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倾天下 (完结)作者:天下归元
我讥诮一笑,父亲还是对我深有戒心啊,这般迅捷的赐婚,犹自不放心,送嫁队伍,铁甲军竟然围了里外三层。
倚墙立在远处,隐约听得太监宣旨之声。
“古之君天下者,有女必封。今尔成人,特封尔为常宁公主,配黔国公沐英四子昕,彼为驸马、尔为公主。既入黔国之门,恪遵妇道,以奉舅姑;闺门整肃,内助常佳。毋累父母身生之恩,尔惟敬哉。”
一阵安静,我立定脚步,凝神细听。
想听见,又怕听见那个声音。
隐约里似有细微声气。
然而隔得太远,身周看热闹的人群指点艳羡之声哄哄,我什么也没听清。
仪仗却已进沐府正门了。
他。。。。。。应诏了?
我心口一痛,摇摇欲坠,慌忙扶住身侧壁墙。
单手支着墙壁,我低头自失一笑,真是愚蠢啊,按照公主下降的礼仪,驸马是要先期入朝,受赐驸马冠诰并朝服的,既然今日顺利成婚,自然前日已经受封了。
我还在期盼什么?期盼沐昕拼死抗旨,拒不应诏,然后,和方孝孺一样,被灭十族?
还是期盼他大闹喜堂,毅然和我鸳侣天涯,丢下沐府上下,任人鱼肉?
又或者,我自己打进门去,不顾一切拽走他,任帝王雷霆之怒血流漂杵?
我不能,他也不能。
两个人的爱恋,不能用恁多人的生命去自私换取。
我是如此明白,可是为什么,我依旧如此痛彻心扉。
沐昕,沐昕,你。。。。。。终究是没能等我。
我伸出手,缓缓按在心口的位置,那里,前一刻,跳得湍急如起伏的溪涧,如此,却已是死水一潭了。
又或者,那里,原是团火热的血肉,却在今日,生生被剜了去,只余下一个永久不能弥合的狰狞的黑洞。
如此空洞,我听不见自己的心跳,我的心在哪里?
践踏成泥,挫碎成灰。
缓缓低首,昨夜有雨,至今低洼处尚积水泊,粼粼水面上映出惨白黯青女子颜容,姿态飘摇如风中野草。
那是我么?
那会是我么?
刘怀素,你终为红尘俗事,狼狈至此。
我吸一口气,忍住内腑彻痛,直起腰来。
有脚步声接近,我回首,刘敏中一脸关切之色,站在我身后。
我对他点点头,道:“你来了。”
他道:“属下看见小姐标记,便赶了来,小姐有何吩咐。”
我颔首指了指沐府,道:“你会随谷王去喝喜酒吧?帮我带样物事给他。”
他自然知道我说的是谁,微微一犹豫,道:“好。”
暗卫的规矩,对主子的命令,可以事后质疑,但是必须服从。
刘敏中其中翘楚,自然不会多问。
然而饶是如此,他离开时依旧迟疑道:“小姐,你大病未愈,还是。。。。。。”
我回眸,淡淡一个眼色。
他噤声,施礼而去。
我继续回首注视着沐府。
前方,仪仗已进府,天色也渐暗,百姓看不得热闹,已渐渐散了。
立于微凉晚风之中,远远看着那明黄朱紫之色,在我眼前连绵成一片血色殷红,越发觉得那夏日的晚风如此生凉,风中的花香也带着不近人的清冷,我神思恍惚,却清晰的辨别出那花香属于玉簪,木槿,紫薇,赤葵。。。。。。突然很想看看沐府的花如今长成了什么模样,几日不见,想必因为公主下降而越发鲜艳了吧?
环顾四周,不远处一株三人合抱的柏树,正是观景的好去处。
费了点力气爬上树,高踞树顶,远远看着那灯火辉煌的府邸,红灯锦幄连绵成一片喜气的海洋,不用想象,今夜沐府里定然人影花影乱如潮,笙歌丛中,醉赏瑶觥,一室香动,芳殿画堂, 满目的光耀里,再清冷的他,也必定锦绣灿烂,红叶阶前紫薇阁,笑看人去人回,今朝伴得凤归,不负此韶华年少。
偌大京城,茫茫人海,如今容不下多一个人的爱情。我的爱人,我的妹妹,当你们对拜天地时,当你们合卺合欢时,当你们手执白玉杯,轻斟琥珀酒,流动的眼波在酒杯之上交织,融汇,在彼此的羞与喜里暗渡今夜银汉时,你们在想什么?
可会想到此刻,空城,衰草,惊鸟,孤树,树顶的冷月里,有人静静沉默,幽幽遥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罢了,如果每个人都在微笑喜乐,笑这红尘佳人富贵多完满,那便让我把凄凉都远远带走,带至这冷月空风,枯藤老树的寂寥无人地,深埋在属于我的岁月里,永不开启。
他会在今夜,收到刘敏中暗中替我送上的贺礼。
一副锦囊,内有黑发一束,白帕一方。
那年,妙峰山巅十万杏花如雪,我的发曾纠缠于他发,再绕上他披风玉扣,撕掳不开。
那年,素指纤纤,扯断玉扣,取下两人交缠之发,珍重收于囊中。
那年,他深情作言:“只是这发缠在一起,就怕你用一辈子也理不清”
呵,扯不断,便连着一起抛弃了吧。
那年,惊变离别,一载苦寻后,他与我在大名战场上蓦然重逢,彼时暗箭袭身,他竟不知闪避,箭矢被我横剑击飞,锋锐依然伤及他肩,我取出怀中绣帕,为他裹伤。
他却不知,后来,那幅绣帕,血迹绣成斑斑桃花,我曾经微笑着坚持空白,我曾于静夜取出悄悄抚摸,含着微笑与羞涩的憧憬,等待着某一日,在我和他如今夜般的日子里,与他联笔共题。
如今狼毫已折,砚墨将涸,他的掌心里,将要握住妻子的柔荑,画得人生好一幅华美长卷。
那么,便由我独自一人,填了那永远的留白罢。
“愧我品题无雅句,喜君歌咏有新声。愿从今,鱼比目,凤和鸣。”
清歌已断云屏隔,溪山依旧连空碧,昨日主人,今日是行客,当年的绿窗朱户相对语,今朝已回首往事成陈迹, 一弹指,刹那芳华红颜老,最好的日子,却已从我一生里,缓缓流过了。
我缓缓抽出怀中玉箫,就唇,闭目,凝神,向那碧海青天,漫漫星光,悠悠一曲。
箫声如咽,凄然盘旋,惊起林间宿鸟,泼喇喇悲鸣着,穿越头顶被树干刺透的苍穹。
迤逦缥缈,转折连环,碧落黄泉,不尽徘徊。
一曲,《忆故人》
。。。。。。
“我答应陪怀素的,自然要做到。”
“原来我死了,就可以看见你,我真是错的很愚蠢。”
“怀素,原来我错过了你很多年。”
“谁说死亡可怕?,便是这样也好。”
“汝喜为我喜,汝悲为我悲,虽死浑不惧,虽别魂不离,系我一生心,求汝,展眉欢。”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愿生生世世与卿相守,做不得,万户侯”。
。。。。。。
箫声戛然而止。
最后一个音,裂了。
我抬起衣袖,雪白的袖色如月光,缓缓遮住了脸。。
风拂乱衣袂长发,再远渡而去,掠过画堂朱户,碧瓦流檐,掠开新人喜帕,绣幕丝帐,最终惊起久寐水鸟,翅尖拂动寒塘芦苇,在寥阔天地间嘶嘶吟唱,这夜如此瑟瑟,如斯秋凉。
[正文:第一百七十七章 断肠人寄断肠词(二)]
那夜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回去的。
我记得我在树上坐了很久,看着礼乐声歇,看着宾客辞去,看着沐府的灯光,一盏盏的次第暗了下来,犹如夜色中困极欲眠的人阖上的眼睛。
每灭去一盏灯,我的心里,便似黯上一层。
到得最后,我已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坐在那里,我已发现我无力再下树,我已不知道我何时失去意识。
醒来时,依旧在魏国公府徐景盛的小院里,近邪坐在我床前,一脸怒气的盯着我。
徐景盛搓着手,焦灼不安的满地乱转,见我醒来,他喜呼一声便要扑上,扑到一半想起于礼不合,生生顿住了脚步。
那笨拙模样,倒令满心郁郁的我,忍不住破颜一笑。
他喜滋滋的坐到我床前道:“怀素怀素,你吓死我了,近邪先生找到你时,你那个样子,我以为。。。。。。”
这回说到一半,给近邪瞪了回去。
我坐起身,调息一刻,道:“师傅。。。。。。我们走吧。”
近邪先是一怔,随即点头,道:“也好。”
徐景盛瞪大眼睛,道:“走。。。。。。走?”
我温言道:“徐公子,多谢你这段时间的照拂,希望以后能有报答你的机会。”
他看着我,不知为何,脸色突然微微发红,欲言又止的模样。
我心中明白,却唯有默默叹息,更加温和的道:“徐公子宅心仁厚,有若浑金璞玉,定是厚福之人,将来定然妻贤子孝,荣贵一生,怀素在此,先恭贺了。”
徐景盛的脸色蓦然黯淡下来,他虽忠厚,却不是笨人,已然听出我的拒绝之意,眸光里,竟隐隐透出了几分凄凉和哀恳之意。
我垂下眼睫,想起当年子午岭上初见,那个被山风吹掉扇子,被我暗嘲为瘦鸡,戏弄推落山崖却不肯指认我的少年,想起燕王府朱高煦意图逼奸时他的拼死相救,想起他在西关大街发现我时的苦苦徒步跟随,和这些日子来的精心呵护,这些年我只见了他三面,可是每次我都欠了他的情,我生平刚傲骄纵,少欠人情,唯一一个我不曾有恩有情于其却得其恩惠倾心相待的,便是他。
可是景盛,你想要的,我终究给不了你,也许这情,我注定要一生一世的欠下去了。
想了想,我自发上拔下一枚蔷薇水玉钗,这是我唯一常自佩带的首饰,是娘生前最爱的饰物,娘去世后,她的首饰我都随葬了,唯独这枚钗子,我一直随身佩带,每次触摸它,我都会想起十岁那年,我对着镜子,耍宝似的插了一头的首饰,就为博娘亲开颜一笑,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娘亲逝世前最后的最为明亮的了然笑意,不是为我的滑稽之状,而是为我的真心体贴,和如斯眷恋。
这承载了我最为温暖记忆的钗子,如今被我握在掌心,诚恳的递向徐景盛。
“徐公子,这首饰并不值什么,对我来说却很重要,今日我留给你,留赠你的新夫人,提前祝愿你夫妇花开并蒂百年好合,你的夫人,将来就是我的姐妹,从今后,但有驱策,天涯海角,只凭此钗为记,怀素定千里来赴,莫有不从。”
他怔怔的看着我,又看着那水光流动的玉钗,半晌,咬了咬唇,终于伸出手,慢慢接了。
我暗暗舒了口气,对近邪道:“我们走吧。”
徐景盛急道:“你还没大好。。。。。。”
“留在这里易生枝节,”我对他一笑,“徐公子,令尊已经令当今很难堪了,你就不要再给他添麻烦了。”
他震了震,默默无语,魏国公徐辉祖忠于前朝,誓不遵新君之命,燕军入京师,魏国公独守父祠拒不出迎,父亲令其自书罪状,魏国公却送上免死铁券,父亲盛怒之下,已将之削爵幽禁在国公府了,若不是看在徐皇后面子上,以父亲心性,早就杀了他了。
多事之秋,如何能再生事端。
轻轻一礼,近邪和我,先后走出门去。
徐景盛却突然叫住了我。
我诧然回首,他脸色微微苍白,神情却已由先前的茫然恍惚转为坚定,握了握那钗,他道:“怀素,这钗,我不会送给我夫人,在我心中,你的东西,原本就没有谁再配用。”
我微微皱眉,不知道怎么劝说这执拗的呆子。
他却又道:“我只是替你留存着,将来,很多年后,如果有一天你想起了我,我希望能看见你和你的夫君,来找我要回这钗,届时我一定设宴相待,彻夜畅饮,不醉不归。”
我深深看着他,他抿着唇,眸光诚恳。
微微仰头,逼回欲夺眶而出的泪水,我道:“好,他年再遇,不醉不归。”
永乐元年,我开始了流浪之旅。
离开京城时,我和近邪改装去了趟教坊司,所有建文罪臣家属都在那里沦为军妓,日夜数十名大汉看守,蹂躏不休,近邪毫不客气的闯进去,以他的武功,那些平常护卫怎么是对手,不过袖拂指戳,便倒了一片。
只是不伤性命,在京城,我的势力已经连根拔起,不能再过于肆意了。
救出来六七个女子,已经不成人样,我们雇了辆大车,直接送到醉花楼。
醉花楼是酒楼加青楼,不驻暗卫,是老头子在京城开来收集情报用的,经营多年,象青楼更甚于象情报集中地,我将人往醉花楼一送,吩咐给她们改颜换面,醉花楼姑娘多,每日来来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