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在鄂尔多斯的行程相当顺利,虽然林雨长并没有逼着这些王爷表态,不过他们还是很自觉的表示愿意臣服于二唐,在此之后商队下了一大笔羊毛的订单,进入现代以后中原向草原输送的将不再是那些奢侈品,所以以后蒙古人很难不向汉人采购,同样丧失了掠夺的能力之后他们只能通过出售牧产品来平衡贸易,这就成了中原政府的胡萝卜和大棒,李富贵不会禁止贸易,但是在采购环节上他却可以轻易的作出调整。
等到林雨长渡过黄河攻下了包头镇黄河以北的几个盟旗也立刻感到了紧张。包头镇是满人在西部的一个据点,林雨长自然毫不客气的将其拔除。就在黄河北岸的盟旗商量着如何应付汉人北伐的时候林雨长却转了个弯沿着黄河经过河套平原回到了宁夏。
包头战役虽然规模很小,不过这可以算是打响了对伪满的第一枪,李富贵接到这个战报的时候不禁一愣,没想到这个时代包头就已经存在了,他原来还以为这座城市和攀枝花、马鞍山一样是解放后平地建起来的矿业城市。现在既然知道包头在什么地方那对蒙古的渗透方向也就可以定下来了,他急忙电令林雨长派一个团重新占领包头,作为控制蒙古的前哨,同时他还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修一条铁路过去。
这一次林雨长只攻击满人的做法让蒙古人明白了新政府分而治之的政策,虽然上层对李富贵这样做的看法并不统一,但是西部的几个盟早在西北平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汉军厉害了,现在回人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下来,左宗棠和林雨长甚至在部队中吸纳了不少回民,所以对于这些盟来说形势十分不妙,因此明知道林雨长此行是炫耀武力也只能陪着笑脸。
林雨长是真心贯彻李富贵笼络蒙古的战略意图,他本身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也是颇为喜爱,当年在赛场上也算是惺惺相惜,回到宁夏之后他就向国防部申请在骑一师中组建一支蒙古支队,根据他的观察蒙古的王公大部分还是属于比较无能的那一类型,民间的英雄好汉再也不可能像成吉思汗的时代那样轻易的就能崭露头角,所以他决定由自己来吸纳这些人。
在中央给予答复之前林雨长就开始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他这次郊游的时候就已经在留意,纯朴的草原人很容易结交,而且对于骑一师这样的军人他们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所以当他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支大约两百人的蒙古卫队了,现在只需要将其少许扩充就可以成为一只带有示范作用的部队。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克奉天
在一八七四年的冬天平浦铁路终于全线通车,这大大加强了南京政府对北方的控制能力,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富贵军会在通车典礼后的第三天发动对伪满的进攻,因为在这一年里李富贵一直在叫嚣要征讨伪满,同时一再催促铁路加速建设这给了大家一个错觉,那就是李富贵要等到铁路修到山海关才会发动进攻。奕欣这段时间以来除了组织义勇军加强防务以外还想尽办法四处告贷,当然除了俄国没有其他的国家给他任何积极的回应,毕竟双方实力差距是那样的明显,列强都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触怒李富贵。
伪满政权除了受到铁路工期的误导之外东北寒冷的冬天也是他们没有想到李富贵会进攻的原因,由于政府缺乏足够的力量安置大量逃出关外的满人,所以对于不少贫困的满人家庭这出关的第一个冬天特别不好过,第一次猛烈降温之后盛京街头冻死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气候对于那些南方人就更是致命的了。
李富贵对于这一次的偷袭相当计划相当自豪,要知道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想要做到完全的保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但要瞒过关外的敌人,还不能让议会知道,对于绕过议会开战李富贵心里是有一些愧疚的,不过辽宁的地形使得突袭成为最佳的作战方式,所以些许的不好意思完全无法让他放弃巨大的军事利益。
为了应付东北的严寒这次参加行动的四个师都添加了特别的冬装,李富贵相信他的那些南方兵在毛衣、军大衣的武装下绝对可以做到比那些刚出关的满人更抗寒,这一部分早就开始准备,同时参与作战的部队除了刘铭传驻守北京在明处之外,其他三个师都被调到了山东,在换装之前他们还特意进行了一系列的抗冻训练。
在这四个师中有一个被部署到朝鲜的清津监视俄国的行动,由于战争爆发的实在太突然,所以在整个战役期间俄国人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相应的这个师也一直没有任何动作。
刘铭传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他的司令部虽然设在北京但是战争的重心却在海上,作为主要打击力量的两个师在烟台待命,海军悄悄的征集了大量的运输船,可以将一个整师投送到敌人后方,第十四师是以太平军降卒为主的部队,刘铭传对他们多少有些不放心,而第九师就不一样了,这个师的骨干多是安徽人,当年组建的时候刘铭传就很希望把这些老乡纳入麾下,不过李富贵没有隧他这个心愿,现在总算是让刘铭传逮到机会了。
根据参谋部的计算锦州的防御并不强,奕欣即缺钱又缺时间,而且他也没有与李富贵决一死战的决心,所以东北防务的重点还是在宁远。
在战役开始的时候刘铭传从山海关出发向北佯攻,因为还需要稳定京津一带的局势所以他只带了两个旅出关,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刘铭传还是摆出了一幅杀气腾腾的样子,伪满在山海关外的哨所和小据点很快就被扫荡干净,在此之后刘铭传不紧不慢的向北推进,给了宁远的守军求援的时间。
伪满的守军主力本来就被放在宁远和锦州,现在一看到富贵军气势汹汹的杀出关来他们立刻向这两个据点收缩,同时锦州还派出可以出动的兵马支援宁远。
到了这个时候伪满的前线指挥官才发现南军明显比他们更适应这严寒的天气,他们因为组建的匆忙士兵的被服并不齐备,锦州派出的援军就是那些能在这样的天气中长距离行军的部队。
锦州的援兵到达宁远后不久刘铭传就肃清了面前的阻碍也来到了宁远城下,就在他有条不紊的把阵地布置好之后锦州失守的消息也就传到了宁远。
第九师在锦州府的蚂蚁屯登陆之后立刻攻占了松山堡和金厂堡,切断了锦州与宁远的联系。
在冬天进行守城应当说是比较有利的,除了天寒地冻给攻城一方带来的不便之外,冬天城里也总是贮存了充足的粮食,所以锦州的守军在看到突然到来的南军慌乱的同时也有些暗自庆幸。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想法错的厉害,富贵军带来了两门相当可怕的攻城炮,和当年在南京用来吓唬人的玩意不一样,这次来的可是真家伙,只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轰击锦州的城墙就坍塌了一个三十多米的口子,聂士成率领着他的第一旅顺着那些瓦砾猛冲了上来,作为这次的攻坚部队聂士成部这会的状态并不算太好,有不少士兵还没有完全从晕船的状态恢复正常。不过突袭作战的性质使得他们没有时间调整,这个时候也就只能依靠个人意志来克服困难了。
清军在缺口处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些丧失了国家后选择背井离乡的人对于满清的灭亡多少都怀着一口恶气,这的确给了他们很大的激励,现在看到仇人非要赶尽杀绝有不少人产生了同归于尽的念头。
由于伪满军队的顽强抵抗聂士成三次重新整队进攻才算是攻进了锦州,这个时候城内的汉人也开始自发的组织起来接应攻城的一方。说起来奕欣在建立伪满以后对东北的汉人还算是不错,虽然在伪满中有不少少壮派叫嚣着要杀尽关外的汉人,但是奕欣对这些观点给与了严厉的驳斥,一方面即便是在东北汉人的人数也多过满人,而且这里的汉人可不像关内的那样柔弱,不是想杀就能杀的,另外奕欣并不想和李富贵彻底闹翻,毕竟强弱对比如此分明,所以对关外的汉人伪满仍然采取怀柔的政策。不过锦州城里的很多汉人这个时候并不打算放弃翻身作主人的机会,当攻城战转变成巷战之后他们的立场就十分明确了。
锦州到手之后第七师立刻肃清了周围的一些堡寨,等到十四师也乘船赶到之后他们就兵分两路分别南下包围宁远和北上进攻盛京,宁远的守军在后方沦陷孤城无援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一周,直到盛京也被攻占的消息传来他们才开城投降。
伪满刚刚建立,兵力不足,用起来自然捉襟见肘,在他们的防御体系当中宁锦一线自然是最重要的地方,西面的承德已经交给蒙古人去防守倒不必太伤脑筋,但是向着朝鲜的这一面就不得不有所防范,因为朝鲜可以算是李富贵最北的基地,他完全有可能把这里当作跳板,所以伪满在鸭绿江沿线也有一定的兵力。
奕欣也知道李富贵的海军厉害,可是要想防范登陆战他又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在这个冬天整个东北的海岸线是不设防的。由于仅有的军队多在外线,辽宁的腹地兵力非常空虚,当第七师向北进攻的时候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一直开到白旗堡,这里驻守的清军稍做抵抗之后也就缴了械。而这个时候在奉天刚刚成立不足一年的伪满政权就未来何去何从再一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会议的一开始参与议政的人员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南人不耐寒的说法纯粹是胡扯,由于准备充足富贵军在野外的活动能力远远高过伪满的军队,由此得出另一个结论就是奉天恐怕很难守住了,因为这里能够用来作战的兵力还不到一万,军械、被服还非常紧缺,虽然俄国已经答应给伪满提供支援,可是相隔万里运送实在不便,走海陆又害怕被李富贵扣押,所以援助的武器一共只到了两批,全都发到了前线将士的手上,现在奉天的现代武器少的可怜,根本不足以低档一个师的富贵军。
在这两个共识之下与会人员就分成了三派,多数汉人的代表赞成投降,满人中以少壮派为代表要与奉天共存亡,老成一些的则认为应当向北撤退暂避富贵军的锋芒。
奕欣是没有和什么东西共存亡的决心的,他在第一种和第三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按说事情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已经完全脱离了他以前的设想,李富贵明摆着不肯和自己妥协,他甚至愿意因此而纵容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投降要么决战到底,根据李富贵以往对待对手的尺度这个时候投降应该还能获得特赦,如果再一次北上引俄国人进来那个时候再想回头就不可能了,从奕欣的角度来说他是不愿意走到那一步的,这种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日子可不好过,一旦东北成了中俄的战场那个时候生灵涂炭,俄国人过来的时候会因为你是黄种人而劫掠屠杀,汉人来的时候肯定又会把卖国贼的帽子祭出来然后名正言顺的再烧杀一番。
基于这样的担忧奕欣最后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打算向汉军投降,这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最后这个会议没有得到任何的结果,不过在当天晚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在伪满虽然政策上并没有对汉人采取歧视的态度,不过毕竟不可能让汉人领军,所以满人中的少壮派掌握着大部分的军队,今天奕欣表现出的软弱让这些人非常不满,散会之后他们一合计也觉得现在大兵压境而自己内部投降派却又如此嚣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奉天决战可能的确不适合,说不定哪天就出个秦桧就把他们给害了。所以他们就决定改变立场赞成政府北上以图将来,由于奕欣倾向于投降,所以他们打算干脆把奕欣抓起来一起带到北方。
当新老两派就撤退达成一致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虽然老派人物不同意逮捕奕欣,不过武装劝解也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关外的满人的确如同奕欣认为的那样更有血性,可是奕欣在考量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略了自己,他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骨头比较软,奕欣总是能为自己的每一次忍让、屈服找到足够的理由,他却不知道很多有血性的人对这些借口根本是不屑一顾的。
第二天一早城里的军队就发动了兵变,很快乱兵就控制了奉天城中主要的政府机关,同时劫掠也开始在城中蔓延开来,已开始是乱兵抢劫汉人的商号和富户,后来那些受到煽动准备跟随政府北上的满人也加入到了这个活动中来,在他们看来既然要抛弃家园那拿一些东西作为补偿也是很合理的。
奕欣这个时候已经被软禁在皇城内,整个皇宫里一片忙乱到处都是收拾东西的人,奕欣则站在城楼上面对着奉天城中不断冒起的火头独自垂泪,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满汉之间恩断义决,当年朱元璋赶走蒙古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