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此时,刘备的形相,亦如桑树一般十分奇特英伟,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耳大垂肩,目能自顾其耳。他平日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但待人十分和善,极喜交朋接友。
不过,刘备因家境贫困,每日需编席卖席,与娘亲艰苦度日,他根本无能力上学堂读书识字,十五岁的少年,依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盲。
就在此时,一天他在市集卖草席时,一位文士恰好看中了刘备所卖的席子,一口气便买了十张,说买回去供学堂的学生坐着听书。草席十张,十分沉重,这位文士搬不动。刘备便自告奋勇,向文士道:“这位先生,待我替你背回学堂吧!你既然是教人读书识字的先生,这搬运的工钱也不计较啦!”
刘备自小劳苦,练得一身气力,他把十张草席往背上一扛,便稳妥的背着了,对文士道:“先生走啊,我助你搬回学堂吧!”
这位文士姓卢名植,原来是当时的大学者马融的门生,满腹经纶,极有学问,他起初尚没留意刘备,以为他只不过是卖草席的草野娃娃。此时向他仔细一瞧,眼神不由一亮,暗道:此子印堂已现紫气,此乃奇贵之象也,怎会沦落到卖席维生如此穷困?原来卢植不但精通经纶学问,亦善风鉴之术,他所教授的学生,并不讲究穷与富,单凭他一双锐目审察,但有潜质的,才肯收授。此时,卢植已萌全力助刘备成材的念头了。
果然,待刘备把草席背到学堂,正欲告辞离去,卢植把他留住了。他向刘备询问一番,得悉他的穷困境况,便慨然的决定,免费收刘备入学堂受授;更赠送一笔银两,供刘备作安家费,以便刘备不必再以卖席维生,静心攻读经纶学问。
刘备也不推辞,也没多言,只是立刻向卢植跪倒,行了拜师大礼,道:“先生待刘备的恩德,刘备必永志不忘,请容刘备日后相报!”
卢植欣然而笑,他伸手扶起刘备,道:“刘备不必多礼,你但能学而成材,便是对为师的最佳报答也!”
刘备回去,安顿好娘亲。从此,便在卢植的学堂研读经纶学。
他的悟性奇高,在卢植的学堂仅研读了一年,便可与其他攻读了五年的学子并驾齐驱了,卢植十分惊奇,他更确信自己的“风鉴术”所相测准确无误,因此便更向刘备悉心教授。他除了经纶学问,甚至把他的师门秘学“风鉴术”也特别传授予刘备。
此时刘备尚不知道,恩师所特别传授的师门秘学“风鉴术”,对他日后的大业,其中的助力将如何宏大。
刘备除了研读学问,亦喜欢乐谱音韵,以及射击狩猎等的玩意。刚好学堂中有一位学子,姓公孙名瓒,来自武将辈出的辽西,一身家传武学,十分出色。公孙瓒与刘备志趣相同,年纪又比刘备大,因此刘备视公孙瓒为兄长,公孙瓒亦将刘备当作小弟。公孙瓒文材比不上刘备。时常要刘备替他赶做功课,以便向先生卢植交差。为了答谢刘备,公孙瓒也毫无保留,把一身武学本领,传授刘备。
刘备在卢植的学堂中,眨眼便度过了五年的岁月,在这五年中,刘备因缘际会,已从一位卖席小儿,一跃而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青年了,而恩师所传授的风鉴术,刘备亦已融汇贯通,初具火候。
到此时,刘备才忽然醒悟,他在儿时丧父的那一晚,所遇的那位“白发白胡老人”。为他母子二人殓葬先父,亲堪墓穴,所伏下的玄机,是如何的深不可测……虽然这其中的奥秘,因刘备所学的风鉴术限于火候未逮,尚未能参透。但他已确信无疑,那位自称来自荆州蚬山的“白发白胡伯伯”,必定是一位上能洞悉天机、下能彻察地秘的绝世高人!可惜却不知何年何月,是否能与他再相遇了……这是刘备一直耿耿于怀的未了心愿。
第三章 卧龙初现
乾坤运转,天机变幻。
就在刘备渴望与儿时那位“白发白胡伯伯”重逢之时,这位白发白胡的绝世高人,正抵临一处云遮气腾的古老山城。
在过去的十五年岁月,这位“白发白胡老人”庞德公,终年累月游历天下名山大川,他并非游山玩水,而是费尽心血,预伏“天下三分、匡扶汉室”的惊天玄机奇局。
至于庞德公预伏了甚么惊世玄机妙局,因天机大势尚处潜伏阶段,世人自然仍毫无所知,甚至连当事人,如谯郡的曹操、涿县的刘备等,至今仍毫无所察,对此天机大势仍一片迷雾。
而十五年后的此时此刻,庞德公再度又风尘仆仆的抵临一座云遮气腾的山城城郊。
那是一条流向山城的河流,江水清澈,平静如镜,岸边的石上面,正坐着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男子,于江边垂钓。
中年男子隔了许久,才偶尔抽起钓竿看看,那鱼钩却是笔直的,连半点弯曲也没有,他就这般的端坐着,他似乎已坐了很久,但瞧他的神气,就算再坐七日七夜,亦决计不会放弃离开。
庞德公远远见了,不由笑道:“世人钓鱼之钩是曲的,你的却是笔直……直的鱼钩,又怎能钓到鱼儿?”
中年男子一听,忽然古怪的吟道:“……宁向直中求,不向曲中龋是非自有判,莫问我是谁……”
庞德公一听,心中不由一动,暗道:此人所言,岂非隐含“是非曲直,曲我而判”的玄机深意么?又似乎隐隐知道自己此行的来意……庞德公心中大奇,便向那中年男子一掠而近前,拱手道:“这位兄台,你于江中钓甚么?”
中年男子蓦然转过身来,向庞德公上下打量一番,这才忽地回了一揖,道:“这位老人家,可是来自不知名的远方?”
庞德分不答,反问道:“你且先说说,为甚以直钩于此垂钓?”
中年男子此时仔细的凝视庞德公一会便坦然的道:“在下复姓诸葛,单名一个字,乃阳都县郡丞。五日前因梦见周朝先圣姜子牙,于东边垂钓,又听他于梦中吟颂,便是刚才那四句。在下想这必定是姜子牙对我有所启示了,便仿他的模样,上这江边垂钓也。其实也没打算钓到甚么鱼获,只是且看看有甚应梦的好处罢了!”
庞德公听了,向中年男子--诸葛注视一会,忽地含笑道:“恭喜兄弟,家中刚添了男丁,但尚未足一岁。”
诸葛一听,不由猛地抽起鱼竿,就连钓鱼也忘记了,忙道:“老人家……你……你……你如何知道?”
庞德公微笑道:“诸葛兄弟的子嗣宫已现第二道赤紫,乃添次丁之兆也,因此并不难推断。”
诸葛惊喜参半,他定定的注视庞德公一会,喃喃的道:“在此垂钓三日,果然遇上高人了!姜太公之梦,莫非便应验于此人身上……老前辈贵姓?”他的口气也忽然变得十分诚恳。
庞德公含笑道:“我是荆州蚬山庞德公。”
诸葛一听,又连忙深深一揖道:“原来是民间相传的一代天机隐侠庞德公前辈,在下怠慢之处,万望恕罪!亦难怪有此惊人神通啊!实不相瞒,在下妻室果然于八个月前,添了一名男丁,单名一个”亮“字,亮儿之上,尚有一位哥哥名瑾,年仅十岁,前辈一眼窥透,这等神通果然十分惊人。”
庞德公淡然一笑,又道:“诸葛兄弟,按我所察,令郎诸葛亮,诞生之时,想必有甚异兆,是么?”
诸葛一听,却想也不想,便决然的道:“没有!并无甚么异兆啊!”
庞德公不由微一怔,暗道:按我所察,诸葛瑾子嗣命宫新添赤紫之气,当主出一位绝世奇人,怎会如此默然无闻呢?他心中好奇,便对诸葛道,“诸葛兄弟可否领我返家,引令郎出来看看?”
诸葛大喜道:“庞前辈肯降临寒舍,自是求之不得啊!请庞前辈随在下入城。”
诸葛引领庞德公进入城中。原来这座远远望去云遮气腾的山城,属徐州琅郡,名阳都城,存世已近千年了。
庞德公进入城中,只见城破不堪,形如荒野。城中百姓衣衫褴褛,人人面黄饥瘦,一片荒凉惨象,心中不由一阵叹息,暗道:如此藏龙卧虎的龙脉结聚之地,竟因人祸戾气弄得如此破败凄凉……莫非这天机三分的大势,当真不可逆转了吗?但这话是决计不能外的,他只好默默隐于心中。
诸葛引领庞德公,走到城南一角,来到一处古旧的庄园,便是诸葛的家宅了。诸葛时任阳都郡丞,此时的家境尚属小康。
庞德公随诸葛进入客厅,却见厅中一位年约十岁的娃儿正在读书。诸葛道:“瑾儿,快过来拜见庞先生老前辈!”
这娃儿原来是诸葛的大儿诸葛瑾,年方十岁,十分好读,甚得诸葛的欢心,因此极欲得庞德公的扶持。
庞德公含笑点头,目注诸葛瑾一眼,但见他神态老成持重,不苟言笑,心道:子严谨有余,灵气不足,日后成就亦仅中规中矩而已。但此时他并没表示甚么,却向诸葛含笑道:“诸葛兄弟可否带令郎诸葛亮出来一见?”
诸葛忙道:“瑾儿,快入内堂,请娘亲抱亮儿出来,拜见庞先生!”
诸葛瑾答应一声,走入内堂。不一会,一位年约四十的妇人,怀抱一位婴儿,从内堂走出,向庞德公万福道:“妾身拜见庞先生,也代小儿拜见先生。”
原来妇人便是诸葛的夫人徐氏,徐州的一户大家闺秀。庞德公含笑答礼,向徐氏目注一眼,但见她的命宫寿上位,有一道黑气骤起,直抵两额,聚而不散,牢牢盘踞。庞德公心中不禁一阵黯然,心道:此乃丧亡于寿上至两颧命宫之兆,徐氏必定过不了四十至四十七此玄关了!心中又暗道如此一来,诸葛氏的血脉,只怕须历一番艰难周折了!但为甚会如此呢?
庞德公心中转念,此时也不便明言,只好向徐氏怀中的婴儿--诸葛亮仔细审视。
婴儿--诸葛亮却似极有灵性,此时竟霍地哇哇一叫,又把脑袋儿向庞德公连点五点,就如徒弟见了恩师似的满心欣喜。
庞德公心中不由一动,向徐氏道:“诸葛夫人不必客气,这便是令郎诸葛亮么?”
诸葛夫人未答话,诸葛恐怕庞德公冷落大儿诸葛瑾,便忙道:“庞先生,他便是亮儿,但未足周岁,并无甚奇特之处。”
庞德公此时却接过婴儿--诸葛亮,向他仔细一瞧,但见他目如朗星,深远无比,似可洞悉天地乾坤、世间万物,他再看他的掌心。并无异状;把他的脚掌拿起一看,庞德公眼神不由大亮,只见婴儿--诸葛亮的右脚掌心上,清楚玲珑的现出一排黑点,细数之下,竟含七点之数。
庞德公不由欣然一笑,也不再审视,把诸葛亮交回他娘亲的怀抱,向诸葛微笑道:“恭喜!令郎果然是一代奇材!诸葛一脉,因他而名扬四海,且天下大势,亦必因他而逐浪翻波!”
诸葛一听,不由惊喜参半,忙道:“庞先生为甚如此判断?”
庞德公欣然道:“令郎之运格,乃深藏不露之奇命也!按我所察,令郎目如朗星,深远无量,此乃洞悉天地乾坤万物之象也。又他脚心有墨痣,合计七点之数,此乃脚踏七星,主出一代奇材!”
诸葛连忙看他儿子的右脚心,但见果然有七点墨痣,清楚玲珑。他如梦初醒似的长叹道:“怪道自亮儿降生后,我便连续三次梦见姜太公于江边垂钓!我惊奇之下,也来个江边下钓,果然便把庞先生大驾引来相会!料不到亮儿竟有此天大福缘啊!”
庞德公欣然道:“令郎果然与我有缘,我决悉力以助其成材,未知诸葛兄弟意下如何?”
诸葛一听,虽然庞德公相助的,并非他喜欢的长子诸葛瑾,但诸葛亮到底也是他诸葛家的血脉,他又岂有推辞之理?他连忙道:“小儿能得庞先生栽培,乃诸葛家的莫大福缘,求之不得,岂有异议!”
庞德公微一点头,心道:诸葛家既已诞生如此一代奇材,其祖宗风水地力必十分丰厚,倒不必在此事上再花心血,只需前往实地一察便知端详矣。他这般思忖,便向诸葛道:“诸葛兄弟,贵祖墓地位于何处?可否引领我去堪察?”
诸葛道:“我祖宗世代均葬于城郊银雀山腹地,距此不过是二三十里,庞先生若欲察勘,此时动身也还可以赶个来回呢!”
庞德公欣然道:“如此甚好,但需带令郎诸葛亮一道前往,未知诸葛夫人是否舍得呢?”
诸葛夫人徐氏忙道:“庞先生乃一代高人,所作安排想必对亮儿有莫大好处,妾身怎敢拒绝,一切请先生多多照应!”
庞德公微笑点头,他也不再迟疑,亲自接过诸葛亮,抱于怀中,便与诸葛一道出门。
诸葛脚力甚健,庞德公功力通玄,自然更不在话下。二三十里路,很快便抵达银雀山了。
诸葛氏的祖墓,原来位于银雀山的北麓。庞德公向四周一望,但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