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孔明刘备过船相见,孔明断然的作出部署,令关公率五千军镇守夏口,他自己和刘备、刘琦、张飞、赵子龙诸将,则先赴江夏,训练江夏水军,准备迎击曹操大军的进攻。
另一面,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于当阳长板坡转向西南面,直插百里外的长江上游要津江陵。
曹操大军抵达江陵,刘表旧属知不能抵抗,即出城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便已占取江陵。
曹操心料曹洪的十万大军,必已追歼刘备的残余,并顺势攻取汉津。他此时十分得意,雄心勃勃,向众将道:“今荆州局势已定,荆州军三十万水陆兵已为我用,我决进取江东孙权。”
不料就在此时,汉津方面,曹洪派来报告的快马,已入帐向曹操报道:“曹将军向丞相禀报,他于汉津遇伏,被孔明预先伏下关公一支精兵所退,将军虽然已攻取汉津,却被关公将刘备接应送走,此时已据守江夏、夏口要津了。”
曹操一听,不由吃了一惊,心道孔明真神机妙算,他显然已洞悉我的下一个目标,乃江东孙权!因此抢占江夏、夏口两大要津,我欲迅速攻取江东大计,只怕因此而受阻了。
曹操心中忖念,口中却从容的笑道:“回去告知曹将军,不必惊慌,我自有妙计破孔明。暂时按兵勿动,一切依我调令行事。”
曹洪派来的使者走后,曹操这才转而向荀攸道:“今刘备已据江夏、夏口,他以两地作为犄角之势,易守难攻;且刘备有孔明相助,必东联孙权,则成我心腹大患也,你以为当用何策破之?”
荀攸一听,不由微叹口气,道:“我所担心的,正是一旦让刘备逃脱,凭他的面子,江夏刘琦必全力相助以求自保。而孔明洞悉先机,亦必先赴江东,寻求与孙权联合抗我大军进攻,若刘备、孙权两者联手,则丞相东取孙权的大计,便必定困难重重了。”
曹操一听,便知荀攸对曹洪追击不力,放走刘备,十分不满了。但曹操对他的亲将素来护短,极不欲再论究曹洪之失,便接口笑道:“幸而曹洪将汉津攻占,则长江中、上游要津,要便稳据,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我不惧江东孙权了,但如何打破刘备与孙权的联合,倒不得不花费一悉思量。”
荀攸一听,他深知曹操对他曹氏、夏侯氏亲将护短的脾性,便不敢再在曹洪失策之事上纠缠,转而道:“对江东孙权,宜软硬兼施。要先以大军向其威慑,然后遣使往江东,请孙权出兵,与我共取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
如此,孙权必生惊惧,转而降我,则大事徐图可定也。”
曹操点头赞同荀攸之计,于是一面遣使往江东,劝孙权臣服,共取江夏。
另一面则调集大军,将荆州军分散插入曹军中,共计马军、步军、水军八十多万,向外虚称百万,水陆并进,沿长江而下,连营布防设寨三百多里,声势十分浩大。
第二十章 江东龙气
此时,在江东方面,荆州被曹操进攻,刘表已死,荆州仅余江夏刘琦未降曹操的急报,接二连三的飞传到江东都会柴桑。
孙权在柴桑,正惊疑间,又接报曹操连夜直取江陵长江上游要津,以及中游汉津渡口。孙权亦知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他的江东九郡,他于是连忙召集幕僚面议,如何应付目下的险恶形势。
孙权的大臣鲁肃道:“荆州与江东相邻,山河险固,钱粮充裕,主公若趁势占取,乃一统天下,帝王大业之根本也,如今荆州大部已落入曹操手中,江东便定接受曹操威协,其中仅剩江夏尚为刘琦、刘备占据,可作缓冲,因此宜前去江夏,就近打探消息,若能说服刘备,与我共抗曹操,然后侍机攻取荆州、则江东大事成也。”
孙权赞同鲁肃的见解,于是鲁肃便以刘表之死,江东向刘琮吊丧为名,乘船沿长江而进,开赴江夏。
在江夏,孔明日夜训练刘琦的水军,刘琦视孔明为他的救命恩人,又知他是用兵奇才,一切均言听计从,待孔明如师如友。而且刘琦亦深知,他已面临生死关头,他的弟弟刘琮已破暗害,令刘琦连投降的念头也不敢萌生,他除了依靠刘备、孔明之力,抵抗曹操外,几乎已无任何生路可走了。
这一日,孔明与刘备、刘琦,在江夏府衙中商议抗曹大计,孔明道:“曹操势大,凭江夏之力,恐难抵抗。我们唯有东联孙权,以作援应,令江东与曹操相斗,则我军便可以从中伺机取得有时利机破敌也。”
刘备道:“江东人才济济,必有深谋远虑之士,先生鼓励之计,只怕被其识破也。”
孔明微笑道:“如今曹操势大如日中天,江东直接受曹操威协,其下一目标,必定是江东孙权,此点孙权方面必已有判断。江东力求自保,亦必定不得不与我联合,此举乃各取其利,不容江东犹豫也,只要曹操与孙权互相吞并之势已成,便于我军十分有利,若江东胜,则共同消灭曹军,以取荆州,若曹军胜,则我趁势挥军东进,以攻取江东,江南之地。”
孔明在此时所论,便是他在赤壁之战前夕,为刘备制定的战略大计了。而日后情势的发展,亦基本按孔明的战略大计演进。诸葛孔明的洞察先机,运用机谋,于绝对的劣势中,周旋于两大强势之间,从中制造有利的战机,他对兵略机谋的灵活运用,简直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正商议间,忽报江东孙权派鲁肃前来吊丧,他的舟船已泊江夏岸边了。
孔明一听便笑道:“我计可以实施了。”他一顿,间刘琦道:“当日孙策去世,荆州有派人往江东吊丧吗?”
刘琦道:“江东与我家有杀人世仇,怎会有吊丧之通礼?”
孔明笑道:“如此,则鲁肃此行,井非前来吊丧,而是实地探听我军及曹军动态也。”
孔明又转向刘备道:“等会鲁肃到来,若问曹操的动静,主公只说不知,他再三追问,主公便说可问诸葛亮。”刘备欣然称是。
不一会,鲁肃果然已抵江夏刘琦府衙,向刘琦慰问一番,刘琦便请鲁肃与刘备相见。刘备、刘琦请鲁肃入后堂饮酒相叙,一杯未饮完,鲁肃迫不及待说道:“久闻刘皇叔大名,无机会拜见,今日幸会,甚感快慰,近日听闻皇叔与曹操恶战,必知其虚实,务请皇叔说好吗?”
刘备一听,便依孔明安排,微叹口气道:“刘备兵微将寡,闻曹军将至便须撤退,怎知其虚实?”
鲁肃忙道:“但听闻皇叔有诸葛孔明相助,神机妙算,一场大火,将曹军烧得失魂落魄,为甚却说不知曹军虚实呢?”
刘备道:“一切均由孔明定计,欲知其详,除非问孔明了。”
鲁肃一听,便忙道:“孔明在此么?请引鲁肃与其相见。”
刘备也没推辞,便派人请孔明出来,与鲁肃见面。两人互作礼拜,鲁肃便又急道:“鲁肃素闻卧龙先生之名,令兄诸葛瑾亦在江东参政,久欲拜见,今日幸会,目下曹操之势,敢请先生指点一二。”
孔明微笑道:“曹操之奸计,我已尽悉,可惜力量微弱,未能破之,故唯有避开了。”
鲁肃道:“然则刘皇叔留在此地便满足了么?”
孔明道:“皇叔与苍梧大守吴臣有交情,准备前去投奔。”
鲁肃一听,不由微一怔,不解道:“吴臣粮少兵微,自身难保,岂可容纳皇叔?”
孔明道:“吴臣处虽难久居,但为势所逼,不得不往投奔,然后再思别策。”
鲁肃有心与刘备联合抗曹,然后趁势夺取荆州,如今见孔明却有害怕曹操之意,准备北逃,心中不由着急,忙道:“江东孙将军虎踞九郡,兵精良足,又极敬贤礼士,江东民心归附,根基稳固。我为皇叔着想,不如派心腹之人,到江东一行,与孙将军联合,共抗强曹,方为上策。”
孔明心中微笑,但口中却道:“皇叔与孙将军素无交往。
此去恐怕徒费唇舌而已,而且亦无心腹之人可差遣往江东也。”
鲁肃见孔明口气已有所松动,心中大喜,忙道:“先生兄长,现正在江东任参谋之职,旦夕盼望与先生相见,若先生愿去,鲁肃愿意向孙将军引见先生,然后共商抗曹大事。”
孔明尚未答话,刘备已急忙道:“孔明先生是我的老师,片刻不可分离,怎能赴江东?”鲁肃再三相请孔明赴江东一行,刘备依然不许。
孔明道:“事势急迫,江东之行,只怕不能不去了。”
刘备这才依计,答应让孔明赴江东一行,鲁肃这才欣然笑了,并向刘备反覆保证,必保孔明安然无恙。
当下,孔明向刘备、刘琦告辞,他连一个亲兵也不带,仅由雕雪以师妹的身分随行而已,鲁肃见孔明对他十分信任,心中不禁甚为感动,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亦保证孔明的人身安全。
孔明和雕雪,登上鲁肃原来的轻舟,一路向长江中游的柴桑郡使去,长江中风平浪静,一路十分畅顺。快抵达柴桑郡时,鲁肃特地向孔明嘱道:“待会儿见到孙将军,千万不可泄露曹操势大,兵多将广。”
孔明微笑道:“子敬兄放心,一切我自会妥善应对。”船到柴桑郡,由于有鲁肃在场相伴,江东兵将不但不加盘查,反而十分礼敬,因此一路十分顺利。
鲁肃带孔明、雕雪上了岸,进入柴桑中。鲁肃先安排孔明和雕雪到馆驿中暂歇,他自己则立刻赶去见孙权。
此时孙权正聚集文武大臣,于朝堂中议事。鲁肃进入尚未站稳,孙权迫不及待的探问道:“子敬往江夏,可探听到曹军的虚实动静?”
鲁肃道:“大略之情已知,但容后再向主公呈报。”
孙权一听,便将一封檄文递给鲁肃,道:“此乃曹操派人送来江东,我先将来使打发走了,再商议应付。”
鲁肃接过曹操的缴文,但见上面写道:“孤近日奉天子之命,讨伐各等叛逆,旌旗所指,各方归顺,如今孤统兵百万,上将千员,欲请孙将军前来江夏,共同讨伐刘备,同分荆州土地,日后永结盟好,请勿犹豫观望,以免自误。”
鲁肃阅罢,心中怒道:此乃招降之书也。但亦不敢鲁莽,先向孙权问道:“主公打算如何处措?”
孙权犹豫说道:“是否答应,我尚难下定论。”
此时,孙权的心腹大臣张昭忙道:“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之名,以征西方,拒抗则名不正,言不顺也。而且江东之所以能北拒曹操,偏安江东,全凭长江天险。如今曹操已得到荆州,占据长江要津,则长江天险,已非江东独拥,天险地利己失,势难与曹军相抗。以我之见,宜向曹操降顺为上策也。”
在座的众谋士均异口同声道:“张司马之言,正是我等这意也。”
孙权一听,作声不行,但似仍犹豫不决。
张昭见状,又连忙催促道:“主公切勿犹豫,否则必生动乱,降曹则东吴民安,江东六郡可保。”
孙权垂首不语。一会,忽道要进内更衣。鲁肃一见,紧随于后,孙权十分敬重鲁肃,知他必有话对自己说,便入后堂,执着鲁肃之手道:“子敬何以教我?”
鲁肃怒道:“刚才众人之义,并非为将军你着想,乃以求一已之私利也。”
孙权忙道:“为什么?”
鲁肃道:“江东任何人皆可以降曹,必有高官厚禄,但将军降曹,还能安坐江东么?荆州刘琮降曹之后,不知所踪,或已被曹操杀害,前车可鉴也。”
孙权一听,不由长叹一声道:“众士所言,我亦知皆为谋自保,非为我着想也,只有子敬你,才是忠心为我啊!不过曹操近已得荆州雄厚兵权,势大如天,恐难抵御。”
鲁肃忙道:“曹操势虽大,不可力抗,难道不可智取么?
我此行到江夏,已邀得诸葛谨之弟诸葛亮来江东,主公若向他问计,必有破敌之策。”
孙权一听,大喜道:“卧龙先生降临江东么?但若我就此向他问计,想必被他轻觑了江东人才,待明日聚文武于堂上,先教孔明见悉我江东英杰,然后再与他见不迟也。”
鲁肃知孙权甚忌刘备,而孔明又是刘备的军师,因此孙权之意,必是欲先向孔明示威,令他不敢于轻视江东,于是也就同意了孙权的安排。
鲁肃赶去馆驿见孔明,告知他明日孙权亲于朝堂接见。
又小心叮嘱孔明道:“明日见主公时,切勿说曹操兵多埃”孔明微笑道:“子敬放心,我自会见机而行,决不误事便是。”
雕雪自伴随孔明,从江夏乘船,抵达江东柴桑,一直默默无言。直到此时,她目遂鲁肃离去,才忽然幽幽的叹口气。
雕雪的轻叹声虽然低微,但孔明功力超卓,目力之佳,一里之内的落叶飞花,亦难以遁踪。他一听,注视雕雪一眼,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