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就在当天晚上,周瑜登高而望,只见江西面,灯火通晚,延伸数十里,恍如一座江中之城廊。周瑜心中不由暗暗吃惊,心想:若曹军建起水寨,与我对峙,他们兵强势大,我军早晚必生动摇!
周瑜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亲去曹军沿阵地查察。于是驾了一艘快船,悄悄驶去长江西面,在相距五里外的江面,只见一座宏伟的水寨,已在江面上耸立,外面以重型战舰作水中城墙,内中以小舟作连接通道,井井有条,十分严密。
周瑜目睹之下,心中吃惊,暗道:不料曹军军中,竞有如此精于水战之人,曹操有此人相助,江东形势危矣!未知此人到底是谁呢?
周瑜正思忖问,突见水寨内旗号舞动,知曹军已发觉他的行踪,便立刻下令回船。不久曹军战船果然急驶而出,但周瑜的快船,已驶离二十里外,追之不及了。
周瑜返回三江口水寨,便立刻派人潜去曹军营中,查探助曹操建水寨之人到底是谁,以便设计除掉,很快,探子便回报,指挥曹操水军的将领,便是刘表的旧将蔡瑁和张允,两人现任曹操水军正副都督之要职。曹操当下对鲁肃道:“蔡瑁、张允二人,久居江东,熟悉水战,曹军若经他二人训练,其战力必大大提高,乃江东之心腹大患,非除不可。”
鲁肃道:“但蔡、张二人,目下任曹军正副都督,手下有兵将数万,岂能轻易除之?”
周瑜微笑道:“在我亲窥其水寨,我故意向他示以胆色,曹操必有所谋,我则见机而行。”
另一面,三江口西面五十里外的曹军大营,曹操接报,知江东三军大都督周瑜,亲身夜探水寨,不由又惊又佩,心道。
“周瑜年仅三十余,不料亦有此胆色,此人若能为我所用,则江东六郡,必人我手中也。”
曹操于是召集诸将士商议,座中有一人,忽地站起,向曹操道:“我自幼与周瑜同窗好友,我愿往江东,凭我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来降主公。”
曹操一年,原来是帐下的幕僚蒋干,平日甚有胆气,不由大喜道:“你若说服周瑜来降,则我大事成矣!你打算带甚礼物前去呢?”
蒋干道:“周瑜性极高做,不好财物,我只要一位童子,二人驾舟足矣。”
曹操甚喜,亲自向蒋干敬酒,祝他马到功成。
蒋干意气飞扬,立刻驾一艘小舟,向三江口之面飞驶,不久便抵周瑜的水寨,大声道:“请报周都督,故人蒋干到访。”
周瑜正在中军舱中,与诸将谈事,闻报便向诸将笑道:“曹操的说客到来了!你等按我的计划,如此这般知道么?”
第三章 天机连环
众将应声而去,周瑜便肃整衣冠,带数百随从,身穿锦衣花帽,亲迎蒋干,蒋干见周瑜亲自出迎,心中不由十分得意。
两人互拜,周瑜道:“你不惜凶险,远涉江海,莫非替曹操作说客使者么?”蒋干的心事一下被说破,连忙道:“我与公瑾久别,特来叙旧,怎会作说客呢?”
周瑜笑道:“若非作说客,则欢迎矣!请随我入帐、我与你好好痛饮三百杯。”
周瑜引蒋干直入他的中军营帐,又吩咐摆下盛宴相待,十分隆重。但又于席上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道:“席上但叙朋友交情,不谈国事,若有提及者,立斩毋赦。”
蒋干心中又喜又惊,喜的是周瑜不忘故人情,惊的是席上不能说话。他也无奈,只好陪周瑜畅饮不止。
周瑜笑道:“我征战多年,今日喜与故友相逢,十分快意,我今天就不醉不归。”说罢,果然畅饮不息。
饮至席散,周瑜带了几分酒意,亲自握住蒋干的手,陪他四周漫游,一路所见,江东军兵将整严,军粮充足,十分雄壮,周瑜笑道:“我们军势如何?”
蒋干无奈道:“兵精粮足,军势甚盛。”
周瑜大笑,不再说话,又游了一回,蒋干无计可施,只好道:“我今日疲困,明日再与公瑾相叙,如何?”
周瑜酒意上涌,醉意熏熏,笑道:“我与你久别相逢,便来个彻夜长谈好了。”
于是周瑜要引蒋干,回到他的中军营帐,再过一会,周瑜似不胜酒力,伏在案上,便呼呼的睡去了。
蒋干心中惴惴不安,他已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可说服周瑜降曹,如今眼见决难得逞,也不知如何回去向曹操交代?
他伏枕细听,但听周瑜鼻息如雷,沉睡不醒,便悄悄爬起,走到周瑜所伏的案桌,仔细查看。他打算探得一点江东的军情,也好向曹操回报交代。
突见周的手臂,正压着一封书函,似乎十分机密,因此虽然醉中亦不敢放松。
蒋干心动,便去周瑜道:“公瑾醒来厂周瑜转了一下身子,却又沉沉睡去,不料他手臂压着的书函,却被推到一边去了。
蒋干连忙抽了出来,只见书函上面,写着“蔡瑁、张允密启”数字,蒋干一见,心中又惊又喜,暗道:今回虽然做说客不成,却能破除军中内奸,此功亦不小也!蒋干已知,此书函必是蔡瑁、张允二人,与江东暗中勾结的机密信函!他为曹操除此内奸,这功劳还算小吗?
当下蒋于连忙将此密函塞入袖中,他也不敢再逗留,趁周瑜仍在大醉未醒,悄悄潜了出来,走到江边。守江的兵士忽然把他截住,蒋干忙报说自己是周瑜的好友蒋干,因有急事,要赶着回去,守江士卒一听,连忙放行,任由蒋干登舟离三江口而去。
蒋干回到曹军大营,立刻来见曹操。曹操一见蒋干,便急忙道:“说服周瑜来降之事如何了?”
蒋干无奈如实道:“周瑜甚受孙权器重,他们兵精粮足,一时间难于说动。”
曹操怒道:“说降之事不成,反被周瑜耻笑!你可知罪?”
蒋干慌忙道:“说降之事虽未成功,但我却为丞相除二大内奸!请屏退左右,有事密告。”
曹操一听,果然喝退左右,蒋干便将偷来的那封密函,递给曹操。曹操一看,不由大怒,骂道:“二贼竟敢以我人头去换东吴荣华富贵!来人,召蔡瑁、张允二人进帐见我。”
不一会,蔡瑁、张允二人被召了进来。曹操也不等二人参拜,便沉声道:“我欲令你二人立刻进攻东吴,如何了?”
蔡瑁道:“水军尚未精练,不可轻进。”
曹操冷笑道:“待水军精熟,我的首级早献于周郎作礼物了!来人,将二人推出去斩了。”
武士一拥而上,不由蔡瑁、张允二人分说,即推出帐外,斩掉人头。蔡瑁、张允这两名卖主求荣的降将,直到死时,仍不知内中的奥秘乾坤。
武士将蔡瑁、张允两颗人头,送进帐中,让曹操过目。曹操瞥一眼人头,但见蔡瑁的人头,双眼不闭,心中猛然醒悟,暗暗跌足道:“不好!我中周瑜之计。”
此时众将闻讯进帐,问为甚斩了蔡瑁、张允二人?曹操硬着头皮,沉声道:“两人不肯依我军令行事,怠慢进攻东吴,因此斩了。”
众将一听,均嗟叹不已。曹操却浑似不见,下令毛介、于禁二将,代替蔡瑁、张允负责督训水军。此后对此事也就绝口不提。
蔡瑁、张允二人被曹操斩杀,此事报到周瑜的水寨。周瑜一听,大笑,对鲁肃、孙权道:“我所忧虑的,便是蔡、张二人替曹操训练水军,今被斩除,我无所惧矣。”
鲁肃亦由衷说道:“都督妙计如神,还愁不能破曹军吗?”
周瑜得意的一笑,却又道:“江东诸人,均未悉我之计,独有孔明,未知悉否?子敬请去相探,据实回报。”
鲁肃见周瑜十分认真,只好到别舱,往探孔明。
孔明此时正坐沉思,见鲁肃来访,连忙迎接。
鲁肃道:“连日处理军务,未及拜候。”
孔明当即含笑道:“当然,就连我亦未及去向都督拜贺也。”鲁肃一听,不由奇道:“何喜之有?”
孔明道:“公瑾故意派子敬前来试探之事也。”
鲁肃不由一怔,忙道:“先生怎会未卜先知呢?”
孔明微笑道:“此借刀杀人之计,只可瞒得了蒋干、曹操,就算曹操很快亦会明白,只是不肯认错罢了!如今蔡、张二人既死,曹操水军无能者督训,十万水军,必丧于毛介、于禁二人之手,我等破曹大计,必可成事。”
鲁肃一听,半响作声不得,支唔了几句,便连忙告辞了。
孔明道:“我为坚稳江东抗曹之心,故如实但言,子敬请勿将我所言告知周瑜,不然他必因忌恨,又来加害于我也。”
鲁肃回到中军水寨,他心性忠直,只好又把孔明的话告知周瑜。周瑜一听,不由大惊,失声道:“此人之能,天下无出其右!怎可留他于世?我决计斩除。”
鲁肃忙劝道:“若斩孔明,乃自失臂助,更受天下人所不齿也。”
周瑜此时已决意而行,咬牙道:“我自有斩他之计,决教孔明死而无怨。”
鲁肃心中惴惴不安,但又无法阻止周瑜的一意孤行,只好先沉住气,看周瑜如何施为,再作打算。
第二日,周瑜聚众议事,特地请孔明前来,孔明欣然而至,周瑜亦客气的请孔明坐下,周瑜这才向孔明道:“不久将与曹军决战,水战之道,当以何种兵器为优?”
孔明朗声道:“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为利器也。”
周瑜一听,心中便一声冷笑,口中却欣然道:“果然如此!
先生之意,与我甚合。但如今军中正缺箭用,初战已损耗不少,因此请先生负责监造十万箭矢,以作应敌,此事关乎破曹大计,谅先生不致拒绝吧?”
周瑜的用意,十分明白,口气亦绝非商量,而是以军令相胁。若孔明不答应,则便须负上破坏孙、刘联合抗曹的罪责,杀他便有藉口了。便若答应,十万支箭矢,却绝非等闲之事,而且亦非孔明所长,周瑜料他必难成事,到时又有杀他的藉口了。
孔明一听,心中便微微一笑,暗道:周瑜此乃令我进退皆死的杀人之计也……但他却欣然答道:“孔明领令!但未知十万箭矢,何时要用?”
周瑜,故作大方,含笑道:“造箭困难,便给你十日时间吧。”其实他深知就算三数倍的十日也不可能完成。
不料孔明却不知死活,认真说道:“曹军不日将攻至,若须十日,必误大事。”
周瑜不由笑道:“若不需十日,当然更妙!先生须多少时间呢?
孔明慨然道:“只须三日,我便可呈上十万箭矢供都督应用。”
周瑜不由又奇又喜,忙道:“如此甚好,但先生可知,军中无戏言埃”孔明肃然道:“我怎敢相戏?我愿立军令状,三日未达,则甘受重罚。”
周瑜大喜,吩咐取文房四宝出来,立了军令状,又置酒相待,欣然道:“若大功告成,再行重酬。”
孔明微笑道:“不敢领酬,彼此同为破曹大计也。但今日已过,由明日起计,到三日后,都督再来江边领箭好吗?”
周瑜暗道:就算今日不计,你亦只得三日加一晚,便容你多活一晚便了。于是便欣然应道:“很好,就由明日起计吧。”
孔明喝了几杯,便告辞走了,一直回到他来时的江边舟上,也不知他弄甚玄虚?鲁肃心中惊疑不定,目送孔明离去,便忙道:“这孔明如何了?莫非他又使诈?”
周瑜大笑道:“在我大军围困中,他使甚奸诈!而且是他自行送死,非我逼他。我只消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一切物品器械皆拖延不发,他便有通天本事,三日之内也造不出十万支箭来也!届时他若不肯认罪降顺,我再杀他,天下人还有话好说吗?”
周瑜说罢,又吩咐鲁肃密切监视孔明,看他如何应付如此天大难题。
第二天一早,鲁肃果然亲到江边小舟,拜访孔明,孔明接鲁肃入舟中坐下,即向他抱怨道:“我曾求你莫将我判断的话告知公瑾,否则他必又来加害于我,但子敬却不肯为我隐瞒,如今果然弄出祸来了!三日之内,又如何造出十万支箭矢出来呢?子敬只得救我一救了。”
鲁肃叹了口气道:“此事孔明你亦有鲁莽之处,公瑾原来给你十日,你怎地自减为三日?你自取其祸,我如何救是你呢?”
孔明微微一笑,道:“无论如何,军中的确缺乏箭矢,因此我虽知公瑾藉此为难于我,但既关乎破曹大局,我不得不勉为其难答应啊!不过此事尚须子敬配合,请借我快船二十艘,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以青布为船慢,每船草人百余个,分排船的两边。我担保三日后必有十万支箭矢奉上。但此事切勿告知公瑾,望子敬以破曹大局为重。”
鲁肃一听,心中虽然惊疑不定,但既然此事关乎破曹大局,他也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事实上,鲁肃是坚决的主战派,只要有利于破曹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