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主意已定。我脚也不停歇,迅速朝边上挪了过去。当我悄悄地走了约二三十米后,竟然很快地就走到了寝殿的墙边。起先我还觉得十分奇怪,刚才看到那些亮起蓝光的“阴兵”军团,在这寝殿内简直是无边无际,怎么现在突然就在二三十米处就到头了呢?借着头灯的光亮再仔细一看。才看出蹊跷来。原来这寝殿的内墙上竟然是以整块打磨得如同铜镜的镜面般光滑地铜板连接而成。这些铜板就像一面面巨大的铜镜,当“阴兵”的蓝色光芒在黑暗中亮起来的时候,那些光影映照在铜板上,看上去寝殿内地“阴兵”军团便仿佛是无穷无尽的样子了。当我看明白了这一切,心底不禁又涌起了对古代工匠们那种过人智慧地无比钦佩。
随后,我就沿着这些光滑如镜的铜墙缓缓向寝殿的深处走去。其间,那些“阴兵”陶俑又发了几次光,那些纷繁杂乱的刀剑声响也随之传来了几次,仿佛眼前的这些陶俑又再次复活了一样。每当这些陶兵俑“复活”的时候,我都尽量地缩在墙边,一动也不敢动,生怕不小心弄出点动静来被那些“阴兵”发现。
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寝殿的最里边。此时我已经离开那些陶俑军阵已经有了相当远的一段距离。看看一路过来也没遇到什么危险紧急的场面,于是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见寝殿侧面的铜墙上出现了一个门洞,便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想搜索一番,看看我们所要找的另一半《葬地玄经》是否藏在那里面。
走进了侧面的这个门洞,发现里面又是一个宽敞的殿堂。由于头灯的照射距离不是很远,我无法判断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面积,只是看到附近也有和外堂内差不多粗细的一根铜柱,才推测出这里的面积也不会太小。这里的地面依然是和外堂保持着一致的繁华风格,铜柱上的图饰和外堂内铜柱上的图饰也非常接近,只是四周的内墙不再是以铜板所制,代之以砖石。墙面上还用精美的壁画做为装饰,多为花鸟草虫、亭台楼阁、美女歌姬,山川河流等题材。
六十九、玄羽
由于室内的层高非常的高,这些壁画也非常的巨大,光靠我头上砂灯所能照到的这点范围,很难看到整个画面,所以也难以领略这些巨副壁面的雄伟壮丽之态。可能是秦陵的墓室建造考究,密封性能较好,所以这些巨大的壁画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极少有剥落物现象,就连那些鲜艳的色彩都没有因为岁月的侵蚀而改变其艳丽的色泽。
我一边查看着周围的状况,一边在室内随意地走着,心想,外堂内布置着如此多的“阴兵”把守,这内堂里会藏着什么样的贵重物品呢?会不会就是我们此次进入秦陵所要寻找的《葬地玄经》呢?正这么思考着,一不小心碰到了一件半人多高的器物,撞得我膝盖生疼。仔细一瞧原来是一个放置在墙边的卧羊型铜灯台。我从包里摸出ZIPPO防水防风打火机,试着将煤台灯盘里里残存着的一些“人鱼”油脂点燃。内堂的神秘的面纱总算在这些微弱的光亮里被逐渐揭露了开来。
借着油灯的微弱光亮,我看到距离油灯大约七、八米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相同的卧羊型灯台轮廓,于是便走上前去,继续将其小心地点亮了起来。之后我又发现了第三座灯台。就这样,我用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将这室内的大部分油灯都重新点亮了。这些东海“人鱼”的油脂燃料果然非常珍贵,不但可以保存很大时间,而且点起来也不会像蜡烛或其他灯油那样熏出浓裂的黑烟来。所以尽管我一口气将这室内的大部分油灯都点燃了,但室内的烟雾却并不浓烈。
此时,室内已经是一片***通明的景象。粗大的铜柱、巨大的壁画、精美的陶土地砖、华丽地卧羊灯台,眼前的景象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再看看室内的布置,明显要比外堂空旷了许多,整个室内除了粗大的铜柱。墙边的青铜卧关灯台,几乎就没有其他陈设了,不过就在这估计有近千平方的厅室中部建了一个成四棱锥样式,一人多高的高台。上面似乎放置着什么贵重地物品,在火光的映照下,时不时地反射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莫非是记寻着不死之谜地《葬地玄经》?这让我联想起了在发丘中郎将藏宝洞中得到的放置《葬地玄经》的小金匣。我一边想着,一边迅速地朝着那个高台走了过去。
到了高台旁边,发现这是用一整块类似汉白玉的白色岩石雕凿而成的石质高台。四面都有阶梯通往台上,阶梯两侧还雕刻着游龙飞凤地图案。高台之上四角都有一米多高的蟋龙柱做装饰,显得十分华美精致。沿着高台的石阶。我缓缓地向上走去。由于生怕踩踏到什么恐怖的机关,所以整个人一直都保持着紧张的状态,连握着火焰喷射枪的双手手心都渗出了许多的汗水。因为孤身一人,没有旁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现在我每走一步,都必须花费比以往更大得多的勇气。而且我知道我必须如终保持着这种巨大地勇气,因为这种勇气一旦消失,我便不敢再向前踏上一步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总之我自己感觉像是过了很久很久的样子,我终于踏上了最后一级台阶,走到了高台的上面。这个台面估计有十几个平方,中间放着一只不大不小的木箱。木箱前有一只青铜香炉和一对青铜烛台。仿佛这木箱是被供奉着的。整个木箱以某种名贵的檀木为原料,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依然隐隐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檀木香味。木箱四面正中的位置都有用黄金打造成的蝙蝠状图案装饰,箱子地四个边角也用纯金金片包裹着,显得十分的名贵精巧。
原来我并不想擅自打开这秦陵地宫内的任何物品,但此刻我怀疑这只精制的檀木箱内可能就保存我们此次进入始皇陵墓为了要寻找的另外半部《葬地玄经》,所以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还是先尽量小心地将木箱打开查看一番。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我小心地捏住了木箱的上盖,轻轻将其掀起。当我把箱盖开启地那一刹那,从箱子的底部现出一缕金色的光芒。我本能地将双眼闭上。以保护眼睛不被这道强烈的金光刺伤。等我缓慢地再次睁开双眼,看到在这檀木箱内铺着一层金色的帛纱。帛纱上放着一根类似鸟羽的物体,约有二十公分长,能体玄黑。却泛着淡淡的金光,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却依然鲜亮如新。尽管我在动物园、博物馆曾观看过不少的鸟类和已经灭绝的鸟类标本。但是这样美丽漂亮的鸟羽却是我未曾见到过的。鸟羽的旁边,有一块纯金的金牌,上面用篆体铸出“玄羽”二字。难道这不是先秦民族所崇拜的“玄鸟”的羽毛?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吃惊。
根据史料记载和今人的研究,和商人一样,秦人也信奉玄鸟,并以玄鸟作为本氏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女修吞玄鸟卵生一男孩,叫大业,这个大业就是秦人的始祖,吞玄鸟卵生子大业的记载说明了秦人与玄鸟的关系。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只是一种神话传说而已。可是我没想到的是,那些原本只出现在神话故事里的事情竟然会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不过后来想想,这根鸟羽未必也就一定是神话传说中“玄鸟”的羽毛,说不定是当时出现的某种珍惜鸟类,这根羽毛被当时秦国的人民捡到后,当作他们民族所崇拜的图腾——玄鸟的羽毛献给了始皇帝。始皇帝对这样的一件圣物自然是十分的看重,连自己死后都要将其带在身边。
除此以外,却再没寻到其他物品,虽然我知道这木箱内的鸟羽可能是某种在古代就已经灭绝,我们现今还不曾发现过的某种鸟类的羽毛,是极其珍贵的物品,但是因为这些随葬物品在法律上来说现在都应该是属于国家的财产,社会共同的财富,因此我并没有将其占为已有,而是又小心翼翼地将檀木箱轻轻盖上,随后走下了高台。
又在这室内转了两圈,确信这里的确没有我要找的东西,于是我便又走出了这个内室。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进入这个地下寝殿后所见到的一切,觉得这里的建筑风格都是以一种左右对称的布局所建造的。在这寝殿的左边,我发现了这个一个供奉着所谓“玄羽”的祭堂,那么在寝殿的右边应该也会有那么一座内堂,里面会不会就放置着神秘的《葬地玄经》呢?想到这里,我心里那股子探险的欲望又立刻涌现了出来。于是,我沿着那些地下军阵的后沿,悄悄地往对面摸索着走了过去。尽管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那些陶俑“阴兵”活转过来,但是每次看到他们突然发光,并传来纷繁的刀剑车马声,我的心就会跟着砰砰乱跳。
好不容易我摸索着到了寝殿对面,看到这边的侧墙上果然有一个敞开的门洞,样子和我先前在左边看到的一模一样。门洞顶部成圆拱形,周边的门框上都装饰着精美的云龙纹图案。此刻我却无心观赏这些精美的秦代艺术精品,大步迈进了室内。在头灯光亮的照射下,我很快就发现,这里的布局和左边供奉“玄羽”的内堂十分相似,只是铜柱上的装饰图纹略有不同。这里的墙边依然放置放着卧羊形铜灯台。我按原样用ZIPPO打火机将其一一点亮。在光亮中,我很快就看到了室内中部那一个高高突起的石台。
远远看去,石台上好像也放置着什么物品,于是我就迅速地走了过去。因为在左边的内室我并没有遇到什么机关暗器的设置,所以估计在这里恐怕也不太可能有机关装置,因此胆子也比先前大了许多,三步并做两步,一口气登上了这白色的石台。
石台之上依然放置着青铜炉鼎和烛台,以香烛供奉着一个同样大小的檀木箱子。箱子以白银和宝石镶嵌,造型依然十分精美。我极小心地用双手捏着箱盖,将其慢慢掀开,为了不再次被光亮闪着眼睛,我事先就将双眼闭了上去。等我缓慢地睁来了眼睛,出现在我面前的是箱子里的几块如雪般洁白的奇特石块。这些石块的旁边,放置着一块白银并镶嵌各色宝石的银牌,上边有枣子般大小的两个字“龙骨”。
七十、龙骨
看到这两个字,我心头一惊,眼前这些白色的石质难道也真的是龙的骨头?这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想到这里,我不由地仔细查看了木箱内那些雪白的石块。我仔细数了数一共有八块,大小不一,最大的一块约有十厘米左右,根部粗壮,头部尖细,呈弯勾形,仿佛是某种动物的爪尖化石,其余几块有长有短,好像是些某种巨型动物的趾骨化石。
看到这里,我心想,在古代,人们的科学知识缺乏,往往不能正确认知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替代客观实际。据研究,在明清时期,人们就曾经将一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龟甲牛骨当成了神秘的“龙骨”来治疗疾病。因此这箱内所谓的“龙骨”应该也不会是真的。也许这些所谓的龙骨可能就是某种恐龙的化石吧,或者根本就是某种已经灭绝的巨兽兽骨化石。不过这些骨化石和我曾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普通的恐龙化石并不相同。据我所知,普通的化石应该是色泽暗淡,吃不开石灰质的,可是我眼前的这些“龙骨”却色泽白亮,并略呈半透明水晶状,这一点倒是蛮特别的。
当我看完了这一切,再想起刚才在左边的内室中看到的“玄羽”才明白,在这重兵把守的地下寝殿内,左右两间内室都是用来祭奉秦人图腾的祭室。因为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王朝后,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皇位,除建立起一套专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外,还极力鼓吹“五德终始说”,为其统治制造理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架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这里,司马迁不仅明确说秦尚水德,而且还详述了秦尚水德的缘由,以及因崇尚水德对当时制度、习俗地影响。既然是以水为德。那么与水有着很大渊源的水龙王自然也就成了秦朝所崇尚的图腾。因为这“玄羽”和“龙骨”乃是秦人的图腾,最为神圣地物品,难怪开始皇帝要在自己的寝殿左右两侧专门建造两间庞大的内堂供奉这两件圣物,并且在外面还设置“阴兵”军团保护。如此看来,这右边的内室也只是用来作为摆放和供奉“龙骨”的,不可能藏着《葬地玄经》什么的其他物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