来。”
我点点头,自去了皇宫,太监说父亲在乾清宫,等我到时,父亲却不在,小太监轻手轻脚奉上茶来,我饮了两口便搁在一边,不知为何觉得心生烦躁,似是隐约间有些非我所能掌控的却绝不愿意看见的事体,已于某个我所不知的角落发生。
久等不至,我索性行至窗前,眺望着偌大的皇宫。
这座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的皇宫,由太祖皇帝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奉天殿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八年,太祖皇帝再次修建宫阙,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了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洪武二十五年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向南直抵洪武门。广场东侧为五部,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内廷正殿的乾清宫,巍峨庄严,煌煌尊贵,俯视身周宫殿群,自是君临天下气概,我的目光遥遥望向奉天殿方向,隔着重重屋脊,无从得见那一方焦黑残垣,以及曾于其上发生过的那些曾经鲜亮华贵的皇族掠影。
虽说同在一处宫城,然而我的目力,依然无法看清另一座宫殿的全景,无法透过连绵高耸的宫墙,看见咫尺之隔的另一座宫殿里,人们在做什么。
这个皇宫如此庞大,只要它愿意,可以湮没不欲为人所知的一切。
如此黑暗,如此蒙昧。。。。。。的地方啊。。。。。。
我压抑的出了口气,正要转身坐回椅上,不经意瞥见父亲的便輿正晃晃悠悠从奉天殿的方向过来,便輿停在乾清宫门前,他缓缓下輿,犹自转身对奉天殿方向看了一眼。
日光映射下,他嘴角一抹奇异神情,似喜似怒,似憾似讶,然目色阴森冷谲,光芒嗜血。
我不自觉的打了个寒噤。
吱呀声响,太监躬身推开殿门,随着槅扇缓缓被推开,骄阳的光影一分分泻入,平铺了一地,白亮的底色里一抹黑影长而扭曲,水蛇般钻入,渐渐扩大成一抹深黑的人影。
目光顺着那影子缓缓向上,父亲立于殿门中,日光里。
他对我一笑,意态悠闲的迈步进来,经过我身侧时,袍袖拂动,有隐隐铁锈般的气味自他身上散发出来,那般甜腥味道极其熟悉,森冷而令人寒意突生,我突然心口抽紧,目光飞快而疑惑的在他身上盘桓一周,却没发现任何我以为我会看到的痕迹。
他却已安然的坐了,雍容平静的掸了掸已经极为平整的长袍,笑道:“怀素,近来可好?”说着便命赐坐。
我谢座,缓缓道:“父亲终于肯见我了,自然好。”
他毫无尴尬之色,笑吟吟道:“朕初入京城,一些愚忠旧臣其心不死,妄图作乱,是以一直忙碌,倒是冷落你了。”
“哦?作乱?”我偏头看他:“一介腐儒,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可用之兵,也能作乱?真是奇闻。”
他怫然不悦:“怀素,方孝孺之事,无需再提,此人可恶之极,万无宽恕之理。”
我一哂:“不过言语冒犯耳,父亲即将为九州之主,德被天下,为区区腐儒一触逆鳞,便要辣手灭其十族,不觉得气度过狭了么?”
他目光一闪,怒色一现又隐,忽道:“方孝孺亲友已俱缉拿在案。”
我觉得他这话突兀,正要回答,他忽又转开话题,漫不经心道:“不死营今日调拨进城,杨熙去见你了吧。”
我并不奇怪他知道沐府发生的事,以他的疑心毛病,沐府要是没人监视才让人称奇,只是他突然又将话题转到不死营,是为何故?
点头,我道:“说起来也一年未见了。”
父亲笑道:“不死营骁勇善战,建功无数,怀素,朕不会忘记这是你的功劳。”
我淡淡道:“不过托赖父王洪福而已。”
父亲慢悠悠的轻啜一口香茶,搁下,微笑注目我道:“怀素,我即将登基,给你个什么封号好?你是打算住宫里还是另建公主府?我知道你想必不喜欢宫中,给你另建府邸如何?嗯。。。。。。公主府的护卫,按例五百人,我给你一千,如何?”
最后一句,令我恍然。
他是想抢走不死营了。
不死营本就是我的护军发展而来,真要建公主府,何须再派护卫?
不死营自靖难以来,一直供他驱策,沙场百战,功绩赫赫,如今大事底定,天下在握,他的全部心思,便转向如何维护巩固这万世基业上来,这般骁勇强绝的势力,他是万万不肯将之交还于本就桀骜不训难以掌控的我了。
嗯。。。。。。先前突兀的提到方孝孺家族。。。。。。何意?
我慢慢绽开一个笑容。
我的。。。。。。父亲,你实在是。。。。。。令我失望。
你是在暗示我,想救方家人的性命,拿不死营来换?
你其实不知道,我没你那般阴森城府,想都没想过凭借不死营和你议价。
你想要,拿去就是,本就是你给我的,我还会死占着不还?
将掌中茶盏缓缓放下,我道:“父亲,战事已毕,我一介女子,何须那许多护卫?何况我自己也不是无自保之力,五百护卫足矣,不死营本是我的护军,如今看来也无需留下,以如此强军护卫公主府,惊骇世人徒为不智,还请父亲收回吧。”
父亲看着我,目中闪过一丝笑意,满意的颔首道:“你既如此说了,也颇有道理,只是你和其余公主不同,你是对朕有大功的,一千护卫是你应得的赏赐,你就不必再辞了。”
我忍住内心翻腾的恶心之感,依言谢恩,他舒心的向宽大的锦袱靠椅上一靠,一副尘埃落定万事在握的模样,眯眼笑道:“不死营是你一手亲训,算起来是你的嫡系,你能为朝廷大业计,不计自身得失,忠心事君,朕心欣慰,但朕既贵为天子,也不能白拿你的,朕可允你一个请求,作为补偿。”
我抬头,看他,目光深深,我知道父亲从来不是一个可以从表面言行窥其内心的人,若轻易信了他,只怕会输得很惨。
但是,我无论如何,要试试。
不死营,他绝不会留给我,哪怕抢,他也迟早会抢去,我若恋栈不放,只会给他找到借口对付我,与其等到他使尽手段再交出不死营,不如痛快放手。
既然交出不死营已成定局,既然我牺牲我的心血已成定局,那么,尝试着博回一点找头,也是应该的。
我笑道:”父亲当知道我现今的唯一请求是什么。“
他目光又一闪,却不答我的话,只是再次端茶就唇,轻抿一口,笑道:“怀素,前数日我夜有所梦,竟然梦见当年去山庄探望你的旧事,你那时不过十余岁,扎双髻,紫绸衣,雪白小脸,至今想起,依旧觉得可爱。”
我警惕的眯起双眼。。。。。。他说起这个做什么?我可不敢相信他老人家是真的在诉说对我的疼惜,怀念我的童年。
却听他接道:“那时我每次下山,都心中愧疚怅然,想你小小年纪,母丧父离,僻处山野之地,实在凄凉。”
他满面惆怅哀然之色,竟看得我心中也微微一软,不能自抑的想起娘,心中再一痛,然而想到娘我立时瞿然而醒----不对,父亲一直知道,自小的寄人篱下和娘的死,使我对他深有怨艾,也是我们父女不能和睦相处的最主要原因,娘去了不可泅渡的死亡之海,我和父亲之间,从此难补鸿沟。
那么他怎么会在我面前,主动提起娘?
我想了想,在心里冷笑起来,原来贪心不死,原来换了计策,此番以情动人,迂回曲折,不过是初初那”山庄“二字。
果听得他道:“所幸有山庄众人护持教导,你长成如此聪慧灵秀,文武双全,我心甚慰。”
我不答,只似笑非笑看他。
他神色自若接道:“是以我一直颇为感激山庄诸人,欲图答报,如今朕富有四海坐拥天下,当年夙愿,当可偿矣。”
“哦,”我笑道:“父亲打算如何报偿?”
他正色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以你师傅师叔的才能,实授武职,也是当得起的。”
我只笑而不答。
他挑眉看了我一眼,似是终于不耐烦这般绕弯子说话,清咳一声,道:“若是你师傅他们不惯官场,以闲云草莽为乐,朕也不欲相强,只是听说山庄长于消息刺探,其消息渠道,纵横经纬遍布天下,朕想着,和朝中锦衣卫之职司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我既为父女,一家人何必做出两家事?不妨请你的师傅师叔们,以及山庄所属,并入锦衣卫,专司天下不公不法之事监察,廓清法制匡扶正义,说起来也不违背你山庄素所尊崇之侠义道,届时这锦衣卫最高指挥使,由你师伯任着便是,也正好调教调教那些没个章法的喽啰,你看,可好?”
你看,可好?
我垂目,端起茶盏,轻吹浮沫。
好温和婉转的口气,好冠冕堂皇的说辞。
好。。。。。。险恶而一厢情愿的用心。
吞并掉山庄是么?分化之,零割之,利用之?什么锦衣卫指挥使?做了你的官,要杀要剐还不是由你?
我可没忘记你曾指使贺兰悠杀近邪。
外公所言非虚,你果然动了山庄的心思,抢走不死营还不甘心,你连山庄都不放心留在我手里,果然抢来的龙椅有刺,抢来的帝位心虚,你这般急迫的妄图攫取我的势力,你害怕的,到底是我,还是内心深处长久盘桓的不安?
当年我隐约听闻,我被送上山后,四大弟子曾劝说过外公,禁绝燕王进山,以免将来发生祸患,当时外公言道,“不可使怀素与父相绝。”是以父亲得以年年探望我,山庄奇诡路径对他开放,给了他一窥山庄奥秘的机会,那是外公爱怜我,明知他虎狼之性,依旧引狼入室,外公爱重我若此,他将山庄交给我,即使已表明他不在意,我却又怎能任山庄落入父亲之手?
将掌中茶盏轻轻搁于几上,我抬头,对上父亲平静中隐藏算计的目光,很慢的笑了笑。
“父亲,您的建议甚好,不过女儿另有个想法,您可愿一闻?”
“哦?”他斜睨我,,目有戒备之色。
我慢条斯理道:“父亲您刚才说,锦衣卫没个章法,想来您也知道,所谓“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这般的职司,若为心狠手辣之人把持,极易使天子之剑易手他人,成为别有用心者打击异己之私器,如今的锦衣卫,是越发跋扈不知法度,滥用私刑迫害政敌,自设诏狱擅处人犯,广事罗织酷刑逼供,百官黎庶闻声远避,长此以往,只怕难免渐如武周朝女帝风闻奏事,酷吏来俊臣索元礼自撰《罗织经》般,祸乱朝纲人人自危,对父亲治下大明朝之民心安定,必有所损,女儿以为,锦衣卫本只司巡查缉捕,处理帝王交付案卷,如今初衷已改,私欲膨胀,已引起百官怨望,倒不如裁撤锦衣卫,收回其擅自审处人犯之权,并入山庄,转至暗处,专司天下情报收集传递,原有审决之权,依旧交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