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就在此时,忽见田间有耕作农夫,一面挥锄,一面唱道。
“苍天如圆盖,大地如棋局;世人如棋子,黑白争胜负,胜者安然坐,败者忙碌碌,隆中有草庐,高眠卧不足……”刘备闻歌,勒马停下,问农夫道:“这首歌是谁人所作呢?”
农夫道:“这是卧龙先生教我们唱的。”
刘备一听,大喜道:“请教卧龙先生在何处?”
农夫伸手往南一指,道:“此山之南,有一座山岗,称为卧龙岗,岗下林中草庐中,便是卧龙先生高卧之地了……”刘备一听,也不待农夫说完,急忙策马向那山南疾奔而去。关公亦催马跟上,张飞无奈,只好咬牙跟去。
不一会,便见前面一座雄伟山岗,由西至东,盘踞于白云之下,其形如一条巨龙。卧伏于天地乾坤,十分雄峻。岗下一座竹林,竹林中果然露出数幢茅庐顶部。竹林四周,流水淙淙,鲜花遍布,十分清雅。
刘备了,连忙策马驰近,在竹林外面便下了马,他不敢让马蹄声惊扰了高卧隆中的卧龙先生,关公、张飞二人,亦只好随着下马,步入竹林。
三人一直向竹林正中的一幢茅卢走近。张飞按捺不住,大声叫道:“我哥哥刘皇叔来也!里面之人,快出来见客。”刘备一听,吃了一惊,喝斥张飞道:“卧龙先生何等人?岂容你如此大呼小叫?你若不耐烦,便先返新野吧。”
张飞被责,气得虎须翘起,但却不敢再作声了。
刘备小心翼翼,走到草卢竹门前面,正欲伸手轻叩,就在此时,却被竹门上贴着一张白纸黑字吸引住了,只见白纸上黑字写道:“骄阳正照卧龙岗,草庐三人来寻访;人去庐空莫停留,不过布衣休傍惶。”
刘备一见,不由跌足叹道:“卧龙先生已出外云游去了!
刘备时运不济,竟失此拜会机缘……”
张飞怒道:“此人无礼,一纸空文拒哥哥于千里之外!气死我了。”
刘备忙道:“卧龙先生有先见之明,已知我等三人今日来访。你看此时不正是“阳光正照卧龙岗”的正午时分么?如此高士,岂容轻慢?想必是卧龙先生另有要事,或有难言苦衷,不便与我刘备相见罢了,哎!是我刘备福薄,未能与先生早日相会也。”
关公见刘备长吁短叹,便道:“兄长在此嗟叹,也不是办法,刚才所遇的农夫,似乎知此人行踪,不如先行回返,顺道再回农夫打探清楚也罢。”
刘备无奈,只好依关公之言,步出竹林,上马而行;路过那片田地,三个农夫仍在阳光下耕作。其中一位刚才答话的农夫一见刘、关、张三人,使抬头笑道“这位将军,想必见不着卧龙先生吧?”
张飞一听,怒道:“你既知那个什么卧龙先生不在,为什么不早早报上,累我等白走一趟?”
农夫笑道:“我刚才说,卧龙先生平日于林内草庐高卧,正欲再告知卧龙先生已外出,但你等没听我把话说完,便急急而去,怪得谁来?”
刘备叹了口气,道:“是,是我刘备急于求见卧龙先生,太焦急鲁莽了!三弟怎可怪责人家?”
张飞作声不得,恨得直咬牙。
那农夫见刘备意态甚诚,便含笑道:“这位将军,今日未能见着卧龙先生,明日也未必便不能也,没听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古训吗?”
刘备一听,猛地醒悟,暗道:“卧龙先生必定未知我之诚决心,因此未肯与我相见也!他心中转念,便向关公、张飞二人道:“我等且先返新野,改天再来拜访吧。”
刘备三人,返回新野,此时是隆冬天气,说变便变,数日前还是阳光普照,到今日却是大雪满天飞了。
刘力心急难耐,决定再赴隆中,拜访卧龙先生。
张飞道:“料想那什么卧龙先生,乃草野村夫之人而已,何必哥哥亲自拜访?派人将他召来。”
刘备急道:“三弟休得狂妄!卧龙先生乃当世高士,岂能如此怠慢!我决意前去,你等愿去则去,不愿意便留在新野好了。”
刘备说罢,上马而去,关公、张飞二人,唯恐刘备路上有差池,只好亦上马相随前往。
三人走了数里,突然寒风大作,呼啸怒号,大雪纷飞,山盏如白玉,林芽银衣,寒风袭来,刺人筋骨。
张飞道:“天寒地冻,用兵征战那是无可奈何,如此远道而去见那无用草野村夫,岂不太冤枉么?不如先返新野以避风雪吧。”
刘备决然说道:“非如此,不足以表示我的诚意啊!你若畏寒怕冷,便先回,我与二弟同去便是。”
张飞一听,气得哇哇大叫道:“张飞死都不怕,还怕这天寒地冻吗?只为哥哥空劳心力担忧罢了!走!走!走!即便天崩地塌,张飞也跟随到底。”
刘备深知张飞忠义之性,闻言只笑了笑,不再说什么了。
三人一路冒着风雪,向隆中进发,到得隆中卧龙岗前时,三人已成了活雪人了。
刘备也不犹豫,依旧在竹林外下马,踏雪而入。到抵竹林中草庐前,不料就连竹门上的白纸黑字也不见了,想必已被大风雪吹走。刘备呼唤再三,里面却寂然无声。刘备心中仍然不舍,站在草卢外面,冒雪守候,渐渐他的双脚,已被大雪遮盖住了。
张飞恨得连连跺脚,以驱寒气,但又不敢出声说走,无奈只好向关公连连瞪眼示意。
关公见如此等下去,便不死也必被冻伤,便向刘备道:“这卧龙先生想必并无真材实学,怕与兄长相见,早已远走高飞逸遁了!如此空等下去,也决计难令他出现,不如改日再来吧。”
刘备眼见天色将晚,荒山野领,连投宿的人家也没有,心中无奈之极,只好上马回去,他走了好一段路,依然连连扭头向卧龙扭头向卧龙岗那面望去,直到卧龙岗完全隐入漫天风雪中,才长叹一声,怏怏不乐而返。
刘备返回新野,心中一直闷闷不乐,过了数日,刘备特地择了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更衣,整洁修身,决意再赴隆中寻访。
关公、张飞闻讯,心中均觉不快,于是一齐进内,向刘备劝谏。
关公道:“兄长两番拜访,其诚其礼均重如泰山了!那人必定虚有其名,故避而不见,兄长何必被他迷惑呢?况且曹操大军已逼近,荆州之战行将爆发,兄长为何疏于军务,却为此陌路人操心?”
刘备道:“我正因大战在即,才真心诚意往求卧龙先生出山也!你等岂知我的苦心?”
关公处事比张飞稳重,闻言便不再作声。张飞却按捺不住,怒叫道:“哥哥错了!如此一位草野村夫,空有其名,算得什么高人了?也不必哥哥再去,待我快马前去,用一条麻绳将此人绑来见哥哥便是。”
刘备一听,脸上神色一变,连忙伸手掩住张飞的口,嗔怪道:“我一番诚意,被你一言半语冲淡了!你休再胡说,也不需你跟随,我和二弟同去便了。”
张飞咧了嘴,道:“两位哥哥都去,小弟亦必跟随。”
刘备道:“你同去亦可,但切记不许无礼生事。”
张飞无奈笑道:“好!好!我一切学二哥的样子行事。”
刘备知关公处事比张飞稳重,这才答应让张飞同去。
刘备三人,从新野出发,一路向隆中而去,此时天色晴朗,阳光柔和,不冷不热,倒甚合张飞的心意。
三人抵达隆中,又直奔卧龙岗生林,在竹林外面,三人下马,信步而进,远远的,便见草卢外面,有两少女正在赏花嬉戏,刘备定睛一看,其中一位少女白衣白裙,一尘不染,犹如雪中仙女,刘备并不认识。另一位却嬉戏欢笑,模样快乐之极,原来竟是曾救刘备一命的欢命之女司马芝!
此时刘备一见到欢乐之女司马芝,也不知是否受了她那欢乐之气所感染,心中不由突地如花盛放,欢喜得手足一阵舞动。刘备心中想道:司马芝是赵子龙的师妹,赵子龙的义兄居于卧龙岗,司马芝在此地出现,显然赵子龙与卧龙先生有极深的渊源!而且司马芝既然出现,那卧龙先生的行踪便不难打探了!或者卧龙先生便在草卢内啊!
刘备心念急转,他恐怕张飞鲁莽,便着他和关公在外面等候,他自己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去,两位少女竟浑似不觉,刘备无奈道:“司马姑娘别来元恙?”
司马芝这才蓦地转身,也不见有甚惊奇,似乎一切已在她意料之内,她向刘备一福道:“司马芝拜见刘将军。”
刘备也不及去细问司马芝的近况,忙道:“请问司马芝姑娘,居于此地的卧龙先生今日可在么?”
司马芝一听,格格笑道:“刘将军,这位便是卧龙先生的师妹雕雪姑娘,你欲打探卧龙先生的行踪,为甚不向她仔细发问啊?”原来那位形如雪中仙女的少女,便是雕雪姑娘。
刘备心道:这姑娘当真人如其名,雅如白雪。但此时也不去思想其他,连忙向雕雪拱手道:“原来是卧龙先生的师妹雕雪姑娘,刘备失敬了!请问卧龙先生他可在么?”
雕雪微笑答礼,道:“原来是曾两度探访,不畏冷热风寒的贵客么?将军求才之心,倒很热诚埃”刘备忙道:“不敢当!刘备若能拜会卧龙先生,又怎敢畏怯那冷热风寒?未能拜见,只是刘备福薄罢了。”
雕雪一听,便又含笑道:“刘将军之本命已与天机汇合,亦即届临得天命之期,洪福至大,何薄之有?实不相瞒,师兄昨日知今日将有贵客到访,因此谢绝一切访客,早等候在草庐内了!将军请自进吧。
刘备一听,如闻纶音,他向雕雪匆匆拱手一揖,便三步并作二步,推开竹门,走进草庐内。
抬眼一望,只见一位年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汉子,正在草堂席上午睡,一动不动,似乎好梦正酣。
刘备也不敢惊扰,站立一旁静候此人醒来,关公、张飞在外面等候多时,仍不见刘备出来,也听不到见任何动静,忍不住便走上前来,进入草庐。
张飞见到刘备伫立一旁,一人却在席上高卧,不由大怒,对关公道:“此人十分傲慢无礼!我哥哥呆立阶下,他却兀自高卧!我便去屋后放一把火,将他草卢烧了,看他起不起来。”关公连忙制止张飞的莽撞,将他硬扯出草庐外面去了。
刘备伫立了整整一个时辰,见席上之人翻了个身,似乎欲起,但朝里又睡着了,他无奈只好静静的候着。
又整整伫立了半个时辰,席上的人,才忽地开口唱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酣梦足,窗外日暮迟……咦!
请问是谁到访,为甚不呼唤我起身?”这人突地问了一句,翻身一跃而起。
刘备向这人仔细一看,但见他身长八尺,脸如冠玉,头戴青色丝帽,身披绣了白鹤的衣袍,如神如仙,令人肃然而生憬慕。刘备忙向他深深一揖,拜道:“在下刘备,拜见卧龙先生,因见先生好梦正酣,不敢惊扰也。”
此人果然便是隆中称为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只见诸葛亮回了一揖,轻声道:“原来是刘将军大驾光临,我草野山民,蒙大驾降临,十分惭愧。”
诸葛亮招呼刘备坐下,又替他斟上一杯清茶,但仅此而已,并无任何奢华招待。
刘备却毫不为意,他但能见着诸葛亮,便已心花怒放,其他根本就不及细想!他连忙向诸葛亮道:“刘备得与先生相见,乃平生之幸也!刘备正有疑难,向先生请教啊厂诸葛亮微笑道:“天下美玉众多,刘公为何舍彼而求顽石呢?
刘备叹道:“美玉便在刘备面前,刘备还去何处相求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才目注刘备轻声道:“孔明愿听将军抱负。”
刘备长叹一声道:“目下汉室将倾,奸臣窃政,刘备不自量力,欲替天下伸张正义。可惜才智浅陋,奔波半生,至今仍一无所成。万望先生指点。”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胸怀忧国忧民之心,求才之意又十分真诚,他微一沉吟,将他这多年来洞察天下大势的见解,终于袒露出来了。
诸葛亮道:“自董卓谋逆以来,天下群雄并起,诸候割据,曹操势不及袁绍,但却能消灭喜绍的势力,此乃七分天机,三分人谋也。如今曹操已坐拥天下半壁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已不可与之争锋了。而江东孙权,其基业已历三世,有地险之助,百姓归心,只能作联援而不能为敌也。”
刘备是平生第一次听闻如此精辟高论,不由心神俱往,连声道:“先生高见!刘备盼聆听其详。”
诸葛亮续道:“近有荆州,东连旧吴国都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非明主而不能镇守,将军是否有意图取呢?”诸葛亮一顿,见刘备沉吟不语,微笑一下,又道:“益州即今蜀川险寒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乃汉高祖据以得天下之根据地也。”
诸葛亮目注刘备一眼,见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