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后主刘禅一听,即惶然道:“相父啊,东有孙权,北有曹丕,均虎狼之辈,向我虎视眈眈,相父远去千里,教我如何面对?”
孔明道:“主上放心,东吴与我国新盟,料无攻蜀之心,且我已留严颜在白帝城镇守,足可抵陆逊也。曹丕新败于江东,锐气已丧,短期内必无法出兵,我又调派马超替赵子龙把守阳平关,曹丕也不足忧。臣此番平南,乃为北伐中原作准备,以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情。”
刘禅在孔明面前如对父亲刘备,他也并无什么主意,见孔明坚决要统军亲证,便无奈的说:“朕年幼无知,但凭相父裁决便是。但请相父早去早回,免朕挂念。”
孔明正欲向刘禅谢恩拜辞,却见谏议大夫王连出班奏道:“不可!不可!丞相去不得也!”孔明微笑道:“王大夫,为甚去不得?”
王连焦虑的说:“南蛮乃不毛之地,瘴疫流行之乡,丞相乃朝廷栋梁,怎可犯险亲征?
万一有甚闪失,蜀国危矣!谅甫蛮孟获等区区毛贼,派一大将征伐足也。”
孔明却断然说道:“南方之地,土民尚未教化,不宜力压,而应以攻心为佳,且南方乃蜀川后营,后营不稳,即蜀川不固,乃蜀国心腹之患也,因此我不得不去,岂能转遣他人?王大夫不必忧虑,我一切自会妥善处措也。”
王连见孔明为巩固蜀国后方,不惜犯险,率军亲征,心中又敬又佩,但仍担心道:
“虽然如此,但请丞相千万保重,切勿因小失大也。”
孔明亦知王连是出自一番好意,便含笑点头道:“放心!
放心!我自知重任在身,亦知本命,怎会置大局而不顾呢?
我此去多则半年,少则三月,必凯旋而归。”
孔明返回丞相府,即升立帅座,自登帅位,召集文武百官听令。
孔明第一个选用的,是吏部尚书蒋琬,任蒋琬为帅府参军。将琬原来是荆州刘表的一位写文书的小吏,入川之后,任一县官。孔明知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十分欣赏,认为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材”,即破格提升他为吏部尚书,成为朝中位居掌众官吏的要职大臣。孔明此行南征,又特意任蒋琬为帅府参军,日夜留在他身边,以便他熟悉军事战略,显然,孔明此时已有选定治国文臣接班人的深意了。
孔明又任赵子龙、魏延为统军大将,总督各路兵马。以王平、张翼两人为副将,协同赵、魏领军。而诸葛慧则已女扮男装,以帅府侍卫的身份,留在孔明的身边护卫。
此时,堂上的萧侯仪,眼见孔明已委派各将,即没他的份儿,不禁大急,他忍不住一步跨前,高声道:“丞相!各人皆已身负重任,怎独缺了我萧侯仪呢!难道我只能当帅营的一名侍卫吗?”
孔明微笑道:“萧兄弟一直不肯从军,因此亦无军职,我不敢委以重任。”
萧侯仪慨然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小弟自与关将军临危之际结为兄弟,为继承义兄的遗志,不能不参与复兴汉室的大业,而丞相平南乃为北伐中原、复兴汉室作准备,我又怎可置身事外呢?”
孔明微笑不语。赵子龙素来甚喜萧侯仪,又知他因天赐奇缘,在白帝城的地穴之中悟创了猴拳九式,其后,更获关羽传授他青龙偃月刀法,甚至将青龙偃月刀授予他,对他更为欣赏。
赵子龙向孔明含笑道:“丞相,萧兄弟的武艺材干,均足以胜任征南之战。”
孔明欣然一笑,目注萧侯仪,道:“萧兄弟,你愿意任何军职?”
萧侯仪深知孔明任人唯贤,决不以亲疏远近为依据,更不以个人恩怨为标准。他想了想,便慨然说道:“丞相,征南之战,尚缺一位前部先锋,若丞相认可,我愿以代先锋之职,参与征南之战。”
孔明又含笑道:“萧兄弟,先锋之职,乃一军之锋箭,十分关键,为甚自称代先锋呢。”
萧侯仪肃然说道:“小弟初次正式从军,不应僭越先锋之位,因此愿以代先锋之职,献先锋之力。”
孔明十分欣喜,他本来便有培养萧侯仪继承他的战阵兵略的深意,正好利用征南的实战机会,让萧侯仪艰苦磨练。
他此时再无犹豫,决然说道:“好极了!既萧兄弟有此大志,足可胜任前部先锋一职!
但军有军现,不可违逆,我便任你为前部代先锋领军出征吧。”
萧侯仪肃然道:“是!未将尊命。”
孔明当即又下令道:“萧将军,我即授你先锋印,速去换上战袍盔甲,赴校场侯令。”
萧侯仪一声“遵命”,疾奔而出。孔明亦与赵子龙等大将,移驾往点兵校常不一会,孔明已手执帅旗,登上点兵校场帅座,他身后伫立女扮男装的诸葛慧等数十名相府亲兵。
校场上,赵子龙、魏征、王平、张翼等大将,全副盔甲戎装,统领十万大军,肃立待命。
就在此时,一员战将已风驰电掣而至。只见他坐骑赤兔千里马,全副银袍盔甲,手执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龙偃月刀,目中神光的的,十分威武,严然是一代虎将关云长再度降临人世。
这员战将骤驰而至,在点将台前滚鞍下马,向台上的孔明俯身参拜道:“未将萧侯仪,恭领丞相令旨。”
孔明身后的诸葛慧,不由芳心欣喜,暗道:我这侯仪师哥,终于从一位顽皮的猴儿,一跃而成为一代虎将了!有他助力,二哥的胜算必又增添几分矣!
孔明肃然的微点头,道:“萧将军!速归先锋队列,听我令旨。”
萧侯仪此时军职在身,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奔入在校场上肃立待命的先锋阵列。
孔明见三军齐备,便一跃而起,挺立点将台上,向三军兵将公开宣示此战的目的及意义,以激励士气,在孔明简单扼要的阐释下,三军将士,很快便领会了孔明的作战意图。
原来蜀国治下的南方四郡,包括越隽、益州、永昌、洋柯,地跨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北部一带地域,是西南夷族为主,杂少数汉人聚居之地,夷陵战之后,南益州郡的地方大军阀雍阎,越隽郡的高定,洋柯郡的朱褒,永昌郡的孟获等人,欺蜀国危机四伏,先后出兵叛乱,攻打蜀州的边关,上述四郡,均位处蜀国的后园,后园不稳,蜀川摇撼。因此要稳定蜀川,征南之战势所必行。
孔明道:“诸位已明大势,南人未加教化,未悉大汉天威,因此我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望诸位体察我意,不可妄杀,能降则准其降,能放则放,以服南人之心,令其永不复反。”
孔明开诚布公,将他的战略意图、用兵之法,一一向三军将士阐明,极大地激励了三军的士气。三军将士均轰然响应道:“我等谨遵丞相令旨。”
孔明微一点头,又决然说道:“我已令镇守枣道(四川宜宾)的大将马忠,向东南进击洋柯郡的朱褒;令镇守永平的大将李恢,向益州的雍阎发动进击;以牵制叛军的两翼,然后我军主力,出成都南进,插入卑水北岸,渡江击越隽郡的高定、再击叛军主力雍阉、孟获,然后三军会合于益州郡,一举平定南夷之乱。”
孔明十分信任他的三军将士,将他的作战方略,公开阐述,三军将士因而信心大增,士气备添,轰然誓应,愿为国争先效力。
孔明也毫不犹豫,下令三军即日出发,开始著名的征南之战。
征南之战,孔明以兵分三路,两翼进击,牵制南夷叛军的主力,然后集中主力,作中线突破的战略,运用得十分巧妙,因而亦十分成功。
不到十日,孔明统率的蜀军主力,便抵达沪水(即金沙江)北岸后,即经安上(四川屏山县),沿江西上,向集结于旄中(四川汉源县)、卑水(四川昭觉县境内)等地,筑堡垒防守的高定叛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
高定的南夷军猝不及防,蜀军已天降神兵,根本无力抵抗,不到三日三夜,以萧侯仪为前部先锋的蜀军,便攻陷高定盘踞的越隽郡城,高定本人亦在混战中被杀。
此时,高定的部下,力争夺南夷叛军的地盘,杀死叛军主帅雍阎,但在南夷百姓中享有甚高威望的孟获,却以副帅的身份,接掌南夷叛军的兵权,率叛军在沪水以南继续抗击蜀军。
另一方面,东路的马忠军,己击败洋柯郡的朱褒叛军,收复了洋柯郡。
南路的李恢军,进至云南昆明时,由于兵力薄弱,被南夷叛军以当地的夷族部落,四面包围,进退不得。虽然如此,但也因而牵制了部分南夷叛军的兵力,因此,接任南夷叛军主帅的南蛮王孟获,能够调动的兵力因此而削弱,无力与蜀军的主力对抗。
半个月后,孔明为彻底平定南夷的叛乱,率军从越隽郡以南,渡过波涛汹涌的沪水,进入人烟稀少,视为瘴疫之地的南中山区。
南蛮王孟获,率南蛮七十二洞洞主,统近十万兵力,迎战蜀军,蛮兵作战均十分英勇顽强,可惜南蛮军不晓兵略阵法,被孔明连施妙计,五度击败南蛮军,南蛮王盂获,亦被蜀军擒捉五次,均被孔明以礼相待,放他回去,整顿兵马、再战蜀军。
孟获被第五次放回,他盘踞的南夷之地,已被蜀军攻占大部,他无奈只好退到一个叫“银坑”的老巢部落,搜集各路夷兵,准备再与蜀军死战。
银坑是孟获的老巢,亦是南蛮王的王宫所在。山中筑有宫殿楼台,多为竹木结构,虽然比不上中原宫殿的华丽,但在南夷之地,银坑宫却已是首届一指的建筑物。山上又盛产白银,族人在山中挖石,以火焚炼,可获甚为珍贵的银。这是南夷之地,与中原汉族交易的最珍贵物品。
银坑宫三面环江,分别是沪水、卑水、若水,三江汇聚,一面通向山地,地理形势十分险要。而且这是盂获可以踞守的最后阵地,他已退无可退了。
孟获在银坑宫中,召集最亲的族人商议,孟获叹道:“我五番受蜀兵折辱,必誓死以报!你等有何高见?”
在场的均是孟获至亲的族人,有人一听,立刻道:“大王,我向你引介一人,必可生擒蜀军诸葛孔明。”
孟获一看,原来是妻弟牛洞主,他问牛洞主道:“牛弟所说何人?”
牛洞主道:“此人乃木鹿洞主,他精通法术,能驱虎豹,身藏青蛇恶蝎,触之即死,无人可以抵敌!若得此人相助,必可击败蜀兵。”
盂获一听,大喜道:“既有如此高人,我当亲往求他相助!
便银坑宫地势险要,你与朵思洞主,须小心防备蜀兵。”
当下朵思洞主和牛洞主答应坚守银坑宫。盂获即与其妻祝融夫人一道,率数千蛮兵,前去求请木鹿洞主相助。
此时,孔明的大军,已逼进到银坑宫城的十里。孔明见银坑宫城三面环江,一面通向山地。便令赵子龙、魏延两将,同率一队精兵,先行从陆路作试探性的进攻。
赵子龙、魏延率精兵驰近城下,城上蛮兵弩箭如雨,一发十枝,箭上有毒,中箭者必死,赵子龙不想士兵无谓牺牲,便率军回营,将银坑城陆路一面,守卫十分严密的敌情,呈报孔明。
孔明接报,即骑上战马,由赵子龙、诸葛慧护卫,亲赴银坑城郊高地,观察地形。
回到军营,孔明即下令道:“三军后退十五里。”赵子龙、魏延等大将,领令各率大军后退到城外十五里之地,扎下营寨,按兵不动。
银坑城上,蛮兵见蜀军慌慌张张后退,均大笑相庆,以为蜀军必因畏惧毒弩箭的厉害,不敢逼近了。因此安心下来,夜间亦不作防备。
一连五日五夜过去,蜀军果然按兵不动,毫无动静。
到第六日黄昏时分,山地四野,忽然刮起阵阵劲风,呼啸作响,掩盖了兵马行走的声音。
孔明忽然升帐,向三军下令:“军中每人速备衣物一块,丁方三尺,限一更时分备妥,缺者立斩。”
三军将士,均不知孔明的用意,但深知他用兵鬼神莫测,又以军令传下,不敢有违,迅速准备丁方三尺的衣物,十多万蜀军,均每人一幅,谁也不敢怠慢。
到一更时分,孔明又传令道:“三军将士,以丁方三尺衣物包土,每人一包,缺者军法治罪。”
三军将士中,有跟随孔明多年的老将、老兵,开始醒悟,孔明必定又在用计破敌,于是立刻带头以衣包土,十多万蜀军,每人一包,甚为热闹。但夜风甚劲,一切声音均被啸啸风声掩盖了。
到二更时分,孔明突然下令:“三军将士,依前锋、中军、后军次序,将所包之土,带到银坑城下,由低向上摆放。摆得越高者有赏。”
于是十多万蜀军,将所携土包,争先恐后,奔到银坑城下,由低往高,摆放土包。因越高者有赏,因此人人争着往高处摆放。不到一个时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