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
室的墙上有一幅极不清楚的壁画吗?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那重要的线索就是这幅壁画了。”
十、古格银眼
被我这么一说,众人才想起来还真有这么一回事。珍妮则匆忙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了她从相机中冲印出来的那几张有关这幅壁画的照片来。“试想,如果各位就是始皇帝委派在密室内修炼‘转魂蓄命心法’的心腹。当法眼打开那一瞬间,你们看到了‘天晶石’的埋藏之地。但此刻秦始皇又身在千里之外,你们又回怎么做?为了将眼前的景象保存焉给始皇帝看,你们唯一能做的自然是将其描绘下来。可是那密室内的环境和设施大家也看到了,因为先前没有预料到,密室内并没有预先准备笔墨纸砚。匆忙中那几个秦始皇的心腹只好将红色丹药碾成粉作为颜料,在墙上把‘天晶石’的埋藏地点绘制了下来。”我一边指着那几张照片一边说到,“在经过了千百年的氧化风蚀之后,这幅壁画逐渐暗淡褪色,最后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
当我说到这里,大家才明白了我的意思。墩子兴奋的说:“如此说来,我们不需要再去苦苦修炼什么狗屁心法,只要从这幅图上就可以找到线索继续追查下去了?”“是的。”我回答说,“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模糊不清的图案中看出些什么来。”
珍妮手脚麻利的将那几张照片平铺在书桌上,组合成一整幅画面。可是因为这幅画画面褪色的很厉害,图案已经十分得模糊,一眼看去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不管我们近看远看,前看后看,从各种角度看了一遍都毫无所获。
“看来光凭肉眼是没有办法识别了。”珍妮盯着桌上的这些照片喃喃的说,“实在不行的话,我把这些照片带回香港,让我的一些业内的朋友用专业的食品设备来复原这幅壁画,看看能不能把它复原回去。”“如果可以复原那就太好不过了。”我说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当然是越快越好,我明天就去订机票。”我听珍妮这么说,回答道:“那好,我们就在杭州等你的好消息。”
两天后,珍妮和阿豹一起从萧山机场飞回了香港,找专业人士帮忙复原照片上的那幅神秘壁画。而我和墩子还有汤正阳则继续留在杭州等待珍妮他们的回音。在等待回音的这几天里。我的脑海中也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幅图不能被复原回去,那我们又该怎么做?如果那图真的被复原了,那么这个藏有“上古天晶石”的神秘地点又会是在什么地方呢?就这样,在疑惑和焦虑中等待了一个星期。在第七天的晚上,我终于接到了珍妮的电话。她告诉我,在她几个业内朋友的帮助下。复原壁画的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绝大部分的画面都已经被复原出来了。她和阿豹将会尽快赶回杭州和我们进一步详谈下一步的分析和查询计划。接到珍妮的电话,我们三个留在杭州的人都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多日来一直牵挂着的那颗心总算是有了着落。当晚,三个人就找了一家不错的馆子,叫了几个酒菜,开了几瓶酒,好好的庆祝了一番。
又过了两天,珍妮和阿豹再次回到了杭州。等她们一到墩子的古玩行,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那被复原后的图到底是怎么样的。珍妮一边从行李中取出壁画复原图,一边说道:“那天我回到香港后。就请香港大学历史考古系的几个朋友先将这些照片上的画面扫描到了一台专用的电脑设备中,然后以电脑上的专用程序对这些画面中的模糊痕迹进行精密计算和仔细分析,最后终于将这幅神秘的密室壁画按最优算法复原,并重新打印了一份出来。”说着,她将那份打印出来的壁画复原图展开放置到了墩子的办公室上。
我仔细一看,只见那图上,竟然是一片高低林立的沙坡土山,远近全是荒凉的贫瘠的黄土沙地。没有一棵草,更谈不上一棵树,除了有一条快要干枯的河道在远方,给这幅画增添了一点活力,整个画面看上去死气沉沉。我又仔细看了看画面的细部,发现在画面的中部,有一个高大的黄土山坡。在土坡的腰部,隐约可以看到有一条两段稍窄,中间略宽的土缝。而真正让我感到意外的却是在这条土缝的上方,画着的一只巨大的眼睛。这只眼睛是睁开着的,整体都是以土黄色描绘出来。仿佛可以与这一片沙土之地融为一体,可是,奇怪的是,这只眼睛内的眼球却不是用那种土黄色描绘,而是用一种近似银白色的颜色绘制而成,所以显得十分的独特和奇异。
一看到这只银眼,我突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一时想不出到底是在哪曾经看到过。墩子和汤正阳虽然也觉得这只银眼可能暗示了什么,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在这个时候,珍妮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问我说:“司南,你是不是觉得这只眼睛很特别,仿佛在哪看到过?”“对,没错,就是这种感觉。好像曾经看到过的,就是想不起在哪看到过了。”我一边拍着脑袋一边回答说。于是珍妮就提醒我说:“那就让我提醒你一下,这只银眼是西藏佛教中的圣物,只在西藏的阿里地区才有发现……”还没等珍妮说完,我总算是想起这只眼睛的来历了,于是脱口而出的说到:“古格银眼!”
“呵呵,现在想起来了吧?”珍妮笑着说道,“我当时第一次看这幅图的时候也和你有同样的感觉,怎么也想不起曾经在哪见过它。是帮我复原壁画的一个业内朋友提醒了我,这才让我恍然大司。”“什么骨骼眼睛的?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墩子听得一头雾水,连忙插嘴问到。“不是骨骼,是古代的古,方格的格。”我回答说,“古格王朝是西藏地区一个消失已久的古王朝。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九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十七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十六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威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威。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与古格的历史之谜很多,至今为止最让历史学家弄不明白的就是神秘的古格王朝在三百年前的一个夜晚突然从历史上消失了,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去向不明,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古老遗址。”
听完我的话,珍妮继续补充道:“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提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一九九七年夏季,人们曾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这才终于提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四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三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三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看来的确名不虚传。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总之关于古格王朝的历史之谜很多,网上也有很多有关古格的资料,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不妨可以在网络上查看一番。”
“如此说来,玄经上记载的那个‘天晶石’很可能就和古格王朝有关?或者干脆就藏在古格王朝的遗迹中?”汤正阳询问到。我细想了一下,又发现了一些疑点,于是说道:“不过这里面又有疑点了。因为古格王朝的建立时间应该是在公元九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十七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十六个国王,距离今天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秦王赢政即位是在公元前二四六年,死于公元前二一零年。也就是说,秦朝比古格王朝早了近千年的历史,那么在秦始皇的时期,他们又怎么会看到描绘有古格银眼的图案的呢?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古格王朝的存在啊,也就更谈不上会有古格银眼了。”
十一、进藏准备
“是啊,司南说得有道理。这其中确实有一些解释不通的地方。”汤正阳皱着眉头说,“不过,不管怎么说,这要线索已经把我们引到了西藏的阿里地区,看来我们不得不再走一次了。其中的那些疑点就让我们留在路上慢慢思考吧。”“也只能这么办了。”珍妮听完汤正阳的话后回答说,“这两天大家先分头好好准备一下,还有要做好防止高原反应的准备哦。那里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我担心这次的行动又会是一次艰辛的历程。”我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就把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分分工。墩子,你负责安排埋藏的交通和食宿,当然此次行动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也要落实好;阿豹和汤正阳负责准备各种进入西藏阿里地区进行探察的设备和物资;我和珍妮负责收集和学习藏地简单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以便到了那里可以和当地百姓沟通交流。”众人朝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大家一早就根据先前的安排,各自前去准备各种埋藏所需的准备工作。我和珍则来到了图书馆和书店,抱回了不少关于西藏历史、物理、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相关的书籍资料,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做了相关的记录。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是自然风光之旅、生态环境旅游的理想之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因此也被称为西藏高原。
藏族的衣着服饰多姿多彩,并有地区差异。藏袍宽体长身,大襟广袖,是西藏最常见的衣着。农区多以氆氇为袍料,或用呢料、绸缎、棉布等;牧区则多穿皮袍,也用氆氇等料。藏袍多沿领边、袖口、襟边、下摆等处以彩色氆氇、绸缎或水獭皮镶边。农区妇女夏季穿无袖袍服。藏袍都特别长,穿时须于腰际提起,用带束于腰间。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出右臂或双臂,需时再穿上。夜晚睡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方便实用。藏袍之内着衬衣。男子习惯着纯白、黄、褚等色;妇女则穿各种鲜艳色彩,腰前系以彩色“邦典”。袖子都比较长,平日结起,一有聚会娱乐,彩袖挥扬,五色眩目,正所谓长袖善舞!藏族的帽子种类很多。一般情况男女均戴呢制礼帽、金丝帽,牧区还喜戴狐皮帽。藏族惯穿长靴,靴底多用牛皮,靴筒上拼绣各种彩色花样,美观大方。饰物多用金银制品、松耳石、琥珀、玛瑙、翡翠、珍珠、象牙等贵重珠宝。妇女头饰样式不一,较有名的是“巴珠”、“巴果”;辫缀金银珠玉,身佩“噶乌”(护身佛盒),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每逢节庆,妇女们衣呈五彩,环佩叮当,美丽端淑,别有风韵。男子尚佩刀剑、戴耳饰手镯等。旧时,俗官有按官级制定的官服,僧人有按僧规穿着的袈裟,等级森严。而今的西藏,在保持传统服饰的同时,各种款式的运动装、西装、夹克衫、羽绒服、旅游鞋、球鞋等也受到广泛欢迎,衣着时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西藏的传统民居,大体可分为帐篷型、碉房式、干栏式、上栋下宇式几种。帐篷是西藏牧区的传统民居,按质料、用途、形状、规格的不同分许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牛毛帐篷。牛毛帐篷是用牦牛毛织物拼接缝制而成的,质地粗厚,堪御风雨。通常用一根横梁、两根撑杆撑起中间,四周四边牵拉出合适高度,帐脚用桩橛、羊角之类牵引固定,便大功告成。拆卸或支撑,不消半个小时便可完毕。帐内,炉灶纵向坐落在中央,后面多有简易佛龛。佛龛一侧堆放着的小麦、青稞、酥油和奶渣,被垒成一道矮墙;另一侧是卧具、皮箱、袍服。进帐后,右侧为上座,来的宾客被迎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西藏牧区各地以土木房屋为标志的定居点日渐增多。在拉萨老城区,古老民居主要是石块垒成的碉房。这些碉房多为平顶式楼房建筑,中间是天井,四周为房间,沿边有走廊连通;外观下宽上窄,呈梯形,下部的石墙厚达1米。屋顶是平台,人们常在楼顶敬神、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