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曹丕即位后,自感大局已定,对身为遗命大臣,同时又执掌兵权的曹洪、司马懿心生疑惧,不敢加以重用,反而对善于阿谀奉迎的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曹洪、司马懿亦无可奈何。
曹丕心性狭隘,他安葬先父曹操于高陵后,命令他厌恶的于禁守陵。曹丕又故意在高陵的画屋中,刻绘当日于禁被俘,跪地求赦的画像。于禁被俘后囚于荆州南郡,孙权攻陷南郡,为向曹操示好,将于禁释放回魏。曹操当时也并无处罚于禁。于禁见了画屋中的图像,羞愧难禁,积愤成病,不久即死于守陵屋中。
第四章 夺权机谋
稍后,相国华歆又向曹丕进言道:“鄢陵侯虽带兵前来奔丧,但已将兵权交出,只身返回鄢陵,其罪可耍独临淄侯曹植、肃怀侯曹熊二人,竟拒绝前来奔丧,罪犯欺君,不可不惩治。”
曹丕大怒,派出两使者,分赴临淄、萧怀向曹植、曹熊问罪。
萧怀侯曹熊闻讯,他本已体弱多病,自知不久人世,不想被曹丕凌辱,便先行上吊自尽而死。曹丕却又假意伤心,并下令追封曹熊为萧怀王,以王礼下葬。
赴临淄的使者,来到临淄,临淄侯曹植拒不迎接。他的幕僚丁仪更骂使者道:“昔日先王本欲立我主为世子,但被你主使诈占先罢了!如今先王新丧,为什么竟然向同胞骨肉下毒手呢?”
曹丕的使者申斥了几句,曹植大怒,下令武士将他乱棒打出。
使者回报曹丕,曹丕勃然大怒,下令许诸率虎卫军三千人,远赴临淄捉拿曹植。许褚进入临淄,直闯临淄府。守门将阻拦,许褚话也不说,拔剑斩了,进入内堂,只曹植和丁仪等幕僚借酒消愁,全部醉倒堂上。许褚将众人绑了,送返邺郡,交曹丕发落。
曹丕想也不想,立刻下令将丁仪等一班幕僚,尽皆斩杀,一人不留。但留下曹植,尚未处置。
曹丕的生母卞氏闻讯,急召曹丕入见。卞氏哭责道:“熊儿已自尽,植儿自恃才学,纵酒狂放,若有冒犯之处,望令骨肉之情,留他生命,则我至九泉亦瞑目了。”
曹丕承继王位,得自卞氏的慈旨,他也不敢仵逆卞氏之意,无奈道:“儿亦深爱三弟之才,怎忍杀他?但三弟恃才放纵,目无兄王,我不得不加警诫埃”曹丕退出内殿,出到偏殿,派人召曹植入见。华歆见状,问曹丕道:“刚才王太后劝大王莫杀子建么?”
曹丕无奈点头道:“王太后正有此意。”
华歆道:“曹子建智才双全,恐非安份之辈,今日不除,必为后患。”
曹丕为难的说:“先王新丧,母命难违。”
华歆道:“传闻曹子建出口成章,恃才傲世。大王可召他进殿,即场考试。他若真有才学,可不杀而贬之;若无才学,则趁机杀之,以绝后患。”
曹丕道:“相国此计甚妙。”
于是,曹丕集召华歆、贾诩等心腹大臣,召曹植入偏殿。
曹植进来,眼见情势不对,慌忙伏地请罪。
曹丕道:“我与你虽为兄弟骨肉,但义属君臣,你怎恃才傲物,轻慢王法?先王在日,你常以文章炫耀于先王。我疑你乃请人提刀代笔,非真材实学,我今限你于七步吟诗一首,若能,则免你一死;若不能必治你欺君之罪,决无宽恕!
你可心服、”曹植一听,竟毫不畏惧,应声道:“罪臣若不能吟,死而无怨。愿赐题目。”
曹丕微一思忖,忽见殿上悬挂一幅水墨画,画有两牛相斗于土墙下,一牛不敌,坠井而亡。曹丕心中一动,便指画沉声道:“你即以此画为题目,但不可出现‘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等字句。”
曹植行了七步,即朗声念出一诗,展示出了两牛相斗、一牛坠井死之意,但诗中果然不含这些字句。
曹丕无话可说,华歆亦默然不语,曹丕心有不甘,又向曹植道:“七步成章,我嫌太慢了,你若能一步成诗,我才信你有真才实学。”
曹植知曹丕欲寻借口杀他,他根本无法回避,只好道:“请出题。”
曹丕一时感触,便冲口而出道:“我与你乃兄弟,你便以兄弟为题,说你心声,但亦不许用上兄弟二字。”
曹植毫不犹豫,立刻应声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尚未及有所反应,王太后卞氏已从后奔出,斥曹丕道:“王儿为什么如此相逼兄弟骨肉?”
曹丕不敢逆母,慌忙离座,向卞氏道:“母亲息怒,实因国法不可废呀。”
曹丕说罢,即下旨降曹植为安乡侯,暗示他须安份守己,终老于乡。
曹植拜谢曹丕不杀之恩,黯然离开邺郡,赴乡中隐居去了。曹植日后尚有一番奇缘际会,将于三国天机风云的另一个故事中出现,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司马懿、曹洪等曹操心腹大臣,自曹丕继位后,一直未得任何封官,曹洪自恃是曹氏一脉,料曹丕不敢对他轻下毒手,而且他年已老迈,亦再无心争雄斗胜,于是沉迷酒色,不问政事,安心享乐晚年去了。
但司马懿却正当盛年,风华正茂,他素怀大志,怎甘心被如此冷落?但此时曹丕大局已定,他又无可奈何。司马懿为挽回他在曹丕心中的地位,忽心生一计,他经过详思细虑,便决然的入宫求见曹丕来了。
曹丕正在宫中,玩赏曹操留下的奇珍异宝,忽报司马懿求见,曹丕心中不由一怔,暗道:司马懿这位遗命大臣,既已扶立我为魏王,自当如我叔父一般,韬光养晦,好好享乐便是,还来见我作甚?
他本欲拒见,但一想司马懿是父亲选定的遗命大臣,又是自己的太子少傅,自己得继王位,司马懿亦居功不少;而且司马懿处事谨慎,一时间又难寻将他贬走的借口。于是无奈只好下令,请司马懿于偏殿相见。
司马懿进殿,欲行跪拜的晋见之礼,曹丕却含笑道:“仲达不必多礼,此乃偏殿相见,并非正朝,可坐下叙话也。”司马懿毕恭毕敬的谢过曹丕礼遇之恩。
待司马懿坐下,曹丕便立刻道:“少傅有何事儿见孤?”
司马懿见曹丕仍然以少傅相称,知曹丕仍不敢对他大过轻慢,心中不禁一阵的欣喜,但脸上却依然一派严谨。他小心翼翼说道:“殿下今日贵为魏王,可知殿下的贵气,源于何处吗?”
曹丕心中狐疑,暗道:你这般问我,莫非是邀功,求我封赏吗?哼,金银美女可大批封赏,但权力却决不能让你与孤分担……曹丕心中转念,便不动声息的说:“先王乃我生父。
我的贵气,自然得自先王也!少傅何以有此一问?”曹丕以为,他抢先抬出曹操的威名,便必可将司马懿镇住了。
不料司马懿却微微一笑,道:“殿下,此其一也。尚有玄秘之事,恐殿下未悉,特来相告。”
曹丕的兴趣被司马懿猛地勾出来了,他不由急道:“仲达!我与你有师生之疽,不必拘谨,有什么玄秘之事?快告孤知。”
司马懿见曹丕已被逗得心痒难熬,才神秘的笑笑道:“殿下,知否当年先王赤壁战后,形势危急,但却能迅速转危为安,稳定大局的缘故?”
曹丕道:“其时我尚年幼,不知其详,但知父王当年曾返乡谯县一行而已。”
司马懿微笑道:“不错,当年先王的确是返乡谯县之地。
但先王返乡,却另有深意,乃不惜千里奔波,上山祭先祖。”
曹丕奇道:“我的祖父曹嵩,葬于徐州,为甚父王却去谯县拜祭?”
司马懿道:“殿下有所不知,先王的生父虽为曹嵩,但曹嵩其实姓夏侯,乃谯县人夏侯海之子也,殿下祖父曹嵩,因拜入曹腾家中为义子改姓曹,殿下的一族,才以曹为姓也。
但殿下的亲先祖,却是谯县人夏侯海。先王虽贵为魏王,仍不忘自己的家族血脉,因此仍视谯县为其故乡。”
曹丕并不明白,司马懿提及他家世的用意,心中便有点不悦,沉声道:“这又如何?少傅入宫,不是尽议我的家世吧?”
司马懿见曹丕神色有点不悦,忙道:“殿下,臣之所以提及殿下的家世,因此事与一宗奇特奥秘有关也。当年先王返谯县拜祭的,正是殿下的亲生先祖夏侯海,他的墓地位于谯县的盘龙山,而虎卫将军许褚,当日便不但同行,且亲眼目睹盘龙山有异事发生……”曹丕终生未历风浪,因此十分迷信运命之说,他一听便大感兴趣道:“是什么异事?仲达快告知孤。”
司马懿此时也不敢再卖弄神秘,简略的说:“当日许诸所见,殿下的盘龙山先祖墓前,忽然升起一团烟云,烟云渐聚成形,原来是一尾十分矫健的青龙,在先王头顶回旋飞舞……
先王似十分崇拜,当即向青龙跪了下来,殷殷叩拜。后来他下山返许都后,立刻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很快便将浮荡的军心稳定了……殿下以为,这是否十分奇特?”
曹丕兴致勃勃,急道:“的确十分奇特,但到底先王遇见的是什么?竟可令他一洗郁气,精神抖振?”
司马懿微笑道:“谯县盘龙山之行,不但令先王精神抖振,很快稳定军心,且令他雄才大略,百倍精进,令天下臣服,一跃而贵为王者之身……听说,此乃风水地脉的宏力,不但可令乞丐成巨富,甚至可令草野变帝玉呢!先王得祖宗龙脉地力的福荫,因此可一举扫平一半天下,贵为王者身也。”
曹丕一听,眼神不由闪亮,他欣喜的说:“原来我先祖得葬此龙脉宝地,福荫先王打下半壁江山……而孤乃先王的嫡传血脉,先祖的龙脉地方,必对孤亦有所福荫吧……若然如此,我倒要亲身前去谯县拜祭一番。”
司马懿欣然点头道:“臣所以前来见殿下,正是因此缘故。臣近日又闻石邑县有凤凰来仪,临淄县有麒麟现身,邺郡更见黄龙垂尾于郊外,种种均是大吉祥之兆,当主殿下一统山河,晋登天子之位。”
曹丕生性虚荣心极重,他一听不由眉飞色舞,大喜道:“当真如此吗?孤若贵为天子,少傅你便即孤之开国功臣啊……但未知天下是否真的已归心于孤呢?”
司马懿他此行的目的已达,便欣然微笑道:“当年汉高祖刘邦登基返沛国谯郡,先王晋位为王之际,亦还谯郡祭祖,殿下何不返谯县一行,拜祭先祖,以观是否可登基称帝之异兆呢?”
曹丕大喜道:“少傅所议,甚合我心,孤即传旨,明日一早,便率军南巡,以示王威,顺道返谯郡祭祖,以观天意!少傅请随孤一行。”
司马懿心中欣然一笑,忙肃然说道:“臣司马懿遵魏王令旨!”
曹丕见司马懿言行恭谨,并无半点以遗命大臣自居的傲慢,更处处为他曹氏家族的尊荣着想,对他的戒心不由大减,欣喜的说道:“仲达为孤苦心孤旨,是我的忠臣也。”司马懿亦见好即收,不再多言,向曹丕先行告退,准备第二天陪曹丕返谯郡之行。
第二天中午时分,曹丕即由虎卫将军许褚,率禁卫军十万,由司马懿陪同,从邺郡向谯县进发,一路上浩浩荡荡,其气派之威,犹如天子出巡天下。唯一不同的是,曹丕的车驾中,尚只能打着“魏王”的旗号,因此与天子出巡,尚有一缄之差。
曹丕的车驾大军,进入谯县,却迳直先驶谯县盘龙山。
许褚曾护送曹操上盘龙山,因此对地形地物十分熟悉。他率领五万前锋先行抵达山下,下令兵将分四面将盘龙山包围,任何人等皆严禁接近。然后又护送曹丕上山。
曹丕虽然年轻,但许褚见他上山之时,体力精神,竞比不上当日赤壁战后的曹操,不由暗地皱眉。但他身为护送的护卫将军,只好提起精神,小心翼翼,扶持曹丕上山。司马懿内力甚佳,上山时根本不必扶持,反而不时扶助曹丕一把。
曹丕累得气喘吁吁,手足发软,几乎一跤摔倒。他不由向司马懿叹息道:“孤先祖,千不葬万不葬,怎的偏选中此险峻山峰而葬……幸亏先父王葬于高陵,四野平川,十分易去,否则每年一度拜祭,便累也将孤累死了。”
司马懿无奈慰道:“祭祖不嫌艰辛,方显孝心,望殿下不可畏苦。”
许褚心中暗道:当日先王上山时,健步如飞,连我亦自愧不如。但新主怎地如此不济?当真一代不如一代也。……他心中转念,却决计不敢流露出来。
上得山巅,几经辛苦,曹丕终于抵达当日曹操上山拜祭的祖墓前。但见一座古朴的土墓耸立于盘龙巅东面,夕阳之下,四周如染血,一派诡秘迷离。
司马懿陪同曹丕,走上前去。只墓碑上果然刻有“夏侯公海”四个字样。
许褚依前次曹操祭祖的规矩,令护卫军四面散开,在四周严密戒备。
车驾中早装有大批致祭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