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到位
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这种拖沓的习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
上级不安排工作,员工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员工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员工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员工就拖着办。
多干事情多吃亏,多干事情多出问题,大多数懒惰之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其工作往往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
——等待对方的回复
“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这些话语是否听起来很熟悉,将责任推个对方,是懒惰之人惯用的伎俩。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不主动到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而是坐等他人来报告,等久了还不耐烦,对他人枉加指责。他们从不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从来不想如何及时处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那么,拖延的毒素为什么在员工中容易蔓延呢?原因在于人的惰性和人们想暂时解脱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首先,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者要作出抉择时,人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更轻松些,更舒服些。
其次,人们对失败总是心怀恐惧。拖一下就不必立刻面对失败了。在挑战面前,大多数人往往会自我安慰:我也许能够成功,但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此外,拖延还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譬如“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人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工作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是要清醒地认识人,一厢情愿的拖延与等待,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程,而且还会给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懒惰和推延对于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与自己的奋斗目标背道而驰。
拖延的习惯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在会造成个人精神上重大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渐渐堆积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能忘,实在比早做多做更加疲劳。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是无法释然,该做未做的工作始终给他一种压迫感。拖延不仅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懒惰不仅无法让人放松,相反却使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
最后我再次强调一下: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
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
它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第一部分应付了事:工作做的差不多就行(1)
早晨的闹铃响了好几遍,尚佳食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小王才从床上挣扎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早餐也顾不上吃。跨入公司大门,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朦眬地听着经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结果遇到拒绝和冷遇,心情简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工作报表,胡乱写上几笔凑合一下交差……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平时没有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从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去想一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带来了什么样的服务和满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小王真实的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一发工资,才这么点,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小王很牛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一年下来,换了5、6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耗尽了。结果是“三个一工程”: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一穷二白!
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尽职尽责。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应付:上班要应付、加班要应付、上司分派的工作要应付,顺理成章地,工作检查更要应付,甚至就连睡觉时也要忙着应付——想着怎样应付明天的工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在应付中生活,与应付相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从不打算去认真、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没有奋斗目标,没有成就感,终日心思惶惶,过着辛苦的生活。
应付了事,是员工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是隐藏在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机一到,就会轰然爆发,贻害无穷。然而,让人揪心的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应付工作
在很多公司中,令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员工对布置的工作,不积极努力地去做,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对于这种工作作风,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应付检查
为什么当前国内的ISO 9000质量体系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原因其实相当简单,许多企业可以把来检查人员“摆平”,即使出现问题也会与管理者进行内部交流,对于一些不符规范之处,稍作整改后自然获得通过。
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那么所有的工作就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容易给后面的工作埋下隐患,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的工作人员应付了事,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工作不认真、不主动,应付了事,什么事都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事情虽然做了,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应付工作的态度比拒绝执行更加可怕。如果你拒绝执行,管理者会找一个人来替换你的工作,而应付者则从一开始就蒙住了管理者的双眼,让危害在最后时刻爆发,到时再想挽救,自是难如登天。
对员工个人来说,养成了应付了事的恶习后,必定会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轻视人生的意义。粗劣的工作,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应付自己的工作,不但降低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
马虎轻率:做事不能精益求精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泥瓦工和木匠可能靠半生不熟的技术建造房屋,砖块和木料拼凑成的建筑有些在尚未售出之前,就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医科学生因为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好好为未来做准备,做起手术来捉襟见肘,把病人的生命当儿戏。一些律师只顾死记法律条文,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真正处理起案件来也难以应付自如,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
建筑时小小的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因为事故致人残废——木装的脚、无臂的衣袖、无父无母的家庭都是人们粗心、鲁莽与种种恶习造成的结果。
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然而,这么一起严重的事故,其直接原因竟然仅仅是一个烟头:一位员工到仓库内放包装箱时,不慎将吸剩下的烟头掉落在地上,随意踩了两脚,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匆匆离开了仓库。当日11时左右,烟头将仓库内物品引燃。
第一部分应付了事:工作做的差不多就行(2)
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中百商厦当日保卫科工作人员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值班室,未对消防监控室监控,没能及时发现起火并报警,延误了抢险时机。同时,他们得知火情后,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中规定的紧急通知浴池和舞厅人员由边门疏散的要求,未能及时有效组织群众疏散,致使顾客及浴池和舞厅人员在发生火灾后未能及时逃生,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一个烟头,54条人命!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承受。
虽然政府对这起特大火灾的处理已落下帷幕,但火灾刻在人们心中的印记、留给社会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表面看来,是一只小小的烟头引燃了这场人间惨剧,但是寻找其根源,夺去54条人命的,不是现实中忽明忽暗的烟头,而是工作人员的马虎轻率、不负责任——另一只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更为可怕的烟头。
在这次事件中,那位丢弃烟头的员工何尝想将中百商厦这座大楼变为废墟,又何尝想使54个生灵瞬间消失,可是他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确实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进而酿成了惨祸;保卫科员工何尝想到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大意为火灾埋下了如此之深的隐患,而这样的隐患竟将54条鲜活的生命引向了不归之路,使400余万元财产付之一炬?可是这些人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的马虎轻率、漫不经心的举动,确实把那些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致使一切无法挽回。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像。”排除掉一些偶发的重大事故与损失,存在于日常工作中的马虎轻率,更是不胜枚举。企业中,技术人才对专业技术工作不求进取,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懒得思考,遗漏的技术隐患不去克服,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营销人员总想着公司做大规模的广告,不好好的做经销商的工作,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
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第一部分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1)
作为一名出色的员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做正确的事情,其次才是督促自己把事情做正确。
有一家IT公司在北京有一家分公司,年中时,总部发现分公司已经实现了全年的营业额,所以就认为这个分公司已经达成目标了。但到年末的时候才发现,分公司的营业额里超过一半不是来自销售总部给它的产品,而是他们发现一些客户有特别需求,就组织了一帮人给客户量身定做软件而来的。
从营业额的角度讲,它是完成任务了。但实际上,它没有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作为北京分公司,它最核心的目标是销售工作,这是公司战略布局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偏离目标是最可怕的,表面上完成计划并不等于没有偏离目标。
最后公司总经理在年终总结的时候说:“在我的战略棋盘上,你这个分公司没有意义,你挣钱多有什么用,公司今年的新产品想在北京市场销售,你没有打开市场局面,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在工作中,找对方向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目标是统一的,资源和能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