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操不由十分感激,连忙向他拜谢。
直到此时,司马懿尚不知自己的身世来历,也只知自己小时便与父母以及一位妹妹失散,从此不知所踪。他后来得许昌的一位大族人家收留,又供他读书,司马懿亦十分好学,年仅十八岁,便将历代的兵法大著读遍,他因此极善机谋,而且城府极深,又善于察颜观色,因此进丞相的曹操府任主簿后,处事精干,甚得曹操的信任。
不过,也不为什么,司马懿的运途十分曲折艰辛,他进曹操的丞相府后,整整度过十年岁月,他依然仅是丞相府的一名主簿而已。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今年是他三十岁的而立之年,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他竟大受曹操的赏识,从一名家臣一跃而升为朝廷的行军司马,这简直有如天赐良机,供司马懿施展他的才华,他又怎会不牢牢把握这个千载良机?
不久,夏侯惇、曹仁二将,奉召返回许都,曹操的西征大计也最后确定下来。
曹操下令,西征大军三十万兵力,前锋由夏侯渊、张郃统率,中军由曹操亲自坐镇,司马懿为行军司马,随军参议军政大事,而后部则由夏侯惇、曹仁统率,负责押运粮草的重任,曹操平生最善于断敌粮草,深知粮草的重要,因此特派最信任的亲将曹仁押阵。
曹操的三十万大军,开始向西南的汉中进发,不一日,夏侯渊、张郃所率的五万前锋大军,便逼近汉中的边关重镇阳平关。
阳平关南倚鸡公山,北面临嘉陵江,古称白马城,是汉中与曹魏的一座分隔重镇,地理形势十分险要。阳平关后面,便是汉高祖刘邦出击项羽的陈仓险道,曹操此时西征,却反过来从陈仓进逼阳平关。
此时,在汉中的张鲁已接警报,说曹操大军逼近阳平关。
张鲁即与其胞弟张卫,商议退兵之计。
张卫道:“汉中之地,形势最险要的,首推阳平关,须全力防守。弟愿亲赴阳平,在关前关后,依山傍林,扎十余营,迎击曹军,先坐镇汉宁,须多拨粮草供应。”
张鲁慑于曹军的强势,此时并无什么退敌妙计,无奈只好依从张卫的计策,派遣大将杨昂、杨任助阵,率五万大军开赴阳平关迎战。
张卫率大军迅速赶到阳平关,在关前关后,依山傍林之处,扎下营寨布防。
不久夏侯渊、张郃亦率前锋五万大军开抵。二人听说阳平关张鲁军已有准备,又见士卒经连日行军,已十分疲困,便在离关前十五里处扎寨,歇息一晚,准备明日再行出击攻关。
五万曹军前锋部队,正在营寨中熟睡之际,忽然后寨起火,前寨、中寨的曹军皆乱作一团。就在此时,张鲁派来阳平关的大将杨昂、杨任,率兵杀了过来。
夏侯渊、张郃抢先逃奔,曹军大败,退到三十里外的中军大营,才勉强稳定下来。
曹操大怒,召夏侯渊、张郃于中军帐,斥责道:“你二人久历征战,难道连这兵远行疲困,须防劫寨的兵法常则亦不晓吗?如今使我大军锐气受挫,罪当诛斩。”
夏侯渊、张郃二将,被连日的险峻山路,艰苦奔波弄昏了头,此时受曹操痛责,竟无言以对,自忖:今回必死无疑了。
此是,中军帐中的行军司马司马懿,却忽然向曹操拱手贺道:“恭喜丞相,夏侯、张郃二将军为我军制造了绝佳胜机也。”
曹操一听,怒火稍缓,但仍余恨未息,沉声道:“仲达!他二人制造了什么战机?”
司马懿道:“此行征西,出陈仓抵阳平关,沿途山势险恶。
林木丛生,不辨路径,阳平关乃汉中重镇,扼西进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若硬攻必事倍功半。未知丞相是否如此?”
曹操此番西征,一来他已上了年纪,二来他已位极人臣。
享尽荣华富贵,艰苦征战的雄心已大为消减了,一路上所遇皆险恶山岭,心中已惴惴不安,此时听司马懿这般一说,不由点头道:“仲达,你所言不差,的确如此,我若早知此地如此险恶,怎会出兵西征也。”
司马懿却微笑道:“丞相,虽然如此,但既然大军已抵此地,便不可空手而回也,今夏侯、张郃二将,被张鲁军所败,他们必生骄心,我军可投其所好,主动退兵,张鲁军必定追杀,届时我军于半路埋伏,先歼其主力,则阳平关可不攻而破也。”
曹操一听,不由喜道:“仲达此计甚妙,我亦正有此意也,既彼此同谋,不必犹豫,即依此计而行吧。”
于是曹操下令,夏侯渊、张郃二将,各率三千精骑,悄然逼近阳平关,他所率的中军大部人马,即日回身后退,摆出一副兵疲撤退的慌乱态势。
阳平关下的杨昂、杨任二将营寨,闻报曹操大军已慌忙后撤,杨昂便要出兵追杀,杨任道:“曹操诡计多端,不可贸然追击。”杨昂不听,决要追杀,自率二万大军,趁夜追击曹军。
杨昂率领的二万大军,刚追出阳平关五十里外,便突然被曹操的十万大军四面包围。杨昂猝不及防,先被曹仁斩杀,他率领的二万大军,亦无一生还。
另一面夏侯渊、张郃二将,所率的六千精骑,风驰电掣逼近阳平关下杨任的营寨。杨任以为是杨昂回兵,放夏侯、张郃人寨。曹军即在寨中放起火来,杨任军顿时乱作一团。
慌乱中杨任上马迎战,恰好撞着夏侯渊,两人激战了二十余回合,杨任被夏侯渊使“拖刀计”一刀斩于马下,营寨中的二万张鲁军非死即降,全军覆没。
夏侯渊、张郃趁势进攻阳平关,只遇到零星的抵抗,便顺利攻入关内,原来阳平关的守将,张鲁的胞弟张卫,闻报关下的杨昂、杨任已全军覆没,吓得率守城一万兵力,弃关而逃,连夜奔回汉中的南郑了。
此役曹操不但顺利攻占阳平关,而且更重要的是歼灭了张鲁的四万主力部队,张鲁余下的兵力已根本不足与曹操的三十万大军抗衡,因此曹军未到,困守南郑及汉中郡的张鲁已信心动摇,军无斗志,汉中的失陷,只是旦夕之间了。
因此阳平关一役,司马懿所献的以退为进、歼敌之主力、再攻坚取城的策略,对曹操攻取汉中的胜利所起的作用十分重大,甚至是关键性的取胜策略,而司马懿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亦大为提升。
曹操的西征大军在攻陷阳平关后,稍作安顿,便向汉中郡的外围重镇南郑挺进,在南郑,张鲁的胞弟张卫领兵出战,被曹操的虎将许褚斩杀,不到三日,便将南郑攻陷了。
南郑失守,距南郑仅五十余里的汉中郡城中,犹如困兽的张鲁,自知大势已去,自闭仓库,不加毁坏,然后出城与曹军决战,张鲁战败投降,曹操念其封仓存粮之德,优礼相待。
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送去许昌安置。
在此役中,曹操又收得马超部属的猛将庞德,他不由十分欣喜,下令大赏士卒,三军痛饮三日。
此时,司马懿却又向曹操进言道:“丞相,刘备以奸计取得蜀川,蜀人尚未归服。主公已得汉中,蜀川震慑,何不趁势攻蜀?我料刘备必土崩瓦解,此千载良机不可失也。”
不料曹操叹了口气,道:“为人最怕不知足也,今既得陇又望蜀吗?”
司马懿见曹操意态犹豫,又忙道:“丞相,此非贪心之举也,若不即时攻蜀,拖延时日,刘备有诸葛亮为相治国,又有关、张、赵、马、黄诸猛将,蜀民人心归附,扼守关隘,便极难谋取了。”
曹操一听,却肃然说道:“仲达所论,虽有其理,但夫于偏激也,我当日赤壁之战,攻取荆州,便萌此趁势进攻江东之念,但由于立脚未稳,兵力疲困,被诸葛亮和周瑜窥破我的弱点,致有赤壁之败挫,你今日所言,难道欲令我重蹈覆辙么?”
司马懿一听,心中不由一凛,暗道:曹操被赤壁一役吓怕了,他又怎敢再一鼓作气而进呢?司马懿心中转念,便不敢再进言了。
曹操果然被赤壁之战所慑,他断然决定,令大军先行休整,待汉中局势稳定下来,再作打算。
在曹操攻取汉中的这一段时间,刘备和诸葛亮果然正忙于稳定蜀川,无力兼顾,到曹操迅速攻陷汉中,蜀川百姓均十分惊恐,流言四起,说曹操军早晚必来攻犯,因此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刘备面对如此险恶形势,不由大惊,他连忙请孔明前来商议,如何应付目下险恶态势。
第五章 曹刘对决
孔明沉吟思忖,向刘备仔细分析了目下曹操、孙权、蜀川三方面的形势,然后断然说道:“蜀川未稳,暂时不宜东进汉中,而曹操此番西征,仅率军三十万,而留下二十万大军,及大将张辽、副将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其用意是防备孙权趁机进攻他的后方大本营也,此乃曹操的致命弱点。同时,孙权三番数次进攻合肥均无功而退,是他一大心病,必欲取之而后快,此亦为孙权的一大弱点也。我们只须善加利用曹、孙二者之间的弱点,便可保蜀川安稳矣。”
刘备一听,又忙道:“军师如何利用曹、孙两家的弱点呢?”
孔明从容微笑道:“主公可差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赴江东鼓励孙权进攻合肥,曹操知后方有危,必不敢久留汉中,而迅速回防,他的大军南回,蜀川军民,自然人心安稳。”
刘备大喜道:“军师妙计,果然鬼神莫测!但未知该派谁出使东吴呢?”
原荆州旧臣伊籍自告奋勇道:“我愿赴江东一行。”
孔明欣然道:“伊籍世居荆州,与孙权相熟,甚好说话,乃最佳人选也。”
于是当即决定,派伊籍出使东吴,实行孔明的借力打力抗曹计谋。
伊籍从蜀川成都出发,走水路先到荆州,与关云长见了面,告知入东吴之事。然后便乘船直驶江东柴桑而来。
伊籍抵达柴桑,带备礼物;前去拜见孙权。
孙权召见伊籍,伊籍当下趁机发挥他的辩才,雄论一番,令孙权心动。
孙权召朝中文武商议。首席大臣张昭道:“此乃刘备恐曹操攻占汉中后,趁机西伐益州,鼓动东吴起兵,进攻合肥,以拖曹操的后腿埃”孙权道:“那我便拒绝刘备所请便是。”
鲁肃却道:“不然,趁曹操留在汉中,其兵力分散之机,攻取合肥,亦不失为上策。”
鲁肃此议,正合孙权的心思,因为他三番数次亲自进攻合肥,每次均无功而退,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闷气,此时眼见有此良机,又怎会放过?
于是孙权留鲁肃镇守江东,自己亲率大军,由吕蒙、甘宁、凌统为先锋,孙权统周泰、陈武、董袭、徐盛诸将为中军,蒋钦、潘璋为后军,浩浩荡荡,向北面的合肥进发。
行军途中,吕蒙接到前线报告,立刻飞驰中军,向孙权道:“接皖城探子报讯,曹操令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开垦农田,种粮食输送合肥。因此先攻皖诚,可断合肥的粮草。合肥守军缺粮,则不攻自破。”
孙权欣然依从吕蒙之计。不一日,吕蒙、甘宁、凌统的前锋,已逼近皖城。
皖城守将朱光,闻孙权攻犯,一面派人飞赴合肥,向合肥守将张辽求救;一面下令固稳城池,坚守不出。
不久孙权的中军亦到,他亲自到皖城下视察。朱光见孙权亲临城下,下令放箭,箭如雨下,射中孙权的麾盖。
孙权只好回寨,召诸将道:“皖城将坚守不出,如何攻取?”
董袭道:“可先筑土山,然后进攻。”
徐盛道:“宜多造云梯,架设虹桥,居高临下攻之。”
吕蒙却不以为然的说:“二位所议之法,皆大费时日;若合肥张辽援军赶到,便极难攻取了!我军初到,士气正旺,宜趁此锐气,奋力攻城,明日势须将皖城攻龋”孙权大喜道:“吕将军勇气可嘉,我决依此计而行,明日一早便进攻皖城。”
第二天天未亮,三军便饮餐一顿,然后即向皖城发起进攻。兵士用擂木撞城门,又架起云梯,抢登城墙。城上曹军箭如雨下,攻城兵士死伤无数。
甘宁见状,手执铁链,冒箭雨攀梯而上。城上皖城太守朱光,下令弓箭手向甘宁猛射,甘宁舞动铁链、盾牌,挡开箭矢,拼死攀越城头,铁链猛挥,击倒朱光,曹军大骇,纷纷投降。
不到半日,孙权军便已攻陷皖城,此时,前来救援的张辽及二万大军,尚在半路行进。探子飞报,皖城已失,张辽大惊,不敢再进,火速退回合肥去了。
孙权大赏三军,特别重赏吕蒙和甘宁,前锋将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心中十分忌恨,但当着孙权和吕蒙的面前,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怀恨在心。
第二天,孙权又下令大军向合肥推进。很快,孙权军便逼近合肥了。
张辽因皖城已失,粮草供应基地被断,回到合肥后一直闷闷不乐。
不久探马报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