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师
我正色道:“纪老先生乃是儒林大家,哲虽是后学末流,焉敢有加害之心,只不过我军新败,需要在此修整一段时间,还请赵少兄留在村中不要擅自行动,待江某离去之时,必定还两位自由。”
赵梁面上掠过喜色,我见他喜形于色,知他乃是城府不深之人,心中越发喜爱,又道:“本来村中空宅不少,可是我麾下多是武人,唯恐他们不知礼仪惊动纪老先生,再说我也喜爱此处清雅,不知道纪老先生可容江某在此寄居么?”
纪玄重重一哼,若非是担忧赵梁的性命,他怎会容许这样一个不忠不义之人留在自己家中,但是情势比人强,他也是无可奈何,冷冷说道:“侯爷有命,老夫焉敢不从,蜗居简陋,倒是让侯爷见笑了,梁儿,将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到别处去住。”
我几乎要笑出声来,这个老先生可是真有趣,这是在嘲讽我鹊巢鸠占么,不过我心中倒是挺高兴,至少这个纪玄还懂得退让,我最是不喜欢遇见那种油盐不进的狠人,偏偏这种人都有不错的才能和响亮的声名,若是迫得我杀了纪玄,传扬出去岂不是难听得很。不过芸芸众生,毕竟是中庸者多,心志坚毅,外物不可撼动而又智慧高超的人却是难觅,虽然偏偏却让我遇上了好几个这样的人。
一个是小顺子,别看他少年时候似乎心性油滑,可是现在他可露出真面目了,他的心志可是无人可以动摇的,幸好老天保佑,他是一心一意守护我,将我当成知己骨肉。他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损害我的安全,包括我自己在内,否则那一次秋玉飞行刺于我,小顺子也不会因我自蹈险地而大怒了,让我吃了好几天的排头。
另一个就是陆灿,这个我昔日的弟子,他是下定了决心效忠南楚的,前几日有江南的谍报到来,陆灿竟因为尚维钧代替南楚国主赵陇所下的旨意而放弃了趁机攻击大雍的计划,这在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他就这么做了,而且还心甘情愿被尚维钧软禁在建业,看来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违背臣节的事情了。虽然很高兴因为这个缘故而减轻了大雍南面的压力,可是我是绝对不会指望陆灿将来会投降大雍的了。
其实还有一个人就是齐王李显,他也是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之所以现在对我言听计从,纯粹是因为他看我顺了眼,只看他当初一贯的作为,就知道此人若是拿定了主意,就绝对没有人可以改变,说起来我倒要庆幸万分,这人从来没有打算过自己去夺取大雍皇位,否则李贽就是取胜也是惨胜,以李显的心性,可以将大雍朝廷翻个底朝天的。狠狠的在心中诅咒了李显几句,原本已经心中有了警兆,可是无缘无故地就让李显退兵的话,他是不会听的,所以我就没有多嘴,结果害我落到这种地步。
敛去心中杂念,我叫住这就要进去收拾行礼的赵梁,歉意地道:“赵少兄且慢,老先生不要这样说,哲乃是末学晚辈,怎敢将老先生逐出住处,哲见两侧还有厢房,就借一间客房暂住,不知尊意如何?”
纪玄脸色缓和下来,我这样容让,他也难以恶言相向,便和颜悦色地道:“如此多谢侯爷海量,东厢客房梁儿常常清扫,就请侯爷委屈一下。”
我笑着答应,骑了半天的马,我几乎有些支撑不住了,揉揉额角,我勉强道:“晚生体弱,不堪风尘,就先告退了,请老先生也回房休息吧,明日哲还要向老先生请教呢?”
纪玄见我面色苍白,额头已经有了汗珠,其实他也沉疴在身,刚才说了这许久话也是仗着精神支撑,便拱手告退,回房去休息了。我则被小顺子扶入厢房,那间厢房果然雅洁,也不需整理,我除去大氅,倒在床上,几乎是一沾枕头就进入梦乡了。
一觉醒来只觉神清气爽,睁开眼睛,看见小顺子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本书卷正看得津津有味,我心中觉得很有成就感,能够让一个昔日看见书本就要睡觉的小子今日自觉地寻书去看,我还是一个很出色的先生啊。虽然我只是轻轻一动,小顺子却已经发觉我醒了,放下书卷,他拿了一杯热茶走过来,我灌下这杯热茶,觉得精神好了许多,腹中却饥饿起来。小顺子淡淡道:“厨房里面热着饭菜呢,我让他们端来。”
我起身披上外衣,懒洋洋地道:“也好。”小顺子出去吩咐一声,不多时,苏青端着一个木托盘走了进来,上面放着几样清淡的小菜。我一看是苏青,不由有些尴尬,埋怨道:“小顺子,怎么让苏将军做这样的事情,岂不是太失礼了。”
苏青倒是落落大方地道:“末将睡醒之后见到呼延将军一直不肯休息,问过之后才知道他一定要亲自值夜,末将想这几日不知何时会有苦战,不愿他这样辛劳,所以自请替他值夜,大人只将末将当成呼延将军好了,不用介意这些许小事。”
我这才松懈下来,想来苏青常年在军旅当中,恐怕也早不将自己当成女子了,拿起竹筷正要用饭,外面传来侍卫的轻叱声,我不由停住了筷子,苏青闻声走了出去,不多时回来道:“大人,是那位赵梁赵公子,他或许是得知大人醒了,想连夜求见。”
我心中觉得奇怪,道:“让他进来吧。”反正这个赵梁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谁让我身边有小顺子这个高手呢,若是那个刺杀苏青等人的段凌霄或者秋玉飞出现,我才会觉得危险吧。
不多时,赵梁走了进来,他一走进房门就跪在地上,连连顿首,我心中奇怪,想要上前搀扶,不过小顺子一道冷眼过来,我立刻自觉地缩回手,问道:“赵少兄为何如此?还请起来说话。”
赵梁没有起身,只是抬起头道:“草民有不情之请,恳求侯爷救我伯父性命。”
我心念一转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纪玄沉疴缠身,我虽然没有替他诊脉,也知道病得很重,而我是医圣弟子的消息也颇有人知,这赵梁是求医来了。不过我几乎很少替人看病,只顾着照看自己的身体就够麻烦了。这不过是小事一件,我慨然应允道:“哲在此承蒙少兄款待,这件事情自然没有问题,等到明日哲会亲自替纪老先生诊脉,不过生死有命,医治不死病,哲也只能尽力而为,如果有不忍言之事,还请少兄见谅。”
赵梁喜道:“草民叩谢侯爷恩德,只要侯爷肯出手医治,不论如何,草民也只有感激涕零的道理,怎会怨怪侯爷。”
我看看桌上的饭菜,笑道:“如今已是深夜,少兄想必是久候了,恐怕也是腹中饥饿,我一人用餐也是无聊,少兄不妨和我一起用吧。”
赵梁焉敢和我同桌,不过我主意已定,一会儿,另外一副碗筷拿来了,赵梁只是象征着吃上少许,我则是一边用餐一边和他说话。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赵梁果然是熟读经史,对于时事也是了如指掌,完全没有蛰居乡里的闭塞。我和他谈得开心,连小顺子将残羹剩菜撤了下去,换上了香茗我都没有留心,不过倒是习惯成自然地拿起来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赵少兄如此人才,却屈居乡野,待我大雍入主沁州之后,不知道少兄可愿为大雍效力。”
赵梁神色数变,终于问道:“草民有一事不明,还请侯爷赐教。”
我品着香茗,嗯,山野清茶,果然是清新无比,口中应道:“文山有何事要问?”
赵梁肃容道:“如今雍军败于安泽,为何侯爷全无一丝烦恼,竟似胜券在握呢?莫非是雍军此败也在侯爷计算之中。”
我手一抖,茶水几乎溢了出去,用崭新的眼光看向赵梁,原本还以为他只是一个人才,现在看来这人是奇才,只从我片言只字,就看出了这许多东西,我放下茶盏,正色道:“此事涉及军机,文山可是真想知道么?”
赵梁心一抖,但是他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既然江哲出言招揽,自己恐怕是没有脱身的可能了,若是不问清楚,雍军真的惨败而归,那么大雍一统天下就很有可能成了镜花水月,若是那样,自己岂不是平白担上了背国污名。所以赵梁坚定的点头道:“草民很想知道其中原因。”
我心道,这可不是我设下圈套,而是你自己上钩的,便坦然笑道:“虽然有些事情还不能说给你听,不过此败我并未放在心上,北汉军水淹安泽,那是两败俱伤的打法,可见北汉军已经后力难继了,我军虽然战败,可是因为撤退及时,主力并未受损,我想接下来北汉军最大的可能就是撤到沁源,诱使我军深入敌境,到时候我军粮道补给艰难,北汉军就可以从容对敌了。可是我军自始至终就没有抱着轻易取胜的心思,这场惨败只会让我军士气更加高涨,而且粮道虽然受阻,但是我军泽州水营还有几十艘战船,只要征用民船,就可以维系粮道,只要稳扎稳打,沁源并非难以攻下。更何况我军偏师应该已经在攻打壶关,只要壶关一破,二十万大军围攻沁源,城破只是迟早的事情。”
赵梁听了心中一沉,既然雍军监军如此深信必胜,那么雍军士气必然高涨,不论沁源能否被攻破,这一战都会让北汉损失惨重,虽然江哲没有说什么奇策,可是只需要堂堂正正汇集了足够的兵力,再有齐王李显这样的名将指挥,果然不需要用什么计策了。他虽是北汉人,可是既未出仕,受纪玄影响,也没有忠于刘氏的意思,所以投降大雍对他来说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不过想到逃难的乡亲,赵梁又问道:“请问侯爷,大雍既然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为什么这次攻打沁州,却是沿途烧杀,驱民众北上,这等情势,实在令草民费解。”
我心道,清野之事事关军机,可不能告诉你,便只是轻描淡写地道:“沁州军民和大雍连年作战,几乎家家都有子弟死在战场之上,我军不希望留下后患骚扰粮道,所以才驱民北上,其实除了威慑之外,我军并没有大肆残杀平民,等到战平之后,我军自会出榜安民,如今却只能委屈他们了。”
赵梁心中仍有不解,但是他知道自己知道的已经足够,便起身下拜道:“若是伯父同意,赵梁情愿投靠大雍,只是赵梁乃是北汉国人,还请侯爷宽宥,允许赵梁不参与大雍和北汉之战。”
我连忙将他搀起道:“此事我可以作主,必不让少兄为难。”我心里盘算,将来让他安抚地方最好不过,当然不能让他在北汉军民眼中成了叛国罪人。
第二日我替纪玄诊治,幸好纪玄的病还可以治,只是如今药物不全,我便先用针灸和手头一些药物先替纪玄固本培元,等到回到军中就可以着手医治了。至于赵梁投效我的事情,纪玄只是叹了口气就不再过问,其实他也明白,若是我离去之时不杀他们灭口,只怕日后北汉军也会将他们当成叛国贼子杀了,赵梁就是不投降也没有别的路好走。我几乎想大笑出声,有了纪玄在手,将来北汉士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大雍的统治,我得到这两个人,对于皇上来说,恐怕比起攻破一座北汉的城池的功劳都要大得多呢。
接下来几天我见这里隐蔽,索性就留下不走了,反正一动不如一静,只需等上几天,就可以和李显会合,我也就不想出去冒险了。而且这里还有温泉,温泉可是可以令人延年益寿的。每天吃着粗茶淡饭,闲来泡泡温泉,手里拿上一卷古书,和纪老先生辩辩经义,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第十六章 自投罗网~
隆盛元年戊寅,三月二十四日,齐王李显重整大军至安泽,北汉军退守沁源。
——《资治通鉴·雍纪三》
舒舒服服的泡在温泉里面,我正眯着眼睛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突然从岸边传来苍凉的歌声道:“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我惊得几乎在水里一个踉跄栽倒,这个纪玄,真是太过分了,前两天和他辩经义的时候被他驳得体无全肤也就罢了,毕竟他是经学大家,我是甘拜下风。可是这老先生这两天脾气见长,没事就在那里吟诗颂赋,这也就罢了,文士雅好,无可厚非,可是他不能老在那里吟咏屈子的辞赋啊,什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什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摆明了是讽刺我背楚投雍一事。好吧,我忍,等到和大军会合之后,我就不用和他待在一起,将来将他送到皇上身边,我一定小心避开他。恶狠狠地瞪了老头一眼,我再也没有沐浴的兴趣了,对岸边的小顺子说道:“扶我起来,我要更衣了。”
小顺子在我的熏陶下也是颇通诗文,对纪玄的明嘲暗讽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我都没有法子,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