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
“情感问题?” 让克劳德问道,“是不是类似于抑郁症之类的问题?”
“间接资料表明你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属于混合型的,但后来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治愈。”
我望着让克劳德,希望能得到他的安慰。他对我无声的发问做出回应,握着我的手,说道:“你没事的。”
这封信指出我生母的精神分裂症已治愈,但我知道我哥哥一直在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这类疾病的灵丹妙药——1968年当然也没有。我不愿接受对她病情所作的诊断。如今,混合型的精神分裂症或许可以准确地诊断为躁郁症。
不过,哪怕她是疯子天才,我也愿意找到她。
我对精神病的遗传因素很好奇,想知道这些因素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有何影响。大学三年级时,我曾患有精神抑郁症,身体衰弱,因而常常卧病在床,而且考虑过退学。我的孪生姐姐是否也得过类似疾病?倘若她真的疯了,看到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行为举止却发狂的人,我能受得了吗?看到一个陌生人体貌特征和我一样,却神志不清,我担心不能正视自己曾经差一点未能脱身的生活。
让克劳德和我再三思忖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果姐姐死了,我怎么办?14岁时我服用过硫磺抗生素,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差一点死去。要是她对这种药也产生类似的反应却没有活下来,那会怎么样?如果看着她就像看到自己一样,不过她没有那种化学烧伤造成的伤疤,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这一伤疤不太显眼,但对我而言是那么的熟悉。倘若我为情所困最终找到孪生姐姐,她却是娇生惯养的公主般的美国犹太人,不愿和我相认,并对我多年的流浪生活嗤之以鼻,我该怎么办?
然而,最让我害怕的情况莫过于她不再孤独,过着安定的生活,身旁有心心相印的伴侣和孩子。看到她家庭幸福,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后悔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却很寂寞的生活。我们思考着这些情形,有时内心不安,陷入沉默。不过,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我清楚寻找孪生姐姐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但想到我一直感受的孤独如今并不存在,而只是名义上的,我的内心就平静了很多。
“这才刚刚开始。”让克劳德说道。这的的确确是新生活的开始。不过,我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有个孪生姐姐。
在图书馆的一本书里,我看到双胞胎在母亲子宫内偎依在一起的图画。母亲怀胎6个月时,我第一次睁开眼睛,肯定会看到孪生姐姐朝后望着我。
心理学家认为,双胞胎不仅在出生时与母亲痛苦地分离,而且他们与双胞胎同胞的联系也会被粗暴地割断。他们曾经共居于母体内,关系密切,分享母体内的营养与空间。
虽然科学研究尚未证明胎儿在母体里时是否具有意识,许多人却声称他们有关于失散双胞胎兄弟或姐妹的记忆。这可能是因为,按照研究人员的估计,12%至15%的胚胎是孪生的,但只有80分之一的孪生胚胎存活了下来。
超声波检测表明,母亲怀孕初期,第二或第三个胚胎囊可能存活,只是到后来才消失。此时,这些胚胎可能部分地被母体或它们的孪生同胞重新吸收,也有可能完全脱落。怀孕期间,只要没有并发症,这些被形象地称作“消失的双胞胎”的胚胎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常常无影无踪。由于双胞胎更有可能是左撇子(20%的双胞胎是左撇子,但总人口中只有10%至12%的人是左撇子),一些研究孪生现象的专家推测,许多左撇子是双胞胎胚胎中存活下来的胚胎。
最熟悉的陌生人(6)
不过,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两个胚胎合为一体,一个孪生胚胎与另一个孪生胚胎合并,形成一种嵌合体。在希腊神话中,这类嵌合体拥有狮头、羊身和蛇尾。与这类命名为凯米拉的怪物不同,人类嵌合体只有通过DNA检测或血液检测才能发现。这些检测表明一个人常常有两种血型。
但是,由于同卵双胞胎血型相同,要从新生儿身上确定原来母体内是否有个同卵双胞胎和她在一起,几乎不可能。
保拉:我周围是迷宫般的纸板箱,人显得格外渺小。我不知道丈夫和我怎样收集到这么多废品。书籍和装满旧衣服的垃圾袋四处堆放着,似乎召唤着人们去翻找、整理。
我们搬到布鲁克林的新公寓才刚刚一个月。今天是我特意安排整理房间的日子。苦行僧的生活看起来挺不错。我想象着自己有一套禅堂式的房子,里面家具不多但很雅致。然而,现实情况——尤其是我有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要比这乱得多。
这是2月里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呼出的气依稀可见。尽管天气寒冷,但我丈夫艾弗还是把女儿杰茜裹得暖暖的,用手推车把她推到附近操场上玩。这样,我可以专心干眼前的工作。我已宣布在两周后女儿过两周岁生日之前,把这些搬家用的箱子全部清空。
给女儿过生日,不仅可以展现杰茜刚学会的走路和说话技能,还可以充作非正式的审判日。我们决定离开令人胆战心惊的东村,搬迁到适合居家过日子的布鲁克林斜坡公园时,我很清楚那些性情古怪的朋友可能不能理解。在杰茜的生日聚会上,那些来自东村的朋友将有机会参观我们的新居,讲些我们如何上当受骗的消息。
我过腻了放荡不羁的生活。作为记者和电影评论家,我经常出没于电影试映、艺术节开幕式和深夜聚会等活动。结婚之前,我和我的室友以举行喧闹聚会而出名。参加这些聚会的人形形色色,有独立制片人,有雄心勃勃的摄影师,还有摇滚乐乐师。我记得一次狂欢会特别热闹。正当一群全身戏妆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退场时,一位著名的德国导演和他的舞伴却戏剧性地登场了。
艾弗和我曾经认为在东村养育儿女是冷静的象征。与其他不愿在郊区(我长大的地方)抚养孩子的家长不同,我们以生活在郊区而自豪。我们通常乘坐公交车和地铁,不再开着小车带着杰茜四处兜风。杰茜经常到破旧不堪的汤普金斯广场公园去呼吸新鲜空气,而不需呆在后院里。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推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我们600平方英尺的公寓很快就会不够用。这套房子位于一栋没有安装电梯的楼房内。我们打算将来某个时候给杰茜生个小妹妹或小弟弟,所以需要更多空间。在我们看来,斜坡公园以维多利亚式别墅和开明居民而著名,该地区房屋墙壁上的涂鸦少,树木多,这些要比东村强。
圣诞前夕,我们搬了家,在火炉边品尝外卖的比萨饼,迎接新年。然而,身居此地,我最担心自己可能成为老套的纽约人:斜坡公园妈妈。在东村,为人父母曾经让人变得勇敢。在斜坡公园,我们仿佛是一群妈妈中的士兵,每个人只要一听到手推车上“小警官”的呼喊,就如同接到命令般马上冲过来。在这个地区,孩子就是非正式入场券。这里,人行道上摆满了双人手推车,咖啡馆里坐满了喂奶的母亲和憔悴的父亲。
我曾努力在居家母亲生活和自由创作之间找到平衡点,可是转变角色比我想象得困难。偶尔,我会把脏尿布扔到一边,给不同杂志和报纸写文章。写文章不仅可以赚点外快,而且还可以确保我不至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做母亲的琐事上。
我在杰茜的书架上摆满了她最喜欢的小熊维尼故事书和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我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家园。在这个家里,杰茜将有自己最初的记忆。我希望我们能给予她稳定的生活,如同我父母曾给我稳定的生活一样。十几岁时,我觉得他们生活得循规蹈矩,让人感到压抑。不过,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我可以指望父母给予我支持,如同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布雷迪家庭》中的父母一样。我可以指望妈妈捐款给学校烘烤食品展销会,设计富有创意的万圣节服装,自愿担任童子军的训导。爸爸总是赶市郊往返列车,回家与家人一起吃晚饭。妈妈通常在下午6点准时做好晚饭。
我不会做饭,也不会缝纫,自然也对童子军训导不感兴趣。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可能达到电视剧《布雷迪家庭》所倡导的母亲标准。我唯一想模仿的是这样一种不变的感觉,即每当我们需要爸爸妈妈时,他们总是施以援手。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非法入侵(1)
1
索拉纳
她当然有名字——这个名字是她出生时起的,也是她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里用的——但是现在,她有了新的名字——索拉纳·罗哈斯。这是她侵占的人家的名字。一旦有了新的身份,以前的那个人就不见了,根除了。对她来说,这就如同呼吸一样容易。她是九个孩子中最小的。她母亲玛丽·特雷西十七岁时生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十九岁时生了第二个孩子,还是个男孩。两个孩子都不是婚姻的产物,尽管他们都是随父亲的姓,可他们从来不认识他。他因吸毒受到指控,被送进监狱,后来死在了那里,是被同监狱的一个犯人杀死的,为争一包烟。
玛丽·特雷西二十一岁时嫁给了一个名叫帕诺斯·阿吉拉尔的人,八年中给他生了六个孩子,后来他弃她而去,跟人家跑了。她三十岁时发现自己孑然一身,一文不名,只有八个孩子,大的十三岁,小的才三个月。她只好又嫁人,这一次嫁的是个勤劳可靠的五十多岁的男人。后来这个男人有了女儿索拉纳——他的第一个孩子,她的最后一个孩子,他们俩唯一的血脉。
在索拉纳成长的过程中,她那些同母异父的哥哥和姐姐声称要做各种各样的人,什么运动员、士兵、做恶作剧的、有成就的、戏剧女王、骗子、圣人和万事通等。留给她的只有做个一事无成的人。跟她母亲一样,她婚前就怀孕了,刚刚十八岁的时候就生了个儿子。自那以后,她就一直倒霉。什么事都不顺。挣多少花多少,没有任何节余,前途渺茫。至少她的哥哥姐姐们是这样认为的。她的姐姐们给她安慰,给她建议,训她,哄她,最后彻底绝望了,知道她永远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她的哥哥们尽管恼火,但发泄一通之后总是拿些钱出来,帮她摆脱困境。她有多么诡计多端,他们没人知道。
她是一条变色龙。她装出一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样子。她跟他们不一样,跟别的人也不一样。她花了好些年才完全觉察到这一点。起初她以为自己的这种古怪能活跃家里的气氛,但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对真相有些了解了。其他人之间的那种感情纽带她没有。她跟他们的情感不相通,好像她不是人一样。她假装跟自己同年级的那些小女孩和小男孩一样,像他们一样争吵、流泪、闲谈、傻笑,像他们一样努力做到优秀。她观察他们的举止,模仿他们的举止,把自己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之中,直到看起来跟他们一样。他们说话时她插进去,装作对一个笑话饶有兴致,或者重复一遍人家说过的话。她没有跟人家不一致的时候。她不发表意见,因为她没什么意见可发。她不曾表达过自己的愿望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她是无形的——是一座海市蜃楼或者一个幽灵——在寻找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她那些同班同学都专注于自我,不在意别的东西,而她却高度戒备。她什么都看见了,却又什么都不关心。到十岁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伪装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到二十岁的时候,她消失不见的举动变得非常快,非常机械,常常连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她就不在房间里了。她刚刚还在这里的,可转眼之间就不在了。因为她能像镜子一样反映出跟她在一起的那个人,而且无论对方是何许人,她都能变成她,所以她是个理想的伙伴。她是个笑剧演员和小丑。人们自然就喜欢她、信任她。她也是个理想的雇员——负责可靠,任劳任怨,不知疲倦,有求必应。上班到得早,下班走得迟。这使她好像非常无私,而实际上,除了那些有助于实现她的目标的事情,她是彻头彻尾地冷漠。
在某些方面,她不得不找托词。她那些哥哥姐姐大部分人都把学校念完了,在这个阶段似乎都比她成功。能帮助帮助小妹妹,他们感觉很好。小妹妹的前途跟他们的比起来还是令人同情的。虽然她乐于接受他们的慷慨给予,但她并不喜欢当他们的附属。她找到了一个让自己跟他们平起平坐的办法,得到了相当多的钱,她把这些钱存在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账户上。最好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多少。她最小的哥哥,就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