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赵子龙说罢,即转身疾出,到城中布置指挥埋伏,准备施行孔明火烧新野的计策。
孔明又令糜芳、刘封两将,带二千军马,一半持红旗,一半持青旗,于新野城外鹊尾坡屯驻,但见曹军追到,红旗军在左,青旗军在右,一齐走动;曹军必生疑心,不敢追来;二人但见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即往白河上游接应,糜芳。
刘封二人,亦领令去了。
孔明分调布置妥当,即向刘备道:“主公可与我到城外鹊尾山腰守候,阻缓曹军入城的时间,亦令其心烦意乱,以利赵子龙施计。”
刘备见孔明只留下他的师妹雕雪在身边,随行的兵力亦仅得五百,不由有点担心,对孔明道:“先生乃军中栋梁,却只留五百兵力,更无大将守护,万一有失则我军亡矣。”
孔明一听,从容一笑,并未答话。他身旁的雕雪不由格格笑道:“刘将军放心吧!我师哥他若非为保存新野百姓生命,及为刘将军的创业大计,他孤身一人啊!就算曹军百万,又能耐他何也。”
刘备并不知道,孔明身负天机门的天机无为绝顶神功,就连他惊为神将的赵子龙,亦曾仰赖孔明施展神功救助呢!
他因此一听雕雪所言,还以为雕雪是女娃儿的心性,说笑而已,但又自知兵力薄弱,为挫曹军,为保百姓,孔明亦只能如此不顾自身安危布置了。
刘备不再多说,与孔明、雕雪一道,随后撤出新野,登上城郊北面的鹊尾山腰,密切监视城中及城北的动静。
此时,曹仁、曹洪所率的十万大军,已逼近新野前沿阵地。前面十里,便是鹊尾山,依山而进,便可直捣新野,根本再无险可守了。
前面的三千先锋精骑,由曹操的虎将许褚率领,一路向鹊尾山风驰电掣奔来。到中午时分,已杀到鹊尾坡前。
在鹊尾坡奉令埋伏的糜芳、刘封二将,即令二千兵马,各打青红旗,招展挥舞,其状十分诡异。
许初因知夏侯惇吃过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大亏,他虽然勇猛,亦不敢大意,连忙下令道:“不得再进!前面必有伏兵。”
许褚领三千精骑,停驻下来,他自己单人匹马,驰回前军大营,向前军主将曹仁禀报。
曹仁心思比许褚细密,他微一思忖,即判断道:“敌军只旗而不见兵,乃疑兵之计也。谅无埋伏,许将军可速进新野,我当随后接应。”
许褚便驰返鹊尾坡,领兵杀了进来,他驰抵林下,发觉持青红旗的敌军已不见了。这般阻缓一下,天色已近黄昏日西斜了。
许褚心中又急又怒,他正欲领兵再迸新野,忽听鹊尾山上,有人大吹大擂,响彻四野。他抬头一望,只见山顶红旗遍布,红旗簇拥中,又有两把青罗伞,下面二人,正是刘备、孔明,二人正对坐饮酒,简直不将许褚放在眼中似的。
许褚不由大怒,令兵追上山来,山上打下木石,死伤不少,前进不得,许褚只好退下山来。
此时天色已晚,四野开始黑沉下来。曹仁的前军三万,已推进到鹊尾坡了。曹仁见天已黑沉,便令许褚先行直扑新野,就近扎营歇息。许褚领令而去。曹洪随后亦驰上前军,与曹仁一道,率前军五万向新野疾进。
曹仁曹洪率军进抵新野城下,十分顺利,毫无阻滞。近前一看,只见新野四座城门洞开,曹军一拥而入,城中竟空无一人。
曹洪对曹仁道:“此必刘备、诸葛亮势孤计穷,荆州又已向我投降,刘备无兵可用,只好带着百姓逃窜去了!且他带着众多百姓平民,行动必定迟缓,我军大可先在城中作营,歇息一晚,明日再追上去可也。”曹仁心中虽然有点不安,但亦自负辖下有雄兵十万,刘备、诸葛亮便有三头六臂,仅凭他的万余兵力,如何可以抵御!因此也同意曹洪的建议,先在新野城中略作休整,歇息一宵。况且许褚所率的三千先锋,也不知突进到何处,在新野驻札,待与许诸会合,再作进击较为稳当。
此时曹军的确已人困马乏,接令于城中驻扎歇营,均不由大喜,纷纷进占民房,烧火造饭填肚子去了。曹仁、曹洪二人,亦在新野城中府衙安歇。
当晚初更时分,果然天气突变,刮起狂风,城中飞沙走石,将士纷纷躲进屋内避风。
此时赵子龙埋伏于城乐门外见狂风骤起,不由叹道:“义兄竟知天文地理,连风起亦可预测,真绝世高人也。”
赵子龙毫不犹豫,即依孔明的部署,下令南、北、西三城门埋伏的士兵,将火箭射人城内,燃点城中民房屋顶的硫硝火物。
立刻,火箭划破黑暗的夜空,如电光火闪,纷纷向城中民房屋顶射去。
此时,在新野城府衙中,曹仁、曹洪因白天行军疲劳,已入梦乡了,守门的兵士却然忽闯进内堂,报说城中失火。曹仁道:“不必惊慌,此必是兵士煮饭时,不小心遗下之火,速加扑灭便。”
说时,又接几起飞报,几乎遍及城中各处地方。曹仁这才惊惶,急令将士上马冲出新野时,满城已被大火烧红了。
南、西、北三城门的大火炽烈,根本无路可逃。
曹仁、曹洪大骇,慌忙率军在城中左冲右突,希望寻一条逃出火海的生路。闻报城中东门无火,曹仁、曹洪急奔东门,后面的兵士亦随后溃逃。
曹仁等率城中的溃逃曹军万余人,刚逃出东门。背后忽然喊杀声起,一员英武将军率军从背后掩杀而来,正是刘备的大将赵子龙。曹仁等将领心胆俱寒,哪还敢回身接战?只顾向城外狂奔。赵子龙追杀一阵,残数千曹军,又忽然于黑夜中隐退。
曹仁、曹洪率残兵溃逃之际,糜芳又引一军追到截杀一阵,曹军溃逃更慌。四更时分,刘封又率军杀来,曹军又被残灭一部分。
曹军溃逃了半夜,人困马乏,将士大半焦头烂额。不久奔至一道河边,是新野城郊的白河,此时河水不深,曹军将士不管许多,纷纷下河饮水喂马。人啸马鸣,响彻十里内外。
就在此时,关公在白河上游埋伏,依孔明之计,先用布袋装土,堵住河流水,因此白河下游之水便少了大半,河水变得甚浅。此时突闻白河下游人啸马鸣,关公即下令军士抽起布袋,水流滔滔,向下游冲流而下。
曹军大半均在白河下游饮水,上游洪流突然汹勇而至,把曹军人马淹入洪流,死伤甚众。曹仁拼死逃脱,引残兵败将向水势缓慢处的博陵渡溃退。
而张飞率一千军埋伏于博陵渡口,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他一见曹军果然溃退到此,不由欣喜的大笑道:“孔明算无遗漏,洞天彻地,真乃用兵奇才也。”他毫不迟疑,即率军杀出,大叫道:“曹军之贼,快纳上命来。”
曹军无人敢于接战,四下溃逃。
张飞沿下游向上游追杀,残曹军数千,杀得十分痛快。
半路忽有一员猛将杀到,原来是曹军的先锋许褚。他率领三千精骑,左冲右突,在半路却迷了途,直到夜深,才知曹仁在新野城中被火烧,慌忙引军来救。张飞正杀得性起,迎着许褚便大叫道:“来!来!我先与你大战三百回合。”许褚张飞斗了数回合,也不敢恋战,夺路走了。
张飞依孔明之计,也不迫赶,先到鹊尾山,与刘备、孔明会合,一路沿白河向上游进发,到达上游,糜芳、刘封已依计安排好船只等候。孔明便下令登船,向樊城方向疾驶。
新野一役,又将曹操的前军曹仁、曹兴的十万大军打得大败,曹仁、曹洪收拾残余兵马数万,在新野城郊驻扎下来,派曹洪去向曹操汇报新野惨败之事。
这是继夏侯惇之后,曹军第二次偿到诸葛亮的厉害了。
曹操闻曹洪报告,不由又惊又怒。咬牙道:“这诸葛亮何许人也?用兵如此绝毒?我誓要生擒此人,以祭我战死士卒。”
就在此时,许褚亦赶到曹操的中军大营,拜见了曹操,说起诸葛亮的用兵厉害,许褚若有所悟的说:“曾在鹊尾山上,远望那诸葛亮与刘备在一起,此人风采英姿,令我忆起当年的一位少年人来。”
曹操一听,忙道:“那少年是谁?”
许褚道:“当年吕布夺了主公的青州,北面又被袁绍逼迫,处境十分凶险时,不是曾蒙一位自称孔明的少年人相助,以“进而不攻、围而不击”的妙策,终于打败神勇无敌的吕布吗?而诸葛亮此人,甚有当年那少年英侠孔明的风采,我怀疑莫非诸葛亮便是当年的孔明吗?”
曹操一听,神色不由连变数变,心中又悔又恨又惊又奇,复杂之极,好一会,他忽地想起,徐庶曾在夏侯惇出师前,大赞诸葛亮,显然徐庶深知这诸葛亮的来历!便立刻道:“快!
快请徐庶进帐见我。”
徐庶被召了进来,曹操也不待他参拜,劈头便道:“请问元直!那诸葛亮是否即孔明呢?”
徐庶微一怔,道:“诸葛亮字孔明,若依此来看,诸葛亮与孔明,其实是同一人也,丞相为甚有此一问?”
曹操一听,不由仰天叹道:“我白白丢失一位旷世奇才也!实不相瞒,我早年曾获少年人孔明相助,打败吕布,我今日之大业,孔明之功不少也。可惜后来他不辞而别,我为此而伤心了多日啊!我所虑刘备者,便是此人以仁义示世,甚得人缘,担心如孔明这等旷世奇才,被他招纳,则他便如虎添翼也!今日果然不幸而被我料中,孔明即今日的诸葛亮,我为此将寝食不安也。”
徐庶默言不语,心想: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前因后果!
许褚见曹操为孔明如此感叹,不由大叫道:“主公放心,刘备和孔明已逃到樊城,樊城离新野不远,许褚愿率精兵三万,直捣樊城,将刘备和孔明杀了,主公岂非可以安寝无优么?”
曹操却不以为然的叹了口气,道:“刘备有负于我,杀其今不足惜,但孔明我有负于他,我岂忍杀之?况且如此旷世奇才,又怎可轻易毁掉呢?好不教人为难也。”
曹洪道:“主公既不舍杀孔明,如今我大军压境,刘备仅凭万余兵力,自知必难坚守樊城,不如派人前去,向刘备招降,瞧在孔明的脸面上,保存城中军民的生命,更封刘备高官厚爵,他必心动矣。”
曹操一听,欣然点头,对徐庶道:“我本欲以大军踏碎樊城,但为顾及城中百姓生命,愿招降刘备。公可前去樊城,告诉刘备,若肯来降,前罪一概赦免,更可封官进爵,保其荣华富贵。他若再执迷不悟,我必屠尽城中军民,踏开樊城!公愿意去吗?”
徐庶的母亲,已因被曹操所逼,自杀而死,徐庶已发誓,今生不为曹操谋一策了,但此时为樊城百姓生命担忧,只好答应往樊城一行。
徐庶抵达樊城,刘备、孔明亲自接见,三人叙旧,均十分感慨。
徐庶对孔明道:“曹操已醒悟,当年曾助他大败吕布的少年人,便是今日助刘公的诸葛亮了!曹操因此甚有招纳孔明你之意呢。”
刘备一听,不由大惊道:“曹操当日已令我失元直你,今日又要我失去先生么?若失去先生,则如断刘备命脉,乃天亡我刘备也。”
孔明淡然一笑道:“我少年时,之所以助曹操打败吕布,不过欲藉曹操之力,解救东平岛无辜百姓生命罢了,并非欲图甚荣华富贵,当年如此,何况今日呢?曹操残暴,骄狂日甚,绝非明贤之主,我又怎会受其招纳呢?元直欲作刘备的说客,只怕是白走一趟了。”
刘备一听,这才以手加额喃喃道:“先生明志,有如赐刘备重生之机也!苍天佑我。”
徐庶微笑道:“我亦知曹操所以派我前来劝降,目的乃在孔明公之故,而收买人心,因曹操已知孔明公当日舍他而去,乃因曹操残杀徐州百姓之罪孽也,徐庶之所以前来,不过是为告知一事。”
孔明含笑道:“元直兄欲告何事?”
徐庶道:“曹操已部署五十万大军,准备分作九路,先填平白河,再攻樊城,樊城无险可用,只怕已难守祝曹操若攻陷樊城,必大开杀戒,樊城军民必遭其屠戮,因此孔明公宜作万全之策。我来此目的乃在于此,说完只怕便须赶回去了。”
刘备忙道:“元直难道不可以留在樊城,助刘备一臂之力吗?”
徐庶长叹一声道:“我母已因我之故自杀而死,我已抱恨终生矣。若我不回,曹操必迁怒于樊城百姓,届时徒增杀戳而已,徐庶因此不得不回。我身在曹营心在汉,誓不为曹谋一策。况且刘公有卧龙匡助,胜我多矣,何愁大业不成?徐庶告辞了。”
徐庶离开樊城,返回曹中军大营。徐庶来见曹操,说刘备并无投降之意。曹操大怒,下令大军即日进攻樊城。曹军五十万,浩浩荡荡杀向樊城。樊城军民,闻讯皆惊惶不已。
刘备问计于孔明,孔明道:“樊城无险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