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②·秦陵疑云





  看着眼前的这副惨象,我慢慢地说道:“可能是因为这支地形科考队在进入九龙山地区进行科考工作时,受九龙山磁场影响,令大家的精神都一度出现异常,但由于因为起先并没有进入到磁场中心地带,所以所受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后来,当他们无意中进入了这个溶洞,觉得这里比较适合宿营,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在午夜正睡得香的时候,突然受到了最强磁场的作用,产生了幻觉,最后不慎落入水潭,成了食尸白虱的一顿美餐。”听我说完,大家都没有吭声。所有人都在心中为这支科考队的不幸遇难感到惋惜。
  在水潭边为他们默哀了三分钟后,我们才离开这里,开始继续搜索起这个溶洞来,希望可以找到第六块“铭文石碑”。然而在仔细查找了一会后我们发现,这个溶洞内并没有石碑,也没有一件青铜器皿。唯一的发现就是有一个和之前我们在其他几个溶洞中所看到过的摆放青铜器皿的石台。但这次石台上面却空无一物。墩子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是不是被这些科考队员们所收藏起来了,于是就跑过去查看丢弃在底上的那些包裹,然而最后却毫无结果。就在大家都觉得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因素,于是就笑着说道:“哎呀,我们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个洞穴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汉代的李少君所发现的那个‘藏碑古洞’啊。因为那些铜器和石碑都已经被他移藏到自己的墓室中去了,所以这里当然是空无一物了咯。”听我这么一说,众人立刻恍然大悟。墩子拍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是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想明白了这层道理后,我们又到溶洞的出口去看了看。果然这个溶洞的洞口比其他几个溶洞的洞口要大得多,也容易被发现得多。因为之前我们所发现的那些溶洞的洞口都特别的小,不是掩藏在灌木荆棘丛后的石缝内,就是被坍塌的山石掩埋,几乎很难被发现。而眼前的这个溶洞洞口就位于一条瀑布后边,如同一个水帘洞,周围没有生长任何杂草,也没有被山石掩埋,所以当瀑布的水流比较小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所以当汉代的李少君和这支科考队在进入了九龙山山区内的时候都毫无例外的首先找到了这个溶洞。
  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搜索计划,我们又在这山里待了四天,将另外的四个溶洞也逐一查看了一遍,并拍下了各个“铭文石碑”的照片,然后才动身返回到西安的酒店。在此期间,我们还在其中的一个溶洞洞厅内找到了一个做工精美的玉匣。因为当时没有称手的工具可以打开玉匣上的那把铜锁,而我们又不想破坏这个精美的古物,所以就决定暂且将它带回慢慢研究。
  回到酒店后,我们将这些天来所取得的收获都好好的整理了一番,还将在山上的溶洞中发现了科考队员尸骸的事情向当地的公安部门报了案。在配合着当地公安把这死者的尸骸遗物从山上搬运下来后,我们便打算离开这里回到杭州去。而就在我们收拾房间,准备退房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放在写字台抽屉里的那个钱包。这个钱包是那天在驴肉馆里无意中撞倒我的那个叫汤正阳的人跌落的,于是我就将它也带在了身上,决定先去“古韵轩”把这个钱包还给人家。
秦陵疑云 三十八.玄鸟连心锁
  我把这个钱包给墩子亮了亮,他便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就说道:“我陪你一起去,免得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界上给走丢咯。我去和珍妮他们说一下,让他们先别急着退房,等我们回来再说。”我点了点头,把那个钱包往口袋里一塞,就和墩子一起朝着隔壁的珍妮和阿豹的房间走去。谁知道当我和墩子说是要去街上找那个人还他钱包时,珍妮和阿豹都表示要一同前往,顺道也好在街上逛逛,免得待在房间里那么无聊。看来这个几天的折腾还没把他们给折腾够。于是我们四个就按上次这钱包的主人汤正阳所留给我们的地址到了那条街的街尾去找那家叫“古韵轩”的店铺。
  街上很热闹,人来人往的,但到了街尾,我们发现这里可能因为已经比较偏了,所以已经没有刚才街口那么热闹了,来往的行人也不多,边上只开了没几家店铺,显得比较冷清。不过这样的一个环境绝对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别有一番味道。在这么几家店铺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了那家挂着一面“古韵轩”招牌的店面。招牌是木制的,黑底金字,边上还描着金色的雷纹边框,显得十分古朴正气。店面的装修也是统一的仿古木结构,配上那块牌匾,韵味十足。
  当我们走进了店内,发现店内的空间并不算太大,估计有十来个平米,但却布置得井井有条,古色古香。店内的最里边摆放着四扇明清雕花屏风,将里间和外面隔离开来。屏风外面是一排柜台。柜台里放置着各种文玩明器,一看就知道是个古玩店。此刻店内没有见到一个顾客,只有一个看似店家的人正背对着我们坐在柜台内的一张八仙桌边正捣鼓着什么。连我们进门的脚步声也没能让他有所反应。
  “这位店家,向你打听个人。”于是我就站在柜台边对他说道。听到有人问话。他这才回过头来张望。当他把脸转过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要找的那个汤正阳。他看了看我们四个,好象也马上回忆起我们来了,连忙笑着对我们说:“哎呀,是你们四位啊。快坐,快坐。上次真是不好意思啊。”“没什么,上次的事就别提了,这次我们是专程来给你送还东西来了。”我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钱包,一边笑着回答说:“你看看这是不是你的东西?”汤正阳看到我手上的这只钱包,显得十分高兴。连忙说道:“没错,没错,这只钱包是我的。”说着他从我手上把钱包接了过去。打开来看了看里面那张旧照片,然后若有所思地说道:“虽然里面没有钱,但这张照片对我却十分重要。”他稍稍停歇了一会,然后又说道:“我是个孤儿,从小爹妈死得早,是祖父将我一手带大。这照片是我父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听完他的话,我们都没有说话,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有着如此不幸的身世。
  过了一会,他见大家都沉默着。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笑着说道:“呵呵,不好意思,我怎么说起这个了?哦,实在太感谢你们啊,还特地把钱包给我送来。”“哦没什么,反正也不远,我们来街上逛逛,顺道就把你当时掉在地上的钱包给你拿过来。”我笑着回答。“原先应该早就给你拿过来的,可不巧我们手头刚好有点急事要办。所以拖到今天才给你送过来。”“没事,没事。又不急的,呵呵。”汤正阳回答说。就在这时候,一边的墩子看着店里的那些古玩明器,笑着说道:“汤老板,没想到咱们还是同行啊,我看你这里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啊。”汤正阳听墩子这么一说,马上回答道:“哦,是嘛?那可真是巧了啊。不知道兄弟您是在哪发财啊?”“杭州,也搞了这么一个古董交易行,混口饭吃。对了,以后汤老板有什么上眼的货色要出手,不妨也通知我一下啊。”墩子说着递过一张名片。
  就这样,他们两人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起生意来了。而我和珍妮还有阿豹对这些古玩生意上的事情却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于是就随便的在店里转了转,看看柜台里摆放着的各种古玩明器。也许西安*近秦岭都城咸阳的关系,我发现柜台中所陈列的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先秦时期。而在这些器件中,一把被用木匣精心包装,放置在柜台最显眼处的镶嵌式铜锁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这把铜锁并不算大,大约两个指关节长短,一个指关节宽。虽然已经长有铜锈,但锁面上突出的两块铜片上,雕刻着的玄鸟图案却依然清晰可见。而这个样子显然和我们原先在九龙山溶洞中意外发现的那个玉匣上的那把铜锁十分相向。因此我就忍不住问道:“汤先生,你这把锁能拿出来让我看看吗?”
  汤正阳此刻正与墩子谈到兴致上,被我这么一叫才回过神来,看到我们正在他的柜台边观赏他店铺中的文玩,连忙走过来为我们打开柜台,并把那把铜锁连同木匣一起拿了出来。他一边把铜锁给我一边解释说:“兄弟,你可真有眼力。这把先秦时期所制的玄鸟连心锁可是本店的镇店之宝啊。”汤正阳看了看这把铜锁,然后继续说道:“上次把你给撞了,其实就是为了赶着去搞那么几件上眼的物件,结果我差点把命给搭上了。最后那批东西还是没有到手,只拿回了这么一把铜锁。后来我请教了一些专家,才知道这锁乃是先秦时期的宫廷之物,到了秦始皇时期更是只在咸阳宫内才使用这种专用的锁具,因此数量十分的稀少。这种铜锁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钥匙。要开启这把锁完全要看怎么去旋转这锁面上的这两只玄鸟,旋多旋少了都不能打开。更厉害的是在这铜锁内部有一个陶芯,里面装有一种磷粉。平时因为磷粉被密封在陶芯内,与空气隔绝,所以安然无恙。如果一旦有人因为打不开铜锁而想用外力撬开铜锁时,锁内装有磷粉的陶芯就会破裂,漏出磷粉,与空气接触后就自己燃烧起来,迅速将原本锁在匣子或箱子里的贵重物品烧成灰烬。正因为它有如此严密的安全性能,所以是秦时宫廷内用来锁藏极其机密的物品时所用的一种锁具。”
秦陵疑云 三十九.寒潭墓
  听完汤正阳的解释,我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当时没有一时激动将那玉匣上的铜锁撬开,要不然,如果那玉匣中所藏的重要线索被一把火给烧掉的话,我们可能就要前功尽弃了。墩子听汤正阳这么一说,似乎也开始对这把小小的铜锁感兴趣了,于是就问道:“那么这把锁你又是怎么得到的呢?”汤正阳刚想回答,突然他店里的一只西洋古钟“当当当”地敲了十二下。他看了看时间,笑着说道:“哎呀,时间不早了,各位都还没吃午饭吧?走咱们吃酱驴肉去,我一边吃一边说给你们听。”墩子一听到吃,更是高兴,笑着回答说:“好啊,事不宜迟,现在就去。”于是汤正阳就锁了店门,笑着带我们朝上次那家驴肉店走去。
  我们来到店里,找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好了酒菜,汤正阳这才开始继续和我们聊了起来。原来,汤正阳的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这片秦川大地上的穷苦人家。到了他祖父那辈,因为家里清苦,实在没有办法,所以才不得已干起了这掏土摸金的活计。因为干这种活计,成天都要在荒坟古冢里钻来钻去,尽是和死尸明器打交道,阴气太盛,危险性也很大。当年他的父亲就是因为在一座古墓中被千年阴气所伤一病不起,撒手而去的。当时汤正阳的母亲已是身怀六甲,自从死了丈夫之后,一直是郁郁寡欢。等生下汤正阳后不久,便也郁郁而终了。从此,汤正阳的祖父又是当爹又是当妈,辛辛苦苦把汤正阳带大。因为他祖父决定把这门手艺也传给汤正阳,所以就给他起了个正阳的名字,希望可以以正气压制坟墓中的邪气,以阳气克制死尸上的阴气。
  因为这门手艺传到汤正阳的手上已经是第三代了,所以他在祖父的调教之下积累了不少经验,学到了不少真传,最后也成了这一带的土夫子中小有名气的一号人物。那一天,汤正阳同往日一样在店里打理着店铺,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个人来。汤正阳一看,原来是自己熟识的一个同行刘二柱。他进了门后,就悄悄对汤正阳说,自己前些日子在雍城郊外发现了一处古墓,于是就想和汤正阳一块去墓中摸上几件明器。汤正阳一听有东西可摸,自然是一口同意。于是两人带好了挖土打穴的旋风铲。撬开棺木的撬棍等工具便连夜赶到了那里。
  当他们到达那一片荒地的时候,天色已黑。汤正阳一看,自己眼前的是一片颇为平整的平原。上面长满了没过膝盖的荒草。远处稀稀拉拉的长着几棵光秃秃的歪脖子树,看上去有一点糁人。这时,刘二柱指着他们面前的一个土坡说,前两天,他已经在这里勘察好了,这土坡下面的三四米处就有夯土,范围还不小,应该是个大墓。汤正阳看了看这四周的环境。发现这里四面开阔,旁边有几座大山矗立,确实是块不错的阴宅选地。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两人根据自己多年来分金定穴的经验,找好了一个打盗洞的最佳位置,然后就用带来的旋风铲,迅速的打起盗洞来。这旋风铲和著名的洛阳铲一样,也是河南的土夫子发明的。这种铲有三个铲面,如同螺旋浆一样装在铲头。旋转着挖起泥土来,非常迅速。不到一根烟的工夫。他们就挖到了那结实的夯土层。两人收起专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