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关公出了城门,对随行的亲兵道:“你们护送车辆先行,但有追兵,我自会抵挡,不要惊扰两位夫人。”亲兵遵令,护着车辆先行,向官道快速驶去,曹操此时正在相府,他果然是欲以回避之法,以阻止关羽离去,心想:关羽一日未能辞行,他便一日不能离去,不料却突接关羽送来的辞书。曹操阅罢,即大惊道:“云长离开了。”
随即又有守北门的官兵飞报:“关公夺门而去,车辆人马二十余人,正向北面行进。”
接着又有关公府上的探子来报,说:“关公将所有封赏的金银财物,美女十人,汉寿亭候官印等,皆封存妥当,无一带携,只把旧日行李,连同旧日亲兵带走而已。”
此时,众将均云集于曹操的相府中,听侯曹操的命令,诸将中,张辽与关公甚为交厚,徐晃亦敬重关公,其余众大将均敬服关公的义气神勇,因此均默不作声。座中却有一员大将蔡阳不服气,他站了出来,向曹操道:“岂能容关羽来去自如?
我愿率铁骑三千,追上前去,生擒活捉关羽回来,听候丞相发落。”
曹操见在座诸将,张辽、徐晃、许褚、典韦等人,均默不作声,知他们皆不欲与关羽反目为敌;况且目下袁绍大军压境,胜负尚属未知之数,也决不能因关羽之故,先折自己实力;同时曹操亦深知,按关羽的脾性,就算能将他强留,今后亦必定不会为自己出力,倒不如一并向他示之以恩,日后尚有转圆的余地。
曹操思忖一番,终于长叹一声,道:“关公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大丈夫之为也,你等均以此为榜样。不必去追赶了。”
曹操接着又对张辽道:“云长封金挂印,即功中富贵难动其心,金银美女难移其志,这等义气之人,我深为敬佩。我料他此行尚未去远,你先去请他留步,待我赶去向他送行,更赠他征袍路费,以便日后留有相见之情。”
张辽领令,单人匹马,先去追赶,曹操随后亦率许褚等数十骑赶来。
关公出了许昌城北门,已走了数十里路,因要护送车驾,不能速行,很怏便被张辽从后面赶上来了。
张辽在后面大叫道:“云长请慢走。”
关公回身一望,是张辽单人匹马赶来,便吩咐车驾亲兵,只管北行,不必理会。他自己勒住赤兔马,紧握青龙刀,待张辽骑近,即道:“你莫非打算追截我回去么?”
张辽忙道:“非也,非也,丞相知关公远行,打算前来相送,先令我前来请留台驾,并无他意。”关公慨然道:“我心已决,就算丞相率铁骑来追截,我亦唯有决一死战而已。”于是横刀立马,向南面望去,等待曹操的驾临。
不一会,曹操已率数十骑,飞奔前来。他背后是许堵、徐晃、于禁、李典等诸将,曹操见关羽单人匹马,横刀立于桥上,便令身后诸将勒住马匹,成一字形排开。关公见诸将均未携作战兵器,这才放心,暗松口气。
曹操见关羽单人匹马,威风凛凛,心中又惊又佩更有不舍,他向关公含笑道:“云长为甚走得如此匆促?”
关公在马上,向曹操欠身作礼道:“关某昔日归汉,已有言在先,但有故主消息,即当驰往,多番前去相府拜辞,均未能参见丞相,因此才以信函辞拜,封金挂印,归还丞相,希望丞相不要忘记昔日承诺。”
曹操叹口气,道:“我欲示信于天下,怎会悔诺?我只是怕云长途中缺少盘缠,特别前来相送而已。”说罢,令人将一盘黄金,送过关公处。
关公道:“承蒙恩赐,尚有剩余,足够我路上之用。请将此黄金转赠曾随我征战的将士。”
曹操道:“我不过是以小小心意,以谢将军之大功劳,将军何故推辞呢?”
关公慨然道:“小小功劳,丞相不必介意。”
曹操叹道:“云长真乃天下义士也,恨曹某人福薄,未能留在身边。恐将军在路上风寒,今特送上征袍一件,希望将军勿再推却。”
曹操说罢,令人把锦袍送了过来。
关公见曹操意态甚诚,不便强推,但又怕其中有诈,便在马上,用青龙刀把锦袍挑了过来,披于身上。他回头向曹操道:“多谢丞相赠袍送行,丞相恩德,容日后有缘相会再行图报。”
关公说罢,不再逗留,策马下桥,向北面疾驰而去。
许褚虽然敬重关公,但见他不肯下马接袍,心中生气,怒道:“关羽如此傲慢无礼,为甚不设法擒捉??
曹操长叹一声道:“他单人匹马,我数十兵将,他又岂能不加警觉,此非傲慢之举也,况且他已为我立下大功,力斩袁绍两员大将,折损袁绍实力近半,我若为难于他,天下人必笑我言而无信也,让他去吧,日后或尚能留相见之期也。”
曹操说罢,即率诸将回身驰返许都,在路上,曹操尚在思忆关公之义勇,不住叹息,真诚之意,溢于言表。
曹操此时待关公仁至义尽,不但令在场诸将大为感动,更替他自己日后留下一条十分关键的生路。若非哪些,曹操必定将于中途夭折,他亲手创建的魏国决不会诞生,三分天下的天机大势,也便非按既定的轨迹演行了。
此时,袁绍和曹操的中原争雄,却已进入关键性的生死关头。
曹操在最初交锋的两仗,因战术运用得当,更得关公之助,力斩袁绍两员猛将,令袁绍军力受挫,锐怕已失其半,曹操取得了关键性两战两胜。
但可惜关公却于此际离去,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一将可抵万兵,关公的离去,对曹操是一大打击,对袁军畏怯的军心来说,却是一股激励。
因此在半个月后,袁绍将他留守河北的猛将张郃调来,重整军力,又向阳武进逼,力求寻曹军的主力决战。
曹军连续退却,不久便退至官渡最后一道屏障,袁绍的大军,也逼近官渡。
曹操深知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便不敢再犹豫,留荀彧守许昌大营,他自己亲率二万大军,与留在官渡布防的张辽、徐晃诸将会合,抵御袁绍的进攻。
此时袁军的兵力尚达十万,而曹操却仅得三万,双方兵力对比,十分悬殊。
喜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分析献计道:“我军虽然人数多,但比不上曹军勇猛善战,而曹军的弱点是军粮少,物资缺乏,因此曹军利于速战,我军地宜久攻,只有以持久之战,才有消灭曹军之机。”
但袁绍不但不听,反而怒斥沮授一番。他下令主力部队开到官渡前线,依托沙堆建立营寨,从东到西几十里长,逼曹军的主力与之决战。
曹军方面,此时仅以三万兵力,抗击袁绍的十万大军。
曹操亦知自己不可久守,便首先向袁绍发动进攻,不料却碰上张郃这一员猛将,有勇有谋,将曹军击退了。
曹操无奈,只好下令扎下营地,与袁绍军对抗,更挖下深沟.筑起高垒,固守阵地,待机再与袁军决战。
曹操采固守的战术,对曹军来说是很不利的,在双方对峙的期间,曹军兵少粮缺,士卒疲乏,豫州各郡县受袁绍招降,官兵多有叛变,后方不稳,连许昌大营的官将,亦有人与袁绍通风报讯。更不利的是,曹操的军粮输送命脉,被袁军数次奔袭成功,军中粮缺,人心浮动,情势已十分危急。
此时,连曹操本人亦心生动摇,他写信给留守许昌的荀彧,流露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昌的主意。
幸而荀彧十分冷静,坚决反对退兵,他在回复曹操的信中道:“袁绍倾全力集兵官渡,目的是与我军决一胜负。您今以弱对强,若不能争取主动,便会受敌之控制了。现下我军粮兵虽少,却比不上楚汉时项、刘两军在荣阳、成臬相持的艰苦,那时刘邦、项羽均不肯先撤退,就是因为谁先退,谁便会陷于被动局面。您以十分之一兵力,据守官渡,扼制袁军的咽喉,使其不得寸进,已经半年,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而此正是发取出奇制胜的良机,千万不可错失也。”
曹操接荀彧回信,又与军师荀攸、贾诩参谋等人商议。
参谋贾诩分析说:“您明达情势胜于袁绍,勇气胆识胜袁绍,用人任贤胜于袁绍,当机决胜胜于袁绍,有此四胜而半年未能克敌,原因是太过求万全之策,只要能捕捉战机,当机立断,则很快便可取胜了。”
曹操至此,再不动摇,决心加强防守,坚持危局,寻求战机,击败袁军。
第九章 龙将入世
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主帅一念之间的决策。
曹操当时的决策,便非常关键,因为袁、曹两军的对垒,已到了胜败转折的关头,亦是最艰苦的时刻,谁能坚持下去,谁便会争取到主动权,若曹操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便会造成先退而势屈的不利局面,一退即溃,将给袁绍捕捉而聚歼的机会,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而袁绍方面,在战役考量上,袁绍仅仅实施正面突破,不知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等计谋,调动曹军脱离既设的坚固阵地,以求合围聚歼,造成两军相持对垒的局面。这种相待对垒局面,对于与后方脱离,运输线过长的袁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只要运输线或粮草出现危机,袁军便必败无疑。
袁军这等不利,袁绍军中并非无人预料得到,在少年时曾与曹操为同伴的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便曾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向袁绍献计道:“曹操兵少,今日已倾全力以抗拒我军,许昌留守兵力必虚。若派军轻骑突袭,则许昌必可攻陷,攻下许昌,便可以奉迎天子以击曹操,军心大振,曹操必败无疑,就算未能攻下许昌,也必令曹军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则曹操亦必败也。”
不料袁绍不但不听,反怀疑许攸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使计,骗他进军许昌以歼灭。当下袁绍怒斥许攸道“你心怀不轨,与曹深交,故献此奸计,本当斩你人头,今暂且寄于颈上,待我生擒曹操,再一并斩你祭旗,你快走,今后不许进我营帐。”
许攸所献之计,分兵突袭许昌,是一条令曹军分兵变弱。
更易被袁军各个击破的妙计,因许昌是汉献帝所在的都城,许昌被袭,不论是否被攻陷,对曹操均是一个致命的重创。
此时曹操仅占挟天子以命诸侯的天时之利,绝不容有失,曹操非救许昌不可。如此一来,曹军在官渡预早建立的坚固防线,便必因分兵变弱,以至必被袁军攻陷,官渡防线一破、许昌被围,则曹操便大势去矣。
但袁绍于此关键时刻,却因许攸是曹操少年时代的好友,怀疑他与曹操通谋,不但断然拒绝,而且将许攸怒斥逐走。袁绍这等多疑寡断的性格,便把他的十万大军及他本人辛苦创立的基业断送了。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官渡曹军。
曹操闻报许攸来降,他正解衣歇息,也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便奔迎出来。远远的见到许攸,曹操便抚掌大笑道:“君远道而来,我大事可成了。”因为曹操深知许攸甚有计谋,又熟知袁军的内情、兵力部署,有许攸来助,曹操便如虎添翼。
破袁军有望了。
曹操甚至向许攸下拜,令许攸也受宠若惊,慌忙双手扶起曹操,连声道:“您是汉朝丞相,我一介布衣,怎敢承此大礼?”
其实此刻曹操所迎,所拜的,并非许攸,而是他那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业而已。
许攸受曹操如此厚待,大为感动,很快便向曹操透露了袁军的一个致命弱点。
原来早在半月前,袁绍为求正面突破曹军的官渡要塞,已命淳于琼率兵万人,从河北运了一大批粮草到来,屯积于袁军官渡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亦曾建议袁绍派将率军驻扎于粮库外面,以防曹军的偷袭,但袁绍以为,曹军被他攻打半年之久,已疲于奔命,哪有余力偷袭?若分兵守粮,则正面攻打官渡曹军的兵力,便会削弱,因此竟拒绝了许攸的建议。
曹操又知许攸曾献计出奇兵偷袭许昌,以令曹军首尾不能相顾,却被袁绍拒绝,曹操不由仰天叹道:“若依你之计,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了,袁绍刚愎自用,拒此妙计乃天要亡他埃”许攸被曹操的真诚感动,便决然的向曹操献计道:“曹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十分危急。袁绍的粮草物资,均屯积于乌巢,守军防备并不严密。若派精兵突袭乌巢,出其不意断其粮草,则不出三日,袁绍必败。”
曹操一听,不由大喜,暗道:此计正合我出奇制胜之法。
于是不理部分幕僚的反对,决心夜袭乌巢。他留曹洪、荀攸坚守大寨,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使用袁军的旗号,利用夜晚悄悄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半夜到达后,曹操却下令围攻放火,袁军守乌巢将领淳于琼只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