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支爪宛然,其色赤红,犹如一条赤色巨龙,盘卧于乾坤之中,赤龙山的头部,向西面逐渐低沉,形如“赤龙潜渊”,伏行百里,直抵此峰,再一耸而高昂成峰。庞德公心中不由惊叹道:“此青峰乃赤龙山的潜渊再起,尽得赤龙山的惊人龙气,怪不得刚才所见,有‘赤、青’两色汇聚了,转念又暗道:“此峰龙气极旺,‘黄、紫’富贵两色当现!
不足为奇,但至凶亡之‘白’气,却又源于什么呢?”
庞德公心中转念,疾速掠去峰巅的东面。但见河川绕盘,乃九曲回环之势,可惜均小川小河,缺了磅礴的气势,他心里暗道:“九曲回环”,亦为富、贵之象,即黄、紫两色之源,并非凶亡白气之渊薮。
庞德公为追索因由,不辞疲困,又掠到峰巅的西南面。
他向山下远处一望,不禁微叹口气,神情十分惋惜。只见一道江河,白浪滔天,正从西面的山间,滚滚向东,直没入海,恰好流经青峰的山脚,笔直横流,激流疾冲而过,绝不停顿回流。原来这一道大江,便是著名于世的富春江,起自北面的大目山,东流经杭州湾入海。
庞德公不由摇头叹息,哺哺的道:“可惜,可惜,此峰龙气,源自赤龙山,沉而复昂,虽带赤龙杀伐之气,但经潜渊而化,沉而再起,富贵龙气十分旺盛,赤龙山杀伐之气亦不能动遥但西南大江,白浪滔天,直流激撞而过,此峰的龙气因而被大大消泄,乃凶亡白气之根源也。”
此时,庞德公已知“五色烟云”的根源来历,他进而推断,不由又长叹一声道:“按此峰之势,其贵其富本可惊天动地,甚至可成一代帝王的天龙奇脉;可惜其中既隐主杀伐之赤气,又带强烈凶亡的白气,得此龙脉之人,其子孙后裔,必杀伐、凶亡、奇富、大贵、煞劫五者俱全,也不知是祸是福了。”
庞德公转念之际,就在此时,忽见山巅西南面一处岩壁下,腾起一道五色烟气,其色同样是赤、白、青、黄、紫,但比山下所见浓烈多了。
庞德公心中不由突突一跳,他暗道:五色烟云如此浓烈,显然此山龙脉潜伏之地,便是冒出烟云岩壁之处…他连忙一纵而起,向那岩壁掠去,到近处一看,只见原来是一座土墓,十分古朴,连坟上的草,有的亦已枯黄一片。墓碑亦显残破,但碑上刻的字却依然清晰可辨。五色烟云,便是沿此古墓冉冉而升。
庞德公走到墓碑前面,伸手扫开墓碑上的灰尘,仔细一看,只见墓碑上有二行刻字,其中一行刻着“齐侯孙膑之墓”。
另一行则是刻着“孙氏列祖列宗之墓”。下面又有一串刻字,其中最末的一个名号,竟赫然刻着“孙符”两字!
庞德公学识渊博,有洞天彻地之能,他自然知道“孙膑”即兵法大师孙武的嫡孙,而“孙符”,便是加入了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长沙太守孙坚之父。目睹之下,庞德公不由微微一怔,暗道:如此看来,追根溯源,孙坚便是兵法宗师孙武的第八代孙了,不料长沙太守孙坚竟然是孙武后人……转念又大奇道:“按此推断,则此孙氏古墓的子孙血脉,岂非孙坚一系么?此墓集杀伐、凶亡、大富、奇贵、煞劫于一身,又将如何在其子孙血脉孙坚身上兆应呢?而且,按此墓的龙气,孙氏一脉,似出一位王者,但其中又多杀伐、凶亡、煞劫,这该应验于孙坚身上,还是他的儿孙辈身上呢?”
庞德公心念电转,不由十分惊奇。他当下决定,无论如何需先行探究明白不可了。因为只有将各个细节查探明白,庞德公才可以洞悉整个天机大势的演化历程,以及来龙去脉。
庞德公当下不顾疲困,又疾速掠下山去,循原路西行,直向数百里外的洛阳城方向疾奔。庞德公急欲寻访孙坚,以便查探明白。
此时孙坚正驻兵于洛阳城郊。他见洛阳火光冲天,才知是董卓迁都长安,一把火将洛阳烧了,又知袁绍等十八路诸侯,各自均欲保存实力,不敢阻截董卓,只有曹操一路,曾独自追击,被吕布杀得大败,几乎性命不保。孙坚兵力已损折过半,又遭袁术断绝粮草,深知诸侯于此危急时势,已失去“匡扶汉室”的信心,只作保存实力,割地盘踞的打算了。
孙坚无奈,只好率军闯入被大火烧烬的洛阳城中,希望寻到一些金银珠宝,以便购置军粮。
孙坚率兵进入洛阳,他下令救灭宫里余火。他自己则带程普、黄盖等亲随大将,入宫中仔细搜索,看看可有遗下的金银珠宝。果然被他搜获一批,于是拿去购买军粮,总算救了目下燃眉之急。
这天晚上,孙坚独自按剑坐于宫中的残破台阶上,仰观天际,但见紫微星宿中白气弥漫,紫微帝星一片昏朦,虽然未灭,但亦仅余一点残光了。
孙坚不愧是一代兵法大宗师孙武第八代孙,他的生身父亲孙符,死后便下葬于故乡吴郡富春县的青山峰列祖列宗的墓内,因此孙坚略懂家传的天象玄术。他目睹天象异兆,不禁仰天长叹道:“帝星昏暗,行将不保,贼子乱国,万民涂炭,京都一空!国将不国,君非君,臣非臣,人非人,天下大乱,行将在即也。”
孙坚思潮起伏之际,忽见破殿的南角,有一道五色光华射了出来。孙坚不由大奇,连忙走过去一看,原来五然光华,是来自宫中的一口古井之内。
孙坚心知有异,便派兵丁下井打捞。不久,兵士竞从井中涝起一具妇人尸首。该妇似乎已死去年余,但其尸身完整无缺,并未腐烂。一身宫女装束,十分华丽。宫女颈上,挂了一个锦盒,沉甸甸的,不知内藏何物。
孙坚见状,心中不由一动,猛地醒悟,年前宫中曾发生宦官之乱,宫中失火,少帝被宦官张让等挟持逃走,这个宫女,显然是在当日投井自杀的。
孙坚于是屏退兵士,仅留下亲随大将程普、黄盖两人。
他取过锦盒,运力打开,不由眼前一亮。
原来锦盒之中,竞内藏一颗玉玺,方圆约四寸,上隽五色金龙,崩缺一角,再以黄金镶补。玉玺上面,刻有八字,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目睹之下,不由一阵惊喜,激动得不能自己。
旁边的亲随大将程普、黄盖见了,均十分奇怪,程普忙问孙坚道:“主公,此乃何物?”
孙坚神色激动的说:“此乃历代帝王传国玉銮也!此玉玺即昔日献壁的卞和氏所献之壁。卞和在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便把此石献给楚文王。剖开后,便发现此石玉也。
此玉后来落人秦始皇手上,他下令玉工雕琢此玉而成玉玺,李斯刻八字于其上。秦被汉灭,此玉玺便由子婴献给高祖刘邦,刘邦终平定天下,创立大汉基业。到王莽篡位时,逼皇太后交出此玉玺,皇太后愤而掷于地上,便崩了一角,以后黄金镶补。光武帝刘秀后得此玉玺,果然便平定天下,恢复汉室,传位至今。此玉玺已传国近千年了。”
程普一听,亦不由大喜,黄盖忙问道:“那为什么此传国玉玺竟悬于此宫女颈上,投人井中呢?”
孙坚沉吟道:“年前宫中内乱,宦官逞凶,宫中失火,乱作一团,必是宫女为保此传国玉玺,不致落人奸人之手,便悬玺投井自尽!若非如此,此传国玉玺怎会留到此时,落人我手中呢?”
程普此时神色激动,对孙坚道:“主公,此天意也!传国玉玺,竟然辗转到了主公手中,显示主公可得天下,身登帝王九五之尊也。”
黄盖亦急忙道:“不错,程普所言甚是!目下诸侯各怀异心,已无甚前途,不如密藏此传国玉玺,速返江东,另图大业。”
孙坚的心本已动摇,程普、黄盖二人再齐口鼓动,孙坚图帝王大业之意不由更坚决了,当下三人密议妥当,只待明白便向盟主袁绍辞行,返回江东,另图大计。
不料孙坚得传国玉玺之秘,却被负责打捞妇人尸身的兵士窥破,当夜便偷偷潜出孙坚军营,摸到袁绍的大营,向袁绍密报了。袁绍不动声息,把兵士留在营中。
第二天,孙坚果然率同程普、黄盖、韩当三员亲将,前赴袁绍大营,向袁绍辞道:“我偶染风寒,欲返回长沙静养,特来向袁公辞行。”
袁绍一听,便呵呵一笑,道:“孙将军之病,莫非因传国玉玺而起么?”
孙坚一听,不由暗吃一惊,脸色亦不由一变,但很快又沉声反问道:“袁公何出此言?”
袁绍冷冷的说:“我等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物,公既获取,当呈上盟主,代为保管!如今竟欲私藏而去,是何居心。”
孙坚道:“传国玉玺有何理由会在我这儿?”
袁绍冷笑道:“然则建章殿中之物何在?”袁绍原是朝廷校尉出身,宫中的秘密,他岂会不知?因此他一语便道破了。
孙坚脸色一沉,道:“我确无此物,何故逼我承认?”
袁绍冷笑道:“公若不交出,乃自招其祸。”
孙坚指天发誓道:“我若得此物,私自匿藏,日后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此时从诸侯亦闻讯赶来探听虚实,见孙坚如此,便有人出言道:“孙坚如此发下重誓,显见并无私藏玉玺之事。”
袁绍却连连冷笑,把那名密告的兵士传召出来,道:“孙坚,打捞时可有此人么?”
孙坚一见,知兵士向袁绍告密,卖主求荣,不由大怒,拔出佩剑,欲斩兵士。袁绍一见,亦霍地拔出佩剑,怒道:“你若斩此人,即欺我袁绍。”
袁绍背后的亲随大将颜良、文丑二人,亦拔剑出鞘,准备斩杀孙坚,孙坚背后的程普、黄盖、韩当三员亲将,也已拔刀在手,预备与袁绍火拼。
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此时众诸侯做好做歹,把袁、孙二人劝住了。孙坚默默不语,立即转身上马,拔寨离开洛阳,一路向东,驰返江东去了。
袁绍恨怒不已,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连作夜快马送去荆州,呈送荆州刺史刘表处,要刘表于路上截击孙坚,抢夺玉玺。
荆州刺史刘表,是汉室宗亲,手下有蔡瑁、蒯良为大将相辅。他接袁绍密函,知孙坚私藏传国玉玺而去,不由大怒。
当即派蒯越、蔡瑁二将,率一万精兵,阻截孙坚。
孙坚回返长沙,必经荆州要道。他的兵马刚到,蒯越已列阵阻住,当先出马拦截孙坚。
孙坚大惊,间道:“蒯将军为何阻我去路?”
蒯越道:“你既为汉臣,为何私藏传国玉玺?你留下玉玺,便放你回去。”
孙坚一听,知袁绍已密告刘表,刘表是汉室宗亲,又任荆州刺史,地位在孙坚之上。孙坚因此也不答话,示意黄盖出马,杀开一条去路。
黄盖拍马出战蒯越,蔡瑁舞刀招架,大战一番,黄盖手执一鞭,击中蔡瑁的护心镜,蔡瑁策马便退,孙坚趁势越过荆州地界关口。
刚过关口,山背后一阵金鼓齐鸣,刘表亲率大军截住去路。孙坚见了刘表,不得不以下属之礼参见道:“刘刺史为何误信袁绍之言,致邻郡反目?”
刘表道:“你匿藏国玺不报,显见有叛反之心,我当阻止。”
孙坚发誓道:“我若私藏此物,当死于乱箭之下。”
刘表道:“你若要我相信,除非你把行李解开,任我搜查。”
孙坚一听,恼怒道:“你有何凭恃,敢轻视于我?”
孙坚挥军欲击杀刘表,刘表却立刻纵马退去。孙坚穷追不舍,追至两山后面,只见伏兵齐出,背后蔡瑁、蒯越又双双杀到,将孙坚团团围祝孙坚正危急之际,幸而程普、黄盖、韩当三将,舍命死战,才把孙坚救出。但孙坚军已折损大半。虽然得以逃返长沙郡,但元气却大伤,孙坚不由深恨刘表,因而与刘表自此结下深仇大恨。
孙坚在江东秘密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准备图大业之际,讨伐董卓的盟军十八路诸侯,也分裂了。
当日曹操见董卓逃出洛阳,力主派军追截。但袁绍却为了保存实力,拒绝派兵。曹操元奈,只好率军前去拼死阻截。
因兵力微弱,被吕布杀得大败而逃,几乎生命不保。幸得族弟曹洪舍命相救,才得逃返洛阳。
袁绍闻报曹操大败而回,心中暗自庆幸,并未轻举妄动,表面却摆下酒宴,为曹操压惊。
曹操饮了几杯闷酒,不由长叹一声道:“我为国拼死追贼,公等却为私心按兵不动,大失天下所望,曹操亦深以为耻埃”袁绍竟一言不发,并无任何表示。
曹操心灰意冷,当日酒宴后,也不辞别,自行带领残兵,向扬州进发了。
此时,公孙瓒对刘备道:“袁绍无能,久必有变,为防万一,我等宜速返回矣。”刘备亦深有同感。于是公孙瓒亦率军北上,返回北平。
在途中,经平原县时,公孙瓒对刘备道:“目下已届大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