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03年第2期





  我就对他们说什么 
  真的好累 
  飘飘忽忽的 
  像一个纸糊的人 
  妈,您活过来吧 
  两小时也可以啊 
  帮我应付这个场面 
  也顺便听我说说 
  五年来心中的苦 
  也许我更想让您知道的 
  是我打小就想干好的 
  那点小事 
  到如今干得还算不坏 
   
  李白缘何而来 
   
  曾经我以为此生 
  将欠一个女人太多的东西 
  终将无力偿还 
  为此我痛苦过 
  比周华仔所唱 
  他妈的痛苦得多 
  实在没辙的时候 
  想起她的话: 
  爱是一种骄傲 
  我就对她说:等着吧 
  我当个李白给你瞧瞧 
   
  如今当一切皆成往事 
  自行还原为一堆鸟事 
  那张爱情的脸 
  再度浮出海面 
  已变成诅咒的女巫 
  她说:报应 
  迟早会有的 
  真像是旧社会过来的 
  可我已收不回我的话 
  那就这么着吧 
  等着吧,我当个李白—— 
   
  当然不再是给谁瞧 
  谁谁又能瞧得出的 
  穿官靴的即是官 
  抱个炉子即炼丹 
  背把剑鞘即善剑 
  高举杯子皆酒仙 
  醉宿青楼皆硬汉 
  咳!咳!咳! 
  扯什么闲淡呀 
  懂什么李白呀 
  老李的长短粗细 
  岂止在局部 
   
  为伦伦七岁生日而作 
   
  前夜走廊上等 
  只是空等 
  一个母子平安的消息 
  就已足矣 
  我是在次日上午 
  头一次见到你 
  隔着婴儿监护室 
  的窗玻璃 
  我见你躺在 
  两排贝贝中间 
  并一眼认出了你 
  血肉相连的 
  神秘关系 
  更像是一种解说 
  而非事情的具体 
  当时我看到 
  那个胎毛最长 
  哭声最响的贝贝 
  像一个小披头士 
  被做成卡通 
  玩具的列农 
  我想:就让他 
  做我的公子吧 
  护士朝我走来 
  果然他就是你 
   
  伊沙,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现居西安。诗人。出版诗集《饿死诗人》《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等。创作兼及随笔、小说。 


花枪的诗(六首)
花 枪 
  玫瑰时代 
   
  1 
  玫瑰花 
  在玫瑰枝上 
  在我的手上然后 
  在一个姑娘手上 
   
  2 
  她接受了 
  这朵玫瑰 
  红色的 
  她把它作为一种象征 
   
  3 
  她说 
  很美丽 
  很喜欢 
   
  4 
  这朵玫瑰 
  这些玫瑰 
  那种植 
  被赋予意义 
   
  5 
  现在我终于懂得 
  一个真理: 
  种玫瑰 
  得玫瑰 
  2002/2/22 
   
  圣佛兰西斯科之夜 
   
  这是Eric Burdon唱的 
  一首歌 
  在夜里 
  我反复地听 
  他冰冷的声音 
  我一个人 
  躺在床上 
  想远方的情人 
  想告诉她 
  我正在听 
  圣佛兰西斯科之夜 
  我无法睡眠 
  2002/3/21 
   
  思无邪 
   
  我说,白衣胜雪 
  我说窈窕淑女 
  在河之洲 
  我说落花时节 
  又逢君 
  最后我说风流 
  风流总被风雨打去 
  2001/12/28 
   
  红尘山 
   
  红尘山的枫叶秋天一到就红了 
  红过后就落了下来 
  有的顺着红尘溪漂下山 
  而更多的枫叶 
  红红的,随风飘满天 
  因此看不见那座古寺 
  也没人知道一个小和尚 
  坐在佛像前胡思乱想 
  2002/9/19 
   
  马达加斯加长春花 
   
  一种花 
  一种美丽的花可以 
  用来装饰 
  可以充饥 
  还能治病 
  它生长在马达加斯加 
  2001/10/10 
   
  台风,台风 
   
  台风即将横扫这个滨海城市 
  把一些树木、建筑物以及广告牌之类的刮倒 
  台风还会把各种东西刮上天空 
  台风带来暴雨和尖锐的声音 
  造成人们惊慌、恐惧 
  台风产生、形成于太平洋 
  台风或许会把异国女子刮来北海 
  刚好落在老光棍的屋顶 
  所以台风袭来之时 
  我们要把最爱的姑娘抱紧 
  站在台风登陆的地方 
  台风过后,我们感到安静 
  我们看见灿烂阳光 
  2002/7/20 
   
  花枪,1978年生于海南文昌,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居广西北海。 


普希金写给他十八位情人的诗
普希金 
  译者前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少年早慧,8岁开始写诗,流传下来最早的诗是14岁时写的情诗《致娜塔丽娅》,15岁发表处女作《致诗友》。他一生孤傲、浪漫,反抗暴力,憧憬自由,曾多次被沙皇流放。38岁死于决斗。 
  普希金有着极高的创作天才,一生总共写了近900首抒情诗,其中爱情诗200余首。诗人感情丰盈,钟爱美人,许多情诗是献给他所喜欢、钟情和爱恋的某个对象的,是他心灵真诚的流露。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对人的关切、尊崇和热爱。诗人或触景生情,或直抒胸臆,始终满怀热情地歌颂爱情与美丽,如醉如痴地倾吐对情人的爱恋,同情人相会的欢乐,深情诚挚地为他所爱慕的情人祝福,柔和缠绵地吟唱对情人的思念,悲痛欲绝地哀诉与情人生离死别的痛楚。他还把俄罗斯旖旎秀美的风光——北疆的白桦,南方的流泉,草原的辽阔,高山的峻奇,大海的壮美,朝霞的瑰丽,夜色的幽暗,以及一年四季各种不同的景色都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诗里。这些情诗优美、深情、细腻、清新、精致、隽永,真情淳朴,绚丽多姿,轻灵婉转,美妙和谐,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轻轻地叩动着千万人心灵的弦索,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心灵共鸣和感情相通。 
  普希金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丰硕,也贪恋女色,曾追逐、迷恋过众多女人,有名有姓可查实的就有50来个,还有约40来个或无名姓,或虽有名姓却无从考究。1829年他在婚前以留恋的心情回忆了往昔的浪漫爱情,曾在一位女友的纪念册里写下两份他爱过的女人名单,共36人,称为“唐璜名单”。诗人的爱欲旺盛,爱情生活曲折,丰富,有时甚至轻浮、放纵,他对爱情的体会深刻、真切,不同的情恋产生不同的感受,写出不同的情诗。人世间最甜蜜最凄苦的诗是吟诵爱情的诗,真正的爱情都是一首美妙的诗,但每首爱情诗中的爱情又各不相同。 
  现在我选择一些普希金献给情人的爱情诗,计18人27首,并把该情人的情况与诗人的关系作一简明介绍。 
   
   
  为巴库尼娜而作 
   
  叶卡捷琳娜·巴库尼娜(1795—1869),皇室女官,普希金一位同学的姐姐。1815—1816年她常到皇村,并看望弟弟,有时参加皇村学校的舞会。她外貌清秀,举止娴雅,诗人对她一见倾心,萌发了少年最初炽热而迷茫的恋情,但她对他冷若冰霜。 
   普希金在日记中记述了某次与巴库尼娜偶然相遇的感受:“……突然,我在楼梯上和她相遇——甜蜜的时刻!她真美!黑色连衣裙同巴库尼娜的肌体多么相配!但我已有18小时没有见到她了,唉!……” 
   
  秋天的早晨① 
   
  一阵音响,田野上的芦笛声 
  惊动了我孤寂的幽居 
  带着可亲的恋人的倩影 
  最后的梦景飞逝了。 
  底稿色已从苍空消隐, 
  朝霞升起,闪耀着淡淡的白日—— 
  而我的周围萧瑟荒凉…… 
  她已离去……我来到湖畔, 
  清朗的傍晚她常来这儿漫步; 
  在岸上,在绿茵般的草地 
  我已找不见她美丽的小脚 
  所留下的依稀可辨的痕迹。 
  沉思地徘徊在密林幽径, 
  我念着天使的芳名; 
  我呼唤她——那凄凉的空谷回音 
  也在远方把她呼唤。 
  我来到溪边,满怀着幻想; 
  潺潺溪水缓缓地流淌, 
  清流中却不再颤荡难忘的丽影。 
  她已离去!……直到甜蜜的春天来临 
  我告别了幸福和激情。 
  如今秋天用寒冷的手 
  已把白桦和菩提的树冠剥光, 
  它在空阔的林中喧嚷; 
  那儿枯黄的树叶日夜飞旋, 
  弥散着寒峭的雾浪, 
  偶尔还能听到秋风的啸声。 
  田野,山丘,熟稔的树林! 
  神圣的安宁的守护者们! 
  我忧伤和欢娱的见证人! 
  我要把你们忘却……直到甜蜜的春天来临! 
  1816年 
   
  歌 者 
   
  你可曾听见丛林后夜晚的歌音,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歌唱自己的悲伤? 
  当清晨的田野一片寂静, 
  那芦笛凄凉而纯朴的乐音 
   你可曾听见? 
   
  你可曾遇到,在密林僻静的幽暗中,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歌唱自己的悲伤? 
  你觉察出那是泪痕,还是微笑? 
  或者是温存的目光充满忧伤, 
   你可曾遇到? 
   
  你可曾感叹,谛听那低微的歌音,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歌唱自己的悲伤? 
  当你在葱郁的林中遇见那个青年, 
  看到他的眼光黯然神伤, 
   你可曾感叹? 
  1816年 
   
   
  为叶·戈利岑娜而作 
   
  叶夫多吉娅·戈利岑娜(1780—1850)公爵夫人,贵族出身,受过优良教育,有高度的情操和非凡的才华。她有一对传神的黑眸子,一头秀丽的乌发,皮肤黝黑,体态优雅、娇媚,语音温柔、悦耳,笑容亲切可掬,动作冷静敏捷,整个形象仿佛一尊古希腊女神的雕像。 
  1817年普希金曾至诚地爱慕过她,在思想上对她十分崇拜(她比他大20岁),常到她家做客。她绰号“夜夫人”,她的文艺沙龙具有爱国主义和自由思想的倾向。她破裂的婚姻使她成为自由的人,她的美和智慧的魅力吸引了彼得堡许多显贵、雅士。 
   
  从未去过异邦却深情热爱② 
   
  从未去过异邦却深情热爱, 
  对自己祖国统一则总是责备, 
  我常自问:在我的祖国 
  哪里有真正的智慧,哪里有天才? 
  哪里有心灵美好,高尚, 
  又热烈追求自由的公民? 
  哪里有美女——不冷若冰霜, 
  可炽情,迷人,活泼大方? 
  哪里有旷达热忱的言谈, 
  既富才华,又风趣,博学? 
  跟谁我才能不冷漠,不虚假? 
  对我的祖国我几乎要憎恨—— 
  但我昨天看见了戈利岑娜, 
  从此就再不怨尤我的祖国。 
  1817年 
   
   
  为玛·戈利岑娜而作 
   
  玛丽亚·戈利岑娜(1802—1870)是亚·苏沃洛夫元帅的孙女。1820年嫁给米·戈利岑公爵,曾长年在国外居住。她有高度的文学修养,且嗓子极好,是一位富有艺术天才的歌唱家。她酷爱诗歌和音乐,非常喜欢普希金的诗,并经常歌唱以诗人的诗作词的浪漫曲,而诗人早年在彼得堡,后来在敖得萨,都曾深深地迷恋过她。是她曾给予诗人创作的灵感。 
   
  给玛·戈利岑娜公爵夫人 
   
  很久以来对她的忆念 
  就深藏在我的心底, 
  她的短暂的关怀 
  也给了我长久的欢愉 
  我反复吟咏她赞赏的诗句, 
  我的诗,那生动的哀婉之音, 
  被她亲切地再三诵读, 
  并铭印在她的心灵。 
  如今她又同情地倾听 
  这充满眼泪和隐痛的竖琴—— 
  而她还向它传送了 
  自己迷人的歌声…… 
  好了!怀着骄矜的心情 
  我将深为感佩地想到: 
  我的荣耀,或许还有灵感 
  都有赖于她的效劳。 
   
  1823年 
   
  为玛·拉耶夫斯卡娅而作 
   
  玛丽亚·拉耶夫斯卡娅(1805—1863),尼·拉耶夫斯基将军的三女,是个小个子褐发姑娘,有一对明亮的眸子,性格活泼、淘气,举止优雅,谈吐温柔。1820年,普希金曾随同拉耶夫斯基将军一家旅游高加索,后来对她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