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武士将刘陶推出午门,正欲斩杀,有一大臣司徒陈耽,恰好路过,大声喝住武士,暂勿行刑。他即闯了进去,奏问灵帝道:“刘大夫何罪要受诛?”
刘宏道:“贼子毁谗朕之近臣,辱及朕躬。”
陈耽道:“天下臣民,皆欲食十常侍之肉,而陛下独敬之如父母。他们未立寸功,竟身列侯王,而且更勾结黄巾,欲为内乱,陛下若再不警醒,社稷只怕立刻便要崩倒也。”说着以头撞地苦谏。
刘宏大怒道:“都是你等乱臣贼子,视君王如无物,肆意辱朕,致今天下臣民离心。来人,先把此两贼子乱臣收入天牢,三司会审,查明党羽,一并治罪。”
于是,陈耽便与刘陶一道,被收押入天牢候审。但就在当天晚上,十常侍派人入大牢,把二人杀于狱中。刘宏事后获悉,不但不怒,反而欣喜说道:“此乃欺君者不得活也。”
但自此之后,刘宏竟心神恍惚,每晚均见刘陶和陈耽二人,血淋淋的跪在床前。以头顿地,以手捶胸,壮甚激愤,却不作声。
刘宏夜不能眠,他本已好色过度,身虚体弱,受此惊吓,竟一病难起。刘宏挨至四月,已知为时不久,便下沼召大将军何进入宫,欲商托后事。
十常侍之一的蹇硕首先获悉刘宏欲立长于刘辩的意图,不由大吃一惊。因为他深知大将军何进乃刘辩的舅父,若立刘辩为帝,则朝政大权必落人何进手上,届时十常侍的地位便岌岌可危了,于是蹇硕便力言刘辩轻浮,不足以为君,宜立刘协,由十常侍鼎力扶持,必可胜任,刘宏并无主意,对十常侍又一向言听计从,因此也就倾向于改立刘协为帝,蹇硕又进言道:“若欲立刘协为帝,便非要先诛杀何进不可。因何进乃刘辩的亲属,手握军权,他若不服,则刘协之帝位危矣。”
刘宏也就同意诛杀何进,因此借口商谈后事,召他入宫,就近诛杀。
何进奉召,他出身屠户,并无多少心计,身登大将军之职,不过是借其妹何皇后之力罢了。他奉帝召,便连忙进内官来了。
何进来到官门,司马潘隐火速赶至,对何进道:“将军切勿进宫,十常侍欲杀你积谋已久,你若进去,必死无疑。”
何进大惊道:“我奉帝召,商议托孤之事,若不进宫,皇上降罪下来,将如何是好?”
潘隐道:“朝中大臣,欲除十常侍久矣。且先返将军府中,从长计议。”
于是何进与潘隐一道,潜返将军府中,不久,又有密探来报,说灵帝刘宏已驾崩,中常侍蹇硕与其他常侍商议,秘不发丧,宣何国舅入宫,就近诛杀,以立皇子刘协为帝。
第六章 禁宫巨变
何进接报,连忙召集朝中文武大臣紧急商议。座中有一年轻将领,忽地一跃而起,朗声道:“宦官之势大,滋长蔓延极广,岂能悉数诛灭?若事情泄露,必有灭族之祸。请大将军三思。”
何进一看,原来是他旄下的典军校尉曹操,不由怒斥道:“你们小辈,怎知道朝廷大事。”
正犹豫间,内宫使至,果然宣召何进入官,说是帝召商议后事,何进这才知道事势果然刻不容缓,不是他死,便是己亡了。
此时曹操又忍不住进言道:“目下情势危急,宜先立君位,再除国贼。”
何进道:“在座谁敢为我进宫杀贼,扶立君位?”
何进话音刚落,一位年轻将领又挺身而出,原来是司马袁逢之子,身任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武职的袁绍,袁绍道:“我愿统领精兵五千,斩关入宫,册立新帝,诛杀阉贼,扫清朝廷,以安定天下。”
何进大喜,当即派拨御林军五千,交由袁绍统带。袁绍全身盔甲披挂,率兵入宫去了。何进亦率文武大臣三十余人,随后入宫,就在灵帝的遗体之前,扶立太子刘辩为君,是为少帝。百官向刘辩参拜,何进则为辅政大臣。
袁绍人宫诛杀阉官,蹇硕知事败,连忙走入御花园躲避,十常侍之一的中常侍郭胜截住蹇硕,道:“形势危急,藉你人头,以解其余常侍之危。”说罢即把蹇硕的人头斩了下来,拎看去见袁绍。袁绍并不满意,欲趁机尽杀十常侍。
十常侍之首张让等心惊胆颤,慌忙跑到何太后,即原来的何皇后何艳的寝宫,哀求何太后道:“欲谋杀何将军的,只是蹇硕—人,不关臣等,如今蹇硕已被我们所杀,何将军听信袁绍之言,欲尽杀我们,乞清娘娘垂怜。”
何太后当年毒杀皇子刘协之母时,曾得到张让、赵忠等内侍相助,她因而才有今日太后的地位。何太后对张让、赵忠等十分感激,使答应道:“你们放心,哀家当力保你们的生命。”
何太后宣何进入内宫,密仪道:“我们出身微,若非张让等助之,如何有今日的富贵呢?主谋之一蹇硕既然已经伏诛,为甚尚要杀尽其他内侍,”何进素无主见,听其妹何太后这番话,便出来对百官道:“蹇硕乃谋害本座的主犯,今既然已伏诛,又灭其家族,其余不要再多杀戮。”
袁绍道:“若不斩草除根,必为后患。”
何进道:“我已决定了,你勿再多言。”袁绍怏怏不乐而退。
过了一日,灵帝的养母董太后,即何太后的婆婆听闻何进等已立刘辩为帝,心中恐慌,秘密张让入宫,道:“何进之之妹,当初若非哀家抬举她为皇后,她哪有今日之贵?如今她的儿子即帝位,其兄何进又为辅政大臣,屠户之家,独揽朝政,将置哀家于何地呢?”
张让道:“娘娘为先帝之母,地位当在何太后之上,为甚不好好利用呢,”董太后会意,即下旨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她自己的兄长董重为骠骑将军,与张让等同为辅政大臣,而由她自己垂帘听政,于是,部分朝政,又落入董家及张让等人的手中了。
何太后获悉,不由又怒又恨,特别设下酒宴,请董太后赴席。饮了数杯,何太后即捧杯走到董太后席前,参拜道:“娘娘,我等均妇人之身,不宜参预朝政。当日汉室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人因而被杀,往训不可不诫也。愿娘娘和本宫均深居内宫,朝廷大事,任由朝中大臣自行裁决,岂不清静?望娘娘体察。”
董太后大怒道:“你毒杀王美人,妒心奇重,如今又倚仗儿子为帝,以兄独揽朝政,反劝我深居九重么?你若再胡言,我当令董骠骑断你等首级,易如反掌也。”
何太后被揭疮疤,不由恼羞成怒,亦反唇斥道:“我以好言相劝,令你得保天年,一番好心,你并不领情,反而恶言恶语辱骂本宫?”
董太后冷笑道:“你出身屠沾小户,有何见识。”
何太后恨怒至极,她返宫之后,立刻召何进入内,力言董太后有向何家下毒手之意,何进大怒,当下借少帝刘辩之口,下旨把董太后迁出洛阳,徒去河间郡安置。一面又派兵围攻骠骑将军、董太后兄长董重的府邱,董衙知难逃一死,便在后堂自杀了。
十常侍中余下的张让、段圭等入,见董太后大势已去,连忙又以大批金银财物,结交何进的弟弟何苗,又早晚必至何太后处拜候,甚得何太后的欢心。
不久,何进又派人到河间郡,把董太后毒杀了。董太后的棺柩运回京城时,百官出拜,但何进却称病不出。他旄下的司隶校尉袁绍,见状便谒见何进,道:“内侍张让、段圭等,散布流言,说公毒杀董太后,图谋不轨。公若不趁此时一举诛灭阉臣,必为后患。如今公旄下兵强马壮,诛灭奸贼,此其时也。”
何进犹豫不决,未能定夺,袁绍无奈,只好退出。
张让等闻讯,大吃一惊,连忙以重金收买何苗,求他入宫向何太后求情。何苗入官对何太后道:“太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之政,却专门杀戮,如今又图谋尽杀十常侍,只怕会引起大乱。”何太后点头,赞同何苗的见解。
一会后,何进果然入宫晋见何太后,言准备诛杀阉宦之臣。何太后道:“内侍等统领禁省,保护皇上起居的安全,乃是我汉室律例。先帝新丧,你却欲杀旧臣,非求安稳之策。”
何进心性犹豫,并无主见,听何太后之意,便默默退出了,不再坚持。
袁绍尚在何进府中,见何进回来,忙迎住问道:“太后如何决断?”
何进道:“太后并不答应,如何是好,”袁绍道:“既然如此,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带兵入京城,兵谏太后,不容太后不应从也。”
何进一听,笑道:“此计甚妙。”便欲发檄文召天下武将,常兵入京。
何进大将军府的管家,也是师爷的主簿陈琳大吃一惊,谏阻道:“大将军,此事万万不可。所谓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欺人,微少之物尚且不可以示之以弱,况且国家大事呢?
将军如今尚有皇威,手掌兵权,无人敢不从,诛杀阉宦,大可从容行之,犹如燃炉火烧毛发而已,只要将军当权立断,决然从事,则天下莫敢抗逆。若反邀外臣,统兵入京,各路英雄聚会,必各怀异心。此乃把干戈倒转,把戈柄授人握住,谋事不成,反招致天下大乱也。”陈琳朗朗而道,甚有见地。
不料何进却大笑道:“你此论乃懦夫之见也。我召天下英雄入京,正显我威震四海,令出如山。你毋须多言,我决行袁绍之计。”
于是,何进发下密沼,往各地召集统兵重臣入京,此时,董卓是统领四凉大军二十万的刺史,即当时十三州中的陕西、山西一带的西州,是当时最高的长官,掌握当地的军政大权。董卓接何进的密诏,不由大喜,对他幕僚兼女婿的李儒道:“昔日我与黄巾苦战,却被阉宦诬我征战无功,夺我兵权。我花了大笔财物,才把阉宦买通。得领西州兵马,如今何国舅有令入京,我的仇指日可报,此天助我也。”
李儒称是,又进计道:“今虽奉沼,但其中恐有奸谋,主公欲谋大事,宜先上表,奏报朝廷,然后名正言顺,大事可成。”
董卓大喜,果然奉表上朝。其人朝奏表道:“我听说天下之所以大乱不息,全因黄门侍郎张让等人作崇。臣以为欲止沸汤,必须抽薪。臣愿鸣响钟鼓入京、剿灭乱党,以保社稷太平。”
何进接了董卓的进表,向朝中大臣展示。当时地位仅次于丞相的侍御史郑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那董卓乃是豺狼之辈,若是让他入了京,必食人无数也。”
刘备的恩师中郎将卢植,此时已官复原职,留在朝廷参政,亦进谏道:“植深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若入京城,必生祸患。我等之人,必死无葬身之地也。切勿今其入京,免生祸乱。”卢植精于风鉴之术,他的判断,十分中肯。
不料何进却大笑道:“我统领国家三军,董卓乃一州之将罢了,他奉我之令入京,正是忠于本座的表现也。不必担心,让他入京可也。”于是下沼令,准董卓统兵入京都洛阳。
郑泰、卢植等人见状,知危机将至,又无可挽救,便弃官潜出京师隐匿去了。朝中百官,见势头不对,走的走,逃的逃,董卓尚未入京,百官竟已走了一半。
董卓带兵浩浩荡荡进入京城,何进派人迎接,令董卓在城中的渑池驻札,按兵不动,待令而行,董卓也乐得先行侦查京城防务,果然静静的驻札,并无异动。
此时,各州刺史亦渐次赶到,如荆州刺史丁原等,何进自负天下州郡,旨听其号令,大局已定,便对百官的出逃不以为意。而且碍着何太后的面子,并设紧急行事。
各地州郡刺史,统兵入京的讯息,却很快便被张让等人获悉。张让与段圭等密议道:“这是何进的计谋,欲借各地武将之力,胁逼太后,诛杀我们。若我们不作图谋,必有灭族之祸矣。”
于是张让、段圭决定抢先行事,于长乐宫嘉德门内,伏刀斧手五十人,然后再入宫告何太后道:“大将军伪造帝沼,召外兵人京,欲杀臣等,乞娘娘救助。”
何太后道:“你们为什么不亲去大将军府请罪求情呢?”
张让哭道:“若臣等去大将军府,只怕立刻便化为圾粉了。万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喻以大义,饶恕我们,若大将军不肯依从,臣等立刻在娘娘面前以死谢罪便了。”
何太后见张让等人痛哭流涕,意态甚诚,便答应宣召何进进入官,替他们求情。
何进奉召,毫不考虑,便欲入官。他的主簿陈琳却十分机警,立即阻止何进道:“此必乃十常侍之谋,将军进宫,必凶多吉少。”
何进大笑道:“此小儿之见,我掌天下兵马大权,十常侍有多大的胆了,敢对我不利?况且此乃太后亲笔诏书,太后是我的胞妹,我有何忧哉。”
何进不听陈琳所劝,施然入长乐宫见何太后。当他进入宫门时,突见张让、段圭等人,率五十刀斧手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