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这印章便是我念初中那年的暑假在二叔公的村里得来的。印章是用整块的白玉雕琢而成,如火柴盒般大小。印章下方用汉代篆书刻着“发丘中郎将章”六个字,印章上方雕着一只蝉虫。整块玉印通体晶莹,极富光泽。由于年代久远了,印的一个边角有了些细小的裂纹,印章的四个侧面也因为年代久远了所以有了一些坑坑洼洼的破损,并且还微微带了点酱红色的沁癍。
当时因为年纪还小,不懂得这是个什么东西。但后来随着我对历史知识的一点点积累,我知道了,这“发丘中郎”乃是三国时期魏国宰相曹操为了括充军队的军饷来源,特别成立了一支以挖坟盗墓为主要职责的职业盗墓军队。还特别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想必这印章便是当时那“发丘中郎”所配的官印。
因为蝉从幼虫到成虫,中间有一个结蛹蜕变的过程。当它成蛹的时候仿佛是死了一样一动不动,之后又咬破蛹壳飞身而出,仿佛经过了轮回转世重新又活了过来一样。而且还因为蝉虫只是吸取草木上的甘露为生,仿佛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古代特别是从汉代以来,人们就把蝉当做了一种可以超度亡人,使他们可以早日重新转世投胎的象征。很多被发掘的古代墓葬中,墓主人的尸身边上都有各种蝉型物件。有的还用玉石雕刻成蝉型玉握,让墓主人握在手上,然后下葬,由此可见蝉虫对于亡者的重要性。而“发丘中郎将”是专司盗墓的官职,经常要出入墓穴和亡魂打交道。所以他们的官印上就被雕刻成蝉虫的样子,以便可以超度墓中亡灵,让他们可以早早投胎转世,不要因为被盗了他们的墓穴而缠着盗墓之人。
也就当我摸出这印章的一瞬间,我眼前一亮,终于想起这个我原本应该很熟悉的山村是什么地方了。是的应该就是二叔公他们那个小山村。两座山峰高耸入云,山腰有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村前小路直通山下一条小河,山后有小路,特别是有一个落石堆,小路由此一分为二,墩子和我说的这些特点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时我看了看闹钟,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但是既然已经和墩子约好一有消息马上和他联系的。于是便拨通了他的手机。电话那头传来了“求佛”的音乐声。我暗自好笑,这小子倒挺时尚,还玩起了音乐铃声啊。过了一会只听到墩子庸懒的声音传来:“喂,兄弟,这么晚了把你哥吵醒,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线索啊?”“是啊,你这“求佛”算是求对了。我知道那村子是哪了,大概有七八层的把握不会错。”墩子一听大喜,精神为之一震,高兴得说到:“我说我不会看错的嘛,你小子能耐大了,不是什么凡人,哈哈哈。”“得了吧,少给我戴高帽了,接下来怎么办?是不是要我带你去那走一趟?”我问他。“当然,明早先来我店里,咱们明天再谈,现在我先睡个安稳觉,为了这档子事我已经很久没心思好好睡觉了。你也辛苦了,早点休息啊。”墩子说完便挂了电话。我笑了笑,心想这墩子一定是得了人家不少好处,要不以前没见他帮别人办事有这么上心的。又一想,那委托墩子办事的人怎么那么肯花费资金打听这山村的下落,难道真有什么天大的秘密?
虽说墩子委托我办的事情已经解决,但我还是不能入睡。想到小时候在二叔公家所发生的那场奇异经历,在想到墩子的客户说这个村子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心理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当时我便隐隐的感觉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一件非常神秘并且恐怖的事件。
七、无字残碑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墩子爬山涉水到二叔公所住的山村去。墩子仿佛心情很好。一路过来边走边大声歌唱他喜欢的那首“霸王别姬”,惊得山路两边树丛草窝里的野鸽山鸡腾空而去。惹的我暗自好笑,对墩子说:“我说这位霸王啊,你就行行好少别两句吧。你再这么别下去,附近的山鸡怕全都要被你别跑了。那叫这里的村民们以后还拿什么野味打牙祭啊?”墩子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说到:“你就管带好你的路,少管我的事情。我知道这件事多亏有你帮忙,等完事了上城里最好的酒楼,我给你整俩正宗的野王八好好给你打打牙祭。”
在夕阳微斜的时候,我们已经远远看到了山村的轮廓。只见在那青山白水间,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民居散落在半山腰上。整个山村被山中的云雾遮蔽得若隐若现。周围大大小小十几道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远远便能听到那“哗哗”的轰鸣声。墩子由于是第一次过来,见此景色不禁说到:“好个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啊!”
经过七八年的岁月,小村的变化不算太大,只是在我们沿途来的时候看到附近的山上正在修建公路。一根根水泥电线杆架着那一条条电线直通山村,估计现在村里也已经通了电了吧。
来到二叔公家,见二叔公正在屋外的空地上收凉晒的笋干。我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开始二叔公好象并没有认出我来,但当我自报了身份后他稍一思索马上就回想起我来了。顿时显得十分高兴,忙把我和墩子请进屋子。二叔公家里就他一人,老婆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么多年来由于家境不是很好,也就一直没有再结婚。平日里不太有客人来,所以家里比较冷清。今天突然见我来看望他,自然是十分高兴。又是给我们泡茶,又是给我们煮糖蛋吃。我把随身带来的两瓶酒和一条烟塞到他手上,并和他拉起家常来。墩子到是无意听我们的家事,自顾自己悠闲的品茶,边喝还边赞不绝口得说好水好茶。
由于我们到二叔公的家里已经是傍晚了,于是我们就决定先在二叔公这住一个晚上。晚饭的时候,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询问有关那个宋官窑八方贯耳瓶的事情。墩子还拿出了几张瓷瓶的照片给二叔公看。二叔公看后对我们说,村子里前几天确实发现过类似这样的一些瓷器。在我们的追问下,他说出了详细的经过。
原来,这几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山村建设的步伐也跟着上来了。村子里前年通上了电,今年又开始修建公路。而就在挖一条过山隧道的时候,听说有人挖出了东西。于是整个村子的人都跑过去哄抢。当时二叔公也过去看了,好象出土了几件铜器,玉器,更多的则是瓷器。不过可能是挖掘的时候没有注意,大多都被弄得残缺了,完整的只有两三件而已。其中好象就有这么一件瓷瓶。
因为二叔公是村里唯一算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道这些可能是文物,便劝说大伙不要拿。可是谁这个时候还听他的话啊,结果就一抢而光,只留下些残破碎片。至于这瓶子当时是被谁拿走了,因为当时场面混乱,他一时也没看清楚,所以也就说不上来了。但对于我和墩子来说,听到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当时墩子就拨通手机准备联系他那位客户。但由于在山里信号不好,所以一直联系不上,也就只好作罢,等回到城里再说。
晚饭后,我和墩子蹲在屋外的空地,一边抽烟一边闲聊。墩子自从喝了这里的茶水便对这里有了说不出的好感,口口声声的说将来要到这里来养老,安享晚年。这时,二叔公从屋里给我们端了两杯茶出来。我起身接过茶杯顺手就放到身边一块残破的青石板上。墩子也跟着想把茶杯放到上面。可就在他刚要放上去的时候他忽然好象发现了什么,说道:“你看这是什么?”我听他这么说,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下去,发现他所说的竟然是我放茶杯的那个石板。
仔细一看,我发现这块青石板好象是一块石碑的上半部分。石碑上已经长了一些苔痕。碑额部分雕有浮雕云龙图案,虽然由于年代久了,有些残破,但从那雕刻的工艺上来说看的出是非常精美。可是有一点奇怪的是不知道是因为年月太久,被风雨侵蚀掉了还是原本就是这样,这石碑上竟然没有半个文字。后来在二叔公的告知后才明白这碑是前些年山里发大水的时候,被水冲了下来的。二叔公见石碑表面平整,放在屋外当个石桌非常合适便叫了村里几个小伙帮忙,把它抬了回来。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把一些重要的事件或者文学作品保存下来,往往都会把它刻在石头或者青铜器具之上。因此石碑和青铜器也就被当成了一种记载重要信息的主要介质。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青铜器制造技术的逐渐失传,其他象钢铁等冶炼技术的出现,青铜器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石碑由于它资源丰富,开采制造技术都相对简单,又能够长久保存不易损坏,因此被一代代沿用至今。
墩子左右看了看这石碑,流露出一副惋惜的样子“看样子是有些个年头了。可惜已经残了,要是完整的话,拉到城里去,没准也能卖个好价钱啊。”而我则不以为然的说:“除了研究历史或则考古的,怕是没人会要的。”“为什么?”“你瞧见没,这碑面平整,不象是被风雨侵蚀过,碑面上没一个字,是一面无字碑。从相关资料记录的数据来说,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无字碑一般都是些墓碑。如东晋“淝水之战”主将谢安的墓碑,因为他击败了骄横不可一世的苻坚,巩固了东晋江山,所谓“伟绩丰功不胜记也”,所以后来就立了个无字墓碑;唐代中国女皇帝武则天,把自己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立了无字墓碑。既然是块墓碑,你想啊,谁喜欢没事在家摆放个墓碑呢?”墩子笑了笑说:“到底是科班出身的,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啊。”接着三人相对笑了笑便聊到了其他的话题上去了。
第二天,我陪着墩子在村子附近转了转。当转到村后那落石堆的地方,我突然想起了那位曾经救过我的巡山道长,于是便想上山去看看他。墩子也一直沉浸在这祖国的大好河山,良辰美景之中。当听我说要到山上的“镇元观”去走走,更是兴致勃勃的要和我一同前往。于是我们就沿着东面的石径往山上走去。
八、线索
一路上山花绚烂,泉水潺潺。走在这山径石阶上仿佛来到了另一个桃园世界,顿觉心旷神怡。墩子兴致很高,一路走来又开始哼哼起他的山歌小调。我只能暗暗苦笑,忍受着他那牛叫唤般的嗓音。心情舒畅脚步也轻快,不多时便来到了山顶之上。想不到这陡峭的山壁之上竟然有这么一片平整的地面,似乎有足球场那么大。上面建有一红墙黑瓦,飞梁画栋的道观。观外松柏成林,奇石矗立;观内香火缭绕,钟声阵阵。高大的圆形山门敞开着,上面挂一金边蓝底的牌匾,上书“镇元观”三个镏金大字。好一个人间胜境,神仙福地。
当我们进入观内,说明了情况后,一年轻的小道童告诉我说,巡山道长外出云游去了,一时半会怕是回不来的。我们见事不凑巧便只好作罢。墩子说既然这么辛苦地走到这里也不能白跑一趟,于是就捐了点香油钱并求了两道护身符,然后才告别那道童出了观门。
回到杭州,墩子迫不急待得给他的客户打了电话,并约好时间当面详谈。之后便真的带着我来到一高级的酒楼痛痛快快的吃喝一顿。当然主菜便是那有名的“霸王别姬”。我一边吃喝着一边和墩子开起玩笑:“墩子,你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的是非常深厚啊,就这道菜,其实是一只王八一只鸡,取个菜名就叫“霸王别姬”,要是换作老美子,他们绝对是想不出叫这个菜名来的。”墩子听后也说到:“是啊,其他我不清楚,就说那些个咱们平日里打交道的古董明器吧。一只猴骑在马上,古人就叫它“马上封侯”,以讨彩头;蝙蝠和铜钱在一起的造型,便唤作“福在眼前”,以求富贵;瓶子里插几棵稻穗,叫“岁岁平安”,以保平安。如此种种多不胜举啊。”如此这般,乱吹一通。酒足饭饱后,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各自回去。
翌日,龙井茶园一幽静的茶楼包间里,我见到了墩子那位老客户。原来是个大约二十六七岁的女子。容貌端庄,气质高雅,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上流阶层名门望族的仪态风韵。墩子先向我介绍了她的情况,原来她叫珍妮,是香港商界知名人士之一。名下有两家超级市场,一栋写字楼,一家跨国企业。爷爷是香港汇丰银行董事之一。听到这些个名头,简直把我听得晕掉。原本以为这样的人只会是电视荧幕上才能见到的人物,没想到就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也难怪墩子对他简直是奉若贵宾,言听计从。帮她办起事来是毫无怨言。谁能靠着这样位财神爷还能不得到点好处啊?
接着墩子又把我介绍给珍妮,还胡乱得给我瞎编了些很不靠谱的说道。什么是国内考古界的新秀,出过几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