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
第二部分雄关扼锁震南天—梅关(2)
在古驿到旁,有一棵参天大树,下立一碑,上书“东坡树”,猜想,一定是苏东坡过梅观关亲手所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惠洲,过梅关,在那里住了3年,62岁时,又被贬到海洲,3年后,到了1100年,才奉诏内迁廉洲,苏东坡在北归途中,又一次走古道,登梅岭,心潮难平。在岭头的一个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答:“是苏尚书。”老翁即前去,向苏东坡施礼,并说苏东坡“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苏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作知己,分别时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诗,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东坡为自己晚年他乡逢知己,且又是那样的同情和友善而深感欣慰。
自己在登梅岭时,也曾遇到过一位老人。我下车在梅关路口,这位老人在路边经营着一个小餐馆,他见我背着那么大一个行囊,问我“是去梅关吗?”,我说:“是。”他又说:“天气热,背包上岭是很辛苦的,你要不介意,就放我这儿,回来再取。”,我听后喜上眉梢,因不想在梅岭耽搁过多时间,省下时间还要赶往下一个地点,所以就答应了,心想回来给点钱就是了。轻装上路,虽然一路爬坡却也让我轻松了许多,心里着实对老人感谢了一番。返回路口,取我的行囊时,我要付钱,老人却说什么也不收,一再说“不算什么,不算什么”。无奈,我谢过好心的老人,背起我的行囊,告别了梅关,上路了。悠悠梅关情,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总能让我的心涌起一股暖流。
庾岭寒梅一枝春
梅关历史悠久,而且景色宜人。登上梅关,放眼南北,眼前豁然开朗,北出关门,眺望赣南平原,天低云淡,大余古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梅岭多梅,有漫山夹道之盛,我确有感触,由南面登岭一路走来,多有梅树相伴,我能想像出那“一路梅花一路诗”的怡情雅景,只可惜我到访的时间不对,没能让我一睹它的芳容。据说梅岭的梅花千姿百态,它又因南北气候差异,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之奇,当地的一个小姑娘告诉我,今年的梅花南北齐放,这是奇中有奇。岭梅曾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客前来踏雪寻梅,抒情咏志,留下了不少传世之篇。张九龄、苏东坡、朱熹、文天祥、戚继光、陶铸、何香凝等都有诗章随岭流芳。梅岭梅花的“盛、奇、雅”被世人称之为三绝,千古流韵。
自古以来,“庾岭寒梅”为岭南佳景之一,不少旅人游子过此折梅赠别,作诗赋词,它沿着驿道流淌于五岭南北。最早的是吴国的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堪称岭南第一韵。这首诗是陆凯于赤乌四年(241年),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那时,陆凯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于是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大余县志》记载,梅岭山下有折梅亭。《直隶南雄洲志》记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浙江天台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大江南北的梅园盛景都看遍了,惟久慕梅岭的梅花,与众不同,于是不畏长途跋涉,到梅岭来赏梅。他的《题梅岭云峰四绝》中的一绝云:
“东海边来南海边,长亭三百路三千。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可见他对梅岭的向往之情有多么热切!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现代画家何香凝,1926年和1927年,两度梅岭,咏梅赋诗,借对梅花的吟咏来抒发高尚的革命情怀。“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这首咏梅的诗,被刻在古驿道旁的石碑上。
读着这些美丽诗篇,我似乎感觉到岭南岭北的梅花正竞相开放,一片花的海洋,一片诗的圣地。
钟古岩景区,在梅岭脚下,风景宜人,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又是为国共合作抗日,陈毅等受命下山,第一次在此举行谈判的地方,也是新四军吹响第一声抗日军号的地方。谈判旧址尚存。
贴士:
交通:去大庾梅关驿道,坐由广东韶关开往南康方向的直达汽车,票价28元,要提前和司机讲好,在323国道边的岔路口下车,梅关古驿道就在路口前行1000米处。返程时在路口拦车,司机都会停车。如去大余,车票3元,路程11公里;也可由这里转去赣州,车程两个半小时,票价28元。另外,也可从赣州方向往南雄方向走,同样可到梅关古驿道。
由韶关到大余的汽车,每个钟点里都有1~2班车,大余到赣州的车每30分一班。
单一游玩古驿道,因不需太多时间,所以当天即可返回,不需住宿;如果再想玩钟古岩景点和南雄附近的珠矶巷的话,可考虑住宿在南雄市区,它在梅关的南面,车程30分左右。钟古岩景区与梅关同在这条国道边的路口上。
珠矶巷景点,在距南雄南4公里的地方,据说目前在修整阶段,不日可观光。本人未去。
景区门票,梅关12元。
钟古岩10元。
第三部分中国的红石公园—丹霞山(1)…(图)
丹霞山世界地址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45公里处,距离仁化8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以其地形、地貌的奇特、典型、多样化而闻名遐迩。
红色印记:
红军在长征途中,越过千年古道梅关,毛泽东、朱德进驻广东南雄,然后穿仁化进湖南。仁化是红军长征最南端之地。他们曾用最轻微的脚步声,敲响过丹霞山这块美丽的地方。
鬼斧神工天下绝
久闻在广东省的仁化县境内,有一片几百公里的红色山群,叫丹霞山,它风光秀丽,特别是奇特的山峰造型堪称世界之绝。初秋时节,红色之旅的脚步让我如愿以偿地触及到了这片红色山群。
在韶关汽车客运站,我搭乘开往仁化的中巴快车,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仁化。这里当年曾是敌人给红军长征的队伍设下的第2道封锁线。在湖南的汝城至仁化的城口,约80公里的封锁线上,布满了明碉暗堡。红军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封锁线,从这里进入了湖南。
从这里向南12公里,便是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丹霞山。初到景区大门,就见一块巨大的红石上赫然刻着“中国红石公园”几个大字,让人十分震撼。这是一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和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它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从而丹霞山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山分长老峰、翔龙湖、锦江、阳元山4个游览区。长老峰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景区,在景区工作人员的热心介绍下,我的游程从这里开始。
长老峰的前部分是以锦石岩为中心,走在通往锦石岩的山腰小径上,两面是百丈峭壁,险峻而使人生畏,路旁长满的松、竹、枫、樟等,茂密葱茏,盘根错节,一路相伴,又给人幽静之感。正当“翠竹森森峰迥路转疑无径”时,已到“丹岩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的锦石岩。
锦石岩由千圣岩、祖师岩、伏虎岩和龙王岩组成,因其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化而得名。洞内设七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殿中的观音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沿着小路继续上行到长老峰景区的中部,这是一段被称作是“一幅浓缩的历史画卷”之路,它那丰富的文化遗迹,渊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这座名山平添了几分神韵,几番风情。“法海慈航”、“到此生隐心”、“禅林第一”等,字字如铁画银钩,苍劲有力,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之精华,令人叹绝;“竿头进步”、“红尘不到”、“呼吸通天”、“赤城千仞”、“宜若登天”,更是气势恢弘,催人奋进。
继续前行,便到了别传寺。别传寺建于清朝,是我国著名佛教圣地之一。传说在距今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经过此地,登山而奏韶乐,因其韵出奇动听,遂将此地命名为韶石山,并命三十六石。遂以后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驻足,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寺外古树参天,松竹苍劲,藤萝缠绕,青翠欲滴,朝圣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在这里看竹波烟雨,听松涧涛声,闻晨钟暮鼓,悟人生哲理,凡夫俗子也能洗去一身红尘。
初秋的丹霞山,阳光四溢,虽有山林遮蔽,但仍觉热气袭人,我披着一身汗水,带着一份对丹霞山的虔诚,继续向上攀登。借“丹梯铁索”之势,终于到达了“宜若登天”的峰顶。站在长老峰顶,极目远眺,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感。丹山映绿,奇峰突起,那远处的人面石,终年相守的姐妹峰,茗香四溢的茶壶峰,点亮群山万壑的蜡烛峰,尽收眼底,赋予人们诗情画意般的想像,你会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今日不枉丹霞游”。
据说,在丹霞山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丹霞山叫烧木佛旧地,烧木佛旧地有个木佛精,住在锦石岩,专抓山下的黎民百姓藏到山上岩洞里,然后砍山上的大树把百姓烧成焦肉而食。一天,它又下山抓来一男一女,男的叫阿丹,女的叫阿霞。阿丹和阿霞为了逃出魔爪,与木佛精顽强抗争,木佛精一气之下,施展妖力放火烧山,两人终没能逃脱,而被大火烧成焦石。那人面石就是阿丹,睡美人就是阿霞。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不畏强暴的精神,把此山叫做丹霞山。另一说,相传人类始祖女娲在此取水土造人,采五彩石补天,之后憩卧于江畔,化身成石。据说现在的坤元山(又称地母岭、睡美人)就是女娲憩卧留下的形骸。美好的传说,让丹霞山平添了一份灵气。
第三部分中国的红石公园—丹霞山(2)…(图)
绿水丹山相映趣
游完长老峰,顺山而下,在它的南侧就是翔龙湖景区。翔龙湖因湖面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的龙角山、龙须涧、九龙峰、乘龙台、祈龙台、仙居岩等景让人目不暇接。站在祈龙台上,俯瞰湖面,龙自东向西,止于锦江,由龙首至龙尾完完整整地卧于湖面之上。湖的四周,群山拥抱,丹崖倒悬,竹木夹岸。这里还有天下第一奇景阴元石。道教圣地仙居岩的香火与“龙”的结合,使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根源蒙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真仙洞、太极顶、风月台等佳景,犹如镶嵌在湖畔的一颗颗珍珠。一路畅游,翔龙湖的恬静,修竹的飘逸,大山的豪放和崖壁的刚烈,都会给你别样的享受。
从高处望去,你可以望到锦江,如一条彩练穿过丹霞山腹地,沿岸赤壁高耸,翠竹夹岸,山水辉映。顺江直下,你可欣赏到牧象童,象群过江,珠连玉串的佳景,更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到达下游码头,舍舟登岸,有一座高数十米,酷似毛泽东半身雕像的山峰,使你惊叹不已,当地人称之为“神像”。你再向前看,在神像的前方,有一座恰似高高树起的大拇指的山峰,似在向游人夸耀着这丹霞山的绝美。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游完江后欣然赋诗:“临别游江再看山,群峰逞态妙难言。自夸世擘非虚妄,万古丹霞冠岭南。”
我是在第二天游览阳元山景区的。天亮得很早,6点钟的时候太阳就已经挂在天边了,为了能早些时候赶到景区拍片,我坐了头班车来到丹霞山。阳元山与长老峰隔河相望,这里的山石不论大小都是一个奇异的天然造型,好似一处耐人寻味的红色石雕群。远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山风吹拂着淡淡红云,朦胧中透显着几分妩媚和恬静;近山,则秀美中透出峻峭,恬静中流出神奇。
被誉为“世界第一奇石”的阳元石,高28米,直径7米,在那里显示着男性的阳刚之美。在阳元山的北部,有一座坤元山,恰似一位横卧玉女,在晨风中陶醉着。在向前,你便看到一座天生桥,桥虽不大,却形象逼真。还有海豹石、将军寨、九九天梯、龟蛇朝阳。神奇的景色撩人眼底。
“绿水丹山相映趣,若非亲到不知奇”,到处充满诗情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