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汉献帝一听,天真的说:“魏王既然谦辞,禅让之事又缓行了吧?”
华歆嘿嘿笑道:“大禹尚三让而受,陛下怎可一禅便了之也?且别求大贤之说,陛下从何处寻出第二位魏王呢?”
汉献帝无奈,又令人再书一封禅诏,送到邺郡。曹丕又谦辞了一次,并向汉献帝传话道:“若陛下出自真诚,为甚不差帝室之人,捧诏而来呢?”
汉献帝为保存生命,只好令曹后所生的两位公主,亲赴邺郡,送上禅诏。
这一次,曹丕便欣然领受了。他不但领受禅诏,还将两位帝女,留在魏王宫,即日便纳为妃嫔。
司马懿又指使华歆,逼汉献帝效法古人,建筑受禅台,召曹丕入许昌,汉献帝亲自捧玉玺、印缓,呈奉曹丕。曹丕欣然而受,登上帝位。
太慰贾诩,即率文武百官,朝拜于台下,即改年号为黄初,其意即帝皇之初,国号大魏,曹丕称为魏帝。曹丕又下旨,尊先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华歆又奏道:“请陛下降旨发落刘氏。”
曹丕于是下发,封刘协为山阳公,贬去山阳,即日起行。
华歆按剑向刘协厉声道:“一立一废,古之法度!皇上仁慈,不加责处,封你为山阳公,速去!未经宣召,不得入朝。”
汉献帝和曹皇后跪下拜思,相扶上马,黯然而去,台下围观的百姓,有叹息,有暗流泪,不一而足。
曹丕却得意洋洋,向群臣道:“朕今日才知舜帝禅位禹之盛举埃”群臣齐声颂道:“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华歆率百官请曹丕拜祭天地。曹丕在受禅台上,正欲下拜,忽地台前卷起一阵怪风,登时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台上的香烛亦一齐熄灭。
曹丕心胆俱裂,昏倒台上。百官急救,好一会才苏醒过来,再无法拜祭天地。内侍将曹丕扶入宫中,曹丕数日未能临朝。
到第五天,曹丕才登上龙座,正式临朝。他下令一改旧制,将相国改为司徒,大夫改为司空。朝中文武百官,但有份参与逼汉献帝禅位之人,一律官升封赏。司马懿因献计禅位之功,极受曹丕信任,封他为甫书,以协助皇帝执掌政务,其地位比丞相更显要,更进而封为抚军将军,代表皇帝监督三军。因此,朝政和兵权,均已有部分掌握在司马懿的手中了。
因此,如果说汉献帝禅汉于魏,身为魏王的曹丕是得益者,他所得到的,实际只是一个虚衔,他实际上早就已拥有汉廷的一切了。相反因此一来,曹丕必惹起天下群雄的警戒心,成了众矢之的,犹如被放置于火坑上面。但此举却令司马懿一洗颓势,重获曹丕的信任,魏国的军政大权,已稳握在他的手中了。而这一切,亦奠定了司马懿谋略的坚实基矗不过,司马懿此际的深谋远虑,天下人根本无法窥悉。
就连身为天机门传人的诸葛亮,亦仅能略知一二,因为,诸葛孔明毕竟只是三分天机的导演人,而并非一统天机的主角人物。
当汉献帝被逼禅汉于魏,曹丕登基称帝的讯息,传入蜀川成都时,在丞相府中的孔明,闻讯不由猛吃一惊。他正沉吟思忖之际,他的师妹雕雪已快步而出,迳直走入孔明的书房,急道:“孔明师哥,曹丕登基称帝的消息,你听闻了么?”
孔明沉吟道:“我亦正思忖此事……当中甚感怪异?亦。
令人迷惑。”
雕雪一听,不由诡秘笑道:“师哥身为天机隐侠的首徒,其能已是沿天彻地,亦会受困惑于此事上么?师哥到底所疑何事呢?”
孔明道:“大地乾坤演行轨迹,阴极为阳,盛极而衰。天机之势,亦必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下天下三分之势已确然鼎立,因此我已料这一统天机亦必开始演行矣。
师父当年亦为此而苦苦探索,可惜一直并无结果,到底这一统天机的天命所在归于何主……”
曹丕奇道:“这与曹丕称帝似乎并无相干啊?”孔明道:“表面如此,其实不然。曹丕既然登基称帝,帝者皇也,显然他必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我正感迷惑,这一统天机的大势,是否是由曹丕导行?而一统天命,是否真的归于曹氏呢?……”孔明说时,书房外面,又走进二人,正是尚留在孔明府上的诸葛慧和萧侯仪。
诸葛慧身子未站稳,便惊奇的叫道:“二哥碍…当真奇怪极了!目下之势,怎的与我所知如此不符呢?”
萧侯仪却向孔明俯身道:“小弟拜见诸葛大哥……”然后便默然不语。
孔明微微一笑,亦无说话。雕雪见状,不由又奇又嗔,道:“你等怎的了?为甚犹如见了妖魔鬼怪似的?满腹惊疑,犹如变作活哑巴了。”
孔明觉诸葛慧话中极有深意,他向她点点头,道:“四妹,你似有所察,在座均天机势格中人,你但说无妨。”
诸葛慧想了想,便神秘的笑了笑,然后将她当日与萧侯仪一道,陷入长江入川之畔白帝城地穴,她自己的所见所闻,简略的说了,然后又迷惑的说:“当日所见,分明是先皇刘邦的墓碑和元神,他向我揭示了他刘氏一脉的一幅可怕图景……其中判断刘氏的汉室,必于汉献帝手中毁断……但刘氏血脉,又必于百年之后,重夺被占的江山……刘邦的元神更断言此刘氏血脉,必定出在蜀川,而且与白帝城地脉有莫大渊源……”此时在座几人,不但孔明、雕雪深感奇特,就连当时同陷白帝城地穴的萧侯仪,亦是第一次听闻,他心中不由暗道:师妹原来在地穴中尚有这等诡秘遭遇……但这等遭遇,对师妹来说,到底意味什么?是吉是凶呢?
雕雪却猛地忆起一事,忙追问诸葛慧道:“慧妹!你说曾听那刘邦元神判断,汉室一脉,必于汉献帝这一代毁断,这点或许已被曹丕以魏代汉证实……但又听说百年之后,刘氏一脉后人,必又重夺被占的江山,而且必出于蜀川,君子岂非说蜀国刘邦的江山,亦必被毁断,落入他姓之手,然后才由蜀国刘姓之后,再重夺失去的江山吗?”
诸葛慧见雕雪神色焦急,不由笑道:“雕雪姐姐,那是百年后的事了,你理会它干什么?”
雕雪道:“不然!你二哥目下正为保住蜀国的刘姓血脉而竭尽心血,但若天命所注,蜀国刘姓江山必定先毁后建,那孔明师哥所做的一切,岂非犹如水中捞月,到头一切徒劳一场空么?既然如此,孔明师哥还为其辛苦卖力干什么。”
诸葛慧此时也不想隐瞒,但然说道:“雕雪姐姐所忧所虑,不幸的确如此……我当日在地穴中,刘邦元神曾断然的说,他在蜀川的子孙血脉,虽遇上了一位天机传人匡扶,欲振兴汉室江山,可惜,天机大势已不可逆转,所作的一切努力,均徒劳无功。刘邦的元神更清楚的叹道:天命如此,我夫复何言……二哥所做的一切,只怕自费一番心血啦。”
雕雪不由顿足叹道:“师哥啊!既然身为汉室的开国老祖宗亦如此判断,倒不如就于此时急流勇退,免有逆天机,徒招奇祸。”
孔明此时仰天长叹一声,说道:“我岂会不知三分天机确立之时,便是一统天机启动之日?然而我已身置此天机大势漩涡之中,又怎能脱身而退!我若如此,不但同样有违三分天机大势,而且若是中途放弃,有始无终,过早断送汉室的唯一血脉,我岂非成了汉室的千古罪人,受万世唾骂么……我此乃明知不可为,而须为之罢了,望世人谅我。”
孔明慨然而叹,神色肃穆,雕雪、诸葛慧、萧侯仪三人均一阵肃然,被孔明这种义之所在,明知不可为而勇为之的无畏无私气度感染了,因此谁也没有说话。
孔明一顿,却又微笑道:“况且天机大势十分玄妙深奥,其中变数甚多,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参透。例如据我所察,日后这位一统天机的天命人物,似乎是司马氏一脉,但为甚此时曹氏一脉却忽然称帝?而且极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和实力呢……再者据四妹所遇所闻,百年之后,再度恢复汉室的,又是刘姓之人……这其中不正是充满玄奥、莫测高深吗……”
孔明心潮聚涌,不觉交他心中的疑惑,在雕雪等三人面前流露了。
雕雪一听,便吃了一惊,她深悉孔明的心性,他但有疑惑,便非要亲自探索明白不可……她因此忙道:“孔明师哥!
目下荆州已失,关将军遇害,孙、曹均对蜀国虎视眈眈,形势十分凶险,你不是又打算如前次一般,犯险潜入魏国探查吧?”
雕雪情急之下,搬出保卫蜀国的重任来劝阻孔明冒险。
孔明却决然说道:“不知天机,不明大势,怎又克敌制胜?
怎能守土保国呢……且主公的本命,已届逆变之期,我须及早伏布日后玄机,不得不赴魏境一行……”萧侯仪一听,不由吃了一惊,他自与关羽在临逝前结拜,他便视刘备有如义兄,自然关切刘备的安危。而且关羽又将自己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未竟之志,付托于他,他此时已决计不能置身事外了。萧侯仪问孔明道:“诸葛大哥……刘皇叔有甚凶危之兆呢?”
孔明心中微叹口气,暗道:刘备的运命,已经神相管辂之判断,在两年之内,必生逆变……这又岂容怀疑?但此点却又绝对不可事先泄漏,因恐影响蜀国的稳定。孔明无奈,只好含糊的笑笑道:“此非有关主公的本命,本命难违,不可改变……我只能及早布伏玄机,以顺应日后的大势,天机……”萧侯仪深知孔明处事极为稳重,他判断而为的,便非为不可,因此也不再问,决然说道:“诸葛大哥!小弟愿随你赴中原一行。”
孔明尚未置可否,雕雪已大惊道:“萧兄弟,孔明师哥身系蜀国的安危,你怎的不加劝阻,反而大加鼓励他去涉险?”
诸葛慧却笑道:“放心吧,雕雪姐姐,有侯仪师哥随行,二哥必可保平安也。”
雕雪道:“目下蜀国形势危急,赵子龙势须留守蜀川,不能随行护保,我如何放心得下?”
诸葛慧格格一笑,欣然说道:“雕雪姐姐,依我之见,侯仪师哥目下的功力,已足可与子龙大哥并驾齐驱了!有他随行,二哥必可保平安无恙。”
孔明微笑接口道:“师妹,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法,已授于萧兄弟,他再以猴拳九式加以融合,当世之中,能与子龙弟相较的,亦只有萧兄弟。”
雕雪深知孔明的武功,与他的天机谋略一样,均已达深不可测的境界,就凭他的那套羽扇神功便足以傲视天下。若他如此赞许萧侯仪,那萧侯仪的功力,便决计不在赵子龙之下了……她不由稍感安心。
当下四人商定,由萧侯仪和诸葛慧送孔明入中原,雕雪则留守成都丞相府。诸葛慧因为身负鸟语神通,而且又有五彩云雀协助千里传送讯息,是最佳的“快马”传令兵,因此雕雪答应由她随行,她自己留守成都,随时准备会同赵子龙前去接应。
孔明也似乎另有深远用意,竟一口答应让诸葛慧随他入中原一行,连萧侯仪也稍感奇怪。不过,很快他便明白孔明的深谋远虑了。
孔明此行,因时势紧急,因此也不敢耗时太久。他和萧侯仪、诸葛慧,轻装便服,打扮成商贩,专拣荒僻的山间小道,施展轻力,仅两日两夜时间,便直接闯上郑郡的盘龙山了。
盘龙山上,便是曹氏先祖坟。但曹氏始终不以此墓为本宗祖坟,因此从未加以修建,也无派兵把守。在曹操心中,只有先父曹嵩在徐州的墓地,才是他曹氏的祖坟。而在曹丕心中,自然以郑郡西面的曹操墓地——高陵,为正式祖坟。
登上盘龙山巅,抵曹氏的先祖坟前,萧侯仪开始醒悟,孔明此行的目的了。
但见在盘龙山顶的东面,一座土坟,墓碑上刻曹氏先祖夏侯海的名字。坟周尚残留曹丕不久前拜祭的香烛等残迹。
诸葛慧聪明绝顶,她仔细一看墓周的残迹,便忽然冷笑一声道:“哼哼!曹丕必定是先上此墓拜祭,然后才正式逼汉献帝禅位于他曹魏……曹丕既有以魏代汉,一统天下的雄心,为甚须借助此等神异之力呢?莫非曹氏的先祖墓,当真有那一统天下、皇者龙气吗?”
萧侯仪亦极感关注,忙问孔明道:“诸葛大哥!是否如此呢?”
孔明沉吟不语,却忽然问诸葛慧道:“四妹,你怎地判断,曹丕先拜祭此墓,然后才逼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呢?”
诸葛慧得意的笑道:“这很简单,二哥。此墓四周的香烛残迹尚存,连纸物亦毫无雨水沾湿的痕迹,我知两个月前,中原曾有一场大风雨,因此曹丕必在这两个月内拜祭此墓。
而香烛的颜色已然稍变,可知必在四十天前拜祭了。同时曹丕的篡汉称帝,又发生于半个月前。那岂非曹丕先上此墓拜祭,才敢公然篡汉称帝么?”
孔明一听,不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