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秘史:媚心计(出书版)+番外 作者:miss苏(王侯将相、一女n男)
南北不相通,即便一份哀思,都已不能够传达。
“所以,我带来了这个。”小六在身后轻柔耳语,扯着清笛指尖。
“什么?”清笛借着暗影抿掉泪珠子,转过身去看——一看之下竟然呆住!
“你,你从哪里找来这个?!”
小六手中正撑起一盏孔明灯。大红的颜色已经淡去,显是隔了时光。可是从那熨帖整齐的折痕里能看得出,尽管隔了时光,这盏灯却被小心收存。
这世上的孔明灯都是同一个制法、同样的材料,但是清笛还是能分辨得出,这盏灯绝不是这世上同样面貌的另外一盏——这盏灯,便是三年前的端午前夜,她于金雀湖畔念着爹娘而放飞的那一盏!
“那晚听见你说,希望将来于契丹草原最孤单绝望时,能看见天际浮起这盏灯,便仿佛二老相伴……”玄宸说着,手指早已轻巧将纸灯全然撑开,“所以我便偷偷奔上山崖,抢在它被金雕扑碎前的刹那截下了它,一直带回契丹来。”
“那晚你果然在金雀湖。”清笛深深吸了口气,隐住泪意,“那你为何只躲着,不肯出来见我?”
那夜是霸州城破前的夜晚,如果那夜他能出现在她面前,说不定,一切还都来得及转圜;反言之,他明明已经到来,明明宁愿以船头浴火翻转来引她远观一笑,也不肯到她眼前来——便也只为,不希望因为她而改变了整个破城的计划。
想起霸州,藏在心底的痛再度蔓延开来,滚入四肢百骸。
纵然此时也可不顾一切随他而来,静幽小山之上独独相对,可是又如何才能忘却心中积压了沉重的国恨家仇!
回望山下,灯火如星瀚;可是那光辉与温暖都只在远方。他们两人独处的这一方山顶,却只余幽暗。
“你费心了。”清笛伸手去想要抢过孔明灯来,“我自己燃与爹娘就够了,六皇子还请回避。”
。
“你错了。”小六却伸了手肘挡住清笛,护着那盏灯,“这灯虽然曾经是你的,可是升上天空之后便不是你的了。今晚我说放灯给二老,却不是属于你的。”
“你说什么呢?”清笛听得迷糊。
“是我要放给二老。”小六叹息了声,吹燃了火折子,点燃灯捻。
红灯冉冉升空,清笛纵然想要再拦,蹦跳着去抢,却已经够不到。只能呆呆仰首,看那一盏红灯被草原的风吹送着,越发高去。
天地苍阔,草原的苍穹越显得疏朗。孤零零一盏红灯飞升而起,却越发显得艳红而醒目。
“契丹的水不流向南,放在契丹江河里的莲灯无法抵达霸州,可是这片大地上的高天却是同一片,南北无界。所以,这盏高高飞升在契丹上空的红灯,二老一定可以看见。”
灯火远去,灼热却印在了小六眼底,他炽烈地凝望她,“就算这灯只是孤零零的一盏,可是它的光芒却足以照亮天地。不管多远,总能看见;不论多孤单,总有不可泯灭的光与热。”
玄宸握紧清笛的手,“更何况,灯下的大地上,还有我陪你一同仰头,目送灯火。”
“在这片契丹大地上,能够陪伴着你的,不光是二老的在天之灵;还有我!”
。
契丹的大地,与中原汉地,隔着国界,隔着无法跨越的沟堑;可是她却忘了,覆盖着契丹草原和中原汉地的天空,却是同一片!
从契丹大地上冉冉升空的红灯,纵然在中原汉地亦可看见。契丹与中原的江河也许不能交汇、民俗总有分隔,但是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却殊无疆界……
清笛轻颤着转头望玄宸。天际红灯、山下莲火,他站在明灭的界限内,笑如轻雾。
他想,对她说什么?
“我去杭州,找飞天鱼。怜儿,你可猜到为什么?”他忽地扯远话题,仿佛说着与眼前全然无关的事。
“不是你临时起意,胡诌给我听的么?飞天鱼倒是真的,可是你拿来的那条,我倒是不信真的就那样巧。”清笛想起他那日的渔夫装扮,不由得微微翘起唇角来。
“那是我娘要的……”玄宸抬眸望天际红灯,幽幽地说。
“你娘要的?!”清笛一惊。丝毫没想过,这事竟然与贞懿皇后相关。
“我娘弥留之际,已是水米难咽。草原的吃食原本就油性大,身子虚弱的时候便难以承受。我便流泪问娘想吃什么,不论是
什么,我都一定去找了来;娘当时面上露出笑容,只说,她记忆里有一种鱼叫做飞天,滋味极是鲜美,若能品尝便能飞升极乐……”
清笛巨震,“你娘说知道飞天鱼,甚至可能品尝过飞天鱼!”
玄宸转回眼眸来,深深凝望清笛,“我想说什么,你必然已经知晓,是不是?”
196、白月明田(5更3)
清笛怔怔望着玄宸,“都说贞懿皇后自幼在狼群长大,却一直忘了再往前想:贞懿皇后在流落到狼群之前,她究竟是哪里人——原来,她老人家竟然是汉人么?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江南人,且到过杭州的?”
“是。虽然娘并未对我明言过,但是我猜,情形也该大抵如此。弥留之际想念的滋味,早已不是口腹之欲,那是她一生都没能舒展的思乡之情……”玄宸眸子里泪光闪动,“我娘谢世时,我没能给娘找见飞天鱼;这一回给娘改葬,我却一定要找到飞天鱼去送到娘的灵前……”
清笛也是心中寂痛,只能望着他,听他诉说。这些事他必然在心底已经压了多年,却从未对人开口。今夜中元,盂兰盆会,他便带了她来这旃檀山,说给她听。
“我十岁那年,我娘谢世。悲痛欲绝的父皇,不惜与整个朝堂为抗,执意要追封我娘为皇后。唯有如此,父皇百年之后,他们才能同享帝陵,千古相随……可是整个契丹都不答应。不仅仅是因为我娘是狼女,实则更是因为我娘是汉人……”
“契丹与中原那时正是彼此敌视达到巅峰之时,契丹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一个汉人女子被封为皇后!契丹草原,世世代代的皇后只可出于萧氏,无人能改。”
“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将我娘孤零零一个人葬入一座孤坟;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活着的时候孤零零只有狼群和父皇为伴的娘亲,死后也同样孤苦无依!是我无能,是我这个当儿子的无能!”
玄宸语气里漾满悲愤。清笛明白,那年少年的他,那一刻的绝望。
纵然身在帝位的皇帝,一个人与整个契丹对抗,到最后都不得以大局为重而败下阵来;而他一个刚刚十岁的孩子,那时候与整个契丹对抗,又能怎么办……
“只有建下一场不世的大功,才能为我娘赢得最后的机会。霸州一直是契丹南攻的一块心病,久攻不下,伤亡无数……父皇便曾下谕,倘若能以最小代价攻下霸州城者,父皇将满足他一个愿望。”
清笛垂下头去,“所以你才一年绸缪,终究攻下霸州城。更没有在端午前夜见我,不肯因为我而改变了破城的计划……”
于她而言,她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为了重新证明爹爹的清白,她不惜亲蹈媚心之计,北上契丹;以求用这样不世的功绩赢得朝廷的认可。
都为了爹娘,都只有一条别无他选的路。
“不仅仅是三年前的霸州城破。那件事开端更早,当年与张昌兴联手害了袁将军,便也是为了这件事……只是可惜,袁将军治军严整,纵然牺牲了一己之身,可是他仍旧留下遗言,号令守城三军不许乱;若记得他当日的血,便要死守城楼,以契丹人的鲜血来换……”
清笛的眼泪,狠狠跌落下来。
“十一岁那年我没能做到,也从此明白汉人的智慧与勇气。又用了三年筹划、一年部署,终于在十四岁那年攻破了霸州城……霸州城破,我知道终于可以告慰娘亲,可是当我看见你从城楼上坠下的那一刻,我只能恨上天对我的狠毒——为了娘,我只能攻破霸州;可是攻破了霸州的代价却是失去你!”
“我能攻破霸州,我能独力改变整个契丹对娘的蔑视,我能扶持起一个皇帝……我却独独不能攻破你的心。若我还是被贩卖的少年小六,用我真挚的情尚可换得你的真情回报;一旦我回复契丹皇子身份,一旦我用智谋来覆盖本真,你就会对我竖起心防,再也不肯接纳……”
“我能夺得天下,代价却是要永远失去你!那份惩罚,已是够了……即便当年眼睁睁看着娘遭受不公,我也还能忍耐;可是那一刻失去你,我只能问自己,何必还要活着!”
玄宸紧紧握着清笛的指尖,仿佛当日情景再度重来。他的手都在颤抖着,仿佛唯恐这一瞬再也抓不住她的手。
“我明白,霸州成了凝在你我心底永远的隔阂。即便今日你就在我身边,即便此时我握着你的手,即便——为了我你小心绸缪,甚至忍痛与月牙儿结交,只为了护我周全;可是你我之间终究隔了霸州之痛,终究始终不能坦诚相待。”
“你宁愿凡事都自己来背,也不肯一切都与我言明。以你我之力,倘若能够携起手来,定然能渡过一切灾厄去;可是你却选择背转了身对我,不肯告诉我半分。”
“只因为我是契丹人,只因为在你的心中,我是不能接受的仇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不对!”
玄宸攥紧清笛指尖,深深垂眸下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娘实则是汉人;我虽然是契丹人,可是我的血脉里流着一半的汉人鲜血。怜儿,你可会觉得好些?”
“其实只要你肯垂眸去看——你看这旃檀山下,万众齐聚,你如何还能看得出他们谁是汉人,谁是契丹人?中元节原本是汉地节日,却在这里落地生根;这片土地虽然是契丹的地界,可是民俗早已变作汉地规矩……在这片大草原上,有契丹人的毡帐,也有汉人的房舍;汉人与契丹人共居而处,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清笛转眸去望山下,漾漾如烟的灯火里,尽管衣着上还是能分得出汉人与契丹人,但是他们面上的神情相同,所做的事情亦相同。并无想象之中,汉人与契丹人一旦狭路相逢,必然怒目相向的情形。
他们就像是这天下最普通的邻居,相邻而居,并肩而行,对视而笑。
契丹人与汉人,尽管加诸身份之前的民族不同,但是修饰成分的中心词都只是一个“人”。
“就连契丹的太祖皇帝,也从不认为自己只是契丹人的皇帝。”玄宸轻轻一笑,“耶律二字不过是后代追赠给太祖皇帝的姓氏,以标示皇族之身份。实则太祖皇帝自己给自己的姓名是:姓刘,名亿。”
197、别样风景(5更4)
清笛微微一怔。
实则游牧民族若成气候者,朝廷都会颁赐汉姓。便比如西夏国主李元昊,党项人原本没有李姓,这个姓氏便是大唐朝廷赐给他祖上的国姓,以示恩宠。宋时,朝廷又赐了赵姓,所以元昊又可被称为赵元昊。
早也知道契丹皇室也有汉姓,只以为这姓氏也是来自朝廷的颁赐,却没想到这实则是契丹皇室自行的选择,便越发能体现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愿望。
“不光皇族如此,即便后族的‘萧’姓也一同而来。太祖皇帝便是承托萧何辅佐刘邦创建汉室天下的先例,在皇族姓刘的同时,将萧姓赐予后族。”
玄宸定定垂眸,细细望清笛面上神情,“太祖皇帝方称帝,曾经问过诸臣:‘受命之君自当侍奉上天,敬仰神明。谁当排在最先?’便有人说,当是佛祖;可太祖不喜,说佛教乃为外来之宗教,可以崇信,却不可以之治国。”
“僵持不下,太祖长子、人皇王耶律倍提议,说孔子乃是万世尊崇,为君王者当首尊孔子……”玄宸拉着清笛的手坐在山石上,转了头,撑着下颌凝望清笛,“怜儿,你说,这样一个给了自己汉姓、又要以孔学儒礼治国的皇帝,还是你们汉人心中所谓的‘胡人酋长’么?”
清笛微微皱眉。
“从太祖以降,诸位帝王都好汉学,能诗文,善书画。燕子城中便有刊行父皇诗集《清宁集》的;宫帐内也保存着人皇王诸多丹青妙笔……来日我一一带你去看,倒请你品评,如果忽略了他们的名讳和身份,你倒是看看他们可与中原文人有何区别?”
“怪不得……”清笛轻轻一叹,“怪不得你当日便擅丹青,让我着实惊诧。”
提起当年事,玄宸不由得展眉而笑,握着清笛的手,便也多了许多温柔,“我知道你们汉人倒是宁愿都相信,契丹人都只是茹毛饮血,契丹草原是蛮荒之地。”
“我知道你不是。”清笛垂下头去,“倒果是头一回听见,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