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兰陵





。这时忽然见到大批齐军出现,都非常惊讶,不由得产生了微微的恐惧感,不过,周军毕竟人多势众,立刻以步军为先导,向邙坂冲来。

  高肃为求快速赶到,挑选前往太和谷的均是拥有好马的精锐骑兵,在人数上远远不如周军。他们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遍野涌来的周国兵将,却并无惧色。

  段韶冷静地看着冲过来的无数敌兵,不时拨开射到眼前的利箭。等观察清楚敌人的攻势后,他便下令:“往山里退,把敌人引过来。”

  那些骑兵没有与敌人接战,立刻有序地向后撤去。

  周兵都以为齐军怯懦,顿时兴奋起来,大喊大叫着向他们追来。

  斛律光率军迂回到洛阳城南,尚未到达,高肃的中军便与周兵正面接战。

  高肃命下属各将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向敌阵突进,自己则手持白龙银环刀,率五百兵勇直扑敌人阵中,全力向金墉城冲去。

  金墉城位于洛阳西北角,北依邙山,地势高峻,是全城制高点,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如果要攻洛阳,金墉城就是两军必争之地,高肃自然要首先解除金墉之围。

  这时,段韶的左军已将敌人拖进北邙山中。因山路狭窄,山势复杂,陡缓不一,周国的步军无法保持队形,渐渐拉开了距离,变得十分散乱。

  山上不利于骑乘,段韶下令:“全军下马,冲。”

  一万多齐军全部跳下马,手持刀矛枪戈,大声呐喊着,向周军冲杀过去。

  顾欢没有下马,而是向山下看了一眼,随即对段韶说:“义父,我去助王爷一臂之力。”

  段韶闻言,也看向洛阳城外。

  只见身穿银甲的高肃只带了区区数百人便杀进了敌人的重围之中,正全力向洛阳的金墉城前进。敌人如潮水般向他涌过去,刀光霍霍,枪如林,箭如雨。高肃运刀如风,如出闸猛虎,挡开箭矢,斩断刀枪,将敌人一拨又一拨地斩于马旁身前,犹如割草一般。

  段韶立刻说:“好,欢儿,给你三百人,务必要保护王爷安全。”并随即对自己身后的亲后下令,要他们跟随顾欢前去支援兰陵郡王。

  “遵命。”顾欢一马当先,从山上直扑下去,如一支尖刀,突然插进敌阵中。

  ———————————————————————————————

  注:金墉城,为曹魏明帝所筑。《水经注》称:“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

  第一卷 将军百战声名裂 第4章

  因为金墉城的重要,围困这里的周军也是最精锐的部分,但比起突厥的虎狼之师来,他们的战斗力远远不如。

  早在六年以前,顾欢便以齐国为自己的国,顾家为自己的家了,突厥也好,周军也罢,对她来说,都是侵略者,他们践踏别国的土地,一路烧杀,使万千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这些人,她下起手来绝对毫不留情,不会有半点犹豫。

  她用的日月双刀是顾显特意请有名的铸造师做的,轻而结实,刃口非常锋利。平时上阵时,她都是双手握柄,用耀日火焰刀,如果是近身格斗或下马步战,才会抽出腰间挂的短刃辉月绣鸾刀。

  此时此刻,高肃已经势如破竹,杀进敌阵纵深。周军前仆后继,不断向他包围过去。

  顾欢自侧翼突入,如一股狂飙,奋力向前突进,打算与他会合。她身后跟着的百名亲兵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这时以她为锋刃,在她身后排成楔形阵式,向前奋勇冲杀。

  周军本来想全力对付高肃那一支齐军,没料到旁边又会杀进来一彪人马,而且个个如狼似虎,当者披靡,顿时有点顾此失彼。有的人继续向高肃那边冲去,有的人则停下脚步,回身应战,阵型很快便大乱。

  高肃马上感觉到敌人的混乱,立刻急催胯下战马,手中长刀如电,上下翻飞,迅速撕开缺口,向金墉城下突进。

  将到城边时,高肃率领的五百人只剩下三百多,而顾欢带来的一百亲兵还余八十多人。这时,高肃才转头看向侧翼的另一支友军。

  一看那浑身浴血,率先冲过来的竟是段韶身边的那名小将,他不免有些意外,却十分赞赏。看准了他们的来势,他往横里冲了一段距离,与那个少年合兵一处。

  顾欢的精神更加振奋,与他并肩杀敌,终于突破周军重围,冲到金墉城下。

  城上的守军一直密切注视着他们,却没有贸然开城杀出,惟恐中计,被敌人破城。这里的守将张子达已闻讯赶到这里,朝城下看着,一时看不清为首将领的面目,便不敢下令救援。

  这时,顾欢与高肃已到达城下,周军从四面八方一齐涌来,他们这四百余人结阵抵挡,苦苦支撑,却得不到城头上齐军的支撑,形势渐渐危殆。

  高肃见状,很快便明白过来。他对顾欢说:“你先抵挡片刻,我去去就来。”

  顾欢道:“好。”同时挥刀斜劈,将一个举枪扑上来的周兵砍翻在地。

  高肃赞了一声:“好刀法。”随即拨转马头,面向金墉城上,取下了头上的盔胄,露出自己的面容。

  顾欢在他转身时,便猛地想起他要做什么,百忙中回过头去,正好看见这美丽的一幕。

  朝阳已升上天空,向大地洒下万道金辉,高肃身上的银色铠甲亮得耀眼,其上溅到的点点鲜血就如雪地中的红梅,有种妖娆的美感。他取下头盔,仰起脸来,阳光照着他绝世的容颜,让所有看见的人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

  这一刻,顾欢的心弦忽然一阵震颤。在她心里,曾经对这一幕想象过千百次,而真正亲眼目睹时,却仍然不受控制,猛然对他兴起了倾慕之情。

  高肃朗声道:“我是兰陵高长恭,城上是谁?”

  城上的齐军大声欢呼起来,守将大声回答:“末将张子达。”随即命令立刻从城头绾下长绳。

  弓手们沿绳而下,连珠箭发,阻住了周围敌军的攻势。

  张子达遂下令打开城门,全军杀出。

  城中的守军被困一个半月,早就憋得狠了,这时见兰陵王爷亲自率数百人突破敌军重围,更是军心大振,犹如出闸猛虎般冲出城来。他们齐声呐喊着,直向周军扑去。

  高肃与顾欢也返身杀出。

  这时的战场形势大变,他们已是游刃有余,高肃便一边杀敌一边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早前段韶似乎叫过这个少年的名字,可他根本没留意。

  顾欢运刀如风,连杀数敌,这才说:“信阳顾欢。”

  高肃猛然想起,便道:“段大人帐下有一大将,骁勇善战,也是信阳人,叫顾显,你认识吗?”

  “正是家父。”顾欢转头一笑,自豪地说。

  “好,果然是将门虎子,名下无虚。”高肃也笑了。“我听说,当年顾将军身陷突厥阵中,他的孩子刚满十四岁,便率领百余亲兵杀进突厥重围,救出父亲,又与父亲并肩作战,将突厥逐出塞外。那孩子就是你吧?”

  “那个……是我,不过……也没那么厉害啦。”顾欢没想到这事能传那么远,一时猝不及防,倒有点不好意思。“当时只是情急之下,也没想那么多,就杀进去了。”

  “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高肃赞赏地大笑,手中的刀始终未停。他的刀法比顾欢更精湛,大开大阖,气势磅礴,敌人往往一招都挡不住,便倒在他的刀下。

  这时,顾欢和他都有余裕进行观察,不再像刚才那样见招拆招,见人杀人,而是专门杀向敌人的将领,以使周军彻底失去指挥。

  很快,围困金墉城的周军便节节败退,终于大溃。

  与此同时,段韶在北邙山中指挥着万余精兵将敌人拖得疲惫不堪,遂回身杀出,将周军打得大败,逃跑时更有无数人跌落山崖,死伤大半。

  围困洛阳的周军见到大批败军从邙山和金墉城下涌来,顿时大为恐慌,也不知齐军来了多少援兵,遂无心恋战,全部撤围,逃命而去。从邙山到谷水三十里地,满山遍野,全是周军丢弃的物资。

  高肃与段韶收兵打扫战场,斛律光则率军追击敌人。周军抵挡不住,连日连夜溃逃,很快便全部撤出齐国境内。

  这一仗齐军大获全胜,洛阳更是满城传颂兰陵王仅带五百人便杀进周军重围的英雄事迹,以及在城下脱去盔胄,显露于人前的绝代风华。

  不过,这些颂扬暂时还未传到高肃的耳朵时,他与顾欢并辔而行,从太和谷回转洛阳。这时战事已毕,两人从容不迫,缓缓而去,不时闲聊几句。

  顾欢也已取下头盔,露出小小的精致的脸来。有高肃的美丽容貌在一旁衬着,她原本称得上清秀的脸现在反而显得英武,再加上她穿着男装铠甲,束的发也是男式,高肃根本没有怀疑过她的性别。

  今天这一仗,齐军人人觉得痛快,高肃也是心情舒畅,一边信马由缰一边笑道:“小兄弟,你我今日并肩作战,长恭与你可谓一见如故。得你不畏凶险,前来支援,长恭更是心存感激。以后有暇,欢迎兄弟来兰陵做客,长恭定倒履相迎,与兄弟把酒言欢。”

  顾欢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暗喜,豪气顿生,冲他一抱拳,粗声粗气地说:“既得王爷错爱,小弟定会前来叨扰。”

  “好。”高肃抱拳还礼,笑道。“兰陵景色秀美,人杰地灵,兄弟定会喜欢。”

  “听王爷这一说,小弟恨不得插翅飞去。”顾欢放松下来,又恢复了笑嘻嘻的可爱模样。

  高肃便向她介绍起了兰陵郡的情况,顾欢很认真地倾听,不时发问,看得出是真感兴趣,让高肃很是喜欢。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回到洛阳。

  齐国皇帝高湛的大驾已进入洛阳城中,段韶分出重兵保护,又派人去了解各地战况,同时安抚洛阳城中的军民,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顾欢与高肃杀入重围,在金墉城下并肩作战的事情,他已尽皆知晓,心里也很高兴。到得晚上,他忙完公事,便将顾欢叫到自己的房间里,与她一起喝茶,大大地夸奖了一番,笑道:“你父亲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得不得了。生女当如小顾欢,我这话真是一点也没说错。”

  在这位智勇双全,人品修养俱佳的一代名将面前,顾欢不会有丝毫的自满情绪。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义父,别人夸我,我也就听着了,可你就别夸我了。比起你来,我差得远呢,还得多多学习。”

  “你能这样想,我更高兴。”段韶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清茶,惬意地笑道。“欢儿,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好。”顾欢立刻点头。

  段韶想了一下,委婉地说:“欢儿,你父亲与你母亲感情甚笃,当年你母亲生你时难产去世,你父亲十分难过,大病一场。那时,他也不过才二十岁,年纪尚轻,却已在军中崭露头角。从那之后,有不少人跟他提亲,他都怕续弦待你不好,没有答应。如今,你已成人,你父亲正当壮年,还是应该再续一门亲事。你觉得呢?”

  “嗯,应该。”顾欢认真地点头。“我不反对。”

  “我就知道,欢儿最通情达理了。”段韶微微一笑。“去年,突厥南侵,对长城脚下的几个村子烧杀抢掠,你父亲率军前去救援,大败突厥,并亲手在突厥人的刀下救出一位姑娘。这位女子出自鲜卑慕容,模样俊俏,性情温柔,对你父亲一见钟情,定要以身相许。你父亲本来是一直拒绝的,可她对你父亲一往情深,坚定不移,终于打动了他的心。那姑娘我也见过几次,确实不错,堪为你父亲的良配。欢儿,你父亲怕你不能接受她,所以托我来告诉你,看你意下如何?如果你同意他再娶,他们便打算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成亲。如果你不同意,他便回绝那姑娘,也免得误了人家的终身。”

  顾欢听了,只觉得心里暖融融的。作为父亲,顾显对她真是慈爱有加,更是全心全意。在前世,她从没有享受到如此浓烈醇厚的关爱,这也是她当年奋不顾身,冲进突厥重围去救他的原因。等到段韶讲完,她立刻说:“义父,请你转告父亲,我完全同意他的任何决定。我会尊敬继母,更会像过去那样爱戴他。我希望他能幸福,还有,再给我生几个弟妹。”

  “好。”段韶高兴地点头。“欢儿,你真是个好孩子。”

  顾欢开心地笑了。喝了一口茶,她忽然想起白天的事,随口便道:“义父,兰陵王邀请我去他那里玩,我想去,可以吗?”

  “当然可以。”段韶慈祥地笑了。沉吟片刻,他还是说了出来。“欢儿,郡王爷已经订亲了,新娘是荥阳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