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攀褂玫摹T谡庵智榭鱿隆R峭蝗皇艿绞咳绱酥嗟拟︶旱墓セ鳎彩且患浅NO盏氖虑椤?br /> 正当我担心着的时候,前面带路的汤正阳突在停了下来,神情紧张地注视着远处,一动也不动。看到他这突然反常的行为,我们也立刻停止了脚步,过了一会,我悄悄地询问道:“正阳,怎么回事?怎么不走了?”他听我在询问,眼睛还是一直盯在远处,头也没回,只是也轻声地回答说:“我发现今天的这些猞猁有些反常。照例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它们四散开来,在这片旷野草丛中捕食猎物的时候。可今天,它们却都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捕食了,而是不断地聚集到了一起,并且还一直在朝着我们这边观望,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由于汤正阳的这一番话语,队伍中原本就比较紧张的气氛瞬间又加剧了不少。阿豹本能地拔出绑缚在腰间的那把冷钢战术匕首,准备随时应对野兽群的攻击。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不敢随意发出声响,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大概过了六七分钟,大伙见远处的猞猁群也只是在不停地朝我们这里观望,并没有要发起攻击的意图,所以才将各自悬着的心放回原处,迈着脚步继续往前走去。
走了大约一根香烟的工夫,我们总算是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那条在修建秦陵时被人工挖掘修建过的河道旁边。这是一条并不算太宽的河道,就蜿蜒在秦陵西面一直延伸到秦陵西南边的那条人工大坝边缘。这条大坝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五岭遗址,它是在修建陵墓地宫的时候,以挖掘出来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全长一千余米,宽度通常大约在四十米左右,最宽处有七十余米,残存的高度在二到八米之间。根据我们在汤正阳祖父经过勘察后所得的结论之上又进行了再次勘察之后,我们已经查明,通往秦陵地宫内的墓道入口处极有可能就在这条人工河道下,靠近土坝的附近。因为它的位置位于陵墓的西面,这和当时以西为尊以右为尊的习惯是相吻合的。
到了这里后,汤正阳随后就奋力地爬上了旁边那条土坝,站在坝上环顾了四周。为了学点寻龙控穴的门道,我也学着爬上了坝顶,站在他的身边,想询问他到底看出点什么来了。可当我站在坝上朝旁边一看,立刻就被吓了一跳。只见我们周围的草丛内,遍布着那一只只发着黄绿色亮光的猞猁眼。原先并不知道我们的周围已经聚集了那么多的猞猁,现在因为站在高高的土坝上,周围的情况一览无余,所以此刻才能将围绕在我们周围的那些猞猁群看得清清楚楚。
汤正阳,应该也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轻声说道:“难道老辈人所说的这事还是真的?千百年来,这些猞猁真的是在陵园附近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千古第一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我们等会一动手挖掘墓道入口,就会受到这些猞猁群的集体攻击。”这时,珍妮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爬上了这道土坝来了,听汤正阳这么一说,于是接着说道:“这一点可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在挖掘墓道入口的时候会受到那么多的猞猁群的攻击,因此,事先我们所做的那份计划里也没有涉及到这个环节,也没有想好应对这一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如此一来,到底是挖还是不挖呢?大家都犹豫了起来。在没有想好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前,冒险前去挖掘可不是个好办法。
就在大家都在沉思,希望想出一个解决办法的时候,突然听到坝下的阿豹朝我们轻轻地喊了一声。他说:“好像是我们手中的狼眼手电把这群‘大猫’给吸引过来的啊。”听他这么一说,我们连忙询他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于是他也爬上了土坝,自然墩子也跟着爬了上来。阿豹在我们身边站稳之后,拍了拍手上沾着的泥土,然后晃了晃手上的那个狼眼战术冷光手电筒笑着说道:“这些猞猁怕是因为看到了我们手上这个狼眼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以为是什么天敌出现了,所以才变地警惕起来,显得不同寻常了吧。”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说道:“刚才我无意中把狼眼手电朝它们那边晃动了几下,发现它们马上就有了相应的举动,都纷纷地往后退却了几步?这才使我推断出它们是也许被我们的手电光亮给影响到了。”听完他的解释,墩子迫不及待地将手上亮着的狼眼手电朝着一处草丛中照了过去,果然那里面的三四只猞猁看到光亮照过来了,就马上转身往身后退却了几步,回头看看没什么大的动静,这才又重新停止了下来。原来只是虚惊一场,大伙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我摸了摸额头,竟然满是汗水,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热出的热汗还是刚才的惊吓才吓出的冷汗。不过我心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妥,具体是什么却又实在说不清楚。
五十、七年吕不韦铁锄
随后,汤正阳指了指这一带的地形,说道:“你们看到没有,在眼前这片荒野中,我们脚下的这条土坝横亘东西,如一条龙脊突起在这片土地上。再看前面那条人工河道,从北面蜿蜒流淌过来,也象一条游龙,一直到达土坝边缘,与土坝交会。这一横一纵两条巨龙相会于此形成风水学上所说的二龙夺珠之势。所以,如果要在这一带修建皇陵墓道入口的话,我想他们肯定是会把入口修建在那龙珠的珠位之上的。”说着他举起手指了指河道与土坝交会处,说道:“如果我没有看走眼的话,入口应该就在那里。”
听完汤正阳的这一番论述,我确实对他这一手寻龙探穴的本事十分的钦佩,觉得他这一祖传的风水学理论确实十分的玄妙,因此也更增添了想学一点的冲动。汤正阳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这门学问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明白的,如果兄弟你对此有兴趣的话,等办完了这事回去后,我好好给你说道说道。”听说他肯把这本事也教给我,我心中自然是十分的开心。当我无意中仰头看到天上那点点的繁星时,突然想起了自己还有查看星相的本领。于是为了和汤正阳利用风水学说查看地脉走向所的出的结论相佐证,我便站在土坝上仰头看着星空,依照从《五星占》上学到的内容,仔细观察起星相来。不多时,我就在西南星空上发现了由八颗亮星所组成的玄门之相。秦国历史上是由鸟图腾民族衍变而来,一直都以玄鸟做为他们的图腾,所以也可以用玄鸟来表示这秦陵的地宫,而玄鸟之门的玄门自然也就是通往秦陵地宫的墓道之门了。有了这个发现,我再顺只天上的那个玄鸟之门往下一看,发现它正对着地面上汤正阳所说的那个位置。有了这个发现,我的信心更足了。当我把这一发现同其他人一说之后,大家自然也是欣喜一番。看看时间已经消耗了不少了,于是我们就一起冲下了土坝,到那个指定的位置,准备挥铲开工。
到了那边后,汤正阳指着那条人工河道内说道:“我想这陵墓墓道入口应该被修建在水下。”“如此看来当年秦始皇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故意以人工的方式将这里的河流改道,不仅是为了使风水格局显得更加美好,而且是为了以水流来隐藏墓道入口啊。”一边的珍妮笑着说道。
为了进一步的搜索墓道入口,阿豹从装备中取出了一套潜水设备,穿戴好后就‘扑通’一声跃入水中,迅速的潜入了水下。我们其他几人则静静的蹲在河岸之上,等待着阿豹到水下查看后的结果。大约过了七八分钟,阿豹浮出了水面。我和墩子赶紧把他拉上了岸,然后墩子迫不及待的问他:“阿豹,怎么样了?这水下可有什么异常之处?”阿豹一边将潜水镜从脸上摘了下来,一边回答说:“这河道里的泥沙含量太大了,水里很浑浊,能见度不高。光靠这狼眼手电的光亮还不够,看不清水下的情况。需要把那套专用的水下照明设备拿下去试试才行。”听阿豹这么一说,我看了看手表,发现此刻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多了,再这么耗费下去,等天一亮,进入陵园参观的游客一来,我们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于是我连忙也穿戴上一套潜水装置,和阿豹一起拿着那台大功率的水下专用照明设备再次潜入了水中。
潜入了水下之后,我看到水中的确和阿豹所说的那样,泥沙含量特别大,显得特别的浑浊。还好此刻因为打开了那台进口的水下专用照明设备,所以还勉强可以看清眼前大概一两米处的物体,但在灯光以外的范围之内则依然是一片黑暗。好在河道内的水还不算太深,估计在十几米左右,刚过了一下子,我们就触到了河床的底部。河床上都是细软的泥沙,脚刚一踩上去就迅速陷了下去,非常难以把握平衡。两人勉强支撑着站稳身子后,就用那水下照明仪在四处照射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阿豹把脸转向我这边,两眼一直看着我,我知道他是在询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就让阿豹单独扛着那个水下照明仪,而我则趴下身去,用手拨开河床上的泥沙,希望能在这层泥沙下面找到些什么。尽管我已经是很小心的在弄开那些沉积着的泥沙,但是还是在水中扬起了一股浑浊的泥浆水,迅速的遮挡住了我的视线。于是我只好暂时停止,等那些泥沙逐渐沉积下去之后,我又再次往旁边的一处河床摸了过去,又扬起了一股浑浊的泥浆水。如此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我觉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了,可是依然毫无发现,仿佛这附近的整个河床上除了泥沙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阿豹看了看小型氧气罐上的刻度表,发现这罐氧气已经快用光了,于是赶紧将刻度表递到我眼前来给我看了看,然后用手朝水面之上指了指,意思是说应该赶快扶出睡眠了。虽然有些失望,心里也很不情愿,但看到刻度表上标明的氧气含量确实已经很少了,于是就勉强的跟着阿豹往水面上浮了上去。临出发的时候,我又用脚随便的往旁边的一块暂时还没有查找过的河床上扫了一脚。可就是这一脚,让我感觉到象是接触到了什么东西,硬邦邦的,和先前那些柔软的泥沙截然不同。不过因为氧气已经没了,所以我们还是先迅速浮了上去,并没有立刻继续查看刚才碰触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们刚出了水面,就听到墩子大喊道:“怎么下去了那么久啊,是不是有什么发现了?”我一把摘下潜水镜,深呼吸了一口,然后回答说:“暂时还不清楚,刚才上来的时候脚下碰到了一块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说话间,阿豹已经在珍妮和汤正阳的帮助下将另外的两罐新氧气罐换上了,于是我和他又再次的潜入了水中。
五十一、墓道入口
到了河床上,我朝刚才无意中踩了一脚的地方一看,只见在那厚厚的泥沙层中,隐约露出了一块黑色的物体。我让阿豹把水下照明设备放得再近一点,然后俯下身子前去查看了一番。当我用手把这块黑色的物体从泥沙中拿了出来后才发现这是一件金属器件,由于表面已经长满了锈斑,一时还分不出是铜是铁。不过从物件的外形看来,好像是古代的某种挖掘工具。
为了进一步地查证这件物品的身份,我和阿豹先浮出了水面,将这件金属器件交给了珍妮查看。珍妮用专用的清洗药水轻轻地将器件外表面的污物泥沙除去,然后又用弱酸性深液除去了表面的一些锈迹,终于使这件金属器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容貌。原来是一件铁锄,用放大镜仔细查看了之后,发现在其背部还隐隐刻有几个细小的文字。经过辨认后知道是“七年吕不韦”五个字。如此看来这件东西很有可能是在秦相吕不韦的监制下而统一制造的工具。一般来说,由国家统一来制造的器具,最常见的是各类兵器、钱币、衡量器具,对于铁锄这些日常的生产工具,国家一般是不会统一来制造的。但是现在发现了这么一件东西。说明当时秦国政府肯定是为了要进行一项巨大地工程。什么工程呢?自然是建造秦陵了。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墓道入口所在,但有了这个发现至少也给了我们一点信心。
接下来,为了扩大搜索的范围。岸上的汤正阳和墩子也戴着潜水设备,跟着我和阿豹潜入了水底。到达河床之后,我们以发现铁锄地地点为中心,开始对那附近四五米半径以内的区域进行了彻底的控察。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四个人的一起努力之下,终于在距离发现铁锄的地点三米处发现了河床沙土之下埋藏着一块巨大地长方形石块。石块很大。估计有七八个平方的面积,而且也很厚,我们徒手一直向下挖掘了近三十公分的深度可还是没有看到它的厚度究竟有多厚。石块上粘着不少地污泥,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或图案之类的东西。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