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鲁肃一听,心中虽然惊疑不定,但既然此事关乎破曹大局,他也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事实上,鲁肃是坚决的主战派,只要有利于破曹大计,他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冒险,又岂会吝啬那区区二十艘快船呢?
鲁肃告辞孔明,回去向周瑜呈报,说孔明正在忙于造箭的准备功夫,绝无惊恐潜逃之意,他果然并无提及孔明借船之事。
周瑜心中大奇,冷笑道:“哼哼,孔明弄甚玄虚?且看他三日后如何答覆我。”
鲁肃告辞而出,他果然悄悄的调拨出快船二十艘,又依孔明吩咐,每船配兵士三十人,以及草人、青布幔等物,一应俱备,等待孔明调用。
但第一日不见孔明有任何行动,第二日亦毫无讯息,鲁肃心中不由又惊又奇,他深知若第三日后,孔明交不出十万箭矢,他又己立下军令状,孔明的生命只怕难保,如此一来,破曹的大局只怕便大受动摇了!因此鲁肃此时反倒为孔明能否如期达成任务而心急了。
直到第三日的四更时分,孔明忽然派他的书懂雕雪前来,相请鲁肃带同快船二十艘,到他的小船会合。
鲁肃依言行动,他登上孔明的小舟,孔明果然已在守候,一见鲁肃,便含笑道:“请子敬一同前去取箭如何?”
鲁肃愕然道:“去何处取箭?你莫开玩笑埃”孔明笑道:“事关破曹大局,岂会儿戏?子敬放心,到了便知是何处了。”
于是孔明下令,将快船二十艘,用长索相连,向三江口北面驶去。因快船上有鲁肃坐镇,东吴水寨守卫的兵将也毫无阻拦。
快船驶出长江心,望北再驶三四十里,正当鲁肃越来越惊疑之际,江面上突地涌出漫天大雾,于凌晨时分,大雾更浓,相隔三丈,不辨人物。
孔明此时下令船加速行驶,快船风驰电掣,向长江北面疾航,不久,便接近曹操的水军大寨了,此时鲁肃已辨认得此外面百丈远处,便是令人震惊的曹军水寨,绵延数十里,即便天神降世,亦休想冲闯得过。
不料孔明却于此时,教军士在快船上擂鼓呐喊。鲁肃不由心胆俱寒,忙道:“孔明!你这是扯我来送死吗?若曹军齐出,如何抵挡?”
孔明呵呵笑道:“曹操疑心甚重,于此浓雾之中,他如何肯出?我等且饮酒观务,待雾散之时,便可班师而回了。”
鲁肃心中惊骇不已,哪有心情饮酒观雾?
此时,在曹军水寨中,水军新任都督毛介、于禁二人,闻寨外战鼓震天,慌忙来报曹操。那曹操望眼江上,只见浓雾蔽天,三丈之外不辨人物,便断然说道:“重雾迷江,东吴军忽到,必有伏兵在后,切勿轻举妄动!传令下去,着守寨兵将,以弓箭齐射,赶走逼近之船可也。”
毛介、于禁二将,乃北地战将,几曾见过如此雾镇大江的迷幻景象,心中正感惊惶,听曹操下令以弓箭抵挡,不由连声称善,立刻奔出,带近万弓箭手,分布寨边,向雾中战鼓响处,万箭齐发,箭矢密如飞蝗,只怕就连天上飞过的蚊蝇亦难逃箭伤。
此时孔明在江面,刚饮了第二杯酒。耳闻利箭破空啸啸鸣响,便欣然笑道:“百丈之外,受箭不多,再靠近五十丈。”
二十艘快船,立刻再驶近曹军水寨五十丈。在五十丈的距离内,曹军弓箭手自然箭无虚发,如飞蝗似的利箭,纷纷向快船射来,快船上左右已排列三重草人,上面以青布遮盖,密不透风,兵士躲在船舱中,擂鼓呐喊,皮毛不伤,曹军射来的利箭,大半均射插于船边的草人身上了。
到孔明第三杯入口,他的书僮雕雪掠进,格格娇笑道:“先生!快船左面草人箭已插满了。”
孔明杯一饮而尽,笑道:“很好,令快船转过去,以右面草人受箭。”
二十艘快船,立即掉转船身,改为船头向东面的来时航道,船身右面的草人恰好迎住曹军射来的箭矢。
此时鲁肃已醒悟孔明的用意了,他不由微叹口气,道:“先生怎知今早江上如此浓雾?”
孔明微笑道:“为将之道,怎可不识天文,不晓地理,不知奇门,不悉阴阳,不懂阵法,不明兵势?我于三日前已算准今日必有大雾,因此才敢在公瑾面前夸下海口,三日内交箭,否则若真的造箭,公瑾只须下令军匠拖延,莫说三日、十日,就算百日,亦决难完成任务,公瑾分明欲藉此杀我,但我命与天机大势相汇,公瑾怎害得了我。”
鲁肃正欲再说,书僮雕雪又一掠而进,笑道:“先生!船上草人,每个插了五六十枝箭了。”
孔明向窗外缝隙一望,但见满天浓雾,已透出一点黄光,他功力通玄,虽是一点光亮,亦清楚入目,只见孔明呵呵笑道:“快船二十艘,每艘草人百个,每草人上插五六十枝箭,十万利箭足够矣!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说罢,孔明下令二十艘快船,全速东行,驶向三江口。船离曹军水寨五里,孔明又吩咐船上的兵士,齐声大叫道:“多谢曹丞相赐箭。”
鲁肃又惊又奇又喜,笑道:“先生为甚不多待一会,多借些箭矢?”
孔明伸手一指江面,道:“大雾将散,曹操必知中计,派船追出,若再不走,便非借箭,而是以人换箭了。”
鲁肃闻言向外面窥看,只见江面大雾已射入道道霞光,虽隔了六里水路,亦可隐约见到曹军的水寨,更见曹军水寨果然已冲出数十般战船,直向这面疾驶而来……幸而快船早走一步,转眼便驶出二三十里,曹军战船已失去影踪。
鲁肃不由仰天叹道:“先生真乃神人也,若无先生相助,破曹大计必难成功……我必保先生周全。”
孔明微笑不语,雕雪却心中一声冷笑,暗道:我这师哥生命,何用你来相保?他若非为顾全破曹大局啊,嘿嘿,区区周郎又能困得住他么……雕雪心中发狠,但她亦不敢说出口来免破坏了孙、刘联盟破曹的大局。
怏船驶回三江口,在江边,已有周瑜派来的五百兵士,等着收取十万箭矢了,事实上,江东军亦正缺乏箭矢,周瑜这条“借箭杀人”之计,半是私怨,半是公务。
五百兵士,迅速地将快船上的草人插箭,取了下来,每船有箭五千枝,十艘快船,合计恰好十万箭矢。
鲁肃先行赶到中军营帐,去见周瑜。他将孔明向曹操借箭之妙事,全盘向周瑜细述,最后感慨说道:“孔明洞天察地,精奇门阵法,更知天机玄学,乃破曹一大臂助,杀不得也!若杀孔明,则破曹大计必败,东吴亦必亡,望公瑾须以大局为重。”
周瑜听罢,沉吟不语,忽地长叹一声道:“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他一顿,又慨然道:“我军确实缺箭矢使用,十万箭矢助我军,孔明功劳不小也,我又怎会降罪于他?子敬快请孔明入帐,待我亲自致谢。”
鲁肃出去,带引孔明进帐,周瑜特地走下帅寨,向孔明道:“为我军获箭十万,立一奇功,我谨代江东致谢先生……有所误会,幸勿介怀。”
孔明但然笑道:“我亦知江东水军缺箭,因此才略施小计,向曹军借箭十万,以助破曹大计。
周瑜叹道:“先生神算过人,佩服!佩服。”
孔明淡然一笑,不再多言。
周瑜请孔明饮酒,席问,周瑜向孔明道:“昨日主公遣使前来,催我进军,我未有奇计,请先生教我。”
孔明未知周瑜是否出于真诚,便道:“我碌碌庸才,岂有妙计呢?”
周瑜知孔明心有所诫,便坦然说道:“我曾夜探曹军水寨,见其十分严整得法,甚难破之,我思得一计,未知是否可行?请先生为我决定。”
孔明见周瑜意态转诚,才微笑点头道:“既然如此,都督且勿说出,各自于掌心写出,互相印证好了。”孔明此举,是有意留足颜面给周瑜了。
周瑜一听,果然喜道:“此法甚妙,便依先生之法行事可也。”
于是命取来笔墨,先在自己掌心中写了,孔明也毫不犹豫,暗地在掌心写了。
帐中因有第三者在内,两人于是互相移近,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两人均呵呵大笑。周瑜的笑,是因为自己的算计,终可赶及孔明;孔明的笑,却是暗忖今回给足面子予周瑜,必令他的妒心稍减,不必再分心提防他的不时加害。
原来两人掌中,均写着一个“火”字,两人的心思均十分明白,便是“欲破曹操,须用火攻”。
周瑜心中甚喜,但又连忙向孔明道:“先生与我意相同,我的大计已定矣!但请先生切勿泄漏。”
孔明肃然说道:“此事关系破曹大局,两家联盟,我怎会泄漏?曹操虽两次吃此计之亏,但傲气正盛,决不会醒悟,都督大可放胆施为。”
周瑜得到孔明的认同,心中大喜,再无疑虑,与孔明畅饮一番。席散,又亲送孔明出帐,十分客气热情,孔明趁机提出,为免大计泄漏,他到江边小舟居停为佳,周瑜为免孔明与他争功,果然立刻答应,再提出孔明若有所需,只管请鲁肃代办便是。
孔明便邀鲁肃与他同行,返回他的江边小舟。舟中除驾船兵士,便只有孔明的书僮雕雪,十分幽静。鲁肃眼见一场危机终于化解,江东军又因此得了十万利器,周、孔二人的关系又似乎已变密切,心中大悦,吩咐随从置酒宴上舟,与孔明畅饮。
席间,鲁肃叹道:“先生忍辱负重,善于周旋,心智超人,胸怀若谷,令人叹服。”
孔明淡然一笑道:“彼此既为盟军,共破曹操,又岂能互相猜忌加害?我一切均以破曹大计为重,子敬请放心好了。”
孔明一顿,又微微一笑,道:“曹操连番吃亏,必定开始心浮气躁,急于行动,子敬宜提醒公瑾,小心戒备为妙。”
鲁肃奇道:“曹操连吃大亏,他还敢轻举妄动吗?”
孔明呵呵笑道:“是与不是,很快便知……来,来,与子敬再饮三杯。”接下孔明便绝口不再提及军务了。
另一面,在曹军中,曹操因初战失利,接而错斩蔡瑁、张允两将,又平白被孔明“借”去大批水战最珍贵的箭矢,心中十分懊怒。
曹操正欲下决心不借一切代价,抢先向孙、刘联军发动总攻,随军谋士荀攸连忙劝道:“江东现有孔明相助,再加周瑜善于水战,孙、刘联合,切勿轻举妄动。丞相不如派一能者,赴江东水寨诈降,以作内应,然后孙、刘联军可破也。”
曹操沉吟道:“此计甚妙,但你以为谁可担此诈降重任呢?”
荀攸道:“蔡瑁被斩,此事江东尽知,蔡氏族中,有蔡瑁之弟蔡中、蔡和二人,于军中任副将。丞相只消向二人施以恩威,令二人往江东诈降,必可成功。”
曹操疑虑道:“我斩其兄,二人岂会忠心于我?万一真降江东,岂非被周瑜耻笑么?”
荀攸笑道:“荆州蔡氏中人,皆卖主求荣之辈,只顾一己私利,怎重兄弟情义?丞相只要扣起二人的妻儿,再许以高官厚禄,二人必欣然而去。”
曹操再沉吟一番,便呵呵笑道:“此计甚妙,我错有错着,大事成矣。”于是决定依荀攸之计行事。
第二天中午时分,周瑜正在中军帐中,与鲁肃商议军务。
忽报曹军有船驶到水寨外围,报称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因恨兄蔡瑁被曹操斩杀,待率军前来投降。
周瑜一听,便问军士道:“船上有二人妻儿?”军士报说不见。周瑜便微笑道:“请二人进帐。”
蔡和、蔡中二人,进了中军帐,向周瑜哭拜道:“我兄长蔡瑁,被曹操无故杀害,我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都督收用,愿为前锋杀曹。”
周瑜欣然道:“你二人来降,甚识时务!日后破曹有功,再重重封赏!今可暂归甘宁将军前锋所部,一切听从甘将军调度,不得有误。”
蔡和、蔡中二人连忙拜谢,周瑜即派人,引二人前去甘宁的前锋部队水寨。
鲁肃知悉此事,急忙入见周瑜:“蔡中、蔡和二人,皆卖主求荣之辈,来降有诈,不可收用。”
周瑜斥责道:“他们因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降,何诈之有?若如此多疑,岂能容天下能士呢。”
鲁肃默然退出,忍不住赶去江边小舟,向孔明说知此事,希望孔明劝服周瑜,不料孔明一听,即微笑道:“此乃曹操的动作来了,子敬怎不识公瑾正用计呢?大江远隔,细作探子极难往来,曹操使二人诈降,欲探江东军情,公瑾却将计就计,利用二人通报消息,所谓兵不厌诈,公瑾此着甚高明也。”
鲁肃一听,这才明白。
果然周瑜秘密将甘宁召来,道:“蔡和、蔡中二人,不带家少,非真投降,我岂不知?今将收用,正好将计就计,利用二人通报消息,令曹操入我圈套!你须好好相待二人,暗中小心提防,到出兵之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