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师
亡母,纵然嘉兴已经落入雍军手中,也不能大意,若被隐秘行踪的南楚谍探盯上,岂不是麻烦至极。
我望着梦中依稀仿佛的梅林,记起当日拜别母亲坟茔的情景,不由泪洒黄土,在墓前拜倒,顿首膝前,泪水无声的滑落,若非娘亲亡故,父亲怎会和舅父生出嫌隙,因此离开故园,流浪江南,若不是旅途劳顿,父亲怎会旧病复发,又怎会因为痛惜娘亲之死而心伤难愈,以至于留下我这人海孤雉。父亲心碎而死,我飘零半生,都是因为娘亲亡故,想及此处,怎不令我肝肠寸断。
不知哭了多久,颈后有冰凉的真气侵入,我浑身一个冷颤,方才清醒过来,心中明白是小顺子见我过于伤心,才用真气唤醒我,免得我悲恸过度。我望了跪在我身后的小顺子一眼,眼中透出一丝暖意,然后接过他手中的纸钱香烛,在娘前墓前焚化。目光一闪,看到那被青苔蒙蔽的石碑,心中一痛,伸手除去青苔,露出碑上俊逸清雅的字迹,石碑上面书着“江门荆氏之墓”,落款是“寒秋泣立”四字。
看到碑上的父亲墨宝,心中原本生出的戾气渐渐消散,耳边传来苍劲的足音,由远及近,小顺子走出梅林,不多时转回道:“是荆氏老家主前来,被呼延统领阻住,公子是否要见他?”我略一犹豫,道:“请舅父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华服老者拄杖走入,这人已经年过七旬,须发皆白,容颜苍老,神情冷肃,不过见他身姿,便知道仍是身轻体健。他走入梅林,也不瞧我一眼,径自走到墓前,望着坟茔,良久方道:“哲儿你离开嘉兴多年,这次应是头一次回来拜祭你娘亲。”
我叹息一声,终于下拜道:“舅父大人康健如昔,甥儿江哲叩见。”
那老者也不上前搀扶,淡淡道:“你的口音尚有嘉兴余韵,想来未曾忘记乡梓,不过你又何必行此虚礼,你应知道我对你父子的恨意。我和你娘亲的生母早亡,继母不良,父亲又醉心仕途,令我兄妹二人在家中受尽孤苦,若非有小妹时时劝慰,当初我早已离家而去,根本不会有机会继承家主之位。你娘亲身子不好,我不愿她嫁给薄情宦游之人,所以亲自为她择婿,你爹爹无心仕途,才华横溢,故而被我看中,说服父亲将小妹许配给他。”
我站起身来,默默听着他的话语,他语气激动,显然这些心事埋藏多年,无人可以述说,今次才对我说了出来,这些往事我不甚清楚,今日听到舅父说及,自然是专心倾听,听到此处,我插话道:“父亲在世之时,曾言昔日和娘亲结为鸳侣,多蒙舅父从中斡旋。”
那老者冷哼道:“总算他还有些良心,哼,小妹和你父亲成婚之后,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是过了不久,她便怀了你,其时她常常晕厥,我召来良医为她诊治,那医士说你娘亲先天不足,若是生育便有性命之忧,当时若用药物流去胎儿,尚还不晚。我便劝你爹娘答允,若是你父亲忧虑没有后嗣,最多我送他几个侍妾就是。岂料你爹爹竟然不肯答允,结果小妹生下你之后,险死还生。其后数年都是缠绵病榻,若非如此,怎会在瘟疫爆发之时受到波及而死。都是你父子害死了她,你今日回来祭拜也还罢了,但你若想将江寒秋的灵柩送回来合葬,除非我死了,否则绝无可能。”
闻言,我昔日模糊的记忆渐渐回来,想起少时虽然常见爹爹娘亲花间唱和,琴筝合奏,但是娘亲果然总是那般苍白神色,虚弱体态,想起爹爹过去隐约透露的一言半语,忍不住清泪垂落,泣道:“舅父难道不明白,这决定乃是娘亲之意,爹爹不过是不愿违逆娘亲苦心。”
那老者身子一颤,望向江哲的面容,心中浮起亡妹的倩影,发觉甥儿的相貌轮廓和亡妹颇为相似,当日小妹也是这般清泪滚滚,向自己哀求定要留下胎儿,良久,他才叹道:“你说得不错,若非小妹坚持,我又怎会屈服,只是我失妹之痛,难以平息,只得迁怒于你父子。”说出这句话,仿佛是多年支持他的仇恨支柱崩溃一般,他的神情多了几分颓废,似乎身姿也疲软了许多。
我心中也觉得苦涩非常,舅父虽然害得我父子飘零天涯,可是却是出于对娘亲的兄妹情深,梅林之中,足迹成蹊,显然舅父常来祭拜娘亲,却故意让父亲立下的石碑被青苔遮掩,却是因为他对父亲怨怼之情始终不减,当初我中了状元之后,荆氏族人颇有欲和我和好的,最后却不了了之,虽然是我无意,但是也多半是因为舅父反对,这也是舅父迁怒于我。但是,归根结底,却也是因为他对娘亲不能忘怀,我又何必还要和他作对。想到此处,我上前深深一拜,道:“舅父,我爹爹离开嘉兴之后,也是思念娘亲成疾,因为不愿令爹爹伤怀,我也不敢多问娘亲的事情,舅父如今在此,何不向甥儿说一说娘亲的风采,也好让哲心中多些可以追念的往事。”
老者闻言,也不由开怀,笑道:“你娘亲小字梅娘,生平也最是爱梅,少年之时,若是梅花含苞待放,便彻夜不寐,等候梅花开放,偶然有梅花早开,便定要前去赏梅,纵然冰雪未消,也不顾及。曾有一次她正在病中,闻说园中梅花初放,便不顾侍婢劝阻,披衣进园,踏雪折梅,结果受了风寒,大病一场,连日昏昏。自她嫁给你父亲之后,常和你父亲琴筝唱和,更是做了一首《梅花落》的筝曲,尽述梅花清华孤傲之姿,你可还有印象?”
我略一思索,已经记了起来,轻声唱道:“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4)”
老者闭目聆听,歌尽方道:“那一年嘉兴遭遇瘟疫,你娘亲本就体弱,不幸染病,临去之时,对我和你父亲说,她虽然不愿离去,无奈却终究不能抗拒天命,你虽年幼,自有你爹爹照看,谅无妨碍,只是不能再看一眼梅花飞雪,却是死有余恨。故而你娘亲殁后,我便选了这处梅林安葬于她,让梅香疏影,常伴芳魂。”
我忆起娘亲过世之时,我还年幼,又因为瘟疫横行,被送到别处安居,竟不能见到娘亲最后一面,忍不住泪落,道:“舅父其实不必为娘亲伤恸,娘亲少时有舅父照拂,出嫁后又和爹爹夫妻情深,虽然不幸早逝,但是想必娘亲其时心中定是平安喜乐,只因有舅父和爹爹这般爱她,她纵死也不会觉得此生虚妄。”
不知何时,夕阳已经西沉,晚霞映入梅林,染了轻红的薄雾载沉载浮,再有那若有若无的梅香相伴,梅林之内宛似仙境瑶池,坟中沉眠的又是我们两人至亲,梅林之中一片静默,空气中凝聚着祥和安宁的气息,令我二人都不愿言语。那老者更是似乎陷入回忆之中,眉宇间现出温柔怀念之色。
良久,夕阳的余晖渐渐黯淡,老者清醒过来,淡然道:“你这次前来,准备如何对待嘉兴世族,又准备如何对待荆氏?”
我轻轻一叹,终究是要回到正事上来,仇怨和家族存亡相比,孰重孰轻,舅父心中也是明白的,更何况我们终究是至亲,抬头微笑道:“舅父何出此言,哲此次不过是趁着我军攻占嘉兴的良机前来祭拜娘亲罢了,至于军务上的事情,我却不便插手。”
老者眼中寒光电闪,道:“以你楚郡侯的身份,怎会轻易到嘉兴来,就是你不惧危险,大雍皇帝也未必放心,而且你若仅是为了祭拜亡母,何必遣人密送帖子到荆家,想来这一次你是要和荆氏作个了断了,若是我今日不来,只怕荆氏也将烟消云散。数日之前,朝廷下了公文,判了长卿死罪,你想必已经知道?”
我目光流转,道:“此事我的确知情,今次已是最后的机会,雍军退后,再无人能够维护荆氏,舅父难道不念族人安危,何况今后吴越将是战场,荆氏在嘉兴也难安居。”
老者叹道:“故土难离,只是我也知道没有选择,长卿经此一事,已经心灰意冷,说服他已是不难。”
我早已料到如此,两国大战在即,我不想在南楚留有我的软肋,对于荆氏,我既然难以完全忘怀,就只有迫使他们归属大雍。对舅父轻轻一拜,道:“舅父如此明理,哲心中感佩,明日雍军将清洗嘉兴,凡是青壮男女,士子工匠,皆在劫掳之列,我已转托负责的将领,他会对荆氏加以关照,等到适合的时候,舅父可以随船去大雍安居。”
老者身躯轻颤,良久才道:“好狠毒的手段,夺取吴越人口钱粮,弱敌而资己,虽然是海盗手段,却是极富实效,我纵然不答应归顺,你也会令人将荆氏掳去定海,是么?”
见舅父一眼看穿我的心意,我倒也是心中赞佩,却不便说什么,只是深深一拜。老者轻轻一叹,举步向外走去,我心中怆然,背过身去,不愿见他苍老身形,风中却飘来他苍劲的语声道:“哲儿不必为难,你对荆氏已是仁至义尽,谢谢你对长卿和舜卿的提携救助。”
闻言,我心中一宽,放下了心中大石,荆氏的事情终于处理妥当,我便可以安心离去了。对着娘亲坟茔再拜叩首,徘徊良久,终于依依惜别。
这一次我费尽心机说服姜海涛,让他允许我亲到嘉兴一趟,除了想拜祭母亲之外,最重要的却是要和荆氏和解,毕竟嘉兴荆氏是我母族,先天上已经有争取的可能,这次我献策图谋吴越,掳劫世家平民填定海,是为了削弱南楚,可是我并不准备真得残害吴越之民,一来不符合我的性子,无利之事我从来不做,二来也有损大雍荣耀,三来将来统一江南之后,吴越之地必然因此久久不肯降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被掳的吴越之民中选出一些人来,通过他们管理俘虏,这样一来,外严内宽,以吴越之人温和隐忍之民风,才不会造成大雍统治上的困难。而这样的人选不可轻易选择,又需有治理内政的才能,所以嘉兴世家就成了我的选择,人谁没有私心呢,我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当日我只和海涛说了一半缘故,我来嘉兴尚有别的缘故,只希望他得报之后不会捶胸顿足吧?
——————————————
注1:宋张尧同《嘉禾百咏》
注2:清谭吉璁《和鸳鸯湖棹歌之十》
注3:清冯登府《点绛唇·烟雨楼秋泛》
注4:南朝宋鲍照《梅花落》
~第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
二月十三日,东海水军掠吴越之地,青壮钱粮尽归定海,余姚、镇海、嘉兴、海宁、平湖皆无幸,唯余杭、会稽得水营翼护,无所伤。
——《资治通鉴·雍纪四》
烟雨楼上,诸世家家主皆被召来,还有嘉兴名士数人,都被雍军强行请来,原以为是雍军大将相召,孰料主人竟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原本这些家主心中都存了轻视不忿之心,孰料这少年言辞得体,对嘉兴众人底细均了如指掌,言谈之中,更是流露出敬仰之意,不过片刻,就令众人放下敌视之心。那少年便令摆下酒宴,向众人询问嘉兴地理黎庶,众人既在篱下,焉敢不答,再说也有心一挫这少年锐气,寻机出言问难,结果烟雨楼便成了高谈清议之所。这少年虽然没有什么明见卓识,却是气度从容,侃侃而谈,极善调动气氛,竟令楼中其乐融融,直到日落黄昏,这些家主名士也是意犹未尽。那少年又令秉烛继宴,众人竟也没有十分拒绝。
荆信虽然是嘉兴世家青年俊杰中佼佼者,原本却也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谈话,但是荆氏声言家主卧病,不便前来,奉命而来的却是荆信的三叔荆逊卿,荆逊卿本来忧虑这样一来难免会得罪雍军,但是见到荆信在此,而且霍琮对荆信似乎十分器重,荆逊卿灵机一动,假传荆长卿之命,让荆信替家主赴宴。霍琮闻后十分高兴,更是特意让荆信坐在身边。若论荆氏地位,在嘉兴虽然颇为显赫,但是可以和其相提并论的就有两家,霍琮这般对待荆信,固然是殊荣,但是荆信只觉得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充满疑惑,众目睽睽之下,坐立难安,所以在席间也是沉默寡言。但是他越看越是惊心,霍琮虽然谦抑平和,却隐隐控制着大局,嘉兴世家已经尽入其彀中而不自知。
夜色渐深,那些家主开始有些不安起来,一场宴会到了这个时候未免拖得太长了,可是往主位看去,那霍姓少年仍然神采奕奕,兴致正浓,这些家主开始忧虑起来,再想想四周充做侍从的雍军军士,个个都是虎视眈眈,心中不免担忧起来,他们也知道这少年将自己召来定是有所借重,可是不论是想要如何,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宣布了,怎么却拖着不肯散席。这样一来,众人不免开始胡思乱想,但是这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