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够揭过去了。
在大赛后林雨长和乌果还是悄悄的进行了一场马上决斗,使用没有开刃的战刀,因为李富贵反对这件事所以就瞒着他,李富贵后来知道了还有些后悔,他一直对古代骑将PK十分好奇,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格斗很不方便,不管是西方影片中的交叉式冲击,还是中国影片里的转着圈的战斗都让人觉得不大对头,至于那种跃离马鞍在空中格斗就更不用提了,他到古代以来一直没弄明白这件事,问过一些将领他们也没有这样的经验,更多的是拿三国演义上的东西来回答李富贵,所以这一次的决斗本来应该可以为他解惑的,可是他自己却错失了这个机会。
对与在这次大赛中得到的矛盾信息各路诸侯都有些糊涂,实际上只好模模糊糊的认为富贵军的单兵素质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士气、火力和士兵间的配合要比其他人强上许多,这样的想法多少让他们为自己找到了一点方向,起码富贵军不是不可战胜或者不可模仿的。
虽然各地派来的人物地位有高有低,但是李富贵还是把他们招待到一起组织了一系列参观、交流,因为来的代表一般都是各地新军中的军官,所以这样的活动气氛相当的活跃,大家对看到的种种新奇的事物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只有云南和四川派出了两位绿营将领,在这些身着新式军服的军官中间显得格外的惹眼,为了显示他们不是外行在参观和讨论的时候他们几个还格外的兴奋,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鄙夷,在这个过程中李富贵一直向他们灌输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强军先要发财,发财先要富民,富民先要经商,这些人听了这些似是而非的大论大部分还是悉心受教的,毕竟不管这些人处于何种立场,他们新军的身份已经让他们无法否定李富贵的能力。
实际上自从李富贵封王以后他在各个人群中的人望就开始逐渐回升,中华民族对于尊者的崇拜心理使得人们开始自己为李富贵的种种怪诞行为寻找借口,实际上祁隽藻来到镇南王府可能就算得上是士人对李富贵妥协的先兆,虽然圣人教育我们为了正确的观念要将杀身成仁视为一种光荣,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而经历了满清两百年的摧残之后读书人的骨气就更是软了不少,面对一路高升的李富贵和已经难以再起死回生的科举,很多人经历了愤怒、无奈,然后逐渐的开始接受,这种接受和那些皈依了西方新式思想的人又不同,他们只是开始把李富贵视为更高阶层的人,既然承认了李富贵尊者的地位,那么攀延、依附的想法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了出来。
祁隽藻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现在是在攀附李富贵,毕竟他有前任军机大臣的头衔,他认为自己只是在观察这个有意思的家伙,但是如果李富贵的地位没有足够高的话,就算他对李富贵再感兴趣恐怕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对于李富贵逻辑和问题祁隽藻倒是认真的考虑了一番,他对于李富贵这种死抓本质的思维习惯很有些头疼,因为在他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用一部长篇巨著来进行描绘都不一定能讲清楚,如何能够三言两语的向李富贵剖析明白。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祁隽藻在镇南王府的时候高人的样子倒是作了个十足,李璹十分聪明,他这个年纪本来也用不着做什么学业,祁隽藻更多的是教他写字,这位大学士的书法的确了得,不过李富贵自回到这个时代以后字写得好的已经见的太多了,至于究竟有多好他也没有什么分辨能力,也就随随便便的恭维过祁隽藻那么一两次。
闲暇时两人如果碰上也能谈上几句,经过几次谈话之后祁隽藻发现李富贵的问题在哪里了,那就是李富贵只讲逻辑不讲感情,所以对他来说任何匪夷所思,不合伦常的观点都可以不排斥,祁隽藻认为这样思考问题的方法让李富贵误入歧途,这个发现让他信心大增,认为可以对李富贵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了。
“上次王爷的问题老夫想了很久,今日有所心得,想与王爷探讨一下。”一天祁隽藻看到李富贵坐在树荫下欣赏荷花,觉得李富贵难得有这样的雅兴,在这种环境中探讨人生必然更容易有所收获。
“噢?老师果然不凡,富贵洗耳恭听。”李富贵知道祁隽藻国学非常了得,虽然在当代这好像是些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学问终究是学问。
“我先来说说王爷所持的兵家,兵家讲究智信仁勇严,智代表着对利益的计算,所有后面的规范一旦与智相抵触就算过界,智是最高的、绝对的,当后面的各种规范产生冲突的时候就用智来判断,是这样的吧?”祁隽藻轻松的说道。
李富贵很用力的点了点头,一个老家伙能有这样的逻辑认识实在是难得,“正是如此。”
祁隽藻笑了笑,“因此兵家就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非其它学说所能敌。王爷一定也认为如果儒家发生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就需要用智来进行判断,然后选择趋利避害,是不是。”
李富贵含笑不语,这的确是他为祁隽藻设的陷阱,这个老头子居然能看出来,可以说不简单。
“不过王爷错了。” 祁隽藻十分肯定的说道。
李富贵很是纳闷,要是别人踏入他的逻辑的时候他还从来没有输过,这个老头已经把自己的逻辑讲得清清楚楚还敢辩论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带着疑惑李富贵望着祁隽藻,他现在倒真想听听这位老先生如何舌绽莲花。
“老夫到王府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也听说了不少奇谈怪论,其中有些颇有意思,比如认为‘心之官则思’这话不对,认为执掌思考的是脑子,是不是这样。”
李富贵不明白祁隽藻为什么突然岔开话题,不过他相信这肯定不是低劣的转移话题,所以他还是很配合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大脑是负责思维的。”
“王爷确定吗?”
“我非常确定。”
“那为什么我感到快活的时候觉得是心在喜悦,同样感到悲伤的时候时心在疼痛呢?”
“这个…,好像情绪会影响心脏的跳动。”
“对,情,脑子管思,但是心管情,王爷的学说把一切都基于算,当然把智奉为至尊,而我们不算,我们把一切都归于心,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不管是选忠还是选孝只要你发于内心,出于赤诚就都是对的。就好像徐庶进曹营我们不能说他不忠,但是如果他不进曹营而留在刘备身边我们也不能说他不孝。”
“幸好爱不是你们的规范,否则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岂不是也不能说不忠。”李富贵笑着说道,实际上祁隽藻说出这么一番道理已经让他非常佩服了。
祁隽藻用力的摇了摇头,“我们所说实际上是情,忠是情,孝也是情,仁义还是情,都由心来主宰,但是爱不是,爱是欲,欲在儒学中是最坏的东西,吴三桂为了欲而舍弃了忠当然要被儒生唾弃,我们还拿徐庶进曹营来说,如果徐庶是因为贪图荣华而进曹营,那么他就禽兽不如,如果他因为贪图荣华而不进曹营还是禽兽不如。”
李富贵用力的鼓起掌来,“佩服,所以人要存天理、灭人欲,是不是,否则不管你怎么做你都不是人,好严厉的证明啊,不过条理很清楚。但是我还是有一个疑问,按您的说法嫂子掉到水里就可以救也可以不救了,出于真正的义去救是可以的,因为发自内心对礼的感情不去救也可以,如果带有欲的话不管是救还是不救都是禽兽,但是亚圣不是这么说的啊。”
祁隽藻的脸色有些尴尬,“孟子所说的这段话可能有其他的背景,如果单单把这一段话提出来的话并不正确。”
“亚圣也会错?”李富贵故意装出一幅夸张的表情。
“亚圣犯错应该很少,但不是没有,否则他就应该是圣而不是亚圣了。”
这个解释让李富贵觉得很有意思,“说实话,老师,您比亚圣的水平高啊。但是这真的是你们儒学的观点吗?这种天下万物维系一心的讲法怎么看都像是玄学的观点,与佛道的观点更相似。”
祁隽藻微微一笑,“儒释道本来就是相通的,既然讲的是情和天理自然还是儒家的东西,儒家的典籍浩如烟海,唯心也是其中之一罢了。王爷将一切基于计算之上,可是我斗胆问一句,如果三位小王爷现在站在您的面前,您只能留下一个,您该如何计算?”
李富贵心头微微有些动怒,不过他也承认这个例子的确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可以把智放在最高点上的,“老师是在利用人性中的弱点啊。”
“非是利用人性中的弱点,而是利用了人性中的优点,儒家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将这种情推而广之才可建立一个完美的世界。”
“您觉得可能吗?”此话一出口李富贵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对他来说只要是逻辑上能自圆其说的都有可能,只有那些从逻辑上就错了的才是没有可能的。
“兵家讲求将一切纳入计算,认为那样就能进入大同世界,可是王爷是兵圣,却不能将计算用于自己的儿子,可见这个目标有多难。而儒家当中将情推广到整个天下的却并不鲜见,哪一个更难应该一目了然了。”
李富贵承认今天自己输了,这当然不代表他放弃了兵家思想,因为祁隽藻的逻辑是建立在彻底否定计算的基础上的,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是与现实相去甚远。向祁隽藻道了谢再恭恭敬敬的送这位老师得胜回朝之后李富贵又在水边愣了一会,然后耸了耸肩膀,“一个懂得逻辑的儒,真的是很罕见啊,虽然还不够作我的老师,不过教李璹他们实在是绰绰有余了。”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一百三十四章 菲律宾
大比武过后不久西北的战事便渐渐展开,奕欣抽调了北方的几支主力配合僧格林沁开始了对回族起义的残酷镇压,广大回族同胞因痛恨满清政府歧视和迫害回民的政策也毫不畏惧的与占据优势的清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李富贵这一次可以说站在奕欣这一边,对清廷的军事行动给与了很多的配合。因为西北回民起义里面还夹杂有民族冲突,虽然这其中满清官僚的挑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人员的大量死伤毕竟在那里摆着,很多这种负面的消息传到南方之后各处的舆论都开始把矛头指向西北的回民。左宗棠,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相继表态支持朝廷对西北回民起义的镇压。
南方各位督抚们的态度让奕欣感到很欣慰,他甚至认为这是自己展现武力所产生的结果,当然这还不足以解释南方的督抚们除了口头上的支持还出钱出物帮助西征。这场战争一开始的局面的确不错,但是西北地广人稀、气候恶劣,回民又有据堡死守的习惯,战事一旦打起来也没那么容易结束,这一开打银子就像流水一样的往外花,南方的支援毕竟是象征意义上的,要是指望他们出钱来帮朝廷打仗也不太现实。
奕欣主要的筹款手段一是捐输再就是通过山西的票号筹借,向洋人贷款本来也是一条路子,不过当年太平天国到达顶峰的时候先帝都咬住牙顶了过来,现在只是对付小小的回民叛乱就大肆向国外借贷保守派们显然不能接受。至于东北虽然这两年粮食产量不错,但是要想真正为朝廷大规模的提供钱粮还还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目标。
让奕欣感到恼火的是那些山西佬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要知道自从太平天国兴起以来山西商人为满清朝廷的贡献非常大,如果按照传统的规则来看他们的这种付出还是值得的,一方面朝廷也回报了他们很多生意上的特权,另一方面这种贡献也为他们打通了满清上层的关系。可是自从两江兴起以后这种交换就越来越不划算了,首先在李富贵那里不需要拿钱贿赂商人们的权益就能得到保障,而他们获得的一些特权两江的商人也并不放在眼里,到了南方更是形同废纸,至于花费如此代价结交的满清上层现在似乎越来越缺乏威信,这样就等于他们投资的几项主要回报都大幅度的缩水,自然这些精明的山西人就不再愿意继续那么卖力的为朝廷融资了。
奕欣当然不能容忍这帮家伙违抗朝廷的权威,于是一再的向几家大票号的老板施压,毕竟山西还是朝廷的地盘。这几位一商量都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寻求李富贵的保护倒是最好不过,不过他们觉得李富贵也不能直接把手伸到山西来。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商量来商量去终于让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到两江借壳上市,只要有了两江商人的股份李富贵自然就有借口出面了,如果这样还不行那就干脆到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