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的其他物品了。因为我将那放着“龙骨”地木箱重新关上后。便走出了这间内室。
因为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来,我并没有发现始皇帝的棺椁,这就说明我还没有找遍这座寝殿,附近肯定还有其他的殿堂需要我去搜寻。当我回到了寝殿的大厅,我不敢接近大厅内那些诡异的“阴兵”军团。只是偷偷地在“阴兵”军团那一片空旷区域里是否还有寻找其他的入口。
我怕会惊动那上些诡异地“阴兵”,因为没有把头灯打开。只是借着那些不时从陶俑身上发出的微弱蓝光在附近摸索。大概经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我似乎感觉到,随着那些蓝光的出现,我地面前仿佛有一股微弱的凉风迎面吹来。奇怪,哪来地凉风啊,难道这里还有另外的入口?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朝着那些凉风吹一的方向走去。
走了大概几十步后,我明显地感到这些微弱的凉风逐渐变强了,看来我已经离风源很近了。于是加快了步伐紧走了几步。当那种蓝色的光亮再次亮起地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跟着这些冷风走到了寝殿的后墙旁边。在这种空灵地蓝色光亮照射下,我看到墙面上有一道并不明显的暗门。因为墙面是光滑的铜板所制,而那暗门门洞内的两扇大门也是用相同的表面光滑的铜板所制,再加上这里光线很暗,因此不仔细查看还真不容易发现。因为有这股较为强劲的冷风从两扇铜门间的缝隙中不时吹出来,所以才令我发现了这道隐藏着的暗门。
我悄悄地贴近了那道暗门,用力推了推这扇铜门,发现铜门并没有锁死,不过由于门后常有一股猛烈的强风吹来,加上这两扇铜门高大厚重,此刻我人单力薄,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没有将它推开。这时我多么希望汤正阳和阿豹他们此刻也能在我的身旁啊,也许在大家的合力之下,推开这道铜门就不是问题了。就在我这么想着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从我的身后传来一些脚步声音。这声音由远而近,正一点点地向我靠近。我的心底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是那些“阴兵”突然发现了我的踪迹,正在逐渐向我逼近吗?想到这里我的额头猛地渗出了不少冷汗,连忙一个转身面对着那些脚步声传来的方向,同时将手上的火焰喷枪也对准了那个方向。
大约过了几秒钟后,在那不时发出的蓝光映照之下,我看到前方逐渐出现了两个细长的身影,一高一矮,正左顾右盼地缓慢朝着我这里走来。我紧紧拿着火焰喷枪,把枪口对准了这两个身影,手心渗出了不少的汗水,连大气也不敢出。
又过了几秒钟,这两个身影中较矮小的那一个身影脚下突然滑了一下,另一个身影赶快一把拉住了滑倒的这个身影并说了一声:“小心!”一听到这个声音,我马上是又惊又喜。因为这个声音不是别人,就是我刚刚还在想的汤正阳的声音。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顾不得其它了,也不怕惊动了周围的“阴兵”军团,连忙大声喊道:“正阳,珍妮,是你们吗?”听到我的喊声,汤正阳他们也是吃惊不小,过了一会才听汤正阳回答道:“司南,是你啊?你还活着,太好了!”我们各自朝着对方跑了过去。在那座残桥上经历了那场生离死别之后,现在我们三个人又终于聚在了一起,此刻由于太激动了,大家一时竟然无语,三个人只是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七十一、风洞
等心情稍稍平静了一点后,我疑惑地询问道:“你们怎么也下来了?”汤正阳听我这么问就回答说:“自从那残桥塌陷,你自己割断了保护绳索掉进断沟之后,我以为你一定是必死无疑了。而前前路也已经走不通了,所以就准备和珍妮一起先退出陵墓,去和墩子他们会合。但是珍妮却不同意,她说她隐隐有一种感觉,觉得你并没有死,而且正需要我们的帮助。在她的极力坚持下,我们依靠珍妮背包里带着的岩钉和绳索,沿着那面陡峭的岩壁慢慢地爬了下来。”“当我们到达沟底的时候,看到这里有一条地下河,虽然河面比较宽,但水流并不太急。我总觉得你应该还活着,于是就沿着河岸四处寻找你的踪迹。最后在岸边发现了这座隐秘的始皇寝殿。进了这寝殿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这些数量众多的“阴兵”,看到这们突然发光,并且传来刀剑相击、车鸣马嘶的声音,正有点发慌害怕就听到了你的叫喊声了。”珍妮跟着补充说。听他们说完,我也被他们这种为了找我而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绝壁上爬下来的举动所深深感动。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透过珍妮穿着的防化服玻璃面罩,我看到她那红红地的眼眶里含满了泪水。我知道自从我掉下残桥之后,她一定是哭得很伤心。为我的生死担了不少地心思。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也突然涌出一股热流,一种难以形容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我真想紧紧地抱住她,再也不和她分开,免得她再为我担心,为我冒险了。
随后,他们问了我这些会发蓝光的陶俑空间是怎么一回事。我说:“这些陶俑也许是秦始皇当初以《葬地玄经》上的某种法力给自己造的‘阴兵’吧。这种‘阴兵’曾经听墩子说起过,它一旦发起威来很是厉害。可以瞬间夺取人的魂魄,将其变为一个毫无知觉地植物人。当时墩子所在部队的几个战友就曾经挖出过这么一个陶俑,结果被陶俑所伤,变成了植物人。”听我这么一说,珍妮也回想起来了。于是就说道:“哦,对了,那是最早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宋代墓穴帮我寻找发丘印章的路上,墩子曾经和大家说起过这事。”汤正阳听完,点了点头说:“既然这样,我们还是少惹这些恐怖的陶俑,赶快回去吧。”
“别急啊,我在那边发现了一个隐秘地暗门。说不定那半部《葬地玄经》就放在里面呢。只不过刚才我一个人力气不够,推不开那两扇铜门。这下有了你们帮忙,我估计应该可以将它推开了。”说着我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那扇铜门前。
汤正阳细细打量了一眼眼前的这道暗门,说道:“看来这道暗门应该就是这座地下灵寝内的最后一道门了。用我们的行话说,这道铜门就叫作‘冥门’,‘冥门’内外隔绝生死。所以一般来说这‘冥门’之内便是放置陵墓主人棺椁的地方了。”听汤正阳这么一说,我心中十分的激动。眼看着就可以进入秦陵地宫内的最后一片圣地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最后我们真的找不到那半部《葬地玄经》,但是能有幸亲眼目睹那千古一帝的灵柩,看到始皇帝为自己建造地最后这座圣殿,也足以让我们感到十分满足了。
之后,三个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扇铜门,用肩膀顶着铜门使劲朝里推了过去。在三个人地奋力推动下,这扇沉重的铜门终于一点点地被我们推了开去,与此同时,一股猛烈的寒风“呼”的一声从那扇铜门后面吹了出来,几乎要硬生生地把我们吹倒在地。我赶快和汤正阳他们一起取出了狼眼手电,朝着门内照了过去。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门后地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被装饰得富丽堂皇。这里只有一个直径约五、六米地巨大的天然岩洞。那一股股略带寒意的强劲冷风就是从这个巨大的石洞内吹出来的。还好三个人都穿着全身覆盖的防化服,防化服上的玻璃面罩保护住了两眼不被强风吹到,否则在这么强的风势下,我们要想完全睁开双眼都是十分困难的了。
尽管穿着宽大笨重的防化服,又顶着这些猛烈的强风,我们的行动十分的艰难,但是我们依然没有轻易放弃。我们三个人手拉着手一字排开,由汤正阳带头朝着这个石洞走了进去。三个人将身体略微前倾以防止被强风刮倒,迈着极小的步子缓慢地往前挪动。应该说这个石洞并不是很深,到达它的底部也最多有一两百米,可是就这么一段短短的路程,我们却艰难地走了一、两个小时。
当我们快要接近岩洞尽头的时候,我们看到,在这个漆黑的岩洞深处,竟然有一点微弱的光亮隐隐的透射了出来。于是我们加快了步子,尽快地赶到了那边。当我们到了那里,看到在这个巨大岩洞的尽头有一段宽阔的石阶,一直以差不多三十度左右的斜度向下延伸通到了下面的一个石厅内,而且隐隐地还听到里面仿佛有瀑布的声音传来。因为视觉角度的关系,我们蹲下身子也看不到那个石厅内的情况,只看到一些微弱的光亮从那石厅内射了出来。那些强劲的冷风也是从石厅内沿着这段石阶吹上来地。随后我们看了看这段石阶,看样子这段石阶是直接在这个岩洞的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因为长期没有人走动,而且又常年受到强风吹指。所以石阶上显得异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我和珍妮不由地看了看汤正阳。他知道我们这是在询问他这段石阶是否安全,于是就笑了笑说:“放心好了。由我和我地‘金刚伞’在前面开路。绝对是安全的。”说着就打开了他祖传的那把特制“金刚伞”,沿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去。我在珍妮身后,尽量保护着她躲在汤正阳手中那“金刚伞”的防护范围之内,跟着汤正阳一步步的往下走去。
其实这段石阶并不长,只是有强风吹来,令我们不得不放慢了速度。等我们终于走完了这段石阶,来到那个神秘的洞厅口时,我们简直就被眼前的神奇景象惊呆了。
这是一个巨大地天然地下洞厅。洞厅的面积一时竟然无法估计,因为除了看到洞厅内数不清的各种天然石柱石笋,我们简直看不到这洞厅的边际。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一座天然石壁上,一条巨大地地下河白色瀑布正从高处倾泻而下。而瀑布的下面人为地安装着一个巨大的水车转轮。在瀑布的冲击下,将这个巨大的水车轮转动了起来。再通过一系列轮齿的传动装置,将这个动力传到了不远处几个带有巨型叶片的巨型风轮之上。风轮转动之后,带动洞厅内的气流流动,形成了强劲的大风,将最外面地那两扇铜六牢牢的压住了。不过因为年代久了,水轮和风轮都有了不小地损伤,所以产生的风力相对以前也小了很多,这才让我们三个有机会推开那扇铜门闯来进来。
“在古墓中,我曾看到过有用沙池里漏出的沙土顶住墓门封闭墓室的方法;有用千斤巨石扣住墓门封闭墓室的方法;有用木桩顶住墓门封闭墓室地方法;可还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用人工造出的巨大鼓风机产生强风关闭墓门封闭墓室地。”汤正阳摸着脑袋惊奇地说到。
这个时候。只听珍妮突然吃惊地喊道:“你们看,顶上那些是什么?”我和汤正阳听完珍妮的话,抬头朝着珍妮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这巨大的洞厅穹顶上,有着数不清的,密如繁星的白色亮点。这些亮点发出的白光,把整个洞厅都照亮了。难怪我们自从进了这洞厅,虽然没有看到任何的***。但这整个洞厅之内却并不是一片黑暗。“原来还真的有那么多的夜明珠啊!”我不禁感叹到。“什么夜明珠?”汤正阳问到。
我看着汤正阳回答说:“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司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所以我怀疑这洞顶上的亮点就是《史记》中记载的用以象征日月星辰的纹石和明珠。”
七十二、弓弩室
“乖乖,到底是统一六国的千古第一人啊,果然是大手笔。”听完我的解释,汤正阳不禁感慨地说到。我四周查看了一下,指着正前方的条通道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赶快进去寻找我们要找的东西吧。”珍妮他们点了点头,就跟着我一起沿着那条通道往洞厅内部走去。两侧那一根根粗大天然的石柱毫无规则地矗立在洞厅四周,我们走在其间如同进入了山野丛林之中。珍妮好奇地走到其中一根天然石柱面前,用狼眼手电照着查看了一番,然后说道:“我正纳闷,这个天然岩洞内怎么会有那么多天然的石柱的,原来这些石柱都是古木化石。我想不知道在几千万年以前,这里可能是一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