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笊源思だ分荆上乙芽破淙酰鲆蕴┥窖苟ブ疲徽蕉浦!?br /> 徐晃连番吃亏,心中惊疑不定,但也只好赞道:“主公神机妙算,无人可及。”
第二天,曹操即令徐晃为先锋,统领三万精兵,先向蜀军发起进攻,他自己亲率五万中军,准备趁蜀军溃败之际杀出,全歼刘备的主力。
徐晃率三万精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蜀军的大营发动进攻。蜀军方面,仅派出刘封迎战。徐晃不消三个回合,便令刘封手忙脚乱,招架无力,只好狼狈拨马而逃。徐晃疯狂追杀蜀军,曹操亦在中军传下令旨:“谁擒得刘备,便封为蜀川之主。”徐晃所统的三万精兵,因而士气大振,犹如出山猛虎,向蜀军攻来。
蜀军大败,向汉水溃退。沿途掉营弃寨,马匹军械,丢满道上,狼狈之极。
曹军见了,皆急相拾取,再顾不得向前追杀蜀军。徐晃亦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惊疑不定,不知所措。
曹操在中军得知前锋情形,不由大惊,向徐晃紧急传令:“前锋速退!但有下马拾取一物者斩。”
徐晃接令,只好喝令前锋兵将上马速退。
不料就在此时,溃退的蜀军忽转回头,成扇形展开,中央杀出两支生力军,一支由黄忠统领,一支由赵子龙统率,势如猛虎下山,向曹军掩杀过来。徐晃见了赵子龙的白马银枪便心惊胆颤,他先就拨马而逃,根本不敢接战,曹军三万先锋兵将,更争相回奔逃命。于是,三万铁骑,反成了曹操中军的克星,如翻江倒海的冲卷过来,曹操中军根本站不住脚,被卷着逃奔。
曹操逃近南郑,忽然接报,说张飞、魏延,已趁城内空虚,一攻而破了!
曹操见背后刘备大军仍追杀而来,不由大骇,他连汉水也不敢回去,下令三军绕道逃向汉中的边关阳平关去了。阳平关后,便是曹操统辖的中原之地。曹操向阳平关逃奔,显然他已打算放弃汉中,撤回中原。
孔明在追击曹操的中途,却忽然下令,由黄忠统小部兵力,尾随曹军佯追。主力大军由赵子龙率领,直插汉中城。
汉中城的曹军仅得五千兵力防守,赵子龙仅花一个时辰,便攻进汉中城内,迅速歼灭了守城的曹军,一举夺取重镇——汉中城。
至此,汉中九郡大片领土已多半被蜀军攻占,曹操被逼退守与中原交界的阳平关,汉中的局势已大致平定了。
曹操困守阳平关,进亦不能,退亦不得;因为若进而再战汉中,三军屡败,斗志已失,粮草又不继,贸然再战,难免再败。苦退出阳平关,后面便是中原地域,若刘备趁势进攻,则中原危矣。
曹操进退两难,心神不定,因此连军中口令亦脱口呼出暗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二字,不料被行军主簿杨修获悉口令,窥破曹操进退两难,有退意的心思,抢先收拾行装,准备退走。
曹操本来已很讨厌杨修聪明而不知收敛,此时又值心烦意乱,闻讯不由大怒,以“扰乱军心”之罪,下令将杨修斩首示众。
他斩了杨修,一时又不好转口退兵,于是只好继续留守阳平关,坐困愁城。
孔明对曹操困守的阳平关,却围而不攻,故意让曹操回一口气,因为孔明深知,若将曹操逼急了,他必定主动与东吴修好结盟,腾出兵力,前来对付蜀中,曹操尚有雄厚实力,若倾他全国之力,进攻蜀中,则蜀中危急。因此孔明决定,不急于攻取阳平关,令曹操犹豫不定,进退不得,以争取争夺汉中的全局胜利。
孔明趁曹操在阳平关困守,犹豫不决之机,下令三军迅速攻取汉中的其余城池。留守的小部曹军,眼见曹操已退守阳平关,知他已放弃汉中,因此再无斗志,蜀军一到,非逃即降。很快,蜀军便将汉中的全境攻占。
此时,孔明又趁势命令最接近阳平关的大将马超,向曹操发动连绵的攻击。但攻而不出全力,以便向曹操保持压力。
曹操的军事及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此时他已年登六十五岁,自知已是入暮之年,时日无多,进取的雄心已失,能够保全已有的基业,他便心满意足了,因此下令退兵。
趁曹操退军之际,孔明又令马超沿途追击,令曹操心惊胆战。直到安全退返许昌,曹操才大大的松了口气。
至此,曹、刘争夺汉中之战,以曹操损兵十万,失掉汉中九郡,惨败告终。
而刘备不但已占据蜀川,更取得汉中争夺战的全胜,稳据汉中,作蜀川的屏障,进可北伐中原,退可固守蜀川,他的实力,已足可与东吴的孙权并驾齐驱了。
天下三分的奇局已经形成,而三王鼎立的天机大势,又将如何演进呢?
第九章 惊天奥秘
曹操率军退回许昌,不知如何,他的心性竟然大变。
当年他从赤壁惨败而回。终日留在丞相府中托病不出。此时他从汉中惨败回来,却显得十分亢奋。在返回许昌的第二天,曹操便突然带剑闯入皇宫,也不必汉献帝相召,更不必事先奏报。
此时汉献帝正与伏皇后共坐一席,伏皇后见曹操身带佩剑,忽然闯入,不由大惊,慌忙站起。汉献帝亦浑身抖颤,惊骇不已。
曹操佯作不见,也没向汉献帝行拜见之礼,更不必说行三跪九叩的谒皇大礼,就连拱手揖拜的礼仪也省去了。曹操大步走到汉献帝面前,劈头一句便道:“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不尊朝廷,如何处置?”
汉献帝心惊胆战,不知如何回答,但深知不答又不成,尤奈只好道:“一切任凭魏公之意处置好了。”
不料曹操一听,便藉题发挥的怒道:“陛下口出此言,外人听闻,岂非吓疑我欺负君主吗。”
汉献帝无奈只好又道:“魏公肯仍以我为帝,我亦只好接受;若魏公不乐意,我便舍此帝位远避便了。”
曹操一听,目中凶光暴炽,他欲藉势发作,忽然头部一阵剧痛,眼前浮现出他的祖宗夏侯海的怒容,一句令他惊骇的话语又响了起来:“阿瞒,你杀戮大多,血煞凶气久积,你原来运命中的王者之气,已被你所犯之血煞克化掉!你此生决无王者之命了。”曹操头痛难忍,竟无法说话。
他无奈只好怒目瞪着汉献帝,好一会,才恨恨的走出去了。
汉献帝的侍从,待曹操出去,过了好一会,确证他不会折回,才向汉献帝密奏道:“曹操之意,似欲自立为王,不久必篡位而立呀。”
汉献帝闻奏,根本无言以对,他与伏皇后相拥痛哭,十分凄切。
伏皇后哭了一会,忽然含泪对汉献帝密语道:“臣妾父亲伏完,早有诛杀曹贼之心,臣妾打算写一封密函,与父谋计,除此国贼。”
汉献帝一听,不由吓得面青唇自,颤声道:“昔日董承有杀曹之意,谋事不密,反被抄斩九族,若你与国丈相谋之事泄漏,朕与你必难保生命也!我这挂名皇帝当与不当并不要紧,爱卿生命珍贵埃”伏皇后银牙咬紧,一字一句说道:“如今日夜如坐针毯,提心吊胆,朝不保夕,臣妾但感生不如死!因此请皇上拼死一试。”
汉献帝见伏皇后己决心以死相拼,出于保卫他自己的帝位,若要加反对,便显得贪生怕死,连妇人女子也不如了,于是无奈的说:“皇后其志可嘉,但要行事,却靠谁人带信出宫呢?”
伏皇后道:“皇上,臣妾以为,内侍中唯穆顺忠义,可托之大事。”
于是汉献帝召内侍穆顺入内室,喝退左右,献帝和皇后,向穆顺哭诉道:“曹操早晚必篡夺朝政帝位,朕欲令国丈讨贼。朕左右之人,皆为曹贼心腹,无一可托,今唯有穆内侍可为朕分忧呀。”
穆顺叩首道:“皇上所托,奴才万死不辞。”
伏皇后写了一封密函,交给穆顺。穆顺将密函藏于头发内,潜行出官。
穆顺潜入大将军伏完府中,将密函呈交伏完。伏完阅书后沉吟道:“曹操在朝中势大如天,单靠内宫之力,决难除去,今唯有请皇上出密诏,令东吴孙权、西蜀川刘备二人讨贼。
待曹操出都征讨,则可趁机发难,曹操可一举除之。”
伏完说罢,再写一封回函,交给穆顺。穆顺仍将回书藏于发内,告辞伏完,准备再潜返宫中。
不料曹操的耳目众多,早有人密报曹操,说内侍穆顺,出入伏皇后父伏完府中,曹操接报,亲率武士,在宫门外等候。
穆顺回到皇宫,在宫门外被曹操迎头截祝曹操沉声喝问道:“你要去哪里?”
穆顺心惊,但仍强作镇静,回道:“魏公,皇后有病,命奴才出外延医求治。”
曹操道:“那医者在什么地方?”
穆顺无奈道:“回魏公,医者稍后才进宫。”
曹操冷笑道:“你不是去求医,而是求兵吧。”他喝令武士搜穆顺身上,武士搜遍穆顺身上,并无任何发现。曹操冷冷的说:“既无夹带私藏,让他回宫。”
穆顺暗中松了口气,他慌忙举步入宫,不料刚走了几步,一阵寒风吹至,穆顺头戴的帽竟被吹落地上。曹操喝住穆顺,令武士搜查落帽,并无发现,曹操令将帽交还穆顺。穆顺接过帽子,却由后倒戴头上。
曹操疑心骤起,下令搜穆顺之头。武士在穆顺的头发中,果然搜出一封密函,交给曹操。曹操即时拆视,见信中内容,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将穆顺收押密室,严刑逼供。穆顺倒甚有骨气,拼死不肯招供。
曹操盛怒,令起兵三千,当夜围住伏完府,入内搜查。终搜出伏皇后致伏完的密函。曹操也不再审问,下令将伏完的宗族收入狱中。
第二大,曹操即令人带兵入宫,当着汉献帝的面前,将尚未起床的伏皇后扯住头发,押去见曹操。伏皇后向汉献帝哭道:“皇上难道不能救臣妾一命么?”
汉献帝亦哭道:“我的生命亦不知何时了结埃”武士将伏皇后押去见曹操,伏皇后己知生命难保,她此时披头散发,玉容惨淡,却嘴唇紧抿,不发一语,并无向曹操哀告求免。
曹操却变得十分亢奋,也不考虑后果,当即向伏皇后戟指痛骂道:“我让你等得保帝后之位,你等不知感激,反欲招引外贼,加害于我!我不杀你,你必杀我!留你不得。”曹操说罢,即喝令武土,将伏皇后当场乱棒打死。
曹操仍不解恨,又下令将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宗族二百余人,押去刑场,当众斩杀。再派人入宫逼汉献帝与伏皇后所生的两子服毒自杀。但不知为甚,曹操却下令保留伏皇后所生的两位女儿生命,不但不杀反而下令好好照料。伏皇后所生的两位公主,因此可以保存生命。
曹操杀了伏皇后宗族二百多人,他的性情变得越发亢奋。他将侍中王粲、和洽二人,召进丞相府,密授一番。
王粲、和洽二人奉了曹操的主意,开始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动议,尊奉曹操由魏公晋魏王之位。
曾一度是曹操的心腹谋臣,现任朝廷中书令等同副丞相之位的荀攸,闻曹操欲晋位为王的讯息,深感不安,连忙入丞相府拜会曹操。
荀攸亦精于人相之学,他自从赤壁战后,获悉曹操拜祖墓遇异兆,再加当面审察,对曹操的运命已有判断。他因此深感非要向曹操进言不可。
曹操见荀攸到访,猛地忆起,当年赤壁惨败,荀攸曾劝他回乡拜祖,却于拜祖之时惊闻异兆,令他惶恐不安了数年,心中不由又惊又怒,便没好气的说:“既中书令到来,召入便了。”
荀攸心中惴惴不安,进内堂拜见曹操。曹操没好气的民“中书令到访,有何贵干?”
荀攸见曹操神色恼怒,心想:此事若向他提起,必惹他反感;但事关曹操的运命前程,却又不得不说,无奈硬着头皮道:“下官此来,是与丞相商讨侍中王粲、和洽二人所议之事。”
曹操一听,目中不由凶光一闪,沉声道:“原来乃为王粲等劝我晋魏王位之事而来,中书令对此有何见解?”
荀攸道:“我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曹操微哼一声,道:“为什么万万不可?”
荀攸道:“一来丞相已位至魏公,荣加九锡,人臣之极矣。
今若再晋王位,于朝廷法度不合。”
曹操冷笑道:“嘿,那二来又为甚呢?”
荀攸道:“二来丞相本命中之王者气,已被丞相血煞克化,若勉强逆天运而行,恐大折寿数也!而且……”荀攸忽然一顿,欲言又止,似甚感难言。
曹操道:“嘿!而且什么。”
荀攸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而且丞相当日赤壁归来,往祭祖墓,不是已亲眼耳闻目睹祖宗所示的异兆么?丞相祖灵既预断丞相绝无王者之命,否则必遭天谴。丞相怎可不加提防?再说……”曹操的脸色此时十分阴沉,道:“又再说什么?”
荀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