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夏侯嵩孩子眼利,他忽然发觉,路旁的人丛中,正有一位粗眉大汉捏着一柄匕首,目光灼灼注视走近的老年官儿,眼中充满仇恨。夏侯嵩孩子心性,他十分渴望人家打架凑热闹,因此极不想粗眉大汉一下便把老年官儿打倒。
在老年官儿毫无防备,粗眉大汉正悄悄接近,欲一刀刺向老年官儿时,夏侯嵩忽然冲出人丛,他自小久走山路,脚力极佳,竟如练了武功,十分快速,他一下抢到那老年官儿面前,张开小手臂,不知死活地挡住执刀粗眉大汉的去路,大叫道:“喂,这不好玩啊!明刀明枪大杀一场,才有热闹好看……”
就因夏侯嵩这般顽皮一闹,本来毫无戒备的老年官儿,便立刻发觉了粗眉大汉的异动,他往后猛地一退,喝令身边的卫士,把那执刀的粗眉大汉擒住了。老年官儿因此躲过了一场命丧凶厄。
这老年官儿,原来大有来头,是当今汉桓帝刘志的大宦官、大红人。他因定策迎立刘志为桓帝,官封费亭侯,权倾朝野,他姓曹名腾。曹腾十分喜欢夏侯嵩。当场决定收夏侯嵩为义子,改姓为曹嵩,带回京城养育。又当场封赠了一笔银两,给夏侯海安享晚年岁月。
夏侯海返回家中,老伴见他带回大笔银两,十分惊奇。夏侯海长叹一声道:“你也不必惊奇了,前因早种,我夏侯一脉,果然是十年后”改姓而贵“啊!”又过了几年。夏侯海夫妇便先后去世了。
夏侯海夫妇去世后的第二年,曹腾亦一病不起,宦官并无子嗣,因此曹腾的“费亭侯”便由十八岁的义子夏侯嵩--曹嵩承继,曹嵩于是一跃而贵为费亭侯。
再过了两年,曹嵩娶妻章氏,诞生一儿,取名为“操”,字“孟德”。曹操自小便十分顽皮。他降生时,便似乎知道生母章氏的痛苦,懂得眨眼逗章氏欢喜,因此章氏替他取乳名为“阿瞒”,取其智计,可令人“隐瞒痛苦”之意。
曹操在这个显赫的“侯府”家中,渐渐成长起来了。
当日庞德公与夏侯海别后,掠下龙山,折回西北而行,一路考察山川地脉。十年后,抵达涿郡涿县的一座山峰脚下。
山体雪白,山形如一头卧伏的巨形白兔,庞德公向当地的涿县人打听,此山以山形命名,果然便叫“白兔山”,山如其名,十分奇特。
庞德公一见,心中不由一动,暗道此山通体呈白,漫山遍野,弥漫着一股淡紫烟气,十分珍贵,乃“白中现紫”的“火浴凤凰”奇格也。莫非此山隐伏一座大地龙脉吗?这倒要仔细勘察一番了!
庞德公心中转念,也毫不犹豫,展开轻功,便向白兔山上掠行而去。
他抵达山巅,凝神远眺,但见白兔山的正西面,有一群山脉连绵。他精通山川地脉,如西面极远处的山峰,便是属于龙脉发源地昆仑山的中干延脉---北岳恒山,恒山再向东行,突耸而为太行,大行山脉一路东延,沉而复昂而起,便是他脚下的白兔山了。由此足证,白兔山属于尊贵无比的昆仑脉母体的中干,山中隐伏稀世龙脉,将无可置疑了。
庞德公心中判断,他也不再迟疑,在白兔山上周遭奔走,仔细查堪。
不知不觉,太阳西沉,接而黑漆一片。不过再过一会,一轮大如银盘的月亮,便在东面浮升起来,把山中林木山地,照得一片银白,整座白兔山便显得活灵活现,真有如一头跃跃欲奔的巨形白兔。
庞德公也忘了疲困,趁着月色,遍山游走,勘察他判定必然隐伏的惊世龙脉。
就在庞德公游走至白兔山西面的一道参天石壁前面十丈远处时,他忽然足底传上一股极强烈的热气,自足部传上心胸,令他心神一振,疲困尽消。
庞德公蓦地顿住脚步,又暗运真气,伸手向四下一招,三块石板,便呼地飞至,噗噗噗的落在庞德公的身周三尺,成一“品”字,刚好把庞德公围于品字的正中央。
庞德公凝神默察,但感足底的炽烈热气,已渐而停顿,不久便沉寂下去了。他暗松口气,心道:我误打误撞,竟然一脚踏上“龙脉之眼”,引动龙气外,若非我反应奇速,以“鼎足而立”大法镇住,岂非让此稀世白兔龙脉遁逸了?
庞德公正思忖间,又忽感有物咬脚,他不由一跃而起,跳出“品”字,凝神一看,见是一团白光在“品”字正中射出,嗤地落在前面三丈远处。他再仔细一瞧,只见白光射落之处,竟有一只雪白的兔儿,蹲伏不动,红眼珠却盯着庞德公,似有所待。
庞德公身形一晃,闪电般向那白兔掠去。不料白兔的身影更快,呼地向后一纵,依然落在庞德公前面三丈远处,蹲伏不动。
庞德公心中一动,便向那白兔拱手道:“我是荆州蚬山庞德公,因目睹天机三分大势,欲寻三位足以匡扶汉室振兴之人,尊驾若是白兔龙脉现形化身,欲有所示,请不吝赐告!”
庞德公话音未落,那白兔竟在原地翻滚转动,就如兔儿见了青草般欢蹦乱跳,又似向庞德公示意:你猜对了!我很高兴!
庞德公亦已领悟白兔之意,便又拱手道:“如此,请在前面引路,我于后跟随便是!”
那白兔一听,红眼珠滴溜溜的一转,白色的头儿忽地连点三点,然后呼地向山下蹿去。庞德公也不敢犹豫,展开轻功身法,便跟随白兔,向前飞掠。
白兔在前,庞德公随后,眨眼便已掠下白兔山山脚。山脚的东面,此时忽地隐隐传来妇人凄切的哭声,庞德公心中如受针刺,因为他平生最怕听闻女人的哭啼,亦因此他至今仍是孤身独处。
那白兔却偏偏向那传出哭声处奔去,庞德公暗暗皱眉,大感为难,但为了他那匡扶汉室的大计,无奈只好紧随白兔而去。
传出妇人哭声的地方,原来是一处村镇,在银白的月色照射下,座落着数十户破旧的屋宇。
白兔一直向那村镇蹿去,接近村镇时,却忽地折向村镇的东面,笔直的向一间破烂的旧屋奔去。那凄切的妇人哭声,便是从这间破屋宇中传出来的。
庞德公心中又惊又奇,虽然心中为难,亦只好紧随白兔向那旧屋掠去。
庞德公掠近时,那白兔在屋前忽地打了个翻滚,眨眼便失去形踪。就在此时,屋中却传出妇人的哀哭声:“夫啊!你竟忍心弃下妻儿去了么?你教我母子日后如何生活下去?”哭声凄惨,刺人心。
庞德公心中虽然十分难受,极不欲闻此惨厉哭声,但这是白兔所示之屋,他却不能不进去细察。他猛一咬牙,呼地便掠进屋中了。
屋内的情景,竟令庞德公忘记了心中的难受。
只见在屋的厅中正面躺着一具男子的身,仅以草席包裹。但草席甚新,似乎是刚刚编织的席子。身侧边一灯如豆,闪烁不定,犹如鬼火,身旁边,半跪半坐一位青年妇人,正掩脸悲泣,但她似已哭嚎甚久,眼泪也乾了,只是乾嚎而已。
在妇人的身侧,跪了一位年仅五六岁大的男娃儿,这男娃儿神情肃穆,意态凝重,犹如大人般的老成,却没有哭叫,只是捏着小拳头,默默的跪着不动。
庞德公目睹此情此景,心神不由一阵悸动,他喃喃的道:“哎!可惜我非仙非神,否则便令躺着之人复活,也免睹人间如此凄惨一幕也!”
庞德公在后面悄声叹息,那妇人却浑似不觉,依然掩脸悲泣,在她的心中,这世间的一切,似已不存在了。
那跪着的男娃儿却忽然接口道:“这位伯伯说的不错,爹爹躺着已一日一夜,再不会起来了,娘亲也已哭了一日一夜,我劝娘亲莫哭她也不听,我……我只好也跪求一日一夜,求爹爹快点起来!”
庞德公一听,心中如遭电殛,一阵悸动,他按捺不住,一步奔了过去,把男娃儿抱于怀中,连声道:“娃儿呵娃儿,你即便再跪上一月一年,你爹爹也不会起来了!
你可吃过饭了么?”
男娃儿摇摇头道:“没啊!村中有叔伯大哥送了饭来,但娘亲不吃,我也不吃。”
庞德公心中一阵感佩,暗道:这娃儿小小年纪,不料竟如此孝感动天,单凭此点,便足证他绝非奸恶之人品了!
他再向男娃儿的容貌仔细一瞧,但见他身长、手长、耳大,手垂下可过膝,双眼可自视其耳,不由暗吃一惊,心道:此乃王者之贵的奇相啊!那白兔叫我至此,想必大有深意了!
他心中转念,便向男娃儿问道:“孩子!你姓甚名谁?可否告知伯伯呢?”
男娃儿一听,毫不犹豫朗声道:“我姓刘名备,是爹爹在生时替我起的名字!”
庞德公微一沉吟,又问道:“噢?那刘备,你知道你爹爹为甚替你起名为”备“呢!”
男娃儿--刘备一听,不由瞪大眼睛,因为这问题决非他所能回答。此时那掩脸悲泣的妇人--刘备的娘亲,掩脸的双手忽地张开,眼红红的瞥了庞德公一眼,见他白发白胡,一派仁慈长者模样,这才轻声的道:“这位老人家,我母子二人正逢丧事,未能招待,尚请原宥。备儿之名,乃先夫当日所起,据先夫说,孩子降生我刘家,目下虽逢劫难,却是有用之意,以备将来光大门楣,因此便单取一个”备“字了。”
庞德公一听,又目注刘备一眼,忽然道:“这位大嫂,若我所料不差,大嫂夫君,必非世代居此之人,其祖宗先世,必源自大富大贵之家!是么?”
青年妇人--刘母一听,神色不由一变,失声叫道:“老人家,你怎的知道啊?”
庞德公微叹口气,道:“我看令郎命官之山林位,于其末稍有紫气闪现,此乃三代先祖大富大贵之光也。因此可以断定,他的先父,必非此地穷乡僻壤之人。”
刘母听了,不禁一阵发呆,好一会才喃喃的道:“观六岁娃儿,竟可推算其三代先祖之事!天,这等本事,真的非仙即神!”刘母长叹一声,道:“老人家想必是仙神一类的人物,我亦不敢相瞒。听先夫提及,他的祖先,乃虞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到备儿已是第五代子孙血脉了。但自先夫祖父起,家境便已衰落,先夫生前,于涿县郡当一名吏书,勉强度日。到先夫死时,并无积蓄留下,我母子二人,往后也不知如何过活啊!”刘母说到伤心处,忍不住凄泣不止。
此时那小娃儿刘备忽地捏着小拳头,十分坚决的道:“娘亲,放心吧!爹爹不是教会我等编织草席吗?备儿以为,只要草席编织得好,拿到市集,必有人买!这样,不就有银两可以购米粮吗?”
刘母听了,尚不知所措,因为她委实估料不到,刘备这六岁娃儿,竟有这般挣扎求存的勇气。
庞德公一听,心中却不由欣然一笑,暗道:刘备这娃儿人穷志不短,身处此绝境,竟有如此坚毅果敢的决心,即使七尺男儿,只怕也万万不及呢!而且他又是汉室刘氏的血脉,看来,我这匡扶汉室的大业,非落在此儿身上不可了!庞德公心中主意已决,他再无丝毫犹豫,确判刘备为“天机三分、匡扶汉室”的绝佳人选之一。
于是,庞德公不顾疲困,当晚便替刘备母子打点料理丧事。他出资替刘备先父购买棺木,请来仵作,把刘备先父的身收殓,然后运上白免山。庞德公又指点仵作,在射出白兔形光的三块品字石的正中,掘土开穴,下葬刘备的先父。
办妥这一切,虽然庞德公身上并无多少财物,但还是把仅有的三十两银,留下二十两给刘母,劝她鼓起勇气,挣扎苦忍,好好的生活下去。三天后,庞德公才告辞离开刘家。
庞德公走出刘家门口,这才忽然发觉,原来刘家的门口东南角,不知甚么时候,长了一棵桑树,桑树虽然只有丈许高,犹如世人之年幼时期,但生机十分蓬勃,枝叶翠绿,生机极旺。庞德公目睹桑树,忽地欣然一笑,似乎已判断了甚么,再无疑虑,毅然决然的一路远去了。
刘备母子,自得庞德公相助,下葬先父后,母子二人,便靠庞德公留下的二十两银,购买了编织草席的器物原料,编织草席,拿到市集售卖。刘备母子所编织的草席,手工精巧,用料上乘,人躺上去,但感十分凉快,因此客人十分满意,争相传颂,竞相购买。刘备母子靠织卖草席维生,虽然艰苦,但总算可以勉强度日。
就这样一连过了几个年头,刘备已经是一位年方十五岁的少年了。说也奇怪,刘备家门东南角的那棵桑树,自刘备的先父下葬白兔山后,生得更旺,七八年后,已长成一棵大桑树,丈多高,枝叶繁茂,浓荫满地。远望之下,树丫冠犹如贵人座驾的顶篷,又如天子头上的皇冠。十分奇特。当时路过他家门的有识之士,均驻足惊叹道:“家门奇树,必出贵人!”
此时,刘备的形相,亦如桑树一般十分奇特英伟,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