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师
李贽首先道:“好,虽然意境平凡,却是和眼前盛境如此贴切,当饮一杯。”
我也笑道:“半壁雪原铺晚照,一湖暖玉涂云烟。永泉兄果然诗才敏捷,诸位与雍王殿下,外托君臣之义,内实亲如骨肉,上下并无嫌隙,在此冬日,饮酒作乐,果然是不羡桃源不羡仙。”
苟廉见有空隙,便道:“殿下待我等亲如骨肉,随云何不效我等一般,侍奉殿下,也品味一下不羡桃源不羡仙的心境呢?”
我微微一笑,道:“随云别无所长,只是擅长诗文,就先和诗一首吧,以偿先生盛情。枫染幽燕几时尽?名花淡荡宿枝轻。中庭鸟影扑寒翼,小宴炉云堆暖楹。三尺琴开梅着玉,四边歌动雾还晴。自称阔逸无萧瑟,万顷天空一掷行。”
董志拍手道:“好一个‘自称阔逸无萧瑟,万顷天空一掷行‘,可见随云心胸如朗月晴空,寥廓如此。当饮酒一杯。”
我接过小顺子递过来的酒杯,笑道:“随云当日在南楚,虽然职小位卑,尤自殚精竭虑,不敢稍有松懈,如今总算脱却樊笼,所谓‘复得返自然‘是也,永泉兄何忍心陷我于不忠,屈我于樊笼。”
苟廉语塞,只得苦笑。我却笑道:“从前和董兄论及军阵,今日却要领教董兄诗文了。”
董志拱手道:“献丑了,献丑了。”说罢站起吟咏道:“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我听到这里,手一抖,一杯酒几乎倾倒在桌上,当年我入南楚为官,虽然原本没有侍奉明主,一统天下的大志,可是后来种种,却让我隐隐后悔当初的选择,若是当年我被雍王殿下带来了长安,可能就不会领受国破家亡的苦痛了吧。如今我做客长安,望不见南楚烟云,这种失群孤雁的悲凉,即使是半推半就抛弃了故国的我,也是满腹辛酸啊,举杯饮下美酒,酒入愁肠,愁更愁啊。
有些醉意的我,随手拿起一支银筷,一边敲击着酒壶,一边唱道:“把酒临波亭。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咽尽肝肠血。长夜笛,吹裂!”
唱完一遍,我再度唱道:“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咽尽肝肠血。长夜笛,吹裂!”想起当年替德亲王筹划,每每深夜难眠,可惜却落得一个敬而远之,想起上表直谏,却落得永不叙用。不由悲从心起,泪落如雨。
董志连忙站起,致歉道:“是我不好,勾起随云心事,还请见谅。”
我摆手道:“多日悒郁,一扫而空,还要多谢董兄的好诗。”
董志也不敢再相劝,心道,看来他对南楚还是情深意重啊,这可怎么办才好。他看看雍王,李贽脸上又是赞叹,又是悲伤。
管休见此,连忙道:“我文才浅薄,还请诸位不要见笑。”说罢起身执酒道:“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凤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添老大,转痴顽,谢添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众人听了都不由大笑起来,苟廉更是被杯中酒呛住了,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道:“老管,从来不知道你这样风趣,我今日算是领教了。”
我也不由轻笑,举杯道:“管兄好词,随云自愧不如,自愧不如。”众人欢笑一阵,气氛变得活泼起来。
小顺子刚才见我伤心,不由暗中怒视董志,见管休一首诗词,令我开颜,心中不由大喜,连忙将刚温好的酒替管休倒满,眼中的喜色一闪而过,却被一直微笑旁观的石彧看在眼来,心道:“这是一个至诚忠心的下人。”
众人见我喜悦,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又不是来气我的,而且后面还有文章,总不能让我早早就气走了吧。
石彧起身道:“江先生,石某和江先生相见太晚,可惜没有机会向先生讨教,这一杯酒敬先生,愿先生福体安康。”
我也站起来道:“石先生如此,随云愧不敢当,随云早就听说石先生是雍王殿下的萧何,殿下出征在外,先生为殿下打理后方,若没有先生,殿下恐怕腹背受敌,君之大才,随云一向万分佩服。”
石彧笑道:“随云如此推崇,倒令在下惭愧万分了。”
雍王起身道:“并非推崇,本王若非先生,焉有今日。”想起往日自己出征,太子总是在后面掣肘,如果不是石彧在后面替自己出面处理,自己焉能每战必胜,李贽举杯道:“今日本王敬先生一杯,聊表心中感激之情。”
石彧连忙举杯相谢,泪水盈眶,片刻之后,石彧道:“石某诗才不高,勉力为之,还请殿下和诸位不要取笑。”说罢,吟咏道:“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希”
我微笑拊掌道:“先生的诗,一见就是丞相气度,可惜随云不堪久居京华,否则一定可以见到先生领袖群伦的风采。”
石彧苦笑道:“随云若肯屈就,石彧情愿虚左以待。”
我微微一笑道:“江某闲云野鹤,不堪重任,先生若是这样说,岂不折了晚生的寿数。随云有小诗回赠,以谢先生美意。”
言罢,我从容歌道:“冻云深,淑气浅,寒欺绿野。轻雪伴、早梅飘谢。艳阳天、正明媚,却成潇洒。玉人歌,画楼酒,对此景、骤增高价。卖花巷陌,永灯台榭。好时节、怎生轻舍。赖和风,荡霁霭,廓清良夜。玉尘铺,桂华满,素光里、更堪游冶。”
歌罢,我笑道:“如今良辰美景,正好游冶,何必说些军国事,图增烦恼,昔日高人赋采薇,江某不才,不能不食大雍之粟,但也不爱大雍之禄。”
众人听了,一阵心灰,李贽站起身道:“先生志向高洁,本王佩服。”
我笑道:“殿下乃是这里的主人,也该赋诗一首,表明心志才是。”
李贽道:“那么先生见笑了。”说罢,李贽朗声吟咏道:“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我品味良久,敬服道:“殿下的诗沉健稳练,语壮意豪,一派帝王气象,这是天成,我等诗文,虽然优美,却是斧凿而成,随云佩服。”
李贽笑道:“我是皇子,这帝王气象四个字不敢自居,先生不要害我,总算没有丢丑,本王已经心满意足了,还请随云作诗一首,以做善始善终。”
我笑道:“再作下去,我就要江郎才尽了。”我已经带了七分醉意,更觉得身上发热,解开轻裘衣襟,走到亭边,临风长吟道:“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君看昔日长安市,白头仙人隐玉壶。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酒。历阳何异山阴时,白雪飞花乱人目。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乐酣秉烛游。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肃霜裘。兴罢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
吟罢长诗,我回到桌前,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醉意朦胧的我大笑道:“今日尽欢而散,随云多谢殿下了。”
李贽看着江随云,今日赏雪,在他不过是找个机会让世子来拜师,顺便和江随云亲近一下,没想到江随云诗兴勃发,暗里应对众人的劝说,滴水不漏,明里更是诗压全场,这般文雅风流,就是不知道此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是不能放过。想到这里,其心更切。
这时,小顺子趁机到我身边,在我耳边低低说道:“有人来了,公子小心不可失言。”然后替我整理好衣衫,笑道:“公子身子不好,今日又多喝了几杯,可不能着凉了。”
我神志一清,耳中也传来低低的脚步声,却是四五个人的样子,其中一人脚步蹒跚,身子又轻,倒像是一个小孩儿。
清醒过来的我随手接过小顺子递过来的热方巾,擦了一把脸,道:“江某酒后失态,还请殿下和几位先生见谅。”
李贽笑道:“狂歌纵酒,名士风采,怎说失态,不过贵仆说得对,先生身体刚刚好转,不可着凉,还是多喝几杯吧。”
我坐回位子,接过温酒,慢慢品味了起来。眼睛余光却见李贽等人互相打着眼色,不由心里暗笑。
接着我就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叫道:“父王,父王。”抬头看去,却看见一个小男孩高高兴兴的冲着我们摆手,那个男孩不过四五岁的年纪,相貌秀美,穿着黄色的王子服饰,身后跟着两个奶妈侍女和两个太监,此刻小男孩身上倒大半是雪痕,想来是跌了好几跤的缘故。
李贽见到男孩,满面喜色,道:“骏儿,你怎么浑身是雪,过来让父王看看。”
那个男孩连蹦带跳地走进亭子,依偎在李贽膝下,黑白分明的眼睛只在我身上打转。我微笑道:“草民见过世子。”
那个男孩走近来,拉住我的衣襟问道:“先生是谁,骏儿从来没见过你?”
我淡淡道:“草民江哲,字随云,是南楚人士,世子自然是没有见过草民的。”
李骏听了我的名字,念叨了半天才道:“我记得了,先生的诗写的很好。”看看外面的飞雪,笑道:“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先生的这首《江雪》真是很好,就是太寂寞了,南楚的江上,真的这样寂寞么。”
我笑道:“南楚虽然人杰地灵,可是还是有很多没有人烟的地方,那里江河又多,所以真的有这样的地方,放眼望去,只有寒江冰雪,那一年我跟着先父远行,快到过年了,所以江上几乎没有舟船,大家都在家里团聚,先父自己驾舟,带着我在江上钓鱼,江水虽然没有结冰,可是到处都是白茫茫的。”
李骏眼睛放光,道:“先生的父亲真是太好了,我每次要父王带我出去玩儿,父王都没有时间,先生,若是有时间,你陪骏儿到渭河上去钓鱼好不好。”
我笑道:“世子千金之躯,怎能和我们这些草民一样,世子若是喜欢钓鱼,不如就在这个亭子里面垂钓吧,我看湖水里面有不少锦鳞,钓起来一定很有趣。”
李骏不依道:“在这里钓鱼有什么意思,若是钓不起来,那些下人恨不得把鱼给我挂在鱼钩上,而且我父王十几岁就在军中作战,我也要像父王一样,若是连大门都不出,将来怎么上阵杀敌。”
李贽脸上露出欣赏的神色,口中却道:“骏儿不得胡说,你将来要好好处理政务,不会像父王这样上阵杀敌,到时候我大雍一统天下,哪里还需要你去杀敌。”
李骏不赞同地道:“父王说的不对,我听先生们说要居安思危,若是将来又有了敌人,孩儿若是不会上阵杀敌,怎么捍卫大雍,所以政务要学,上阵杀敌也要学。”
说完,李骏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道:“所以,父王让孩儿出去看看吧,孩儿不会捣乱的。”
李贽笑道:“你这个小顽童,还是想去胡闹罢了,你若想上阵杀敌,就要学万人敌,首先更要熟读经史,父王上次给你选的师傅,怎么又被你赶跑了?”
李骏偷眼看看父王,道:“是那个师傅太没有本事了,我就是问他一个问题,他没有答上。”
众人来了兴致,李贽笑着问道:“你问了什么问题,让师傅没有答出来。”
李骏得意洋洋地道:“我那日听舅舅跟父王说起大理寺的一个案子,说是一个人的继母杀了他的父亲,他便杀了继母,县官判了他大逆灭伦的罪名,可是他不服上告。我问师傅,他说判得不错,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所以我才赶走了他。”
李贽想起这个案子,也想起了自己告诉妻舅的判决,这件事情外人不知,果然是一个好题目。看了一眼江哲,李贽笑道:“那是你问错了人,除了父王,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告诉你应该如何判决。”
果然,凭着李贽对儿子的了解,李骏的目光从几人身上一一越过,最后落到江哲身上,其他人他相信父王说得不错,但这个人呢?他拉着江哲的衣角道:“先生能告诉骏儿,该如何判决么?”
我淡淡一笑,道:“这些事情自有律令,在下一介草民,怎么有资格评论。”
李骏不依地道:“若是先生答了出来,骏儿就拜先生为师,若是答不出来,那么先生就做骏儿的随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