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原来那湖心之山,山上红艳艳一片,在红艳中却又现出一团团会动的灰黑色的密云状物体,细察之下,那灰黑以的云团,竟然是一群群密集的飞蝉,在红艳艳的玫瑰丛中回旋。
庞德公眼神不由一亮,他已知此乃龙脉现形之象,却不点破,趁机引导诸葛亮道:“亮儿,为什么你以为此象有异呢?”
诸葛亮依自己对地脉学的悟解,朗声道:“此湖湖面浩瀚,水极阴寒,此乃主属奇阴之象,又湖中遍布玫瑰,玫瑰属阴,乃主出一位奇艳女子,而湖中山峰,不但玫瑰遍布,且有飞蝉云集,便更奇异。”
庞德公引导说:“嗅,如何奇异呢?”
诸葛亮微一思忖,便毫不犹豫的判断道:“蝉,乃饮秋露为食之物,性极清高,又属奇阴之类,飞蝉云集此山,即三大奇阴奇艳之物汇聚,足证乃奇阴之地脉,亦必出一代奇阴奇艳之女也。”
庞德公不由欣然点头道:“好,亮儿所判,已甚合地脉寻龙堪与之法度矣,既然如此,不必犹豫,且上此峰细察便了。”
师徒二人,展开轻功,沿湖中山石小岛,纵跃飞掠,不一会,便掠上这座湖心中的山峰。
放眼望去,山峰四周,果然遍布玫瑰,从山脚一直延伸上峰顶,犹如一匹红花镶嵌的巨布,横展舞旋于天地之间,而那密如云团的灰黑飞蝉此时却忽然疏散,只剩一点一点的灰黑烟云,于峰顶西面伏贴,鸣声大作,响彻峰巅。
庞德公向四周方位细辨一番,便引领诸葛亮,走到峰巅的四西,但见一丛林木,上面伏满了飞蝉,正竞赛似争相鸣唱,十分悦耳。
第十四章 真龙结穴
师徒二人向前方远望,但见一道巨河,横贯于峰下,自西南向东北滚滚奔流,正是华夏氏族的母河——黄河,更奇特的是,此峰所处的湖水,竟位于秦始皇凿通的大运河的上游,湖水南面与大运河相汇,湖水黄白交汇,阴寒的湖水,被湿热的黄河水冲击,湖面之上,缭绕着白阴黄阳两股气流,奇异万分。
庞德公向前后左右一望,便向诸葛亮含笑道:“亮儿,你可辨悉此峰地脉的特点吗?”
诸葛亮向四周目的的的审视,依他研学的天下地理知识,此地的山种地势而判,很快便辨析清楚,他再一思忖,便欣喜的回答庞德公道:“师父,据亮儿所察,此湖名为东平湖,此山应为东平山,山之西面是黄河,山的左面有梁山,山的右面是安山,山的后面是羊山。若以此地作龙脉结穴,则前面黄河作明堂,右有安山为白皮,左有梁山作青龙,后有羊山为屏障,因此,潜龙穴的要素,于此峰上已完全具备了。
庞德公欣喜道:“好极了,亮儿,你于地脉学上悟性之高,着实令人惊讶也,既然已判断此地必有真龙结穴,为甚不试试堪点一番?”诸葛亮道:“是,师父。”他答应一声,即四处审察,此时庞德公又忽然取出一个圆盘状的东西,上面有九宫四象的方位,更有三根指针,重叠于方位上面。庞德公把圆盘交给诸葛亮,道:“此乃堪与寻龙之利器也,名为罗盘,内有九宫四象方位,天、地、时三针,当三针重合,箭头所指,即龙脉结穴之所在也。”说时,又向诸葛亮讲授一番罗盘的使用方法。
诸葛亮用心聆听,当庞德公讲授一遍后,他心中已清晰明白,毫不犹豫道:“师父,那亮儿便试用一下吧!”
诸葛亮说罢,便手执罗盘,在前面探索而行。庞德公不徐不疾的跟在后面,任由诸葛亮自行发挥。
诸葛亮手捧罗盘,如添利器,逞直的向那林木深处走去。忽然,只听他低叫一声道:“师父,快来看,盘上天、地、时三针,已重叠一处了。”在后面的庞德公正欲走上前去,察看究竟,忽听诸葛亮又低唤道:“师父快来看看,龙脉结穴之地,已有一座土墓耸立呢!”
庞德公一听,心中不由空突一跳,连忙纵身前掠,一跃到诸葛亮的身侧,抬眼望去,只见在两棵伏满飞蝉的杨树夹峙中,露出一座土墓,只见草草而筑,墓前竖了一块石碑。
诸葛亮向石碑仔细辨认,道:“师父,碑上写有‘东平貂公勃’的名号呢,这墓中之人,想必是当地东平人貂勃了。…庞德公心想:“这墓中人貂勃的子孙,想必手头十分桔据,无力筑建坟墓。”他向四周望去,但见这座土墓两旁,恰好是正对梁山、安山两山夹峙,仿如插于墓侧两面作拱护,后面羊山作屏障。更奇特的是,土墓的西面,黄河形如巨龙,横卧腾跃,烟云掩冉,恍似真龙吞云吐雾。
庞德公暗想道:“这岂非明堂广阔,真龙吐雾,左有青龙耸卫,右有白虎拱护,后有山峰如屏作障的真龙结穴大气象么?是谁如此独具慧眼,竟堪点出如此一座真龙大奇穴?他再一审辨,却又不由跌足叹道:“可惜,可惜,十分可惜。”
诸葛亮不由奇道:“此穴既然是真龙结脉,又可惜什么?
师父。”
庞德公微叹口气道:“此穴不错恰位于真龙结脉之地,若施为得法,当可荫生一位奇阴奇艳的女子,可惜下葬的方位却与龙脉走向截然相反,方位一反,龙脉之气便擦身而过,勉强获益,亦仅些微而已,当真奇哉怪也。”
诸葛亮忙道:“师父,既有此可惜弊端,又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庞德公道:“亮儿,你试想想,点此龙脉之士,既有如斯奇高法力,为什么竟连下葬方位的常识也弄错呢?”
诸葛亮一听,亦猛地醒悟道:“是啊,寻龙堪与,精要在于点穴,既然可以点出龙脉结穴之地,又为什么连最简单的下葬走势方位也不懂?咦!这其中或许潜伏一些什么奥秘埃”庞德公的心事猛地彼诸葛亮点中了,他不由微笑道:“亮儿,你可推断是什么奥秘么?”
诸葛亮沉吟道:“此墓既然是真龙结脉之地,那替墓中主人点穴之士,必定与墓中人有极深渊源。因此只须寻着墓中貂姓族人子孙,便不但可窥探此中的奥秘,而且可趁机审辨貂姓中人,是否已出一位奇艳的女子呢?”
庞德公不由欣然点头道:“亮儿,你的推断,已甚合寻龙堪与的法度,但仍需继续努力钻研,坚持不懈,则日后足可凭此而为天下苍生造福。”
诸葛亮肃然道:“是,师父,亮儿谨遵教诲。”他一顿,又续道:“既然此墓后人,有可能出一位足以克制董、吕二贼的女子,以减轻天下百姓的苦难,亮儿以为,我们不必犹豫,这便下山先行查探清楚吧。”
庞德公见诸葛亮的心性,已日趋忧国忧民,为此已能不计任何艰辛,心中不由十分欣慰。他心中忽然萌生念头,暗道:“待剪除董、吕二贼之事了结,匡扶汉室,拯世救民的重任,便该让亮儿自己承担,也只有如此,才能令他增广阅历,将我之五大绝学发扬光大。”这念头此时只是一闪而过,庞德公并未向诸葛亮流露,他微笑点头道:“不错,是到下山查探清楚之时也。”
庞德公、诸葛亮师徒二人,当即不顾沿途奔波疲困,掠下湖心的东平峰。
东平峰原来占地甚广,实际上是一座岛中之山,山下有一座村落,屋字点点,杂布于数十里的岛上。
庞德公和诸葛亮走人村落,此时恰好是傍晚时分,村落中家家户户炊烟四起,大概村人均忙着做晚饭了。诸葛亮见了,便向庞德公含笑道:“师父,此时正好是寻人的最佳时机。”
庞德公道:“为什么?”
诸葛亮道:“民以食为天,午饭尚可以随便吃吃,但晚饭却是最要紧的,目下正是做晚饭的时候,试间但凡村中之人,谁家不集齐人丁,好好吃一顿啊,因此只要是村中之人,于此时便绝不会遗漏不见。”
庞德公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们便试去找寻吧。”
两人来到村的东面,从东面村角后户人家打探起,向西面一连问了十几户,均回说并非貂姓之人,倒有多半人家是姓邵,而并非姓貂。当间到西面的一户人家,有一位老婆出来应门,老婆婆对庞德公道:“这位老丈,你的年纪想必与老身不相上下了,又是外地人,请问为什么来到这岛中村落,又四处打探貂姓之人呢?”
庞德公正欲据实回答,道明来意,诸葛亮却含笑接口道:“老婆婆,我们是外地游客,偶尔抵临此地,被岛上的玫瑰花吸引,便入岛来,欲打探一位精干栽种玫瑰花的貂姓花农、向其取经种花之道罢了,其实绝无恶意。”
老婆婆一听,布满皱纹的脸上不由便舒展开了,向诸葛亮道:“这位小哥儿甚会说话,又怎知貂姓人家是种植玫瑰的能手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又目注老婆婆背后屋院中盛开的玫瑰一眼,忽然含笑道:“小子当然知道,我还知道老婆婆便即貂姓花农家中之人呢。”
老婆婆一听,不由更添惊奇,忙道:“小哥儿好厉害的目力啊!你怎的便知老身乃貂姓之家人?”
诸葛亮微笑道:“老婆婆,这很简单,原因不外有两个。
其一是我们曾在村中一连打探了十多户人家,他们皆回答说自己并非姓貂人家,便转身进去,并无二话。但老婆婆却甚感惊奇,问长问短,此乃关乎自家利害关系的自然反应也,而由此亦可推知老婆婆与貂姓人家极深;其二是小子曾目睹村中其他屋院中种植的玫瑰,均不及老婆婆您屋院中的艳丽,由此亦可断定,老婆婆家中之人,必定是种植玫瑰花的能手!”
老婆婆一听,惊奇得咧开了嘴巴,正欲说句什么,此时屋内忽地走出一位素装少女,年约十四五岁,一身粉红衣裙,俏眼中波荡漾,犹如一朵含露的晨风玫瑰。这少女目注门外的庞德公和诸葛亮一眼,眼波流转,轻盈的笑道:“奶奶呀,外面必定是外地来的爷爷和孙儿啦,此时登门求访必定是腹饥难忍,爹爹出门未回,正好留有白米饭,先给这爷孙二人充饥吧。”
老婆婆原来是少女的祖母,她听孙女这番话,便向庞德公和诸葛亮笑道:“你看老身这孙女啊,但凡见了人客有甚苦处,便连自己吃的,亲爹的填肚口粮也乐于献出来啦!
好,好,两位请进去用饭,不然,老身准被孙女儿埋怨死了!”
口口口婆孙二人,把庞德公和诸葛亮殷勤迎进屋内。少女轻盈地斟了两杯以玫瑰花酿制的香茶,捧给庞德公和诸葛亮,少女似与诸葛亮特别有缘,因此特别在他的香茶中加多了二片玫瑰花瓣。
庞德公目力超卓,他立刻便发现,少女捧给诸葛亮的香茶有异,自己的一杯是清澄,而诸葛亮的那杯却浮着二片艳丽的玫瑰瓣。他心中不由微微一动,暗道:“这女娃儿与亮儿似有姻缘之份,否则为什么偶然邂逅,两人便如此投缘呢?但如此一来,假如少女真是貂娃,又假如她真是东平峰上那“飞蝉龙脉”的后人,亦即一代奇阴奇丽的少女,正是自己急欲寻找的人选,那其中一些微妙的关系,便令人十分为难了!庞德公并没有将自己的默思向诸葛亮泄漏。
接着,少女便果然把留给她爹爹的晚饭捧了出来,请庞德公和诸葛亮先行充饥。
庞德公欣然一笑,也不客气了,捧起白米饭,便吃了起来。
诸葛亮却惊奇的问少女道:“这位妹妹,你把令尊的口粮给我等吃了,你父亲回来,岂非要挨饿吗?”诸葛亮深知目下战乱频频,百姓生活于穷困战火之中,他自己也曾经历过饥饿无粮的苦楚,知道眼前这一碗饭是别人的口粮,心中实在不忍随口吃掉。
不料少女却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这位哥哥,你放心好了,虽然我家米粮并不充裕,但区区一顿饭还招呼得起,你安心吃吧。”
少女说罢,转身便返回厨房中去了。
那老婆婆见了,不由微叹口气,喃喃说道:“这丫头,当真先人后己!她把爹爹的口粮给人吃了,她自己必定又在明日挨一日饥饿,把她自己的一份口粮腾出来,重做一顿饭给她爹爹吃!哎,这丫头天生侠义心肠,可惜偏生于乱世,可苦了她了。”
老婆婆虽然是喃喃自语,她的话却已清晰地传人庞德公和诸葛亮的耳中,两人不由一怔,停箸苦笑,竞再也吃不下去了。
庞德公对少女印象极好,他微一沉吟,便问老婆婆道:“请教婆婆,你家真的是姓貂么?”
老婆婆道:“老身娘家姓秋,嫁人貂家已六十多年,老身先夫老年得子,即丫头貂娣的爹爹,亦即老身的独子。可惜我儿长到廿五岁那年、先夫便无疾而终,含笑而逝,或许先夫是终有子孙继香烟而欣慰吧!我儿二十娶妻,不久,即诞下丫头,先夫祈求貂家有孙继后,便给那丫头取名为‘娣’,意即望她的脚头有福,替貂家带来弟弟。但天有不测风云,自孙女貂娣出生后,先是她爷爷含笑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