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圆灰翟菔鄙ナЯ巳Γ导噬霞幢闶悄切┖廖蘖α康亩脖皇游恢滞玻窭罡还笳庋拇蠖然故瞧牡玫揭恍┤说某扑蹋绕涫钦馕徽蚰贤跞俚谴蟊Φ募苁圃嚼丛阶悖幢闶悄切┰韧绰罾罡还蟮娜讼衷谝部佳罢宜砩系纳凉獾懔耍蝗徽娴哪囊惶炖罡还竽厦娉乒伦约夯贡3肿耪庵值执バ睦砜墒谴蟠蟮牟幻睢?br /> 在王珍逃跑之后王庆云很快也步上了这位本家的后尘,陆树城并未入川,他的部队刚刚开到宜昌四川的州府就接二连三的跑来向他投诚。王庆云在四川经营多年根基本不像王珍那么浅,不过这一次赌博输的干干净净之后他的那些心腹对他的态度比起湖北的那些州府也不逞多让。一听说富贵军已经解决了武昌他们很自然的就准备转换门庭了,尽管投降的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两江现在正在推广的新体制,而在这种体制下他们这些老派官员很难谋到一个差事,可是大军压境毕竟是保命要紧。
对于这个局面陆树城感到索然无味,他在得知这次行动政治手段被放在军事手段之前的时候就预感到这可能是一场很乏味的战争,李富贵最近曾经不止一次的表示过对于和平统一的期盼,这也让这些大将们感到前途暗淡,只好寄希望与对外战争,没想到掰着手指头一算李富贵虽然只有两江这么点大的地方可是作为征服者他的成绩却可以在历史中排上前几位了,看一看地图似乎可供他们建功立业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了,有时候陆树城都开始隐隐的担心自己是不是要被鸟尽弓藏了。当然这种不安都只是一闪而过,陆树城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不会得到历史上那些名将的下场,毕竟李富贵本身功高盖世,而且他这个人这几年表现的越来越宽容,最让人放心的还是他的年龄,这些大将当中除了林雨长都要比李富贵大,所以李富贵不必为了自己的后代来对付军队的这批人,而要说林雨长会受到清洗陆树城打死也不相信。
四川的战事结束之后王庆云逃回了北京,不过在他的主子那里王庆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脸色,因为四川这几年也处于半独立状态,同时该缴纳的税负朝廷连个零头都见不到,所以清廷早就不把王庆云当作自己人了,现在如同丧家犬般的跑到北京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实际上现在满朝文武都在吃糠咽菜也没有多余的米饭来养活他,要不是李富贵发了特赦令很可能还会有人建议把他交给南方。
对四川的征服在军事上毫无悬念,可是在政治上的震动颇大,现在的李富贵已经摆明车马的告诉天下想要追随他就要遵照两江的体制进行改革,正如李富贵对李鸿章所说得那样在这种体制下那些后来者不必担心受到歧视,但是他们却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那些对自己能力有充分自信的人往往已经在去年发了通电了,而在七三年面对李富贵咄咄逼人的气势暗自发愁的多半对自己不是那么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体制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了,这让他们不得不仔细的思量一番。
无数中国的官员们在李富贵逐渐加大的压力下左右为难,不过在这个时候一队日本人却又一次跨越那一衣带水来中国取经了。当胜海舟了解到中国的这种变化时他也意识到了新制度的威力,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准备新一批的遣清使来专门学习新的知识,等到坂本龙马终于结束了北方的征战之后胜海舟面前的压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所以这次他亲自率队访问中国。当然他把战事抛在一边并不是仅仅为了送一批学生来到中国,原来经过去年的战争西南诸藩的经济都濒临崩溃,在这一点上胜海舟完全达成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可是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战斗之后他同样也没有钱了,虽然还没有到西南诸藩的那种糟糕境地,但是想要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很困难了,眼看着对手已经无力反抗而自己却不能上去补上一刀以彻底的结束战争让胜海舟心急如焚,他这次来南京就是请求李富贵减免今年的友好支援金,同时胜海舟还急需一批军火补给,而他同样无法为这一笔订单支付货款,这些年因为计划经济的成功日本民间的财富已经大大减少,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他即便想通过加税来向民间征集军费也做不到,所以只好来求李富贵了。
对于胜海舟请求让日本也实行那一套新制度李富贵倒是有些踌躇,从感情上说它不是很愿意这样做,同时他也在心里承认这帮家伙的确识货,考虑了一下李富贵还是同意了胜海舟的请求,因为既然日本的经济已经无法摆脱中国自立那选拔一些得力的官员总要比一些无能的官员要好。
“这个请求十分合理,我完全同意,不过对于日本官员的考核我认为应该与中国的略有不同,在这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考量参数中最重要的一项数值,不过对于日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发展自己而是支援中国,所以我认为你们那里应该把友好支援金的缴纳情况排在最前面。”李富贵相信如果税收是考核官员成绩的最大砝码那一切都会完全不一样,毕竟什么样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人。
看到李富贵如此重视友好支援金胜海舟有些为难,对于用友好支援金的缴纳来评议官员他并无异议,实际上在他这个幕阁中绝大多数人是真心实意的为中国谋划的,尤其是这几年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他们也感觉到面子上有无限的光彩。胜海舟感到为难的是李富贵的这种态度很可能接下来会拒绝减免友好支援金,那样的话统一大业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尽管有些犹豫但是胜海舟还是把自己寻求援助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完他的话李富贵沉吟半晌,今年他倒不是很缺钱,但是这样一个恶例他不愿意开,“如果是军事上有问题我可以请高丽人帮助你们,毕竟他们距离长州只有一条浅浅的海峡,甚至不需要渡过去只要做做样子就能把那头筋疲力尽的骆驼压垮了,相信英国人对此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不是军事上的,”胜海舟赶忙解释,他可不愿意高丽人掺合到这场战争中来,民族自尊心是不允许他把日本放在高丽之下的,“我们的军队已经完全压倒了西南的叛军,但是想要彻底的统一还有很多仗要打,战争结束之后重建、安抚战区的百姓也需要钱。”
“这样啊,说起来我为你们日本的统一已经尽了很大的力了,你可以想象要是没有我你们现在怎么可能有能力消灭那些强藩。”
“王爷对我们日本的恩情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现在是最后一击,等到日本真正的统一了我们一定竭尽所能报答中国对我们的帮助。”胜海舟赶忙陪上了一大堆好话。
“好吧,既然你们现在的确有困难我们就把今年友好援助金押后,这批军火的款项也不必急着付,回头再一起算吧,要是你们明年能把款子结清我还可以不算你们利息。”
“真是太感谢了,所有的日本人都会感激王爷对日本统一事业做出的帮助。” 根据胜海舟的经验当社会有小农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时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财富,相信明年通过对新征服地区改制得到的金钱能够把这个窟窿堵上。
“说到感谢,你们有没有兴趣再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感情?”李富贵忽然笑着问道。
胜海舟听到友好二字心里一颤,根据他的经验李富贵说这话的时候就是准备要钱了,虽然他是打心眼里愿意支援中国,可是现在的日本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出来了。“不知道王爷希望如何来进一步加强中日之间的友好感情呢?”
“你觉得联姻怎么样?我们的皇帝陛下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小孩子挺可怜的,还不懂事呢就没了父亲,现在连母亲也过世了,我怎么说也是他的长辈,这件事得替他操操心,听说你们的梅宮代子内亲王品性娴熟,我倒想给他们撮合一下。”
这个建议把胜海舟弄愣了,他真的很难想象李富贵会替麒祥操办婚事,因为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位镇南王恐怕很快就要把这个可怜的小孩子从皇位上给踢下去了。“王爷的意思是让梅宫代子内亲王做麒祥皇帝的皇后?”胜海舟出于本能的发问确认。
“那倒也不一定,听说小皇帝的叔伯们也在替他张罗一位蒙古的郡主,我不敢保证一定就是皇后,也可能是皇妃。”
不管皇后还是皇妃胜海舟都不愿意日本的内亲王嫁入清宫,因为谁都看出清廷的日子不多了,不过他不能理解李富贵这样做的政治目的,听他的语气神态对清帝似乎并无反感,难道这位镇南王真的只做到携天子以令诸侯就可以了吗?
“我们是海外的野人,哪里敢高攀天朝的天子,再者说此事向无先例,做起来恐怕多有不便。”
“中日历史上的确没有这样的先例,不过高丽人向天朝进贡美女的事情好像每朝每代都有,只是中国的皇帝很少给他们什么名分,你们日本和高丽大不相同你们的公主来了以后怎么着也要搞个贵妃干干,若是能为爱新觉罗诞下血脉,将来母以子贵成为中国的太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李富贵开始向胜海舟描述那位内亲王的美好未来。
胜海舟对于这位内亲王的名分并不是很介意,每一位天皇都会有很多内亲王,所以当然不可能全都当上皇后,如果真的是有用的政治联姻那皇妃的位子并无什么不妥,可问题就是胜海舟看不到这个婚姻有任何的用处。“我听说王爷很快就要取代北京的那个小皇帝了,我想您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一门婚事应该是有其他的意图吧?”
“取代?不,这个问题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对这件事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的皇帝和日本的天皇都是国家的代表,他们如果能够有血缘上的联系肯定会大大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即便将来麒祥这孩子真有不做皇帝,我相信这种联姻所带来的友好氛围仍然会保持下去。”
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是勉强,如果李富贵说他自己需要纳一个王妃的话这个日本人根本不会有任何犹豫,可是和满人联姻让他担心将来会不会被卷入中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如果将来王爷和北京闹翻了,我们夹在其中恐怕不太方便。”
“那是不会的,不管我和北京的关系如何对于麒祥我是一直将他视如子侄的,没办法,谁让先帝死的时候拉着我的手托孤呢,至于你们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办的,日本真的会为了一个女人儿调整国策吗?”
胜海舟低头沉思了一会,“如果仅仅是一场代表两国友好的和亲我应该能够说服天皇。”
“放心吧,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款,”李富贵笑着保证,“对了,我听说德川家茂将军快不行了,是不是这样?”
胜海舟神情一暗,“是这样的,医生说最多只能再拖两个月,我对此也非常担心。”
“继任人的问题定下来了吗?”
“还没有。”
“这是最容易引起动乱的地方,干脆由我做主就让德川家茂的儿子继承将军之位好了,省的他们挣起来破坏了统一大业。”
“可是将军的儿子…”
“我知道年纪小,你可以跟他们说这只是一个过渡,小孩子继位大家既无所得也无所失,究竟谁该来做这个位子过几年再说。”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一百七十九章 神迹
当日本的统一战争终于进入尾声的时候,日本教区迎来了一位中国籍的主教,这也是在一八七三年中的一个变化,在这一年教廷授予了六个中国人主教的头衔,洪仁踔帘蝗蚊笾鹘蹋源死罡还笫切耐非韵玻醯米约嚎嘈牟贾孟衷谥沼诮岢隽顺晒2还掏⑻厥沟牡嚼慈美罡还笾懒嗽粗泄诮掏⒅械牡匚缓鋈挥腥绱舜蠓鹊奶岣卟⒉皇撬桓鋈说墓汀?br /> 庇护九世自从那次大病痊愈之后他的脑子里一直在转着关于中国的念头,把教廷迁往东方的想法并不是如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只是老头临终的胡言乱语,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庇护九世一直在反复的推演。
这位教皇大人并不是不了解这个计划会遭到多么大的反对,他也知道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达成这个目标的,但是庇护九世相信这件事会有后继者,李富贵精明强干,只要他能够沿着自己布置的局面走下去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教皇国将会在东方重新出现。
定下了自己余生的目标后庇护九世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就是提升了一批中国籍的主教,同时在枢机主教会议上制定了在欧洲以外地区寻求援军的政策。庇护九世认为目前的欧洲已经被新教弄的四分五裂,随着几个老牌天主教国家的倒下教廷在这里已经无法维持世俗的权力了,可是在欧洲以外情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