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两米多宽。每个碗状物里都有一个略带绿光的火苗在窜动着。那火苗不知道为什么让人看了就觉得打从心底里感到不安和惶恐。再看看那碗状物,在火光中呈一种深褐色,从质地上看来好像是动物骨骼所制。而在那些骨碗内,都盛有一种乳白色的半透明膏状物体,被骨碗里的淡绿色火苗烤的散发出一种奇怪的恶臭,令人闻了极不舒服。
我仔细查看了那些骨制碗状物体,总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一边的阿豹突然说了一句:“你们觉不觉得,这些个骨碗好像是用某种动物的头盖骨所制成的。”听他这么一说,大伙都围拢过去,墩子用手摸了摸其中一个骨碗,说道:“好像还真是的,骨碗外表面并不是那么圆润,略微有点凸凹不平。”就在墩子刚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起来了,于是大声说到:“我知道了,这些是用人的头盖骨所制成的。”“人骨?”墩子听我这么一说,立刻将自己的手从那些骨碗边缘抽回来,并且顿时瞪大了眼睛,说到。“不错,一定是人骨。”我继续说到:“你们还记不记的在那棵千年槐树妖周围的那些骷髅头堆啊?那些骷髅头骨的天灵盖全都被人用利器生生切除了。当时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那样,以为那是和北美印地安人类似的是把俘虏的头盖骨当成一种战利品的传统。现在才知道原来全都拿到这里来当人骨灯盏用了啊。”
大家听完我的话,再看看身边那一人多高的人头骨灯塔,仿佛觉得它显得更加诡异和恐怖了。“这么说来,这些人骨灯盏中的乳白色半透明物体也很有可能是用人油所制的。”珍妮看着眼前的人骨灯塔说到,“以前我在资料上看到过,南太平洋某小岛上的原始部落中就有把敌方俘虏的人油做燃料来点天灯举行庆祝仪式的记载。其中关于人油形态的一段描写和这些骨碗中的乳白色半透明状物体十分相似,连散发出的恶臭都那么相象。”听珍妮说完,一旁的墩子早就用手把鼻子捂了个严实,并且还不断地恶心着。
我看了看眼前这个金字塔状的人头骨灯塔,又想到一路走来时,沿途看到的那些发丘中郎将所举行的残酷仪式,觉得这一定又是那些祭天仪式中的某个环节,也没什么特别奇怪的地方。只不过,这头骨灯塔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雨,早就应该熄灭了,可怎么到了现在还依然能点燃着呢?如果是有人把它点燃了,那么又是谁会突然出现在这个隐秘的孤岛上来,并点燃这些恐怖的人头骨灯来的呢?我心中起了两个疑问,但一时也没办法解答,只有暂时先搁置在心里。
被这事一闹,大家已然睡意全无。于是商量着干脆就连夜查探小岛,也好早点找到线索,早到发丘中郎将的藏宝洞来。既然计划已经定好了,我们便迅速回到了营地,将营火熄灭,然后背上了背包,带上了装备,拿着武器,往湖心岛的另一边出发了。
七十二、地热硫磺岛
开始我们都宿营在湖心岛的岸边,湖上一阵阵的晚风吹过,空气十分清新,所以也没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但当我们逐渐往湖心岛中心地带走去的时候,逐渐就能闻到空气中有一种硫磺的味道,并且是越来越浓。周围的气温好象也在逐渐上升,热的大家都微微地渗出了汗水来。
当我们快要接近湖心岛中部那高高矗立的巨大山峰时,天已经亮了起来。我们借着黎明的曙光已经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状态来了。这时我们才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是一大片的碎石地。那些石头都呈碳黑色,毫无例外。在这一大片碎石地上,还横七竖八的流淌着如蜘蛛网般交织着的细小溪流。每条溪流都不宽,最多三四十公分宽。而溪流中的水面上都一直往外冒着一层白蒙蒙的热气。地表的一些岩石缝隙里,也正在不时的一阵阵往外喷出一米多高的白色气浪。而此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却并不塌实。我看着眼前这片荒凉贫瘠的黑石地,再看着周围烟气腾腾的交织温泉溪流,总感觉到自己的地面以下就是那炽热的岩浆,而我们仿佛就来到了一个人间炼狱一般。
“温泉!”墩子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了碰身边一条小溪涧中的水流然后开心的说到,“这水是热的,应该是天然温泉啊。而且好象水中还含有很多硫磺的成分。”我听他这么一说,也俯身用手触碰了一下水面,发现确实如墩子所说,水是温热的。并且也发现,周围空气中那浓浓的硫磺味道正是从这些水流中散发出来的。“如此看来,这小岛的地面以下应该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啊。”珍妮听后笑着说到,“如果好好开发利用起来,可不是笔小财富哦。”我没有心思听他们的谈论,只是跟着队伍小心谨慎地继续往前走着。
再往前走了几百米,我们脚下的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凌乱夹杂在碎石之间的金玉残片和碎瓷烂铜。我们一看都非常高兴。这说明当年发丘中郎将的藏宝洞很有可能就在这座小岛之上。而这些金玉残片和碎瓷烂铜就是当时发丘中郎将将各地古墓中盗掘而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运来此地的路上,不小心给遗落下来的。“如此看来,那藏宝洞中果然应该藏有大量的珍宝珠玉。这么多的珍宝遗落在地上都不屑一顾说明这些遗落的部分与藏宝洞中所收藏的大量珍宝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了。”墩子一边蹲在地上,捡起一片碧玉残片仔细看了看一边笑着说到。
继续往前走了大概二十分钟,我们已经来到了小岛中部的巨峰脚下。周围地面上已经不再是那些细小的黑石碎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巨大的黑石岩块,阻挡在我们的眼前。我不小心碰了一下其中的一块巨岩,由于地下热气的影响,岩块表面的温度非常高,结果就被突然烫了一下。我警告其他人不要随意触摸眼前的这些碳黑色的巨石,随后仔细查看了一下四周的情况。只见周围的巨岩密密麻麻的围绕在巨峰脚下。仿佛不经过这些巨岩就无法接近巨峰,更不可能上到巨峰之上去。巨岩之下的温泉溪流似乎更加密集了,使周围空气中的硫磺味道更加的浓烈起来,甚至已经开始让人感到有些刺鼻了。
“得赶快想办法爬过这些巨大的岩石到那巨峰上去。”墩子一边捂着口鼻一边说到,“否则真会被这些硫磺味道给熏死的。”说完,他便将身上的背包卸了下来,从里面掏出了防毒面罩,迅速地戴了上去。我一边跟着其他人一样从背包里掏出了防毒面罩戴在脸上,一边还拿出了包中放着的那只望远镜,然后拿着它朝那些巨岩的周围四处看了看。这一看,我发现在我们左侧不远处的地面上似乎散布着更多的金玉碎片和碎瓷烂铜。随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指着左边说到:“我们还是去那边看看吧。那边的地面上散落着更多的珍宝碎片,可能当时人们就是从那里将珍宝物品运送进藏宝洞的。”其他人听我这么一说,纷纷表示认同。于是我们再次背好背包行囊,向我们左侧走了过去。
到了那里,我们果然发现在面前的两块巨大的碳黑色岩石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缝隙,如同一道小门开着我们面前。而地面上那些珍宝残片就这样一直散落在地面上并延伸进了那道缝隙之中去了。我们走进了那两块巨大的黑色岩石一看,发现左右这两块巨岩之上还分别刻着两幅图案。都是面目狰狞恐怖,手持木剑的妖怪形象,大小和真人相仿,其后还棵有一参天大树,上结桃果,硕大无比。虽然由于年月长久,有些地方已经被风蚀的不太完整了,但整个构图依然清晰明快,栩栩如生。
墩子看着这两幅岩刻图案问到:“这里怎么有两幅鬼怪的岩刻啊?”“这不是鬼怪,这是上古神话中记载的大神神荼和郁垒。据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中所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此段引文,不见今本《山海经》,不知何故。”我继续解释说到,“据说此二神是专管地狱小鬼的。他们夜间把小鬼们从地狱放回到人间,让他们自由游荡寻找托命还魂的人家,黎明之前将所有没有找到托命还魂的人家的其他小鬼唤回地狱去。而由神荼和郁垒所把守的这道鬼门就是通往冥界的地狱之门。”
墩子听我这么一说,然后又扭头看了看眼前的那道如一道石门似的岩石缝隙,战战兢兢地说到:“这么说来,这条缝隙是通往冥界地狱的?那两个发丘中郎将竟然把珠玉珍宝都藏到了阴间地府去了?”我们其他人听他这么一问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安慰他说:“我说的那只不过是上古的神话而已。那两个发丘中郎将即使有再强的法力也终究是凡人,又怎么能进入阴间,并把珍宝珠玉藏在地府里头呢?再说了这巨岩上的神荼和郁垒也只是两幅岩刻图案而已,又不是真的。”
墩子听我这么一说才稍稍放下心来,回答道:“我感觉这地方怪阴森诡异的。刚才又被你这么有板有眼的说了一通,害我还真把它当真的了呢。”说完尴尬的朝我们笑了一笑。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传来,接着感到整个地面都猛烈的颤动了一下。随后周围的地表裂缝中一起猛然的冒出一股强烈的热浪,之后又逐渐恢复了平静。我们被那些强烈的气浪蒸得如同洗了桑拿浴一般,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这个地方感觉不太对劲,我们还是赶快找到藏宝洞,取出那本上古残卷,然后早早离开吧。”我看了看附近不断涌出的地热气浪说到。“是的,赶快出发。”珍妮也点了点头说到。于是我们就一起朝着那条岩缝迅速钻了进去。
七十三、鬼火蟾蜍
石缝内空间狭窄,我们必须低着头才能通过。并且石缝内由于受地下热气的影响,整个空间内都是烟雾腾腾的,并且显的十分闷热。由于受雾气的影响,尽管我们打开了狼眼手电也只能看到很近的距离。大概走了五六分钟,我们终于走出来那条巨石间的缝隙,可当我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突然被吓了一跳。只见在我们眼前大概几百平米的范围内,密密麻麻的出现了上百个造型各异的碳黑色人形石像。他们有的在奔跑,有的摔倒在地。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极度恐慌和惧怕的神情,在一股股涌出的热气中忽隐忽现,让人感到有点惊悚恐怖的感觉。
墩子一看,显得有些害怕,问到:“怎么在这里摆了那么多神情恐怖的人体雕像啊,而且还那么多,怪吓人的。”珍妮走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说到:“这些人好像是真人,突然被岩浆所吞噬,冷却后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岩浆?”我听珍妮这么一说,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说到,“难怪这里有那么多温泉和地热,那么说来这高高矗立着的巨峰很可能就是一座火山口咯。”“是啊,现在我知道为什么这里那么热了。”珍妮接着说到。“那两个发丘中郎将可真会找地方,竟然把藏宝洞设置在火山附近。也不怕突然火山喷发,将这些珍宝全部损毁掉啊?”一边的墩子听我们这么一说,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到。是啊,他们怎么会选择这么个地方呢?我也觉得十分难以理解。”于是抬头在四周仔细查看了一下周边的情况。突然我看到在那高高矗立的巨大山峰上,好像有一条狭窄的栈道,沿着崖壁盘旋而上,直到巨峰的顶端。于是我赶紧指了指那条栈道说:“你们看,那里有一条上峰顶的栈道。我们先不要管这些和我们找寻宝藏无关的事情了,赶快先找到宝藏和残卷再说。”其他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将这些个疑问暂时搁置在心中,朝着那条岩壁上的狭窄栈道跑了过去。
来到栈道旁边,我们才发现,这一整条栈道都是直接在那巨峰的崖壁上直接开凿而成的。栈道十分狭窄,仅一人可以通过。栈道凌空一侧的边缘均匀分布着一些光滑的孔洞表明当时在栈道空一侧的边缘应该建有防护围栏。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了,这些围栏早就已经腐朽了,不存在了。所以人走在上面,旁边是悬崖绝壁,一不留神便可能从那高高的山崖上掉下来,因此让人看了觉得非常险峻。但是尽管此路十分险峻,但这应该也是必经之路,除此以外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上到巨峰顶端去了。
我们一个一个地走上了这条狭窄的栈道。每一步都迈得十分小心,生怕一不留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