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
疽翊禾彀愕奈屡源ぷ饕裣奶彀愕幕鹑龋源鋈酥饕逡袂锓缟湟兑谎源腥艘裱隙谎锌嵛耷椤薄谀歉鱿不冻疵嗣缘氖贝校追娴恼庑┚渥颖还惴旱匾昧鞔?br />
雷锋做过的好人好事
“雷锋”这两个字,在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等同于“好人好事”。
后人流传说:“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事实上并非都如此,雷锋做过的一些好事,他自己会记录下来,写进日记里或者书信、报告材料中,因此流传下来。
雷锋到底做过哪些好人好事呢?下面是从2000年公开出版的《雷锋全集》中,将有雷锋
自己正式记载下来的好人好事选抄出来(其中若干好人好事在各种场合中被重复说过多次,这里只罗列一次)。
●利用新年假期到农村帮社员劳动,还掏出5元钱、脱下自己的一套衣服送给一家贫困户。(鞍钢时期,1958年)
●深夜11点下大雨,发动二十多个小伙子为建筑焦炉工地抢救7200袋水泥。(弓长岭矿焦化车间时期,1959年11月14日)
●推辞了工厂要给的36元带学员的师傅钱。(弓长岭矿焦化车间时期,1959年11月20日)
●利用下班、上班、早晚以及星期日的休息时间,拾到大粪五百来斤,送给姑嫂城公社支援农业生产。(弓长岭矿焦化车间时期,1959年12月)
●在沈阳车站帮助一个来部队找儿子的老太太买好车票,并请她吃了饭。(7343部队期间,1960年6月)
●把省下来的100元支援给望花区人民公社;又捐了100元给辽阳市委,支援灾民。(7343部队期间,1960年8月20日)
●集体外出劳动时,见到一位同志没有带饭,于是拿出自己的盒饭给他吃。(7343部队期间,1960年10月21日)
●去兄弟部队做报告的路上,见到一位老太太在刺骨的北风中没戴手套,立即取下自己的手套送给了她。(7343部队期间,1961年2月2日)
●领到连队发下的1斤苹果,怎么也舍不得吃,后来想起了病院的伤病员,下午3点钟,拿着这些苹果,还有自己写好的一封慰问信送给了抚顺市望花区职工西部医院。(7343部队期间,1961年2月16日)
●春节期间拿着铁锹到外面捡粪,约有三百多斤,送给抚顺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7343部队期间,1961年2月17日)
●农忙季节,没有心思看电影,拿着铁锹跑到了抚顺李石寨人民公社万众生产大队,和社员们一起翻地。(7343部队期间,1961年2月17日)
●在乘火车离沈(阳)去旅(顺)的途中,看到服务员因为旅客很多忙不过来,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老大娘,在车上找到一把扫帚,扫完了整个车厢,接着又擦玻璃和车厢,而后给旅客们倒开水,还被乘客们选为旅客安全代表。(7343部队期间,1961年4月23日)
●乘火车离旅顺回沈阳,让座给一个有病的老大爷,并请他吃午饭,帮助买车票。(7343部队期间,1961年4月27日)
●本来部队每人发两套单军衣和两套衬衣的,只各领了一套,剩下那两套衣服交还国家,减少国家开支。(7343部队期间,1961年4月30日)
●星期天出了一天公差帮炊事班做饭。(7343部队期间,1961年5月14日)
●利用星期六日为战友们理发。(7343部队期间,1961年5月后)
●把自己参加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领到的1斤苹果送给西部医院的全体休养员。(7343部队期间,1961年8月)
●听到一位战友说没有笔记本了,手中无钱买,立即把自己一本新的日记本送给了他。(7343部队期间,1961年10月12日)
●帮出车的战友洗了一条衬裤和一双穿得发了臭的袜子。(7343部队期间,1961年10月13日)
●帮助照顾得病的战友:请卫生员给他看病,给他打开水吃药、打洗脸水,给他洗脸,做病号饭给他吃,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他盖在身上,到澡堂洗澡的时候,给他擦澡。(7343部队期间,1961年10月14日)
●星期日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战友补了一床被子,协助炊事班洗了六百多斤白菜,打扫了室内外卫生,还做了一些零碎事……(7343部队期间,1961年10月15日)
●看到厕所的粪池满了,立即动手把大粪淘出来,牺牲了一个上午的休息时间。(7343部队期间,1961年10月17日)
●下大雨,见车场放了两堆苞米,虽然用雨布盖上了,但还是被淋湿了不少,立刻组织了全班的同志冒雨将两千多斤的苞米搬进了屋里。(7343部队期间,1961年11月27日)
●拆下自己的棉帽衬帮战友补好被硫酸腐蚀的新棉裤。(7343部队期间,1961年12月20日)
●拿出自己的10元津贴费,买了1斤饼干,给战友带回家看他生病的母亲。(7343部队期间,1961年12月30日)
●北风大雪中,与战友两人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保证汽车的良好技术状态。(7343部队期间,1962年1月16日)
●大年初一,考虑到这正是各种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需要人帮忙的时候,于是专程请假到抚顺车站帮助一位老太太把大包袱送上火车,帮她找到座位;并打扫候车室、为那里的乘客倒开水。(7343部队期间,1962年2月5日)
●因为下了一场大雪,天气格外寒冷,到团里开会的路上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穿的衣服很单薄,冻得打哆嗦,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7343部队期间,1962年4月3日)
●奉军区首长指示到长春机要学校做报告,乘火车从沈阳出发,车上人很多,让座给一位老太太,并给她倒一杯开水,她没吃午饭,把自己没舍得吃的面包送给她吃。还帮助服务员打扫车厢、擦车厢、倒开水、帮炊事员卖饭……(7343部队期间,1962年4月×日)
●天下大雨,帮助送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回家,把自己的雨衣给他们,把自己的衣裳给小孩穿上,走了1小时40分钟,终于送到家。(7343部队期间,1962年5月2日)
●星期日,上午修路200米,把几个坑洼的地方都填好了。下午保养了1小时的车,其余时间帮老百姓种地。(7343部队期间,1962年5月6日)
●部队发放夏天军服,本来每人两套衣服和胶鞋,想到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只领了一套,其他用品也少领了。(7343部队期间,1962年5月8日)
●饿着肚子接受任务护送一个重病号到卫生连。(7343部队期间,1962年6月22日)
●星期日本来应该休息,还是照常工作,上午保养汽车,下午送工作组首长到我团工作,一路很平安。(7343部队期间,1962年8月5日)
【注:以上摘抄自《雷锋全集》中雷锋的日记、书信,不尽完全。】
从后来的宣传中,可以感受到雷锋所做的好事为大众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准则,并成为评判标准。雷锋做过的一些事情,如偷着帮班里战士缝补、洗濯衣物和床单,默默无闻地干擦玻璃、扫地等小事,也被后来者无数次地重复。模仿与重复也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模仿需要一个好的对象,英雄人物就担任着这样的职责。雷锋就是这样一个全社会认同的典型英雄人物。
雷锋做好事是从不留名的,这也就被视为一种美好的品质,是觉悟高的象征。但对做好事的形式和数量的强调,又使好事被人知成为必要。
报告台上的雷锋
雷锋是国家在经历了1958年出现的浮夸风带来的严重危害之后,并在上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先进典型。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错误的“大跃进”政策导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的背景之下开始的,这时部队需要一位节约标兵的典型,加上阶级教育在当时仍被认为是“团结同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于是,雷锋的苦难家史就成为引导大家对新旧社会进行对比,更加热爱新中国的一个情感源泉。雷锋做“忆苦”报告的反响很大,经常受到其他兄弟单位的邀请,沈阳、大连、海城、辽阳、丹东、本溪、长春
、吉林、旅顺、通化等地都有他的足迹,请他做报告的除了兄弟部队,还有国家机关、学校、工厂等等。
雷锋经常到辽宁各地做“忆苦”报告,每做一次报告,当讲到亲人被迫身亡时,就要大哭一场,这对他的身体有些影响。
1961年春末的一天,雷锋从兄弟部队做巡回报告十多天以后回到连里,在和连长虞仁昌谈话时,连长发现他的脸色发白,就问他是否有病。雷锋故作轻快地回答:“没有什么,只是近来常常睡不好觉,到12点还睡不着。”
此时的雷锋到外面做“忆苦思甜”报告,每次都要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情绪激愤,以致过度疲劳而失眠。雷锋在外地不但做报告,还积极参加劳动。
为了关心雷锋,连长下命令让雷锋休息,不准他参加公差勤务、体力劳动,还安排雷锋睡到连部自己的床上来,因为雷锋睡的地方不安静。雷锋推辞不过,睡了一晚,谁知更加睡不着,他对连长说,“昨天晚上比前天晚上还睡得不好,你还是批准我回去睡吧!工作也都让我去干吧!睡这里我思想上更安静不下来”。
由于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技术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连里很担心雷锋在开车技术上落后,就和雷锋商量,如何把技术搞上去。
雷锋自己花了许多休息时间来补做报告落下的训练,他甚至发明了一个汽车模拟教练台。从此经常中午不休息,不吃饭,在教练台上练习操作,终于考核合格。
雷锋的成长,背后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根据雷锋的摄影师张峻回忆:
雷锋的报告稿,不是雷锋自己写的,而是由工兵10团宣传股长吴广信、组织股长赵玉瑞和俱乐部主任陈广生等人一起根据雷锋的身世写成的。原来的题目叫《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雷锋在做报告时改成《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同时把原稿改用第一人称。雷锋是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战士,但不是一个完人,而且文化程度并不高。所以外出做报告的时候,总是有人陪同他去。陪同雷锋做报告的人很多,主要有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的宣传助理员洪建国、王炳库,理论教员于长清和我;工兵10团有组织股长赵玉瑞,宣传股长吴广信,宣传助理员庞士元、王漪南和81团的政治处书记季道逵等十余人。对雷锋的培养教育,由10团副政委刘家乐亲自抓;连指导员高士祥具体帮助;对雷锋的学习辅导和对外宣传也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雷锋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有的文章甚至读了几遍,写了许多的读书笔记。
其实对雷锋学习《毛选》帮助最大的是于长清,他是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指定的雷锋的理论辅导教员,负责长期为雷锋辅导学习毛主席著作,雷锋的许多有哲理的学习心得笔记就是在于长清的指导下写成的。于长清还是陪同雷锋做报告次数最多的人。
随着忆苦思甜运动的开展,随着雷锋影响的扩大,部队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雷锋的成长。就连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上将都时刻关心雷锋的入党和提干问题。
沈阳军区政治部对于雷锋外出做报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团范围内,必须有政治处派干部陪同;在军区工程兵范围内,政治部必须有专人陪同;在沈阳军区范围内或到地方做报告,军区政治部必须派专人陪同。报告要说什么,不说什么,在什么场合怎么说,都要随时修正,不能够自行其是。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做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在火车上做的好事,几乎都是在他去做报告的途中完成的。
“50年代的各种学习运动中,典型示范开始出现,正面的有王进喜、时传祥等人,负面的有大地主刘文彩。但是他们还都是在某个方面出色的典型。直到1962年,才出现雷锋这样一个全面的典型,典型运动达到高潮。”
雷锋的报告材料
忆苦思甜(1960年11月5日)
【下文是雷锋做的“忆苦思甜”报告的一部分,根据录音整理。】
我叫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日,家住在湖南省湘潭专区望城县,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我。
我在旧社会遭受的痛苦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是深重的。解放后,党和英明的毛主席拯救了我,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幸福,我所要讲的也就是我在两个不同的社会里,过着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
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